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2型糖尿病(T2DM)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联合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和二甲双胍2000mg/d;对照组单一服用二甲双胍2000mg/d。两组均给予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的变化,疗程24周。结果:治疗前后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FBG、2hPBG、HbA1c、FINS和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伴E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T2DM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罗格列酮4mg,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BG、FINS、HbAlc和IR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用治疗初诊T2DM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罗格列酮4mg/次,1次/d;二甲双胍250mg/次,3次/d。对照组43例口服二甲双胍250~500mg/次,3次/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BG、PBG、FINS下降,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FBG、PBG、FINS及IRI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DM疗效确切,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伴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罗格列酮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1治疗.治疗前及干预3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罗格列酮组治疗后BP、TG、FBG、FINS、HbAlc、IRI均明显降低,ISI明显著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T2DM患者在降低血糖、改善IRI、提高ISI的同时,可降低伴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合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37例经双胍类以及磺脲类加双胍类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DM患者,改用罗格列酮4 mg口服,每日1次,同时给二甲双胍250~500 mg口服,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血脂,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FBG、PBG、FINS、PINS下降,ISI增加,IR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HbAlc和血脂变化不大,副作用轻微,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二甲双胍合用治疗2-DM降血糖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格列汀与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初诊T2DM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阿格列汀及罗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40/43)]较对照组[74.41%(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二甲双胍治疗初诊T2DM患者基础上加用阿格列汀与罗格列酮,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合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迎春  杨利蓉 《四川医学》2005,26(9):995-996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舍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的方法,30例经双胍类以及磺脲类加双胍类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DM患者改用罗格列酮4mg口服,每日1次,同时给予二甲双胍250~500mg口服,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h血糖(PP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检测血脂、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后相比较,FPG、PPG、FINS下降,IR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HbAle和血脂变化不大。不良反应轻微,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 罗格列酮能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加用二甲双胍治疗降血糖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 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T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 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苗宗玉  杨刚毅  李伶  孙滨  李钶  杨燕  卢春敏 《医学争鸣》2009,30(11):1007-1010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浆视黄醛结合蛋白-4(RBP-4)浓度,并观察罗格列酮对血浆RBP-4的影响.方法:34例单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T2DM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治疗12wk.30例新近诊断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的初发T2DM患者(nT2DM组).检测nT2DM组及T2DM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体脂含量(FA)(%)等.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RBP-4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酶法检测血糖和血脂;高压液相法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分泌指数(HOMA—IS),评价各个代谢指标与血浆RBP-4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RBP-4水平高于nT2DM组[(20.40±0.99)vs(16.94±0.78)mg/L,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游离脂肪酸(FFA)、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OMA—IR(均P〈0.01),空腹胰岛素(Fins)显著降低(P〈0.05).但RBP-4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浆RBP-4水平与性别(r=0.292,P=0.019)、三酰甘油(TG)(r=0.287,P=0.021)和2 h Pins(r=0.329,P=0.008)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 h Pins是影响血浆RBP-4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初发T2DM患者RBP-4水平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罗格列酮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未明显改变血浆RBP-4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依从性好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格列吡嗪组(n=73)。二甲双胍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250mg/次,3次/d,14d为1个疗程,格列吡嗪组使用格列吡嗪治疗,2.5mg/次,3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FBG 2h)、空腹胰岛素、餐后2h血浆胰岛素等指标。结果在FBG、HbAlc、FB 2h方面,二甲双弧组治疗前分别为(9.18±1.54)、(7.59±1.05)、(15.03±3.17),治疗后分别为(8.54±1.24)、(7.44±0.97)、(14.22±1.02);格列吡嗪组治疗前分别为(9.20±1.53)、(7.60±1.08)、(15.02±3.15),治疗后分别为(7.02±1.21)、(6.32±1.11)、(12.54±1.03)。2组患者治疗前FBG、HbAlc、FBG 2h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FBG、HbAlc、FBG 2h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格列吡嗪组患者治疗后FBG、HbAlc、FBG 2h等指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30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桑叶多糖低剂量组(灌胃180mg·kg^-1·d^-1)、中剂量组(灌胃360mg·kg^-1·d^-1)、高剂量组(灌胃540mg·kg^-1·d^-1)及罗格列酮治疗组(灌胃4mg·kg·d^-1)。持续灌胃给药60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结果:桑叶多糖可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In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桑叶多糖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促进胰岛素(Ins)分泌.纠正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开郁清热降浊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阳性药物(二甲双胍)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受试病例122例,其中开郁清热降浊方组(研究组)61例,二甲双胍组(对照组)61例,疗程12w。观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及其变化。结果:研究组4w、8w、12w的FBG、P2BG,12w的HbAlc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指标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郁清热降浊方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可推荐作为临床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治疗前用药情况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合用磺脲治疗组(B组),合用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每组30例。R组先行饮食及运动治疗,A组及B组保持原药物剂量不变,然后3组均给予罗格列酮4mg,每d1次,空腹口服,共51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2hBG);测糖化血红蛋白;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R)。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BG、P2hBG、糖化血红蛋白、FINS水平及R值均较治疗前下降,A升高。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可单用或与二甲双胍、磺脲类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了解口服降糖药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w的文迪雅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文迪雅治疗12w后,患者FBG、HbAlc、FINS均显著下降。结论 文迪雅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FINS、HbAlc及减少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35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1.治疗前及疗程(6个月)结束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治疗组FBG、FINS、甘油三酯、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SI显著上升(P<0.01),IRI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双下肢动脉IMT降低,斑块数量和类型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T2DM在降低血糖、改善IRI、提高ISI的同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顺莲  叶建红  刘丹  严励 《广东医学》2006,27(10):1557-1558
目的探讨国产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设计.经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而血糖仍控制不佳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成国产盐酸罗格列酮观察组和马来酸罗格列酮对照组,总疗程12周。观察组:原降糖治疗方案+国产盐酸罗格列酮片4mg/d+马来酸罗格列酮模拟片。对照组:原降糖治疗方案+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mg/d+国产盐酸罗格列酮模拟片。评价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国产盐酸罗格列酮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其疗效与马来酸罗格列酮近似。  相似文献   

20.
陈世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82-1382,138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洛伐他汀联用磺脲类(SU)、双胍类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早期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罗格列酮+洛伐他汀+SU+双胍类)和对照组(SU+双胍类),治疗前后12周分别测定FPG、2hPG、胰岛素(Ins)、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组的血糖、血脂、Ins、HOMA-I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联用罗格列酮、洛伐他汀能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