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成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肾气虚寒证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S28)。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5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均减少,RF、ESR、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RF、ESR等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肾气虚寒证组(P0.05),5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HCQ治疗中医RA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疗效优于肾气虚寒证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血清RF、CRP、ESR及抗CCP抗体,以及DAS28评分、HAQ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31/40)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0%(36/40)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较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HAQ指数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AS28评分、HAQ指数较低(P<0.05)。结论 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宣痹消痛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95例RA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7.5~20mg/次,1次/周;美洛昔康片,7.5~15mg/次,1次/d;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宣痹消痛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记录治疗前后关节晨僵时间、休息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指数(包括28个关节)、肿胀关节指数、双手握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评估(HAQ)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CCP,AFA和TNF-α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指数、肿胀关节指数和HAQ和双手握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SR,CRP和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抗-CCP,AFA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甲氨蝶呤片等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宣痹消痛汤能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控制疾病的活动度,减轻RA骨和软骨损坏,临床疗效优于白芍总苷胶囊。  相似文献   

4.
张燕萍 《新中医》2021,53(15):91-95
目的:观察温经蠲痹法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2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加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给予温经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加小剂量醋酸泼尼松。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水平及寒湿痹阻证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R、RF、CRP、C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关节冷痛、肢冷、晨僵、关节屈伸不利、畏寒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5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SOD、TA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SOD、TA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蠲痹汤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RA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清热通络宣痹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庆宪 《中医杂志》2004,45(6):437-438
目的:观察清热通络宣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湿热阻络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治疗组36例采用清热通络宣痹法(自拟通关宣痹汤),对照组33例服用正清风痛宁片,分别观察疗效、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与关节肿胀指数,及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够改善上述观察指标(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和ASO、CRP、ESR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双手握力与关节压力指数的改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通络宣痹法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RA活动期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经验方祛寒逐风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8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MTX(甲氨蝶呤片),LEF(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祛寒逐风颗粒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测定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治疗后第24周及两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祛寒逐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更好的控制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乌红藤酒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1次,来氟米特1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二乌红藤酒熏蒸治疗,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情况,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4/25),对照组为88%(22/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关节压痛数(TJC28)、关节肿胀数(SJC28)、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28个关节超声滑膜增厚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症状分级量化积分、SJC28、TJC28、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评分、ESR、CRP水平、28个关节超声滑膜增厚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但2组RF、抗CCP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出现1例肝功能异常,于试验结束时恢复正常。结论二乌红藤酒熏蒸治疗可明显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RA湿热痹阻证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及治疗后(治疗后12周)各项症状评分、理化指标及晨僵时间的变化,对其疗效有效率和安全性给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2组各项症状评分、理化指标及晨僵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关节肿痛、关节活动的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 G)的水平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RA湿热痹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附子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和B细胞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RA寒湿痹阻证患者共12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附子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沉(ESR)、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IL-21和CXCL13水平及寒湿痹阻证症状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ESR、RF、CRP、CCP、IL-21和CXCL13水平以及寒湿痹阻证症状(关节冷痛、肢冷、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畏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51/60),高于对照组的69.5%(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寒湿痹阻证可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且可降低血清CRP、IL-21和CXCL13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蠲痹通络汤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肪因子(内酯素、脂联蛋白、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RA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拟蠲痹通络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及屈伸不利)评分,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及血清内酯素、脂联蛋白、抵抗素等指标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屈伸不利等主要症状评分,ESR、CRP、RF水平及血清内酯素、脂联蛋白、抵抗素等脂肪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甲氨蝶呤片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自拟蠲痹通络汤能缓解早期RA湿热痹阻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理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肪因子水平,调节炎症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痹合剂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痹合剂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活动性RA患者,采用通痹合剂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患者对疼痛的VAS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总体病情的VAS评分、HAQ、ESR、CRP、RF、晨僵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肿胀和压痛关节个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P0.05);患者对疼痛的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总体病情的VAS评分及HAQ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ESR、CRP、RHF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痹合剂能有效控制炎性症状、改善病情,对活动性RA具有颇佳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追风透骨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夹瘀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该药物治疗RA的作用做出客观评价。方法纳入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追风透骨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对照组(甲氨蝶呤)各30例,连续服药两疗程(56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症状、炎症相关指标、总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晨僵、肿胀、疼痛评分(VAS)等关节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RF、ESR、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安全性观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追风透骨胶囊能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兼血瘀证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阻络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募疗调息(简称募疗)、腧疗调脏(简称腧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火针配合募疗、腧疗,对照组予双氯酚酸钠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 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指数及ESR、CRP、R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指数、ESR、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RF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ESR、CRP、RF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下降趋势.结论:火针配合募疗、腧疗治疗湿热阻络型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痹方辅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早期RA肝脾失调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痹方加甲氨蝶呤治疗,和痹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24周)和对照组(31例,甲氨蝶呤治疗),两组甲氨蝶呤从7.5mg逐渐加至12.5mg,每周1次,疗程24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ACR20改善率、28个关节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DAS28)、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和相关超声检查项目(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9%(26/31)]、ACR20改善率[74.2%(23/3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7%(17/28)、46.4%(13/2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ESR、RF、CRP、CCP抗体、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均降低(P0.01,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干预后ACR20改善率升高,DAS28评分、ESR、RF、CRP、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1例白细胞减低,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和痹方可有效改善早期RA肝脾失调型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蠲痹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疗效。 方法 104 例均为 2018 年 8 月-2019 年 8 月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就诊的 RA 活动期患者,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证,按照随机数x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52 例,对照组 52 例,两组均接受来氟米特片(爱诺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蠲痹汤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晨僵时间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23%(49/52),高于对照组咱76.92%(40/52)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10,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CRP、RF、ESR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蠲痹汤辅助治疗 RA 活动期(寒湿痹阻证)可减轻症状,增强疗效及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的60例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15 mg/次/d,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300 mL/剂/d,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红肿个数、关节疼痛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服药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26/30)与对照组的70.00%(21/3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关节晨僵时间均缩短,关节疼痛数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减少,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多,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关节红肿个数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能显著减轻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晨僵、疼痛、红肿等临床症状,减缓病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颗粒治疗(45g/d);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120mg/d)。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与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JC28、SJC28、疼痛VAS评分、双手握力、晨僵时间、CRP、ESR、PGA、MDGA及DAS28、CDAI、SDAI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进行评定,包括穿衣和修饰、饮食、站立、卫生、行走、抓握、伸手取物及活动8项内容;比较2组治疗前后RF、ESR及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总有效率71.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减少(P0.05),晨僵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对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HAQ穿衣和修饰、饮食、站立、卫生、行走、抓握、伸手取物、活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对HAQ各项评分及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RF、ESR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RF、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F、ESR及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RA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单号者纳入中西医结合组,双号者纳入西医组,每组48例。西医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片。中西医结合组则口服甲氨蝶呤片,同时用尪痹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同时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 05)。治疗后,中西医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较西医组明显减少,晨僵时间较西医组明显缩短(P 0. 05); ERS、CRP、RF水平较西医组明显降低(P 0. 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 0. 05)。结论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RA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减少甲氨蝶呤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联合西药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MMP-3及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恶风寒及晨僵积分和CRP、ESR、RF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SF-36评分和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可有效缓解受累关节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有助于调节关节腔内MMP-3和TIMP-1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