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 cm,骨窗直径2.0~2.5 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 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及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以期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其中神经内镜治疗22例,微骨窗入路开颅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25例,比较手术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好转天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疗效。结果三组在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远期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上相比,三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优于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和保守治疗,是一种损伤轻、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核区脑出血19例,脑室出血7例。设计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固定装置和内镜吸引器,均采用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结果 26例病人头皮平均切口长度3.5 cm(3~4 cm),骨窗直径1.8 cm(1.5~2.5 cm),术中平均失血量55 ml(30~100 ml),平均手术时间60 min(40~150 min)。术后1 d头部CT复查显示平均血肿清除率90%(70%~95%)。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透明神经内镜鞘及固定装置可为内镜提供一个清晰、稳定的空气环境,采用双吸引技术使血肿清除、止血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传统开颅术清除血肿作比较,探讨两者的优劣与特点。方法 40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等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6.1±15.5)min,开颅组为(191.5±28.1)min(P0.05);神经内镜组术出血量平均(52.0±11.3)mL,开颅组为(455±127.9)mL(P0.05);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平均(87.3±6.0)%,开颅组平均(89±21.5)%(P0.05);随访6个月神经内镜组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2例。开颅组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神经内镜组患者与开颅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能很大程度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近完全清除16例,大部清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6例,4分8例,3分4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微创、直视、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94例幕上脑出血患者,分别行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第6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窗大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率、预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预后方面内镜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好,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和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一种简单实施、有效的、标准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标准化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统一标准实施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中未使用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头CT显示残余血肿量中位数为2.4(1.1~3.9)ml;血肿清除率中位数为94.0%(90.0%~98.0%)。无术后再出血。出院时GCS评分中位数为13(11~14)分。术后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5个月),mRS评分0~2分35例,3~4分10例,5~6分3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无需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额颞骨窗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解剖及手术要点。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上模拟骨窗外侧裂入路,测量相关数值。通过临床36例该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结果切口设计以翼点(为可触及凹陷)为圆心,直径3 cm画圆弧,小弧形切口平均长8 cm。切口下方常起始于颞浅动脉主干分叉上方。形成骨窗直径平均3.5 cm,在外侧裂中浅静脉额侧切开蛛网膜长约2 cm,辨认并保护大脑中动脉后,切开岛叶皮层即可进入血肿腔。临床应用该入路手术36例效果良好。结论通过解剖入路测量所得结果和手术应用,有助于准确设计手术切口并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的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显示15例血肿清除彻底、完全消失,5例残留少量血肿(10~20 ml,经引流后消失);20例均无术后再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术5例,发生呼吸道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GOS评分5分11例,4分6例,3分3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视野清晰,深部血肿显示良好,止血更加方便彻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经中央沟下点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的改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改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开颅后于中央沟下点分离外侧裂后支或中央后回下部行1.0~1.5cm皮质切口,经岛叶长回达血肿腔,显微镜下利用锁孔原理清除血肿。结果行小骨窗微创手术10例,去骨瓣减压12例。术后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90%21例,清除70%~80%1例;平均住院天数15d。随访6~12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中残10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发病时间<6 h,50例)和早期组(发病时间6~24 h,46例)。2组患者均在3D-slicer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手术,对比其并发症、临床预后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 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再出血、颅内感染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人数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多于早期组,重度残疾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在术后第7、14天脑脊液中NSE的含量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早期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脑出血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增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骨孔人路神经内镜下手术辅以灌注尿激酶引流血肿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26例患者在内窥镜下穿刺血肿手术,以CT评估血肿残留量,随访6个月,以GOS评估预后。结果术后复查CT血肿清除率:第1天:〈30%3例,30%~50%12例,50%~70%9例,〉70%2例;第3天:〈30%0例,30%~50%2例,50%~70%5例,〉70%19例。随访6个月GOS评估,良好18例,一般6例,较差2例,死亡1例。结论超早期微骨孔人路神经内窥镜下血肿清除辅以灌注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精确性、直视性、微创性、简便性,血肿清除率高,致残率低及预后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2008年-2018年的万方、维普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出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文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研究和6篇病例对照研究,965例中神经内镜组493例,小骨窗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小骨窗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更高(SMD=14.20;95%CI=[8.48,19.92]),术中出血量更少(SMD=-215.06,95%CI=[-255.41,-174.71]),手术时间更短(SMD=-96.63,95%CI=[-114.24,-79.01]),ICU入住时间缩短(OR=-5.91,95%CI=[-6.26,-5.57]),术后并发症更少(OR=0.28,95%CI=[0.19,0.43]),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更佳(OR=2.02,95%CI=[1.54,2.66]),病死率更低(OR=0.32,95%CI=[0.16,0.62])。所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术相比,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预后更佳、病死率更低,疗效更好,并且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变短,ICU入住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予以阶梯式降颅内压治疗。结果颅内压监测3~14 d,平均5.2 d。无探头置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术后发生感染3例,对症治疗后好转。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包括良好和轻残)65例,占54.17%;恢复不良(包括重残和植物状态)25例,占20.83%;死亡30例,占25.00%。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手术后,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指导降低颅内压措施的实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致病特点与手术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病理生理特点与手术对策。方法将501例重型(即意识障碍Ⅲ~Ⅴ级,必须马上手术者)高血压性脑出血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常规开颅手术组298例、B.钻孔引流组83例和C.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手术组120例.进行回顾研究,对其手术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作统计学对照分析;结合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致病情恶化的颅内病理生理特点,选择手术对策。结果三组再出血率分别为30%(89例),21.3%(18例)和0%(0例);手术死亡率为20.2%(60例),21.9%(18例)和0.8%(1例)。A组与B组在再出血率与手术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分别与C组在再出血率与不良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致病情恶化的颅内病理生理改变,可归纳为三个基本要素:脑受压、颅高压与再出血。手术时机延误是导致效果不良(植物生存或死亡)的主要因素,常规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术除了各有其相应的手术指征之外,还有助于赢得采用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手术治疗的时机。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最佳手术方法;可有效阻断上述三方面因素,解除脑受压、降低颅内压及制止出血的再发生;是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血肿时采用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微骨窗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骨窗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按微骨窗入路手术要求设计切口和入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血肿,电凝出血动脉.结果 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全清除51例,再出血4例;经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30例,轻残20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 微骨窗入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好方法,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生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神经内镜腔外手术方式,结合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24例.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65 min,19例血肿彻底清除,5例残留少量血肿,无术后再出血.随访1-10个月,依据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11例,死亡3例.结论 神经内镜结合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暴露良好、止血彻底、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