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龚伟玲  王乐  刘峰  许刚  王晓梅  韩东 《中成药》2021,(2):471-475
目的对中药矫味及掩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方法检索1999至2019年CNKI数据库收载的有关中药矫味及掩味的文献,通过Excel、SATI3.2、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表数量、文献来源、文献被引量、文献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发文情况及关键词,并对矫味技术在中药、西药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结果共检索到159篇有效文献,刊载量在2013年后逐年上升,以期刊为主,主要关注制备工艺;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学林、刘瑞新对中药矫味的研究较多;收录中药矫味及掩味相关文献载文量排名第一的期刊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药矫味技术大多应用于具有清热作用的苦寒中药,以穿心莲、龙胆、黄芩等为代表,并以传统的加入矫味剂或包合技术为主,西药矫味技术大多采用包衣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新型手段。结论关于中药矫味及掩味的文献数量总体较少,主要侧重于制备工艺或成型工艺,较少涉及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在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开拓中药矫味及掩味技术,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厚朴提取物对人肝微粒5种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厚朴提取物对人体肝微粒中5种主要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的影响,为临床中西药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体肝微粒体外孵育方法,以非那西丁、甲苯磺定脲、美芬妥因、氢溴酸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作为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探针药物,采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检测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速率,通过与空白组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速率比较,计算厚朴提取物对这5种酶活性是否具有影响。结果厚朴提取物在10mg/L浓度下,对CYP2C9和CYP2C19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分别抑制了(94.9±0.4)%、(90.3±0.3)%的活性;对CYPlA2、CYP2D6和CYP3A4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经对数拟合计算,得出CYP2C9和CYP2C19的IC50值分别为0.470、0.717mg/L。结论厚朴提取物对CYP2C9和CYP2C19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若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可能会引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用药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丁腾  孙宇宏  杜霞  王乐  龚伟玲  彭秀娟  党艳妮  刘峰 《中草药》2019,50(8):1848-1856
目的利用色谱-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成分作用机制的预测。方法利用LC-MS、GC-MS技术分析百合地黄汤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库分析搜集化学成分、靶点信息,利用TTD、CTD数据库搜集与靶点相关联的疾病,并以抑郁症为目标进行筛选。Cytoscape软件进行"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的构建,通过DAVID在线分析,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并探究其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结果通过色谱-质谱分析共得到了52种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手段得到百合地黄汤中的25种成分对应的31个靶点与抑郁症相关。结论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症具有"多向药理学"效应和"叠加"效应,体现中药复杂系统的作用特点;可能通过作用于31个靶点,调节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神经递质调节等过程,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Cocho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e分析。 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1466例患者。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RR=1.24,95% CI(1.19~1.31),P<0.000 01]、白细胞介素-2[SMD=1.10,95% CI(0.38~1.81),P=0.003]、白细胞介素-6[SMD=-3.40,95% CI(-4.69~-2.12),P<0.000 01]、白细胞介素-10[SMD=2.77,95% CI(1.66~3.87),P<0.000 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2.56,95% CI(-3.26~-1.87),P<0.000 01]、住院时间[SMD=-1.75,95% CI(-2.24~-1.26),P<0.000 01]、消化道出血时间[SMD=-3.55,95% CI(-4.11~-2.99),P<0.000 01]方面,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明显优于单用生长抑素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79,95% CI(0.47~1.32),P=0.38],且均较低。 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但亟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鲜药鲜用的文献特征,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可视化分析,从而探究中药鲜药鲜用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78-2020年中药鲜药鲜用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基金项目、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核心机构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有效文献163篇,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中药鲜药”相关研究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主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时珍国医国药》,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为《中国中药杂志》;但发表论文在机构合作方面合作密度较低,缺少跨区域的合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鲜药的动物鲜药、临床功效、保鲜技术、化学物质组成四个领域。结论 目前,中药鲜药的研究已经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对于中药鲜药的研究依旧任重而道远,亟需加强跨机构、跨区域的多元化科研合作,关注该领域研究热点,提升研究质量,充分发挥中药鲜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该研究与分析对扩大鲜药的临床应用及新型饮片和制剂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的6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肠溶阿司匹林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原因。 结果68例冠心病患者中3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现发生率为55.88%。出血患者用药剂量为300 mg/d、用药时间>3个月、存在消化道病史、未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比例高于未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包括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存在消化道病史,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整合药理学方法预测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现代功效及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 0,预测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的关键靶标和作用通路,绘制"方剂-中药-疾病-关键靶标-作用通路"多维网络图,中西医结合探讨其临床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的清肺排毒汤排名前20的核心靶标如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以及系列核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K-κB)p105亚基(NFKB1),核因子p65亚基(RELA),人NK-κB抑制蛋白α(NFKBIA)等大多与肺部损伤相关。推测清肺排毒汤可能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L)信号通路、肾上腺素受体,C型凝集素域家族7成员A(CLEC7A)/炎症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炎症信号传导通路,tp53调节的DNA修复基因的转录等相关信号通路,针对肺炎、发烧咳嗽等症状起治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清肺排毒汤具有抗炎、抗病毒、増强免疫力、抑制肺纤维化发展、保护心肺、治疗哮喘、调理胃肠道等临床疗效多方面功效,且合方之原方间呈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又各有侧重。结论:预测清肺排毒汤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防治COVID-19,且合方功效优于原方,适用于COVID-19各个病程的治疗。本研究结果为预测清肺排毒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中医药防治现代传染性疾病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甲、乙、丙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甲组用药剂量为50 mg/d,乙组用药剂量为150 mg/d,丙组用药剂量为300 mg/d,用药时长为1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各组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4.75±0.18)mg/L,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82±1.09)mg/L。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甲、乙、丙3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甲、乙两组治疗后水平(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大剂量(300 mg/d)阿司匹林能够能够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