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SAMPl0小鼠脑细胞端粒的增龄性变化。[方法]以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10为脑老化动物模型,采用Southern杂交方法,测定了不同月龄SAMRl和SAMP10小鼠脑细胞端粒的变化情况。[结果]SAM的细胞端粒长度在17~25kb之间,SAMP10小鼠脑细胞端粒具有随增龄而减少的趋势。[结论]从SAMRl和SAMPl0小鼠脑细胞端粒的变化来看,细胞端粒缩短与老化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脑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影响,探究艾灸抗衰老在基因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衰老模型组(对照组)、衰老模型加艾灸治疗组(治疗组)3组。通过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30天制造亚急性衰老模型;艾灸治疗组隔日艾灸足三里穴,双侧轮换灸,共15次。30天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跳台实验以比较其智能,测量各组小鼠脾重指数、脑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及脑重指数。结果治疗组小鼠与其他2组比较,跳台实验成绩优于其他2组(P>0.05);脾重指数较高,端粒长度较长,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小鼠脑重指数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穴能明显延缓脑细胞染色体端粒的缩短,这可能是艾灸抗衰老基因水平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针刺的作用,试图从分子水平说明针刺抗衰老的机理。方法:采用DDRT-PCR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10)为材料,针刺“人中”、“内关”和“太冲”3穴,分析了SAM鼠伴加龄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及针刺的作用。结果:针刺前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增龄发生一定的变化,显示与衰老相关;而针刺后,其表达均受到影响,其变化均趋同于年轻组。结论:针刺不仅具有调节作用及腧穴特异性,而且可能通过这种调节作用影响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干扰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抗脑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10只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督穴组和体穴组大鼠复制D-半乳糖致急性衰老模型.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造模当日,督穴组予以针刺百会、大椎治疗,体穴组予以针刺关元、足三里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NOS的含量及Ca2+-Mg2+-ATP酶活性.结果:造模成功后,大鼠脑组织中NO、NOS的含量明显升高,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针刺治疗有抑制NO、NOS含量升高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的作用,督穴组强于体穴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以通过提高Ca2+-Mg2+-ATP酶活性,稳定NOS浓度,从而平衡NO含量,充分发挥NO的生理机能,而发挥抗脑衰老的作用,同时督穴组抗脑老化作用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中风患者脑电图及脑阻抗血流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系统观察了针刺中风患者治疗前后其病灶侧脑电图、脑阻抗血流图各种参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常规服药组、非中风患者组、健康者组进行对照性研究。实验结果提示针刺能改善中风患者脑动脉的弹性,并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病灶周围的脑细胞营养得到改善。同时针刺尚能使皮层抑制状态改善,中枢代偿功能增强,脑电图活动达到有序化,从而使过度兴奋致使机体紊乱的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复苏,由于这些综合作用促进了中风患者康复和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快速老化鼠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不同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SAM)为研究对象,以“调神益智,平肝通络”为治疗原则,取人中、内关、太冲为主穴,对8月龄的SAMP8进行针刺治疗,以正常老化的SAM R1作增龄性对照,以非针刺SAM P8作对照,用DNA酶Ⅰ作活性基因探针观察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变化情况。结果: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使8月龄的SAM P8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数增加,基因转录水平提高。结论:证实针刺能在细胞核活性基因转录水平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挫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坏死面积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撞击造模法建立脑挫伤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纳络酮组、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纳络酮组分别给予针刺、腹腔注射纳络酮,每天1次,共7天。处理结束后,采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坏死面积、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坏死面积大于损伤面积,出现大量的脑细胞凋亡(P0.01);针刺组、纳络酮组脑组织坏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均小于损伤面积(P0.01);两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脑组织坏死面积与纳络酮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缩小脑挫伤模型大鼠脑织坏死面积、减少脑细胞凋亡,具有确切的抗继发性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针刺的作用,试图从分子水平说明针刺抗衰老的机理。方法:采用DDRT-PCR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10)为材料,针刺“人中”、“内关”和“太冲”3穴,分析了SAM鼠伴加龄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及针刺的作用。结果:针刺前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增龄发生一定的变化,显示与衰老相关,而针刺后,其表达均受到影响,其变化均趋同于年轻组,结论:针刺不仅具有调节作用及腧穴特异性,而且可能通过这种调节作用影响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干扰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海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10)(分成针刺腧穴组,针刺非穴组,对照组)和同源正常老化小鼠(SAMR1),采用cDNA microarray技术,分析伴随快速老化SAMP10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伴快速老化,P10海马共有7类10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8个基因表达下调,2个基因表达上调,施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后,所有与SAMP10快速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均被部分或全部的逆转,显示针刺具有特异性.[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能够良性调节脑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种作用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态观察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出血半球脑表面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及针刺效应.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分别动态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及模型组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出血半球脑表面血流量.结果:脑出血后,模型组脑表面血流量大幅下降,与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治疗组在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增加急性脑出血后脑局部血流量,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因局部脑血流降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对保护脑细胞,避免脑细胞损害均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CD在老化脑萎缩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针刺的影响.方法:以日本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为实验动物,采用国产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观察该模型动物RCD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组RC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针刺对RCD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老年期脑萎缩及痴呆状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针刺“水沟”、“内关”穴后,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NHCP的电泳图谱,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测定蛋白区带峰面积比值。结果显示,针刺可以降低膜蛋白(细胞核蛋白中分子量为62KD的蛋白区带)含量;增加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中分子量为24KD的蛋白区带)含量。研究表明,针刺“水沟”、“内关”穴对一些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增龄性变化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整体上观察快速老化及伴随的痴呆对脑蛋白质组的影响以及针刺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以8月龄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10和同源正常老化鼠SAMR1为材料,分为P10针刺组、P10非穴组、P10对照组和R1对照组。针刺组施以“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非穴组针刺双胁下非穴固定点。双向电泳展示各组小鼠大脑蛋白图谱。结果:双向电泳显示,伴随着快速老化和痴呆,3个蛋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一个蛋白为P10所特有,两个为R1所特有;9个蛋白发生了量的变化,其中7个蛋白伴快速老化和痴呆高表达,2个低表达。针刺穴位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上述某些蛋白的表达异常,减缓衰老;而非穴无特异性。结论:伴快速老化,SAMP10痴呆鼠大脑某些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异常,针刺可改善其中某些蛋白的异常,并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针刺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 2 4hr模型 ,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脑缺血 +针刺组 ,每组 2 0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组脑细胞凋亡数与Bcl 2蛋白表达。结果 :脑缺血 +针刺组细胞调亡数 ( 3 .1 6± 1 .1 2个 /视野 )低于脑缺血组 ( 7.2 3± 1 .50个 /视野 ) ,P <0 .0 5。Bcl 2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 ( 89± 1 4个 /mm2 )高于脑缺血组 ( 42± 2 1个 /mm2 )P <0 .0 5。结论 :针刺可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其提高Bcl 2蛋白的表达 ,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是其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方药对老年大鼠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长度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以经方左归饮及自拟方益肾宝为补肾益精方药给予老年大鼠.以本实验室建立的PCR法测定老年大鼠肝、肾、睾丸及白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的相对长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端粒DNA扩增产物,以光密度值表示端粒DNA重复序列相对长度.结果:左归饮和益肾宝两组大鼠除睾丸组织外,肝、肾和白细胞端粒DNA扩增产物光密度值均大于老年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归饮和益肾宝补肾益精方药可使体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减缓缩短,这可能就是补肾益精方药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锁阳多糖(CSP)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血液及脑组织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长度的影响,观察锁阳多糖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500 mg·kg~(-1)·d~(-1))制作衰老模型,动物分成正常组、模型组、CSP低(20 mg·kg~(-1))、中(40 mg·kg~(-1))、高(80 mg·kg~(-1))剂量、黄芪多糖(40 mg·kg~(-1))各组,连续灌胃给药56 d后,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细胞及脑组织端粒的相对长度.结果:高、中剂量CSP组血细胞相对端粒长度T/sratio分别为1.64±0.36,1.33±0.28,较衰老模型组1.01±O.13明显增加(P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海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10)(分成针刺腧穴组,针刺非穴组,对照组)和同源正常老化小鼠(SAMR1),采用cDNAmicroarray技术,分析伴随快速老化SAMP10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伴快速老化,P10海马共有7类10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8个基因表达下调,2个基因表达上调,施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后,所有与SAMP10快速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均被部分或全部的逆转,显示针刺具有特异性。[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能够良性调节脑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种作用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18.
Li N  Wang P  Deng B  Wei XL  Che YQ  Jia CH  Guo Y  Chao W 《针刺研究》2011,36(4):278-287
目的:通过研究脑功能性网络的连接特性探讨针刺对脑部的作用。方法:首先设计了针刺足三里采集脑电(EEG)信号的实验;然后采用相干估计法分析9位志愿者(6位男性,3位女性)针刺前、针刺中和针刺后各阶段EEG信号的同步特性并建立相应的脑同步性矩阵和脑功能性网络。结果:通过针刺中、针刺后与针刺前的状态相比观察到,针刺足三里会显著提高EEG信号的δ频段和γ频段的同步性。通过对脑功能性网络的节点度分析发现,针刺足三里会增加脑部区域的度;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刺会大量增加δ频段内脑部远端区域间长距离连接的数目,从而增强脑功能性网络的聚类系数,降低其平均路径长度。结论:针刺足三里能够协调脑部不同区域间的电活动,具有提高脑部远端区域间信息交流的效果,并且这种效果是对脑部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皮质衰老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皮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10(分成针刺腧穴组,对照组)和同源正常老化小鼠SAMR1,采用cDNA microarray技术,分析伴随快速老化SAMP10皮质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伴快速老化。P10皮质共有9类17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15个基因表达下调,2个基因表达上调,施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后,所有与P10快速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均被部分或全部的逆转,显示针刺具有特异性。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能够良性调节脑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种作用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延缓衰老的机制。方法:采用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模型,运用地高辛标记的非放射性Northernblot技术,观察8月龄SAMR1对照组、SAMP10对照组、SAMP10针刺组及SAMP10非穴位刺激组全脑、皮层和海马NF-E2、YB-1、LRG47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SAMP10对照组小鼠NF-E2、YB-1、LRG47在全脑、皮层、海马中的表达下调,针刺后表达上调并趋向于正常组。结论:SAMP10小鼠脑衰老与NF-E2、YB-1、LRG47基因表达异常有关,针刺可以通过调节NF-E2、YB-1、LRG47基因表达增强红细胞系统功能和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抗菌免疫,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