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2例UC、28例克罗恩病(CD)、36例肠结核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ANCA阳性率.结果 52例UC患者中,ANCA阳性33例,敏感性63.5%,特异性96.1%,ANCA阳性率与病情轻重、性别、药物治疗等均无关(p>0.05);28例CD患者中,ANCA阳性2例(呈低滴度阳性),敏感性7.1%,特异性56.2%;36例肠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ANCA均呈阴性.结论 ANCA对UC的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UC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同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血清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AN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抗胰外分泌腺抗体(PAB)和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薄片法检测54例溃疡性结肠炎组(UC)、17例克罗恩病组(CD)、26例肠道疾病对照组及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4种抗体的表达. [结果] pANCA在UC组阳性率为44.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GAB在UC组阳性率为35.2%,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D组阳性率为2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UC严重程度无关.ASCA在CD组阳性率为17.6%,略高于UC组(1.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PAB在实验中无一例阳性表达.联合检测4种抗体诊断IB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9%、90.3%、92.9%和46.7%.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42.6%和94.1%,pANCA-/ASCA+诊断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7.6%和100%.[结论] 炎症性肠病相关抗体检测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低,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敏感性.pANCA和GAB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UC较有价值,而ASCA和PAB对于诊断IBD意义不大.pANCA联合ASCA、GAB检测,对于UC和CD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53例UC、60例对照组(其中20例肠结核、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NCA阳性率.结果 :53例UC患者中,ANCA阳性39例,敏感性73.6% ,特异性98.3% .对照组中20例肠结核患者血清中ANCA均阴性,40例健康体检者有1例ANCA阳性.结论:ANCA对UC的诊断特异性强,检查方便、无痛苦.可作为UC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同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抗酵母菌抗体出现的频率,同时评估其与共存的黏膜病、遗传因素和对皮质激素的反应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酶免疫法确定178例患者的385份样本中的血清阳性率,其中有49例(28%)检出抗酵母菌抗体阳性。血清阳性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较高(4100±350g/Lvs3210±200g/L;P=0.02)。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与共存黏膜病、实验室结果或预后没有相关性。血清学阳性的患者体内多可测出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抗体(16%vs4%;P=0.008),但发现当患者也符合乳糜泻的血清学标准时,这种相关性就消失了。我们推断自身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测定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桥本甲亢组、桥本氏甲减组、Graves病初诊组、Graves病控制组、Graves病未控制组、单纯性甲状腺肿组,并选取同期参加检查的46例正常健康者。结果:桥本氏病患者和Graves病患者血清中的Tg Ab和TPO-Ab的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组别(P<0.05),且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阳性率明显比Graves病患者高(P<0.05)。Graves病患者血清中Tg Ab和TPO-Ab的含量及阳性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Tg Ab和TPO-Ab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清中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 TG)抗体与抗麦胶蛋白抗体(AGA)在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8例慢性腹泻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并结合胃肠镜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疾病诊断。结果:在15例经胃肠镜和病理学确诊的CD患者中,Anti-t TG阳性14例,AGA阳性15例;在183例非CD患者中,t TG阳性5例,AGA阳性38例。结论: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 TG)抗体的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都较为理想,可作为CD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血清中一类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最先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韦格尔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 )病人血清中检测到。自 1989年Targan等[1] 报告了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以来 ,深入研究发现它可作为UC的血清学标志 ,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其相关抗原的研究较多 ,但确切抗原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UC病人血清中ANCA的阳性率及对其可能的相关抗原进行检测 ,以探讨ANCA与UC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自 1999年 9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炎性肠病(IBD)患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及其针对的靶抗原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4例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隆病(CD)及50例正常者进行ANCA的筛选测定,用ELISA检测ANCA针对的不同靶抗原.结果 42例UC患者中血清ANCA阳性者占65.6%,均为核周型染色,明显高于CD患者ANCA的阳性率(6.7%,P<0.05).UC患者ANCA针对的抗原主要是增加通透性杀菌蛋白(BPI).BPI-ANCA的阳性率随着UC疾病程度的加重而有升高趋势,重度组比轻度组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ANCA与BPI-ANCA的阳性率与UC的病变部位无明显关系.结论 ANCA对IBD特别是UC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BPI是UC患者ANCA的主要靶抗原,BPI-ANCA的检测不但有助于UC和CD的鉴别诊断,而且是判定UC疾病活动性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乳糜泻(CD)是具有小肠黏膜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土耳其人群中CD发病率的调查。此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健康献血者中CD的发病率。对Hacettepe大学医学系附院血库中保存的2000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ELISA测定样本中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tTG)的IgA和IgG抗体。并且评估血清学阳性样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受试者中男性95.7%、女性4.3%,平均年龄33±9岁。2000例献血者中,有23例(1.15%)tTGIgA抗体阳性、3例(0.15%)tTGIgG抗体阳性,未发现两种抗体皆阳性者。测定2例tTGIgG抗体阳性者的血清IgA总量,发现其中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UC)及非溃疡性结肠炎(NUC)患者的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ANCA阳性率分别为UC组10.53%,NUC组4.7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UC组ANCA阳性率与病情程度、病变范围、病程长短、病理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我国UC患者ANCA阳性率不高的因素可能是①被检患者人种不同,缺乏可比性;②UC病人中可能存在血清ANCA阴性亚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抗survivin抗体的变化,并分析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联合检测在LSCC术后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检测血清样本中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的表达。结果:(1)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2)抗survivin抗体在LSCC患者外周血清中高表达,特别是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样本。(3)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单独检测时均获得了较高的阳性率;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不优于抗survivin抗体的阳性率,但优于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结论:抗survivin抗体可能是LSCC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联合检测在手术治疗效果监测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神经元抗体谱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f nervous system,PNSNS)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神经元抗原谱抗体Ig G试剂盒(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对68份血清样本的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抗Ma2/ta抗体、抗CV2抗体、抗Am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48例PNSNS中阳性6例(6/48,12.5%),其中A组中枢神经脱髓鞘病阳性率为23.5%(4/17)、B组运动神经元病阳性率为0%(0/11)、C组格林巴利综合征阳性率为10.0%(2/20);健康体检者阳性率为0(0/20)。PNSNS疾病组中中枢神经脱髓鞘病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疾病的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NSNS疾病组抗神经元抗体的阳性率有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趋势。结论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抗体谱的测定有助于神经系统副肿瘤性综合征中的一些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者.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1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45.2%;在手术治疗后10 d样本中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16%;在手术后17 d及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结论:抗p53抗体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喉癌标记分子,也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和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诊断居住在西弗吉尼亚地区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背景:近几年血清学标志物用于鉴别儿童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由于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这些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此外种族和民族的多样性也可能改变儿童血清学标志物诊断的准确性。西弗吉尼亚人口统计学的同质性为再次评估这些标志物的实用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临床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马绍尔大学(H untington,W V)胃肠诊所和西弗吉尼亚大学(Charleston Division,Charleston)诊断的…  相似文献   

15.
陈瀑  钟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187-188,216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 8例SLE患者 ,4 3例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 ,2 0例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抗核小体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 74 .1%。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而其它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P >0 .0 5 )。SLE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ANuA可以作为除抗dsDNA和抗Sm以外的诊断SLE和判断SLE活动期的一种新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S100A12水平及肠道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诊断和鉴别的诊断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IBD患者72例(UC患者53例,CD患者19例),已排除IBD的其他胃肠疾病的患者24例和15例健康人血清中S100A12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人肠道标本的S100A12表达情况。结果血清中S100A12水平检测:CD组高于UC组,分别为(3 781.39±721.09)ng/L和(3 362.40±596.24)ng/L;S100A12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UC组高于CD组。S100A12水平在UC组和CD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100A12在IBD患者中表达阳性,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未见表达。结论 S100A12阳性有利于IB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癫痫(EP)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和抗细胞浆抗体(ACYA)的阳性率,从而探讨该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45例EP患者血清中ANA阳性检出率为29%,ACYA阳性检出率为22%;60例对照组血清中ANA阳性检出率为0,ACYA阳性检出率为0,患者ANA的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患者ACYA的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癫痫存在自身免疫倾向,抗核抗体与抗细胞浆抗体在EP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血清抗鸡卵核中72000蛋白抗体,研究其与MCTD有关指标的关系,以探讨该抗体在MC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MCTD患者、非MCTD结缔组织病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用Dot-ELISA法测定抗鸡卵核中72000蛋白抗体及其滴度.结果:88例MCTD患者血清中有71例检出该抗体,阳性率为80.7%(71/88);正常对照人群100例均为阴性;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76份,硬皮病(PSS)48份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16份血清无交叉反应出现.在MCTD患者血清中,该抗体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治疗前高于治疗后,与疾病活动指数、ANA滴度及抗nRNP抗体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MCTD患者血清抗鸡卵核中72000蛋白抗体检测,对MCTD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在治疗随访中也可起到一定的临床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不孕不育患者和60例正常生育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结果:不孕不育组患者血清中AsAb阳性16例,AsAb-IgM阳性27例,ACA-IgA阳性4例,ACA-IgG阳性5例,ACA-IgM阳性8例;正常对照组中AsAb阳性5例,AsAb-IgM阳性、ACA-IgA阳性0例,ACA-IgG阳性1例,ACA-IgM阳性1例,两组间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ACA和AsAb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检测ACA和AsAb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李炎梅 《华夏医学》2009,22(6):1067-1069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谱)各项阳性率和抗ds-DNA抗体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ANA谱采用免疫印迹法,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38例SLE血清样本中,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PCNA、抗-ds-DNA、抗-Neukleosmone(核小体)、抗-Histone(组蛋白)、抗-Rib-Prot(核糖体P蛋白)、抗-Ro52均有阳性,其中以抗-ds-DNA阳性率最高.结论:多种自身抗体和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和治疗SLE有一定意义,可互补诊断,为疾病的预后判断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