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3起聚集性腹泻、1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及从业人员生物标本、涉事单位食品和加工场所环境样品共19份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10份样品检出斯坦利沙门菌, 4株食品样品分离株和5株病例粪便、1株从业人员肛拭分离株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由此证实本起事件为一起由斯坦利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21年武汉市一起跨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查明事件暴发原因。  方法  采集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相关人员的肛拭子样本、粪便样本和食品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性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对本次事件的检出菌及近两年本地区临床散发病例的同型别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提取本次事件病原菌和本地区同型别菌株的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基因注释和序列比对分析病原菌的毒力因子与耐药基因,结合多位点序列分型,变异位点检测和不同地区同型别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溯源。   结果  共分离出5株肠炎沙门菌,其中2株来自食物样本,3株来自患者粪便和肛拭子样本。 5株检出菌的PFGE带型完全相同,均对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携带相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均为ST11型。 本次事件检出菌株的序列间仅存在1个突变位点。 检出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与本地肠炎沙门菌序列高度相似。   结论  肠炎沙门菌为本次事件的致病菌。经同源性分析,此株病原菌为本地区肠炎沙门菌流行株。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作为PFGE分子分型的补充应用于病原菌的监测和暴发事件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2007--2009年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的血清型别、同源性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腹泻患者进行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53株沙门菌,检出率为7.0%;共分得15种血清型,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除肠炎沙门菌、斯坦利维尔沙门菌和B型副伤寒沙门菌外,其余菌株的血清型无同一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I酶切11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sⅠ 1~6型,其中PFGE-XbaI4型为优势型别。用SfiI和Notl酶对5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I/SfiI/NotI3种酶的结果发现仍有2组菌的PFGE图谱是完全一致的。结论2007--2009年度广东省东莞市沙门菌的感染多数为散发病例,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聚集性食源性腹泻暴发的病原。 方法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肛拭子标本18份,粪便标本2份,厨师粪便标本1份,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可疑病原菌的ipaH毒力基因,同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 结果 分离到11株血清型为O136:K78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除1份肛拭子外,其余7份患者肛拭子、3份粪便标本Real-time PCR均阳性;除1株菌外,其余10株菌株的PFGE带型一致。 结论 具有侵袭性相关基因ipaH的O136:K78肠侵袭大肠埃希菌是本次聚集性腹泻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0-2013年哨点医院腹泻患者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 方法 对186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 结果 共分离到92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4.93%.4~10岁年龄组腹泻病例的沙门菌分离率最高,达23.21%,1~3岁组次之,达8.26%,1岁组和11岁各年龄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于1.45%~5.41%.性别和分离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株沙门菌分布于19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最多,占38.04%,肠炎沙门菌次之,占31.52%,第3位是斯坦利沙门菌,占7.61%.61株沙门菌可以分为41种PFGE带型,每种带型最多有7株菌.鼠伤寒门菌产生17个PFGE带型,主要带型为 T1型,肠炎沙门菌的带型为E1型.发现2起家庭聚集性的沙门菌感染,1起为罗森沙门菌感染导致的1对双胞胎幼儿发病,另1起为1对夫妇和1位老人在家庭聚餐后感染肠炎沙门菌. 结论 4~10岁年龄组腹泻病例沙门菌分离率最高,需高度重视该年龄组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状况;本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PFGE分型及时能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爱萍  汪皓秋  郑伟  张蔚  郑丽芳  王晓燕  李琳  俞骅 《疾病监测》2013,28(12):1027-1029
目的 了解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性,确定传染源及传播路径。方法 对采集的215份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27株肠炎沙门菌,其中4株分离自留样食品,3株分离自厨师,20株分离自患者。PFGE图谱显示27株菌中有26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菌与其他26株菌有1个条带的差异,两者相似性为96.3%。结论 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冷菜制作过程中受到携带肠炎沙门菌厨师的污染。PFGE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染源的追踪及传播路径的明确。  相似文献   

7.
刁保卫  聂艳妮  李杰  娄静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3,28(12):1021-1026
目的 比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用于我国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的能力,建立我国肠炎沙门菌MLVA分型标准操作方法及数据库。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公布的肠炎沙门菌PFGE和MLVA分型方案,对来自我国6个省(直辖市)的289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评价这两种分型方法对我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型能力。结果 289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PFGE后获得55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8433。PFGE优势带型为JEGX01.CN0003及JEGX01.CN0001,带型频率分别为35.6%、25.6%,但二者仅表现两个条带的差异,其余型别均低于5%。采用MLVA分析,获得63种型别,分为2个群,D值为0.8608,说明MLVA分辨能力高于单酶切PFGE,但分型能力仍然有限。MLVA主要型别ST1包含了97株菌株,占37.5%,分布于各省及各年份。若联合PFGE及MLVA分型,则产生104种型别,D值为0.9058。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为肠炎沙门菌暴发病例菌株进行PFGE双酶切及MLVA分型,结果均显示这些菌株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但不能与同期散发菌株完全区分开。结论 MLVA与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能力在肠炎沙门菌中较低,在确认肠炎沙门菌引起的暴发事件时,需紧密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双酶切PFGE或MLVA进行分型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重庆市人群沙门菌感染进行监测并对监测分离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研究。方法明确监测病例定义,制定、实施监测方案,实验室分离、鉴定监测的沙门菌,利用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采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007年监测了835例病例,病例分布在9个区(县),其中监测沙门菌暴发疫情10起,病例175例。实验室共分离鉴定了79株12种沙门菌(11种血清型和1组B群),全部菌株对至少一种抗菌素耐药, 9种(75%)对3种以上的抗菌素耐药,2种(16.67%)对6种抗菌素耐药,尤其是里定沙门菌、婴儿沙门菌及汤卜逊沙门菌耐药严重。沙门菌PFGE分型被分成9种14种亚型。结论重庆市2007年人群沙门菌分离株没有明显的优势流行株,同一事件中的沙门菌PFGE分型相同,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分离菌株的耐药谱和PFGE型也没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娄静  刁保卫  李杰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3,28(6):434-438
目的 了解近几年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方案,对2004-2012年分离自我国13个省(直辖市)的981株肠炎沙门菌进行流行病学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981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PFGE获得126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8336。优势带型为JEGX01.CN0003、JEGX01.CN0001、JEGX01.CN0002、JEGX01.CN0005和JEGX01.CN0016。暴发相关带型是JEGX01.CN0003、JEGX01.CN0001和JEGX01.CN0150。肠炎沙门菌优势带型PFGE的共有条带分别为(0.8%)655、325、310、245、178和110 kbp。 结论 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存在PFGE优势型别,PFGE对于肠炎沙门菌XbaⅠ单酶切分型能力有限,用于暴发确认或发现时需多种酶切联合使用,提高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07年7月19和22日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析,判断暴发原因。方法 对患者和食物样品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比较。结果 自海南定安县食物中毒中采集的患者和食物51份标本分离出14株奇异变形杆菌,澄迈县食物中毒调查中采集的5份患者标本分离出3株奇异变形杆菌。这些菌株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8种带型,相似性百分比在28.1%~100.0%之间。定安县分离的14株菌株中有9株菌带型一致,澄迈县暴发分离株中有2株菌带型一致。结论 这两起食物中毒中分别分离的具有相同带型特征的奇异变形杆菌应是引起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发生的一起校内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及溯源分析。  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腹泻患者粪便、餐厨工作人员肛拭子、留样食品、厨房环境及餐厨用具涂抹样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共造成87人出现腹泻或其他症状。从1例腹泻患者粪便及1位餐厨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均为O146∶H10,志贺毒素基因均为stx1c亚型,且2株分离株具有相同的PFGE带型。  结论  这起食物中毒是由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46∶H10引起,为国内首次报道由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运用玻片凝集法对505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运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Version 6.64 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建立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 结果 505株菌株中有117株血清型未能分型,O3:K6为患者分离株中的优势血清型,其中69.14%(56/81)的食物中毒分离株和61.87%(185/299)的散发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为O3:K6型;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99.41%(502/505)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505株菌株共获得221个不同的PFGE带型,有26株PFGE未能分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带型相同。耐2种或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的PFGE型不相同,相同PFGE带型内的菌株血清型相同,不同时间、不同腹泻监测点之间存在完全相同PFGE条带。 结论 浦东新区未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存在多起疑似聚集性病例事件,但与监测食品分离株的遗传谱系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3.
本次事件共有81名儿童患病,罹患率为48.2%,主要症状为发热(100%)、腹泻(98.8%)、腹痛(97.5%)、呕吐(69.1%);从患者粪便和食物蛋炒饭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完全一致,且与生鸡蛋涂抹样品中分离株的相似度为96.2%,提示为一起由鸡蛋中的肠炎沙门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杨元斌  宋启发  闫鹏  高红  叶硕 《疾病监测》2016,31(12):1007-1011
目的 分析浙江省宁波市2003-2014年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PulseNet China网络实验室的标准方法,对2003-2014年间分离的68株肠炎沙门菌进行Xba Ⅰ和Bln Ⅰ酶切分型,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的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68株肠炎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分为8个PFGE带型。其中JEGX01.NB0001型为最优势型别,共53株,带型相似度90%以上的菌株占95.6%(65/68),2003年和2013年超过80例以上的食源性暴发案例的肠炎菌株经双酶切聚类证实存在100%的同源性。所有肠炎沙门菌对抗生素耐药率为氨苄西林23.5%、强力霉素4.4%、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噻肟均为2.9%、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均为1.5%,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均敏感,发现2株多重耐药菌。结论 宁波市散发和暴发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之间的分子带型差异度小,引发食源性暴发的流行株克隆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目前肠炎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  相似文献   

15.
齐倩倩  沙丹  李娟  赵晓菲  郑东宇  管红霞 《疾病监测》2020,35(12):1146-1151
  目的   分析2012 —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分子分型。   方法   收集2012 — 2018年分离自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门诊腹泻患者、从业体检人员、食物中毒以及环境水样监测的110株肠炎沙门菌菌株,采用BD Phoenix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测试方案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110株肠炎沙门菌对环丙沙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6种抗生素均敏感,对萘啶酮酸、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77(70.00%)株菌为多重耐药,以耐3种抗生素为主(45.45%,50/110)。PFGE将110株菌分为39个带型,各带型包含1~31株菌,EN17、EN21和EN24为优势带型。   结论   无锡市肠炎沙门菌耐药状况严重,应引起重视,菌株的分子分型多样,具有优势带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分析暴发相关病原特征。  方法  对患者粪便、呕吐物标本以及可疑污染食品样本进行相关病原及毒力基因的实时荧光PCR筛查以及阳性菌的培养检测,对分离菌株进一步进行毒力基因分布分析和脉冲肠凝胶电泳分型分析。  结果  25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诺如病毒荧光PCR阳性,检出率为71.43%(25/35),均为GⅠ型;5例患者的6份标本中蜡样芽胞杆菌荧光PCR和病原培养均为阳性,1名厨师粪便标本蜡样芽胞杆菌荧光PCR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 7件可疑食品样本中4件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其中5份食品样本ces基因阳性。 19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为14种带型,5例患者分离株中有2株PFGE带型相同且与厨师来源菌株分型一致,相同食品来源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完全一致。 19株分离株均不携带ces基因。  结论  诺如病毒和蜡样芽胞杆菌可能是导致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重要病原,以多病原快速筛查为指导的实验室检测对于病原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一起疑似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奶源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的病原学特征,为查明暴发源头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奶制品和病例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分离到的蜡样芽胞杆菌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测序以及毒力基因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岳峰  方正  孙永  崔志刚 《疾病监测》2019,34(4):312-315
目的分析安徽省合肥市食源性疾病患者所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别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型别特点。方法对2013 — 2015年在合肥市2家哨点医院就诊的2 618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学分析,并用Xba Ⅰ酶切进行PFGE分析其分子型别特征。结果在2 618份患者标本中,共检测出76株沙门菌,总检出率为2.9%,共分为17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肠炎沙门菌。 69株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共产生53种PFGE带型,每种带型包含1 ~ 5株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共产生20种带型,肠炎沙门菌共产生10种带型。结论初步了解合肥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是一种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多血清型长期共存的散发性感染,获得了本地区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基线水平的血清型别和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为后续暴发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