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E(Vit E)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4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复温、控制感染、热卡及液体供给,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0.5~ 1mL/(kg·d),1次/d,同时给予Vit E涂硬肿处并按摩,5~7d为一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3.55%,对照组78.26%,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和Vit E对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A和E对梭曼中毒大鼠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维生素 A,E(Vit.A,E)及其联合作用对梭曼中毒大鼠的全血和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探讨抗氧化剂 Vit.A,E对梭曼中毒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大鼠 50只 ,随机分为阴性组、阳性组、Vit.A组、Vit.E组和联合组 .阴性组和阳性组每日 ig5m L· kg-1的油 ;Vit.A组每日 ig2m L· kg-1的 Vit.A;Vit.E组每日 ig 2 5 m L· kg-1的 Vit.E;联合组以上各试剂剂量减半 ,共 ig 1 0 d.第 1 1日除阴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 sc 0 .9LD50 梭曼 ,2 h后取样 ,测定各组全血和肝组织的 GSH- Px和 CAT活性 .结果 梭曼中毒 2 h后 ,肝组织 GSH- Px活性降低 .提前给大鼠 Vit.A,E及其联合 ,均可提高全血和肝组织 GSH- Px和 CAT活性 .结论 Vit.A,E对梭曼中毒大鼠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提示Vit.A,E可能对梭曼中毒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蔚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11):674-675
报告Vit E缺乏与儿童智力低下的关系。通过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游离Vit E含量,以陕西紫阳山区低智儿为观察组(19例),当地(17例)及西安地区(30例)正常智力儿童为对照组,发现智力低下组Vit E 含量明显较当地对照组低(P<0.005),当地对照组又较西安对照组低(P<0.001)。提示Vit E 缺乏是贫困山区儿童智力低下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 E)对急性胰腺炎(AP)时过氧化脂质、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及其对AP的治疗效果及机理。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闭袢法”复制AP大鼠模型,分别观察实验性AP大鼠和临床AP患者血浆丙二醋(MDA)、血栓素(TXB2)的变化,以及Vit E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Vit E可使实验性AP大鼠和临床AP患者血浆MDA、TXB2明显下降,并可明显改善AP大鼠胰腺的病理改变,控制临床A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效率综合评价达91.4%。结论:Vit E可通过直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间接阻止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紊乱而达到治疗AP的效果,是临床治疗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盛钧 《医学文选》2003,22(3):276-278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 NO、NOS、MDA、SOD、C( Vit C)、E( Vit 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 7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第 1~ 4周 NO、NOS、MDA、SOD、Vit C、Vit E含量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组氧化剂 NO、NOS、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P均<0 .0 0 1 ) ,于发病后 1周显著升高 ,第 2~ 4周逐渐下降 ;抗氧化剂 SOD、Vit C、Vit 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 P均 <0 .0 5~ 0 .0 1 ) ,于发病后 1周内显著降低 ,第 2~ 4周逐渐升高。结论 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NO、NOS、MDA水平显著升高 ,抗氧化剂 SOD、Vit C、Vit E则明显降低 ,观察它们的水平变化 ,有助于监测脑出血的病情演变。检测氧化剂及抗氧化剂含量是反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维生素E( Vit-E)、维生素C( Vit-C)、丙二醛( MD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病房及门诊帕金森病患者组和健康体检组各40例,对帕金森病组进行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检测,同时2组均抽空腹静脉血测Vit-E、Vit-C、MD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组和PD认知功能下降组血清MDA水平明显增高(P<0.001);血清Vit-E、Vit-C水平明显降低(P<0.001)。 PD认知功能下降组比PD组的MDA增高和Vit-E降低、Vit-C降低更明显( P<0.05)。 MMSE得分在25分、MOCA-C得分在23分以上的PD患者较MMSE得分在25分、MOCA-C得分在23分以下的PD患者血清Vit-E、Vit-C水平明显降低(P<0.001)、MDA水平明显增高(P<0.001)。结论:氧化应激增强参与P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过程,Vit-E、Vit-C、MDA的测定对于PD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应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85~1990年小儿AIP 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0年以来的20例检测了血清过氧脂质(LPO)及维生素E(Vit E),结果显示急性期LPO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010.05)。并对AIP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氧化修饰的抑制机制,为预防HDL的氧化修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体外新鲜制备的人血浆HDL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CuSO_4)、次氯酸(HOCl)处理或与动脉壁细胞共同温育进行氧化修饰,然后分别测定天然未修饰HDL(N-HDL)、氧化修饰HDL(Ox-HDL)的凝胶电泳相对电泳迁移率(REM)、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溶血卵磷脂/卵磷脂比率(LPC/PC)的生成及载脂蛋白成分改变.对比相同条件下,加入抗氧化剂叔丁基甲苯(BHT)、Vit E及Vit C后,以上指标的改变.结果 BHT、Vit E及Vit C均可显著抑制由Cu~(2+)和HOCl诱导的Ox-HDL的REM增加、TBARS的生成、卵磷脂的水解,载脂蛋白AⅠ和AⅡ的改变.动脉壁细胞诱导的Ox-HDL的琼脂糖REM增加、TRARS的生成及卵磷脂水解也可被BHT、Vit E及Vit C显著抑制.但不同抗氧化剂的作用方式各有不同.结论 BHT以及Vit E和Vit C能有效抑制体内外HDL的氧化修饰.  相似文献   

9.
It is well known that hyperlipemic serum can cause injury to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he toxic effect may be due to lipid peroxides. Rat endothelial cells were cultured in hyperlipemic sera with Pollen Typhae components, Vit E (16μg/ml) and Vit C (100μg/ml) added separately. Pollen Typhae and Vit C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the synthesis of prostacylin (determined as 6-oxo-PGP_(1α) by radioimmunoassay) by the cultured cells. Vit E and Vit C markedly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MDA (malondialdehyde, the end product of lipid peroxides, determined by TBA reaction) in these cel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len Typhae, Vit E and Vit C may have some beneficial effect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10.
Vit.C,E对60Co γ线照射家兔血清和肝脏SOD和MDA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Vit.C,E对^60Coγ线照射家兔的保护作用以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中国本兔随机分为12组,每组5只,Vit.C5组iv,剂量分别为10,20,40,80和160mg.kg^-1.Vit.E油剂ig5组,剂量分别为5,10,20,40和80mg.kg^-1,第3日进行^60Coγ线(4.5Gy)照射家兔,每5日处死,剖腹取肝脏和腹腔静脉血,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催化活必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辐射动物补充Vit.C和Vit.E组的肝SOD的催化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Vit.E的作用更明显,呈现了一定剂量效关系,各Vit.C组肝脏MD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1),但血清MDA的含量轻微下降,各Vit.E组肝脏和血清中的MD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单独使用Vit.C的抗氧化作用,有时还会加重损伤;单独使用Vit.E具有一定的SOD活性保护和MDA清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对外周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则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瑾  沈施仁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6):453-454,456
目的:研究维生素E(Vit E)、1,6-二磷酸果糖(FDP)对麻醉手术中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作用。方法:择期手术144例,分对照组46例、用药组98例(VitE 47例,Vit E+FDP 51例)。用药组术前3天开始口服Vit E,100 mg/次,3次/d,至手术日晨;使用FDP者麻醉前静滴FDP 200 mg/kg;对照组不用Vit E和FDP。各组在麻醉前、手术毕分别采血,-20℃保存,同批测定红细胞内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所有病例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与麻醉手术前比较,术毕对照组LPO升高极显著(P〈0.01),DVT发生率34.8%。用药组(Vit E和Vit E+FDP)LPO升高不明显(P〉0.05),DVT的发生率:使用Vit E者为14.9%,使用Vit E+FDP者为13.5%;与对照组比较,术毕:Vit E和Vit E+FDP者,LPO减少均极显著(P〈0.01),术后DVT的发生率平均减少59.1%(P〈0.05)。结论:联合应用Vit E和FDP可有效预防手术引起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和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微量营养增补剂对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vitamin E,Vit.E)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的孕期保健和医院信息系统中22 171位分娩妇女的孕期保健及血液检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围受孕期服用营养增补剂[单纯叶酸(folic acid,FA)或复方微量营养增补剂(multiple micronutrients,MM)]情况为自变量,孕早期血清Vit.E浓度和血清Vit.E浓度是否≥11.2 mg/L为结局变量,分别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与结局变量的关系。结果: 妇女孕早期血清Vit.E浓度为5.2~24.0 mg/L,中位浓度为10.1(8.8~11.6) mg/L。服用MM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it.E过量率为0.3%,未服用营养增补剂和服用单纯FA的妇女Vit.E过量率为0.1%。关于血清Vit.E浓度,服用MM的妇女比未服用营养增补剂及服用FA者高(P均 < 0.05),孕前开始服用FA或MM比孕后开始服用高(P均 < 0.05),规律服用比不规律服用高(P均 < 0.05),且服用FA和服用MM的两组妇女血清Vit.E浓度均随服用依从性提高而升高(P < 0.05)。关于孕早期血清Vit.E浓度≥11.2 mg/L的风险,服用MM的妇女风险高于未服用营养增补剂及服用单纯FA者(OR=1.36,95%CI:1.21~1.53;OR=1.39,95%CI:1.31~1.48),孕前开始服用FA或MM者比孕后开始服用高(OR=0.86,95%CI:0.77~0.96;OR=0.88,95%CI:0.81~0.95),规律服用较不规律服用风险高(OR=1.16,95%CI:1.05~1.29;OR=1.13,95%CI:1.04~1.22);且随依从性提高,服用MM者该风险升高(OR=1.10,95%CI:1.07~1.14),但服用FA者该风险未见升高(OR=1.04,95%CI:1.00~1.08)。结论: 北京地区妇女孕早期Vit.E营养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服用MM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it.E过量率较高,提示围受孕期妇女应考虑自身Vit.E营养状况选择营养增补剂配方,以免导致相关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3.
<正> 获得性Vit.K(V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Ⅳ、Ⅸ、Ⅹ)缺乏所致的出血症在临床上分为三型,即新生儿早期出血症、新生儿典型出血症、新生儿晚期出血症.鉴于新生儿晚期出血症的诸多病例是在新生儿期之后出现症状,故将其称为晚发性VK缺乏出血症似较之更为恰当.近来晚发性VK缺乏出血症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就此症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砷对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Vit E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砷对小鼠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并观察维生素 E(Vit E)对砷毒作用的干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按两因素三水平析因实验设计分为 9组 ,不同实验组的动物通过喂饲法给予三氧化二砷和 Vit E复制亚慢性砷中毒动物模型。三氧化二砷的分组剂量按照其对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 (L D50 )进行分组 ,Vit E按照我国青少年每日推荐量进行分组。 2个月后研究砷对小鼠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 Px)活力及丙二醛 (MDA )含量的影响以及给于 Vit E处理后的干预作用。结果:染毒组肝脏组织中 SOD、 GSH- Px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给于 Vit E处理后 ,动物肝脏中 SOD、GSH- Px活力增强 ,MDA含量降低 (P <0 .0 5 )。结论:砷能引起小鼠肝脏组织中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 ,Vit E可拮抗砷对小鼠肝脏氧化水平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出血症(HDN)是因维生素K(Vit 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X)显著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在生后2~4 d发病,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1,2].自1894年Townsend首次报道以来,发病率一度很高,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Vit K1,其发病率有所下降.HDN常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受到忽视,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从而提高新生儿出血症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探讨维生素E(Vit 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AD模型治疗组,每组12只.以淀粉样a蛋白左侧杏仁核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注射等量的溶剂.模型治疗组以胃管注入VitE 10 mg/d.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Pser-262-tau的表达.结果:AD模型治疗组的记忆功能虽不如假手术组(P<0.01),但比AD模型组则有改善(P<0.01).Vit E减少AD模型大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的含量(P<0.01).结论:Vit E能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且使AD大鼠的海马tau蛋白表达下降,提示Vit E对AD大鼠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Vit.C, Vit.E对60Coγ线照射家兔外周血的影响和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维生素C, E对家兔60Coγ线照射外周血的保护作用以及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选择中国本兔作为研究对象,按质量性别均衡的原则随机分为11组,每组5只,自由摄食饮水. 实验第1日开始各Vit.C组进行Vit.C针剂iv, Vit.E组进行Vit.E油剂ig,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ig相同量的脱除Vit.C, Vit.E的花生油. Vit.C的注射剂量分别为10, 20, 40和80 mgkg-1,Vit.E的灌胃量分别为5, 10, 20, 40和80 mg*kg-1,连续5日. 喂养第3日阳性对照组及各Vit.C, Vit.E组的家兔进行60Coγ线照射,照射剂量为4.5 Gy. 照后继续给药至第5日 ,处理前12 h停喂饲料,不停水,乙醚麻醉家兔,立即剖腹取腹腔静脉血,肝素抗凝后送检 ,分别测定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家兔4.5的60Co照射后,辐射各组实验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WBC)与对照组的白细胞数相比明显减低(P<0,01),维生素C,E未表现出保护WBC作用;外周血红细胞(RBC)与对照组相比,除Vit·C10mg·kg-1组和Vit·E20mg·kg-1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外(均为P<0.05),其他各组均呈现下降趋势;血红蛋白(HGB)与对照组相比,除Vit·C10mg·kg-1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外(P<0.05),其他各组也呈现下降趋势;给照射动物灌胃Vit·E,可见随Vit·E剂量增加而外周血中PLT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动物经照射作用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压积(MPV)未见显著变化。但是,补充Vit·C10 mg·kg-1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可导致MCV降低,MCH,MCHC和MPV升高,其中对于MCHC、血小板压积MPV的升高作用比较明显。结论Vit·C在较低剂量时对辐射动物的外周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观察了Vit.E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Vit.E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血清过氧化脂质和升高动脉壁PGI_2的同时,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有拮抗钙的作用,能抑制钙沉着于动脉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复苏程序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 2009年3月 2010年3月期间的920个新生儿(包括顺产和剖宫产),其中发生窒息87例,分析窒息患儿病因及心肺复苏方法.结果 新生儿窒息有多种原因,其中脐带因素(如脐带压迫、绕颈)和胎儿因素(如早产儿、巨大儿)相对较多.结论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是分秒必争,应严格执行A、B、C、D、E复苏方案.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面部色素性病变,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比例约为1∶9[1].近年来,笔者采用氨甲环酸、Vit C和Vit E口服联合中药面膜敷治方法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3至2010年我科门诊治疗的黄褐斑患者442例.入选标准:(1)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2)临床表现符合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2003年修订稿)[2];(3)停止外用氢醌、壬二酸、曲酸、皮质类固醇、维A酸等脱色剂治疗1个月以上;(4)自愿接受治疗、观察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