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慢性型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猴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于首次发病后4年进行病理取材和电镜观察.结果①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十分突出.其形式包括有空泡样变性、皱缩或消失,此外也可见成片的髓鞘松解、断裂或融合,少突胶质细胞变性,以及散在的巨噬细胞.②可疑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程度稍轻,以空泡变性为主,轴突完全消失及皱缩则少见,部分髓鞘与轴突的变性及散在的巨噬细胞.结论慢性EAE的病理改变同时存在髓鞘与轴突的变性,多发性硬化(multipe sclerosis,MS)后期不可逆的功能障碍可能与后者有更大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研究的动物模型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新月  廖晓岗 《中国临床康复》2002,6(6):817-817,819
目的:探索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动物模型的制备,了解其病理改变,为多发性硬化免疫病理机制及实验性治疗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模型,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豚鼠EAE模型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至免疫后18d,全部豚鼠均出现EAE临床症状,光镜下见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电镜下见髓鞘明显分层,水肿甚至断裂,轴突细胞器消失,结论:EAE模型建立方法稳定,可靠,其病理改变为血管周围炎性浸润,白质脱髓鞘。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系列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茜  王连庆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262-3263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动物模型-恒河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在MRI上显示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建立EAE的动物模型,系列MRI并与病理及临床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9只动物全部发病,常规MRI在显示其病理结构上无特异性,强化扫描有助于区别活动性斑块和非活动性斑块,并可脱髓鞘病变的定位参考,磁化转移成像(MTI)提高了小病变的检出率,对应病变区病理可见袖状结构,轴突损伤,脱髓鞘改变,结论:MR系列成像对于准确评价恒河猴EAE在CNS病变,推测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研究的动物模型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动物模型的制备,了解其病理改变,为多发性硬化免疫病理机制及实验性治疗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模型,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豚鼠EAE模型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至免疫后18d,全部豚鼠均出现EAE临床症状;光镜下见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电镜下见髓鞘明显分层、水肿甚至断裂,轴突细胞器消失。结论EAE模型建立方法稳定、可靠;其病理改变为血管周围炎性浸润、白质脱髓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神经根在慢性嵌压性损伤中,不同损伤程度的神经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运动诱发电位(MEP)表现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建立神经根慢性嵌压伤的病理模型,用表面磁刺激MEP对损伤神经做动态观察,结合不同损伤程度的神经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神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在有髓神经首先出现髓鞘的变性。此时的M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形离散。继而脱髓鞘的神经轴突发生变性、断裂及远侧的瓦勒氏变性。MEP则表现为在潜伏期延长的同时伴有波幅降低,且MEP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理损伤中具有相应的特征性表现形式。结论 磁刺激MEP的检查指标与神经根慢性嵌压性损伤的程度具有相关性,其表现形式可作为判断神经病理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系列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动物模型—恒河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在MRI上显示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建立EAE的动物模型,系列MRI并与病理及临床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9只动物全部发病,常规MRI在显示其病理结构上无特异性,强化扫描有助于区别活动性斑块和非活动性斑块,并可做为脱髓鞘病变的定位参考。磁化转移成像(MTI)提高了小病变的检出率。对应病变区病理可见袖状结构、轴突损伤、脱髓鞘改变。结论MR系列成像对于准确评价恒河猴EAECNS病变、推测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雪旺氏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由Schwann于1939年首先发现并命名。在周围神经系统,它以两种形式存在:包绕轴突并形成髓鞘或包绕轴突不形成髓鞘。SCs来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细胞,并且先后经历SCs前体和不成熟的SCs两个阶段,最终形成成熟的SCs。周围神经损伤后,SCs则发生形态、行为学的改变,具体包括:①SCs的崩解、增生、迁移及其崩解物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②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外基质,防止受损神经元死亡,并为轴突提供良好的再生环境;③与再生轴突形成缝隙连接和紧密连接,直接与其进行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8.
小儿注射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注射性瘫痪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沈玉英注射性瘫痪引起之病因目前尚不十分完全明确,除与注射药物对神经的直接刺激外,还与药物引起之变态反应导致神经髓鞘变性有关。据临床病理观察,发现被损神经有髓鞘脱失现象,神经髓鞘是直接包在神经轴突外的一种鞘状结构,它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这一临床上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例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结果:病灶表现为慢性颅内占位性病变,CT扫描呈现高、低、混杂密度及明显的占位效应,同时伴有环形、不规则或结节状强化。结论: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易误诊为脑瘤或脑脓肿,应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切除病灶,并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张兴梅  黄河清  陈康宁  贺伟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34-7036,i006
背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同人类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ie sclerosis,MS)的病理机制相类似,因此认识和阻断EAE的病理过程是攻克MS的关键。目的:寻求一种可能抑制或阻断EAE病理过程,加速神经功能恢复进程的方法。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和烧伤研究所。材料: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豚鼠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0~400g),W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00g)。方法:用所构建的CTLA-4Ig腺病毒通过侧脑室注射到Wistar大鼠EAE模型体内观察其疗效,用冷冻切片观察CTLA-4Ig在脑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发病情况、病理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致敏后的发病天数、发病只数及潜伏期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②光镜下观察两组大鼠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发病情况: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于致敏后第10天开始发病。于第16天全部发病,平均发病天数为12.2d,临床评分平均为3.1;腺病毒介导的CTLA-4Ig组于致敏后第14天开始发病,第18天共发病6只,平均发病天数为14.1d,临床评分平均为2.4。病理结果:侧脑室注射AdCTLA-4Ig后24,48,72h取脑组织做冷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侧脑室周围和脊髓有荧光。在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的脑和脊髓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聚集在血管周围呈现袖套样改变,髓鞘染色(Loyez染色)可见髓鞘脱失;腺病毒介导的CTLA-4Ig组的脑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形成的血管套样改变也减少,髓鞘脱失也减少。结论:CTLA-4Ig可诱导T细胞失活化,有效地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能阻断以T细胞过度活化为主要原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EAE的病理过程,可以提高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症状。  相似文献   

11.
背景:Wallerian变性时髓鞘溃变碎片的清除对于神经的再生至关重要,但溃变碎片的清除机制一直没有彻底阐明,关于参与清除的细胞成分类型仍有很大争议。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许旺氏细胞的自噬作用。设计:完全随机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实验由第一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西南大学达拉斯医学中心精神病学部共同完成,研究对象为成年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50g。干预: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0.5,1,1.5,2,3,4,5,7,10,15d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电镜观察轴突和髓鞘的超微结构,Gomori染色后检查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轴突在第0.5天时从髓鞘脱离,溃变呈空泡状。第2天开始髓鞘皱褶、断裂形成碎片,许旺氏细胞内见大的膜结合髓鞘碎片和许多散在小碎片,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呈酸性磷酸酶(AcPase)阳性。第4天时内膜区偶见幼稚细胞,1周后见大量幼稚细胞。第7天后许旺氏细胞内自噬泡数量开始减少。实验全程偶见巨噬细胞,内有吞噬泡。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溃变髓鞘主要经许旺氏细胞自噬清除,许旺氏细胞脱分化为许旺氏细胞祖细胞后大量增殖分化参与神经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方法:自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大便中分离出的空肠弯曲菌(PEN019型)中,提取其脂多糖,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其中一只动物出现瘫痪,电镜发现病动物外周神经轴索变性,巨噬细胞出现在髓鞘与轴索之间,吞噬轴索,但髓鞘完整,与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病理改变极为相似,结论:提示PEN019菌的脂多糖成份,可能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结肠黑变病结肠镜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10例应用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结肠黑变病。结果: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呈虎皮纹状或蛙背样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巨噬细胞。胞浆内充满黑色素颗粒。结论:结肠黑变病与因便秘长期服用泻药有关。病变呈良性经过,与结肠癌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叶酸对髓鞘形成和炎性损伤后髓鞘再生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的小脑切片,在正常培养条件或溶血卵磷脂(LPC)诱导的脱髓鞘状态下给予叶酸处理,观察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及与神经微丝蛋白(NF)共定位情况。观察叶酸干预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脱髓鞘症状的影响。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叶酸处理组的小脑切片MBP表达水平升高,MBP-NF共定位程度增加; LPC引起的脱髓鞘状态下,叶酸处理组MBP表达得到恢复,MBP-NF共定位程度增加(P均< 0.05)。叶酸干预治疗EAE大鼠,其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均< 0.05),脊髓脱髓鞘现象明显改善。结论 叶酸可促进体外髓鞘形成及体外和体内炎性脱髓鞘损伤后的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15.
Fabry肾病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具有肾损害的Fabry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肾损害的Fabry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2例患者出现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间质成分也可出现泡沫样变;病变晚期,肾小球出现节段性和/或球性硬化;超微结构显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内具有嗜锇性髓鞘样包涵体,表现为“斑马”样外观。结论Fabry病少见。具有肾损害的患者临床可出现蛋白尿,晚期常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内出现嗜锇性髓鞘样小体是Fabry病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中,比较常规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钆 二乙三胺五醋酸(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 DTPA)和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增强图像之间的差异,探讨巨噬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炎性活动病灶中的细胞学标志。方法 在EAE模型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期、初发期、高峰期,13只复发缓解(relapsing remitting,R R)EAE大鼠模型组和13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注入对比剂之前均行常规T2WI扫描,接着分别在其尾静脉注入Gd DTPA后5 min行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再注入SPIO,24 h后行T2*WI扫描。扫描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脑,行脑组织切片的ED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russian blue染色。结果 EAE模型组大鼠在第11天出现临床症状(初发期),第14天达到高峰期;MRI检查:SPIO增强图像对EAE病灶的显示较常规T2WI和Gd DTPA增强图像好。病理学检查:ED1染色,在SPIO显示为低信号的区域内出现了炎症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浸润;Prussian blue染色示病灶内巨噬细胞胞质内出现了蓝染颗粒,沉积部位与T2*WI上低信号区对应。对照组大鼠均无异常。结论 SPIO较Gd DTPA更好地显示EAE模型中炎性活动性病灶内血管周围以巨噬细胞为主的浸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腓肠神经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行周围神经活检。取其腓肠神经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周围神经的改变以轴索损害为主,伴有髓鞘的脱失。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4组:正常;轻度轴索变性及髓鞘脱失;有髓神经纤维轻度脱失,轴索变性及脱髓鞘;有髓神经纤维严重脱失,轴索变性及脱髓鞘。结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常常早期即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其中以轴索性的改变为主,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  相似文献   

18.
注射性神经伤的实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6只家兔坐骨神经进行了青霉素注射性神经伤的实验形态学研究。左后肢为实验侧,右后肢为对照例。实验侧坐骨神经内和对照侧坐骨神经周围分别注入青霉素20万U,注射后每侧分别于2h、4h、72h和7天各取4例坐骨神经,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学发现,实验侧从2h至7天依次出现神经纤维肿胀,髓鞘板层出现微隙,部分髓鞘溃变,轴突结构改变,最后髓鞘和轴突均明显溃变,神经束内或束膜间结缔组织增生。对照侧出现神经周围水肿、充血,神经外膜增生,靠近外膜处神经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讨论了注射性神经伤的病理改变机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BCS)是一种罕见的以病灶处髓鞘脱失区与髓鞘保存区呈特征性的同心圆或洋葱皮样的相间排列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906年Marburg以“轴突周围硬化性脑脊髓炎”的命名首次报道,1928年Balo报道1例相同病例,着重强调了其病变呈同心圆表现为特征,称之为“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过去本病难以诊断,生前主要依靠活检,大部分患行为死后尸检所证实。随着对此病认识的普及,很多患着得到了生前的确诊,大大提高了BCS的存活率。现将笔者遇到的2例BCS结合文献复习一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胼胝体压部(SCC)局灶性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C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及临床特点.结果5例海洛因吸入脑病(LHVI)、6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为弥漫均匀病灶.7例轴索损伤(DAI)及3例脑脂肪栓塞(FEB)为弥漫不均匀病灶.1例病毒性脑炎(VE)呈居中类圆形病灶.2例LHVI为累及后部边缘的薄带形病灶.4例DAI和1例FEB行MRI复查,发现SCC病灶消失.4例LHVI复查未见病变明显变化.结论SCC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随诊复查有助于水肿与变性病变的鉴别,而且SCC病灶能反映LHVI的白质受累程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