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Fas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52例胃癌,52例癌周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为46.1%(24/52),癌周组织Fas表达阳性率65.3%(34/52),对照组Fas表达阳性率为90%(9/10)。结论:Fas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低表达可能与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2.
项松洁 《浙江医学》2008,30(4):319-321
目的探讨Fas和FasL因子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鼻息肉组织和10例下鼻甲组织中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炎性细胞Fas和FasL因子的表达,并作对比分析。结果(1)Fas和FasL因子在下鼻甲组织均有表达。(2)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中Fas阳性表达显著低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FasL阳性表达显著大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且FasL表达显著高于Fas;鼻息肉炎性细胞中Fas和FasL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均P〈0.01),而FasL表达低于Fas。结论(1)Fas/FasL系统可能参与了正常鼻黏膜的细胞更新和自稳。(2)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均存在着Fas的表达下调和FasL的表达上调,致使上皮细胞逃避了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而过度增殖:Fas/FasL系统在鼻息肉炎性细胞凋亡抑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伟  茹景顺  黎红  余卫东 《广东医学》2001,22(9):803-805
目的 探讨Fas和FasL在镜检大肠癌黏膜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51例大肠癌和42例正常大肠黏膜的镜检组织进行了Fas,FasL表达的检测。结果 42例正常大肠黏膜为Fas,FasL阳性,阳性率100%。大肠癌黏膜Fas,FasL阳性率分别为35%(18/51)和39%(20/51)。大肠癌黏膜Fas,FasL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黏膜Fas,FasL表达与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6例肝转移者,其镜检原发灶黏膜Fas均为阴性。镜检癌黏膜同时表达Fas,FasL阳性率为12%(6/51),Fas(-)FasL( )癌黏膜比Fas( )FasL(-)更易侵及浆膜或浆膜外(P<0.05)。结论 Fas,FasL的表达异常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Fas抗原缺失可能与大肠癌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Fas抗原((APO-1/CD95)与Fas配体(FasL)组成的Fas系统,在将凋亡信号转导人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效应细胞FasL结合靶细胞Fas抗原后,在数小时内通过细胞凋亡途径使靶细胞死亡。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Fas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而FasL表达只限于少量细胞类型,诸如淋巴细胞.免疫特权器官的细胞和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同时已证实表达FasL的肿瘤周围激活的Fas阳性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增加。另一方面,肿瘤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转化的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所致。因此,研究如何抑制肿瘤的Fas反击(counterattact)和如何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通过对FasL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充分认识FasL基因治疗的潜力,甚至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中的表达,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和血小板。以PE标记的CD30 mAb和Cy5标记的CD4、CD8 mAb及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儿Th/Tc、Thl/Th2、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的变化;以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单色流武细胞术,分析ITP患儿血小板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儿童相比,ITP患儿Th、Th1、Th2及Tc、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O.05);同时,111P患儿血小板Fas的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而Fas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Fas、FasL表达异常可能与ITP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74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高、中分化型胃癌Fas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一致性显著高于低分化型胃癌 (P <0 .0 5)。而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间 ,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间Fas和FasL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Fas和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并与胃癌的分化和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as及FasL系统在成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 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成年初诊IT P患者及健康成年人外周抗凝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Th/Tc、Th1/Th2、Tc1/Tc2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率、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Th、Th1、Th2、Tc、Tc1、Tc2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ITP组血小板表面 Fas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而血小板表面 FasL 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表达的异常,可能与ITP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Fas、FasL、P2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组织及10例正常胃粘膜中Fas、FasL的表达,并对正常胃粘膜和肿瘤组织中P2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的Fas表达和P27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而Fas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胃癌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的Fas、FasL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Fas、FasL表达与胃癌形成有关,与胃癌进展无关,Fas/FasL系统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免疫逃避中起重要作用;P27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Fas/FasL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2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技术测定65例NSCLC组织标本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病理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Fas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46.15%vs80.00%,P〈0.05),而FasL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49.23%vs13.33%,P〈0.05);FasL的表达与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但Fas/FasL与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Fas/FasL蛋白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调节;检测FasL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临床判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的发展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as/FasL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的Fas/FasL的表达。结果 Fas/FasL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Fas/FasL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Fas/FasL表达率。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Fas/FasL在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Fas的阳性表达率与PTNM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FasL的阳性表达率与PTNM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Fas/FasL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缺口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Fas、FasL在胃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1)和胃癌组织(P<0.05)。结论:Fas、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并与胃癌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 表达的研究分析其对肿瘤发生的意义及临床价值的探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卵巢肿瘤标本中Fas、FasL蛋白表达。 其中卵巢上皮性癌39例(66.10%),卵巢囊腺瘤10例(16.95%),交界性肿瘤10例(16.95%)。结果:Fas、FasL配体在所有的肿瘤中均高表达,Fas蛋白 的表达与分类无关(P>0.05),FasL卵巢上皮性癌、卵巢囊腺瘤、 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蛋白在晚期癌中(FIG0Ⅲ期和Ⅳ期)的表达超过早期癌(FIGOI期及Ⅱ期)(值分别为0.05和0.01)。结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内在发展与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相关,FasL表达在晚期癌中高于早期癌,临床显示预后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as、FasL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rP)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ITP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和血小板。以PE标记的anti-CRTH2mAb和cy5标记的anti-CD4、CD8mAb及FTTC标记的anti-Fas、FasL mAb做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者Th/Tc、Th1/Th2、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的变化;以FITC标记的anti-Fas、FasL mAb作单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者血小板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ITP患者外周血Th、Th1、Th2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下降(P〈0.05),Tc、Tc1、Tc2细胞百分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Th、Th1、Th2及Tc、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111P患者血小板Fas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Fas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TP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Fas、FasL表达异常可能与ITP患者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前后患者外周血Fas/FasL表达及意义。方法对限期行肾肿瘤的患者均衡分成两组,腹腔镜组(LN)和开放手术组(ON)共52例。手术前、术后1d、3d、5d,Fas/FasL免疫指标的变化进行检测,并对改变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术中失血、用止痛剂与手术后住院天数存在显著差异。FasL(LN组与ON组)均高于正常参考值,Fas(术后5d)、FasL(术后1d、5d)、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论外周血Fas/FasL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创伤程度有关,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低表达,开放手术高表达,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影响小;肿瘤患者均处于高表达,手术后表达下降,说明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Fas系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Fas蛋白和FasL的表达及其与NH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NHL中Fas蛋白和FasL的表达。结果:Fas蛋白和FasL在83例NHL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4%和78.3%。B细胞性和T细胞性NHL之间Fas蛋白和FasL表达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FasL表达与B细胞性NHL的恶性度有关,高度恶性组的表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而Fas蛋白的表达与B细胞性NHL的恶性度无关(P>0.05)。结论:FasL可能参与了NHL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从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望成为判断NHL恶性度的一个辅助标准,Fas在NHL细胞免疫逃避中可能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受细胞内特定基因操纵、调控的细胞自杀行为,在胚胎发育、造血、免疫系统的成熟以及维持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稳定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凋亡相关蛋白Fas及其配基(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内环境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已证实,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过程,尤其与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甲状腺上皮细胞(TEC)的破坏密切相关。Graves病(GD)是另一种常见的AITD,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到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异常。我们对GD患者外周血中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进行研究,从细胞凋亡水平探讨GD的免疫病理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缺血耐受机制及清热化瘀方作为预处理药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和再灌注模型。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药物预处理组。再灌注后以免疫组化法测定Fas/FasL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药物预处理能够抑制梗死后Fas/FasL表达(P〈0.05),其作用程度与缺血预处理接近;药物预处理能抑制缺血半暗区神经元凋亡(P〈0.05)。其作用程度与缺血预处理相当。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促凋亡蛋白Fas/FasL的合成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Fas/FasL是脑缺血耐受机制之一;清热化瘀方通过下调脑缺血后Fas/FasL的表达而减轻再缺血后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8.
Fas、Fas配体和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Fas、Fas配体(FasL)和干扰素-γ(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在石蜡包埋的58例胃癌组织和其中相对应的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和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Fas阳性率分别为19.0%和64.2%,胃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χ^2=23.46;P=0.00)。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和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FasL阳性率分别为63.8%和45.3%,胃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χ^2=3.83;P=0.05)。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IFN-γ阳性率为49.1%,而胃癌组织中未发现一例阳性。结论:胃癌细胞Fas—FasL系统平衡失调,本研究中胃癌细胞不表达IFN-γ,可能与胃上皮细胞癌变及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Graves病(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组织中细胞凋亡有关的Fas及其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as蛋白及FasL在65例GD、47例HT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在GD和HT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在正常甲状腺中的表达,且在HT中的表达程度比在GD明显增强。FasL在GD和HT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在正常甲状腺中的表达,且在HT中的表达程度比在GD明显增强。在GD和HT中Fas和FasL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从正常到GD再到HT,Fas/FasL的表达逐渐增高,说明Fas/FasL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D和HT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均可表达Fas及其配体FasL,提示甲状腺上皮细胞上Fas和FasL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甲状腺中自身免疫性排斥的主要机制,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往认为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关,新的研究表明与Fas/FasL介导的凋亡关系亦密切。机体可以通过凋亡方式清除感染、变异及衰老细胞而维持自身生理状态。Fas/FasL被认为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跨膜蛋白,FasL被称为死亡因子,Fas是它的受体,Fas与FasL结合时可引起表达Fas细胞凋亡。本实验旨在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与肝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FasL的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探讨Fas、FasL介导的凋亡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