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腹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型颈椎病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中药热敷与单纯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腹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组58例,腹针组(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4%,对照组治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中药热敷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腹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腹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现将近10年来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概况综述如下。单纯腹针疗法薄智云等[1]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腹针试验组和牵引对照组。腹针试验组以规范的统一处方治疗,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等;牵引对照组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归纳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本文通过近10年来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关于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别通过单纯腹针疗法及腹针结合其他疗法包括艾灸、电针、推拿、中药角度进行临床综述。结论:腹针及腹针结合其他疗法均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腹针疗法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刺激小等优点,但是存在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及选穴欠规范化,腹针及腹针结合其他疗法作用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Fan DH  Liu G  Wang TC  Huang F  Wang XY  Zeng HW  Zhou FX  Yao GX  Chen XL  Xu RD  Li Y 《中国针灸》2010,30(11):909-912
目的:比较单纯龙氏正骨、腹针与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8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正骨组、正骨组和腹针组,每组60例。腹针正骨组采用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关元、石关、商曲等,正骨手法采用仰头摇正、侧头摇正等龙氏正骨手法。正骨组和腹针组单纯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和腹针治疗。比较各组治疗2个疗程(近期)、治疗后1个月(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腹针正骨组近期、远期愈显率分别为80.7%(46/57)、68.4%(39/57),均明显高于正骨组的63.6%(35/55)、30.9%(17/55)与腹针组的58.9%(33/56)、50.0%(28/56)(均P0.05),其中正骨组、腹针组两组远期愈显率相比较,腹针组的远期疗效优于正骨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优于单纯腹针和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且具有叠加效应,是目前治疗CSR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牵引治疗,腹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腹针结束后给予牵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采取牵引疗法,方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牵引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颈椎病患者分成4组,A组100例用腹针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B组44例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C组36例采用单纯腹针治疗,D组20例采用单纯药物离子导入法治疗,4组在做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结果 2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疗效优于其余3组。结论腹针结合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薄氏腹针结合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脊柱外科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成人50%~60%,近年来有不断增长和年轻化趋势。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iloic neulodynic,CSN)在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最高。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科采用薄氏腹针和孙氏手法为主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疗效  相似文献   

8.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用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本院门诊的 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 ,其中腹针治疗组 40例中男 1 5例 ,女 2 5例 ;年龄 31~ 61岁 ;病程 2个月~ 1 2年 ;临床症状主要为单侧上肢疼痛、麻木、酸困者 2 7例 ,双侧有症状者 1 3例。牵引对照组 40例中男 1 4例 ,女 2 6例 ;年龄 32~ 62岁 ;病程 2个月~ 1 4年 ;单侧有症状者 2 9例 ,双侧者 1 1例。所有病例均经 X线颈椎片及 CT检查 ,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排除颈椎结核、肿瘤、颈椎间盘突出及其他类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近年来腹针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但手术治疗比较容易复发,而腹针为主治疗颈椎病取穴特点是以腹部腧穴为主,有"简便验廉安"等特色,腹针为主作为一种新疗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谢丹  秦敏 《河南中医》2016,(1):151-15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推拿组,针灸推拿组和推拿组,每组60例。腹针推拿组采用腹针配合推拿的治疗方法,针灸推拿组采用传统针灸配合推拿的治疗方法,推拿组仅采用推拿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比较各组2个疗程治疗(近期)及治疗后1个月(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腹针推拿组近期、远期愈显率69.6%、57.1%均明显高于针灸推拿组54.5%、34.5%与推拿组的42.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推拿组近期、远期VA、BA的Vm,明显优于针灸推拿组与推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斜方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视觉模拟测试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表面电极肌电图(s EMG)为临床评价指标,将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针加中频组(治疗组)33例和单纯中频组(对照组)32例,观察第1次即刻针刺后及针刺1个疗程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即刻针刺及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缓解疼痛及提高斜方肌抗疲劳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即刻治疗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更好地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并可提高斜方肌抗疲劳能力,且即刻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项针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针结合腹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2.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项针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赛落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敏  郭万刚  陈祥丽 《光明中医》2008,23(9):1270-1270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椎病对甲皱微循环改善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治疗组)和中药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甲皱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腹针组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P〈0.01),近年来我科运用薄智云老师的腹针对60例颈椎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其甲皱微循环进行对比分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运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 中医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并且3个月随访发现,中医综合疗法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以手法、腹针、中药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理想,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因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颈牵配合腹针治疗颈椎病98例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媛 《中医药导报》2003,9(2):38-39
颈牵配合腹针治疗颈椎病 98例 ,显效 6 0例 ,有效 30例 ,无效 8例 ,优于单纯颈牵引治疗 (P <0 .0 5 ) ,提示颈牵配合腹针对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艾灸治疗。5次为1疗程,4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对照组84.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内皮素(ET)和6酮前列腺素含量,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腹针治疗颈椎病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椎病对甲皱微循环改善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治疗组)和中药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甲皱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腹针组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P<0.01),近年来我科运用薄智云老师的腹针对60例颈椎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其甲皱微循环进行对比分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传统薄氏腹针配合大面积电磁波辐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常规薄氏腹针和腹针配合大面积电磁波辐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薄氏腹针配合大面积电磁波辐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薄氏腹针治疗。观察周期为3周,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期间两组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痊愈例数,比较两组McGiu疼痛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疗效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治疗时间段临床治愈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治疗2周末时的疼痛评分比较则有一定差异。结论:常规薄氏腹针和腹针配合大面积电磁波辐射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肯定的治疗作用,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颈椎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目前颈椎病的发生已呈多发且年轻化趋势[2].现代医学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特殊试验结果对颈椎病进行分型,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脊髓型、及混合型[3],临床上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常见[4].近年来腹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已被广泛运用,现将近10年来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近10年的有关腹针治疗颈椎病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从单纯采用腹针疗法及腹针配合其他疗法等角度进行综述,认为腹针治疗颈椎病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费用低、副反应小等优点,但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腹针作用机理研究,治疗选穴的规范化及患者的远期随访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