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新鲜成人足61只(左38只右23只)用剥离法自内踝上5.0cm前内侧到足底直至足趾末端,逐层剥离,剖开踝管,显露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静脉,胫后动脉,胫神经及(足母)长屈肌腱。然后剥去跖腱膜,趾短屈肌,(足母)长展肌,小趾展肌及结缔组织等。结果如下:1.单支型:在足底内侧(足母)长屈肌腱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后,于第一楔骨近端中部,(足母)长屈肌腱发出一束与本身几乎等粗的肌纤维来,由此向前外方向斜行,在第一、二楔骨之间中部,与尚未分支的趾长屈肌膜会合,参与趾长屈肌腱的组成,分布到各趾去。本型计18例,占29.5%。2.双支型: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足变异肌与长屈肌腱罕见变异,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长屈肌腱从变异肌肌腹移行肌腱处的中间穿过。该变异肌有协助短屈肌屈的作用,可暂命名为副短屈肌。变异肌起于跟骨结节,在距跟骨结节5.38 cm处与趾短屈肌分离,于距跟骨结节8.90 cm处被长屈肌腱穿过,分为两束,内侧束较外侧束明显粗大,行于长屈肌腱深层,分离走行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在解剖下肢肌时,发现一例双侧(足母)长屈肌和趾长屈肌变异,报道如下:男尸,成年。双侧(足母)长屈肌腱在足底越过趾长屈肌腱深面处,各分两束,外侧束再各分两束,分别止于第1~3趾的末节趾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治疗外翻的解剖学入路及手术的要点。方法:(1)100例正常足及100例外翻足,测量长伸屈肌腱的位置;(2)对20具尸体40足解剖,观察长伸肌腱、长屈肌腱、短伸肌腱、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及周围血管走行特点,并测量上述结构与解剖标志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长伸肌腱的位置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44±4.26)m m,在跖附关节中点外侧(2.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1.32±1.4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22±2.4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0.44±2.42)m m。在外翻的患者中,长伸肌腱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32±3.46)m m,在跗跖关节中点外侧(3.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4.22±2.2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02±2.3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3.24±2.32)m m。趾背侧皮肤由隐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支配。结论:(1)正常与外翻足的比较中,伸肌腱的位置在足横纹及止点处无明显的差异,在跖附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外翻足的伸肌腱明显外移(P<0.05)。长屈肌腱也明显外移(P<0.05)。(2)手术中隐神经终末支易受损伤。(3)伸肌腱内移并止点重建可矫正外翻。  相似文献   

5.
在解剖一成年女尸时 ,发现左窝浅筋膜下有一异常小肌。此变异肌为二头肌 ,外侧头以肌腱起自股二头肌的肌腹 ,内侧头以肌腱起自半腱肌的肌腹 ,两头在窝合并成一个肌腹 ,以一个腱止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会合处止腱全长 36 .2 5cm ,变异肌外侧头起点至股二头肌长头起点长1 6 .  相似文献   

6.
踝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管位于内踝的后下方,由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内踝和跟骨围成。从屈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三个纤维隔,形成四个筋膜鞘,由小腿后来的屈肌腱和神经血管所通过。其排列次序自前向后是:1.胫骨后肌腱,2.趾长屈肌腱,3.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4.长屈肌腱。踝管综合征是由胫神经或其终支或分支在踝管内直接或间接受压所致。经外科处理收到良好效果。为阐明踝管及其内容物和踝管综合征的发生关系,做了踝管的构成、深度、分隔、内容等结构的解剖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一39岁男性患者行小腿内侧岛状皮瓣逆行翻转术修复小腿前面溃疡,解剖血管蒂时发现:胫后动脉在腘肌下缘与腓动脉分开后,在趾长屈肌与比目鱼肌之间下行,逐渐变细,在内踝上方浅出深筋膜后逐渐消失,走行过程中发许多分支分布于小腿内侧皮肤。腓动脉先走行于腓骨后内侧,在小腿下1/3段逐渐向内侧走行,经内踝后方到足底。胫神经在小腿中、上段与胫后动脉伴行、前者在后者外侧,在内踝后方与腓静脉伴行,神经在内,动脉在外。在内踝后方,腓动脉发出数支分布于内侧  相似文献   

8.
在40侧成人足底标本、5侧足动脉透明标本和5侧足动脉铸型标本上,用肉眼和5倍放大镜下观察足底内侧神经分支拇趾趾足底神经及动脉供应。拇趾趾足底神经平均长14.9cm、横径1.7。神经血供主要来源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拇趾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外径为1.2mm。拇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外径1.3cm。拇趾趾足底神经和供应动脉切取容易,该神经血管外径均能满足显微外科吻接要求,切取此神经血管后对足  相似文献   

9.
前足痛有多种病因,Morton跖骨痛即是其中一种。由Morton于1876年提出,症状为第三趾蹼间疼痛。近几年我们共接诊7例此症病人,均手术切除增生之神经瘤,疗效满意。 一、应用解剖 胫神经于内踝后方穿屈肌支持带深面入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先分出一条趾底固有神经至拇趾内侧缘,然后在跖骨底分出三条趾底总神经,行于足底腱膜与趾短屈股之间,又各分为两条趾底固有神经。足底外侧神经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长度,体积及重量。结果:①、趾短伸肌与长腱合并机会分别为55.7%、62.8%;趾短伸肌发出腱至第5趾的占76.9%;②肌的神经支配三种类型比率分别是24.4%、32.8%、42.7%;③肌的长度在8.3~13.1cm,体积1.8~3.1cm3,重量1.9~3.2g。结论:、趾短伸肌肌腱有与长腱合并的变异,趾短伸肌腱常有发出第五趾者;神经支配有三型;肌的长度、重量、体积适合肌肉游离移植的成活,是腭裂、腭咽闭合不全、尿道上裂及面瘫等外科治疗可靠的组织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改良肘关节内侧入路尺侧副韧带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肘关节经肌肉入路尺侧副韧带(UCL)修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肘关节标本35侧,解剖观察尺侧副韧带前束、肘部屈肌总腱及尺、正中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并行摹拟手术。结果:UCL前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侧的小结节,UCL前束位于尺侧腕屈肌肱头、尺头之间的深层;尺神经在肘管中部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平均距离为(0.9 ± 0. 1)cm,在肘管的远侧出口,距尺侧副韧带的尺骨止点(0.6±0.3)cm;尺神经至尺侧腕屈肌尺头肌支的入肌点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7±0.8)cm;正中神经最靠近切口的分支距切口的距离,在肱骨内侧髁和尺骨结节水平分别为(1.6±0.5)cm和(0.9±0.4)cm。结论:经尺侧腕屈肌的肱头和尺头之间、自肱骨内侧髁向前外侧至UCL尺骨止点以远约2 cm为一损伤较小的安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在其左侧臂前部深筋膜与肱二头肌内侧头肌腹之间观察到一条变异肌腱,起于左侧胸大肌肌腱终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处,止于肱骨内上髁,腱宽0.15cm,腱长23cm。该腱自胸大肌肌腱内侧缘下行,有来自胸大肌下部的肌腱纤维汇人,斜向内下,走行于臂部深筋膜的深面和肱二头肌内侧头肌腹的浅面,而后跨过肌皮神经的前臂外侧皮神经、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在肱三头肌内侧头前面与臂内侧肌间隔相连,最后止于肱骨内上髁。  相似文献   

13.
长屈肌腱变异较多见,钟世镇根据236例 长屈肌腱的抵止状况将其分为四型,而本例变异未见报道。该肌起点及形态如常,在小腿中下部移行为肌腱时,分为二束:(1) 趾束止于 趾末节趾骨基底部,踝关节平面以上长9.3cm,踝关节平面以下长16.1cm,肌腱的上部宽、厚为2.4mm和1.2mm,中部宽、厚为3.1mm和1.2mm,下部宽、厚为3.1mm和1.8mm;(2)跟骨束与 趾束伴随下降,经踝管前行,止于跟骨载距实的下方,踝关节平面以上长12.2cm,踝关节平面以下长3.4cm,肌腱的上部宽、厚为1.…  相似文献   

14.
以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带臂内侧以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来自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  相似文献   

15.
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不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供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不稳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长肌外踝以上段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腓骨长肌腱平均长男6.9±1.3cm,女6.5±1.6cm,宽度男0.9±0.3cm,女0.8±0.31cm;营养血管来自胫动脉的占57.8%,来自腓动脉的占36.4%;腓浅神经分支入肌处距腓骨头下方,男1.5±0.5cm,女1.5±0.4cm。结论:可以上述血管之一为蒂设计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的术式,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模拟术式。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a其血供来源于动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结论:半腱肌肌腱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起初  相似文献   

17.
在制作1成人男性左下肢肌标本中,发现其趾短屈肌合并腓骨短肌腱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 暴露足底肌第1层,见趾短屈肌发出3个腱,分别止于2、3、4趾.  相似文献   

18.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冈上肌及其浅面斜方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分布。冈上肌肌腹长10.0±2.8cm,中部宽3.8±0.8cm,中部厚1.7±0.4cm,肌腱长3.5±0.4cm,宽3.1±0.3cm;覆盖在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肩峰处水平长15.5±2.7cm,中部厚1.6±0.3cm,在距止点1.5±0.5cm处为腱性结构,并与肩峰骨膜相延续。根据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  相似文献   

19.
桡掌肌一例     
<正> 尸解一成年女尸时,发现右前臂屈肌多一块桡掌肌(或称副桡侧屈腕肌),现报告如下: 桡掌肌属长肌,以腱性起于旋前圆肌止点下方,桡骨下1/3上份外侧的骨膜上,肌纤维由外上稍斜向内下,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拇长屈肌腱的深面,经腕管后成腱膜止于拇收肌斜头深面第二掌骨底。肌全长9.5cm,肌腹长6.8cm,最宽1.55cm,厚0.6cm,止端腱长2.7cm,宽3.0cm(见图)。  相似文献   

20.
掌长肌起自肱骨内上髁以及前臂深筋膜,肌腹很小而腱细长,止于掌腱膜。掌长肌缺如较常见,但掌长肌伴有指浅屈肌中指(第3指)肌腱缺如尚未见文献报道。作者在解剖尸体中,发现1例掌长肌伴有指浅屈肌中指肌腱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