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维本渗漏致组织损伤再化疗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2月 ,对 9例 (2 1天为一周期 ,每周期第一天、第八天用诺为本两次 )第一次用诺为本渗漏致组织损伤 ,在采取防止局部再损伤处理的同时 ,第八天继续用药 ,保证病人治疗的连续性 ,防止渗漏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2月 ,在我院住院病人 8例、门诊病人 1例 ,其中男 7例、女 2例 ,均为肺癌或乳腺癌多程化疗后 ,年龄在 38~ 6 5岁。药物渗漏发生于手背部 3例、前臂内侧 4例、肘内侧 2例 ;2例发生于第二周期第一天 ,5例发生于第三周期第二天 ,2例发生于第三周…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腹部器官手术后血栓栓塞,除使用物理性预防法(下肢弹性绷带,按摩,早期站立)以外,分组用药物预防。第1组410例,病人有明显的血栓形成体质和DIC症状,术后每4-6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1次,1昼夜15000-20000单位,共3-5天;同时内服双香豆素类间接抗凝剂10-12天。第2组320例,病人发生血栓栓塞危险性较高,有DIC实验室症状,有容易发生血栓的因素;术后静脉输入肝素合剂(肝素5000单位,胶性葡萄糖盐水400ml,1%烟酸15ml),3-4天以后改用口服间接抗凝剂10-12天。第3组390例,术后只给间接抗凝剂。第4组305例,只给烟酸。第5组278例,只给乙酰水杨酸。第6组375例,认为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很  相似文献   

3.
应用头孢哌酮后饮酒致戒酒硫样反应21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菁菁 《现代护理》2002,8(6):461-461
头孢哌酮 (先锋必 )系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应用头孢哌酮后饮酒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护理对策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 1996~ 2 0 0 0年于我院急诊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 1例 ,年龄 18~ 5 0岁 ,平均 32岁。1.2 临床特点1.2 .1 用药和饮酒的时间关系 所有出现戒酒硫样反应患者的头孢哌酮 (上海先锋药业公司 )均是静脉用药 ,其中 5例在用药后 1天内饮酒 ,13例在用药后 1~ 4天间饮酒 ,2例在用药后 2~ 3天间饮酒 ,1例在用药后第 3天饮酒。1.2 .2 应用酒的量及类型  2 1例患者中仅…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1年以来用氨茶碱治疗神经原性尿潴留10例,效果良好。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32~80岁,病程2天~10年。病种:糖尿病4例,急性脑血管病2例,功能性尿潴留3例,盆腔术后1例。10例均除外下尿道梗阻所致排尿困难。 方法及效果:氨茶碱0.25入壶,每日1次(切勿快速静注),并0.1餐后口服,每日3次,同时治疗原发病。6例于用药1~2小时后排尿困难明显减轻,4例于拔除导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一般1~5天,平均3天尿潴留消失。病程短至数天者于尿潴留消失后再则药3~15天后停药,未见近期复发。病程长至半年以上者,需长期间断用药。  相似文献   

5.
正常月经周期黄体在排卵后9d~10d开始退化萎缩,如果未及时退化,因黄体持续存在所致黄体囊肿一旦破裂,腹腔内可引起大量的出血。我科2009年2月收治1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病人,术后第3天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经抗DIC治疗,行第2次剖腹探查术,2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汪俊珍 《临床医学》2003,23(6):52-52
20 0 0~ 2 0 0 2年两年来 ,笔者遇到了 9例因服胃复安中毒后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患儿 9例。为引起同仁的重视 ,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预防药物毒性不良反应发生 ,现将 9例患儿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中毒患儿共 9例 ,其中男 1例 ,女 8例 ,均因呕吐、腹泻而服用胃复安出现中毒症状 ,具体情况见表 1。  表 1 患儿中毒情况年龄 一次口服剂量日 服次 数共用药次数用药后症状出现时间用药后症状持续时间1 2岁 1 0mg 3次 /日 4第 2天 3天1岁半 1 0mg 3次 /日 4第 2天 2天1岁 2个月 1 0mg 3次 /日 9第 3天半个月1岁 5mg 3…  相似文献   

7.
1992年以来,我们使用柱品肉霉素粉针与1%龙胆紫合用治疗四~IVM褥疮,通过临床8例的观察,收到户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区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病例选自1992年~1993年间的8例病员,男5例,女3例,其中4例为院外带人的脑血栓偏瘫再发脑出血病员,脑血栓偏瘫2例,脑出血康复期2例。1.2操作方法用摄于突持盐水棉球擦试创面数次,然后用强力碘棉签清毒创面及周边皮肤后,将白霉素粉针用于棉签轻轻涂在溃疡面上,然后用敷料覆盖,第2、第3天重复用药两次,第4日用l%龙胆紫涂抹溃疡面,一般连续徐3日左右,同时按摩周边皮肤…  相似文献   

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需早期诊断。为了建立DIC前期的诊断标准,作者检查了DIC发作前1周内的凝血激活和纤溶指标。本文共检测了120例DIC病人,117例“DIC前期”(28例在DIC发作前6或7天;31例在4或5天;35例在2或3天,26例在发作前1天检查)和50例非DIC病人的止凝血异常。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药物所致失眠摘要如下。 1左氧氟沙星 例1:女,39岁。因咳嗽口服左氧氟沙星100mg,2次/d,服药第3天出现失眠、兴奋、无法入睡;服药第5天兴奋加剧,整夜不能入睡。于第6天停药,兴奋失眠症状于当日消失。例2:男,37岁。因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感染给予本品0.4g+5%葡萄糖液250ml静滴,用药后当晚出现失眠,自述恶梦不断,出现可怕的幻觉,到次日晨才勉强入睡。次日即停药,晚间睡眠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用药方案为隔日静脉给药3次,降纤酶的首次剂量为10U,第2、3次为5U,在发病24小时内开始治疗。对照组用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3、5、7天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有明显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用药后第2、3天差异更为明显(P<0.01)。结论:研究表明降纤维是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发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深度与早期补液量的关系。方法从我科4年收治的32例大面积烧伤中选取了21例入院时无特殊并发症病例早期液体复苏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本组病例平均烧伤面积81.3%,平均深度烧伤面积57.6%,开始液体复苏最短为伤后1.5h,最长为伤后6h。以平均心率100次/min,平均尿量80ml/h为输液调控基本指标。结果伤后第1天平均晶,胶体补液量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2.19ml,基础液体量(成人)平均4662ml/d。伤后第2天平均晶、胶体补液量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1.40ml;深度烧伤占比例越大,晶胶体补液量越多。21例患者有2例分别于伤后第1天和第3天发生DIC,1例伤后第3天发生高钠血症,其余全部平稳度过休克期。除1例伤后6d自动出院外,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58d.结论大面积烧伤早期补液不仅与烧伤面积有关,而且与烧伤深度关系密切,浅度烧伤与深度烧伤对补液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烧伤补液公式仅以烧伤面积为依据,实有缺陷,建议进行改进修定。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诱导治疗主要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和蒽环类等药物,完全缓解(CR)率较高,且有不少长期存活者。但ATRA可引起维甲酸综合征及用药性;息环类等药物可引起骨髓抑制等。我们观察了2例用二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的APL患者,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性,40岁。因发热伴全身皮肤散在性瘀斑5天于1993年9月22日人住我科,当时根据诊断标准[1],诊断为APL并DIC,经ATRA和小剂量肝素等治疗,APL达到CR,DIC治愈。以后采用HA方案和A.TRA交替治疗以巩固和维持疗效,但到1995年7月出现…  相似文献   

13.
16例均系成年人,男12例,女4例.入院前咯血量在300ml 以上者11例,100~300ml 者5例。应用阿托品皮下注射量为每次0.5~1mg,用药总量最小者0.5mg,最大者4mg。用药1次者11例,3次者3例,4次者1例,用药次数最多者7次/3天1例,用药后咯血立即停止者11例,24小时内停止者2例,48小时内停止者2例,72小时内停止者1例。重复用药的病例均于第一次用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用药后仅1例继续咯血近200ml(入院前咯血400ml),余均在100ml 以下。有2例曾同时合用垂体后叶素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因创伤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气道内给予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充分湿化吸痰后,首次气道内注入10mg地塞米松,第1天气道内注入地塞米松5mg/h,第2天注入5mg/2h,第3天注入5mg/4h,3d后逐日减为2.5mg/4h、2.5mg/6h、2.5mg/8h后停药;地塞米松全身用量为10~20mg/d,2~3d后停药。结果 ①呼吸机治疗气道峰值压力平均降低8.20cmH2O;②动脉氧分压升高至61.90~93.00mmHg。结论 气道内应用地塞米松能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阻止ALI病程向ARDS的发展。同时由于激素局部用药,减少大剂量激素用药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氟哌啶治疗顽固性呃逆5例,疗效满意.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2~69岁;腹部手术后4例、其中胃大部切除2例,食管癌根治切除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1例;2例发生于术后第3天,1例发生于术后第4天,1例发生于术后第6天,原因不明1例.呃逆持续时间2~14天.5例中3例经多次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镇静剂治疗无效或短暂缓解后又复发.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口服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6例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的体会,RAEB_4例,RAEBt 2例,年龄73-85岁,均有贫血和粒细胞减少,骨髓原始细胞14-30%,均未化疗。方法:第一天50mg/m~2,分四次服,仅一天为一疗程。第14天用第二疗程,第21天再用一疗程,最多4疗程,然后每28天用一次25mg/m~2,用一年。结果:3例RAEB3-4疗程后CR,另3例2疗程后PR、CR和PR持续时间分别为60、20、45、8、38、15周,例1后20周没用药,复发后用药仍有效,例1,5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患者病情与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全组32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史酌量加用氨茶碱。迅速给氧,静滴琥珀酸氢考200~5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疗程2-3天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儿童酌减。同时给予氨茶碱0.25g加入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1次/d,疗程为1-7天,对症状较重的病人加用舒喘灵喷雾咽部以缓解病情。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输液以补充体液,1500~2500ml/d,适当应用敏感抗生素,口服美喘清或博利康尼、强力安喘通等药,对高血压病人加用降压利尿等药。结果:哮喘缓解时间〈3天14例,3~7天12例,7天以上4例,平均2~14天。完全缓解25例,5例病情控制后继续维持治疗,2例疗效不佳收入院,死亡1例(双侧气胸),病死率为3.1%。结论:联合用药在重症哮喘治疗中有更大益处。  相似文献   

18.
血栓调节蛋白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患者血浆中的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 ,探讨它对DI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第 1、2、3、5、7天 ,通过ELISA方法检测 1 2例DIC患者和 1 8例非DIC患者的血浆TM水平。结果 DIC患者的血浆TM水平 (77 83± 1 1 46ng/mL)明显高于非DIC患者 (56 56± 1 6 31ng/mL)且P <0 0 0 1。预后不良者 (1 4例 )与预后良好者 (1 6例 )相比 ,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0 1 )。结论 DIC早期即发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升高 ,表明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检测血浆TM水平对DI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溴隐亭治疗76例乳腺增生症,在月经来潮后第5天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停药4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第1周前3天1次服1.25毫克,每日2次;后4天增为每日31次。第2周前3天1次服2.5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1992~2005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4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16~59岁。DIC的诊断均符合国内标准。包括ANLL22例(M2 3例,M3 14例,M5 5例).ALL2例。本组除原发病表现外,主要是明显的出血.表现为鼻衄、口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以及皮肤的瘀斑和静脉、骨髓穿刺部位的渗血,消化道出血2例,脑出血1例,休克1例,血尿1例,发生微血栓1例,多器官功能损害2例。合并感染者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DIC出现在化疗前21例,化疗后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