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核酸检测及追踪情况。方法:对2012-03-11—2017-12-31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标本进行2次酶联免疫法和1次核酸检测,并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核酸检测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定期采集其血样进行血液筛查和补充试验,以便确定是否为"窗口期"。结果:163 436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检出酶联免疫法无反应性核酸联检有反应性标本310份,进一步对这310份标本进行病毒种类的鉴别,最后鉴别出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阳性119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RNA)阳性1份,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阳性0份。最终随访到19例献血者(鉴别结果为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7例,经确认有5例OBI,2例HBV"窗口期";鉴别结果为阴性的献血者11例,经确认有1例HBV"窗口期";鉴别结果为HIV RNA阳性的献血者1例确认结果是HIV"窗口期")。结论:核酸检测确实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方法学上引起的血液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提升血液安全,这对保证用血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酶联免疫检测血样做NAT检测,分析酶联免疫筛查献血者血样误检的原因。方法对献血者血样进行HBsAg、HCVAb和HIVAb二次ELISA筛查,阴性和阳性血样分别做NAT检测,对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做HBV两对半免疫检测和罗氏病毒含量定量测定。结果对二次ELISA筛查及转氨酶和螺旋体检测合格的29 852份血样进行NAT检测,其中15份HBV DNA阳性,漏检率为0.50‰,未发现HCV和HIV RNA阳性。15份HBV DNA阳性献血者乙肝两对半免疫检测,HBsAg均为阴性,7份HBsAb阳性,1份HBeAg阳性,7份HBeAb为阳性,11份HBcAb为阳性。其中1份HBsAg阴性DNA阳性血样HBV罗氏定量为2 520IU/ml,血液存在严重传染可能。对151份二次ELISA阳性血样进行NAT检测,有83份阴性,ELISA的灵敏度为81.93%,特异度为99.72%。结论二次酶联免疫检测法的灵敏度较低,增加抗原、抗体检测和NAT检测可减少漏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NAT)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结果,探讨血站全面开展NAT的必要性。方法:对我站酶免检测无反应性标本,采用PCR-荧光法进行NAT检测,NAT有反应性标本做HBV DNA定量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NAT 31 443份标本,有反应49例(0.16%),其中,HBV DNA定量检测有反应性标本30例,"两对半"定性实验结果为22例HBsAg有反应性,14例HBsAg为临界值的标本,且其中32例合并HBeAb、HBcAb有反应性;13例HBsAb、HBeAb或HBcAb有反应性。结论:NA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ELISA方法的局限性,有效缩短窗口期,防止亚型变异或者隐匿性肝炎漏检的风险,有必要在血站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止因输血引起的HIV、HBV及HCV传播,国内外已有大量针对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法的研究。如抗原和/或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经过多年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为降低"窗口期"导致的疾病传播,核酸检测(NAT)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同时血清学检测(SS)与NAT的互补和联合应用,形成了不同的血筛检测策略。同时,基于纳米材料的微流控技术对病原体多元快速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探索研究,将会为血液筛查技术开辟新的途径。文章综述了血液中HIV、HBV和HCV的检测在血筛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与核酸联合检测,全面评估血清学与核酸检测(NAT)在降低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中的互补性。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温州市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苍白球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同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CV RNA、HIV RNA进行6人份三项目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 736份血液标本中,ELISA(+)NAT(+)95份,其中HBsAg(+)NAT(+)72份,符合率60.5%;HCV抗体(+)NAT(+)13份,符合率11.2%;HIV抗体(+)NAT(+)10份,符合率30.3%。41份ELISA(-)核酸(+)样本,且均为HBV DNA阳性。ELISA(+)NAT(-)17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样本中,HBV、HCV、HIV S/CO≥5的样本组的核酸阳性符合率高于S/CO5的样本组。结论核酸检测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但也存在漏检的可能,不能完全取代血清学检测,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保证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地区健康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窗口期"病人的发生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标本进行HIV、HBV和HCV核酸检测(NAT)。方法从无偿献血人群血浆中同时提取HIV、HBV和HCV核酸,采用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同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HCV和HBV抗原或抗体。结果 5 751份献血员血标本中,检出HBV"窗口期"标本3份,检出率为0.087%;检出HCV"窗口期"标本1例,检出率为0.017%,未检测出HIV"窗口期"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HBV和HCV的"窗口期"标本。新疆伊犁哈萨克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HBV、HCV的"窗口期"潜在感染危险,应考虑在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艾滋病病毒(HIV)核酸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该地区无偿献血的残余风险。方法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四个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核酸检测条件的标本再采用罗氏COBASs 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样本混样检测,或科华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样本混样检测,混样管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如拆分呈阳性,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或其他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在核酸检测的206 752份样本中,共有231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2‰,其中229份为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1份为HCV核糖核酸(RNA)阳性,1份为HIV RNA阳性。罗氏和科华核酸检测系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221/189 543)和0.58‰(10/17 209)。结论血液核酸筛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艾滋病病毒(HIV)核酸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该地区无偿献血的残余风险。方法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四个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核酸检测条件的标本再采用罗氏COBASs 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样本混样检测,或科华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样本混样检测,混样管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如拆分呈阳性,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或其他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在核酸检测的206 752份样本中,共有231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2‰,其中229份为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1份为HCV核糖核酸(RNA)阳性,1份为HIV RNA阳性。罗氏和科华核酸检测系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221/189 543)和0.58‰(10/17 209)。结论血液核酸筛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运用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及阳性献血者在该地区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者的动员和招募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01-01—2017-12-31采集的经2种酶联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合格及HBsAg、抗-HCV、HIV1+2抗体/抗原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标本188 260例进行核酸检测,并对HBsAg-/HBV DNA+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87 791例ELISA阴性献血者中,共有194例HBsAg-/HBV DNA+献血者,阳性率为0.103%;139例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HBsAg-/HBV DNA+献血者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学历水平呈负相关,学生和公司职员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徐州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阳性率总体较高,HBsAg-/HBV DNA+阳性分布呈现男性化、高龄化及低学历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以据此阳性分布特点进行无偿献血者动员与招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与NAT-HBV/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ALT的报废阈值。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检测;使用全自动酶免系统进行ELISA-HBsAg/抗-HCV检测;使用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进行NAT-HBV/HCV检测。结果:在15123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LT不合格者657例,其中7例为ALT不合格伴有HBsAg或抗-HCV有反应性;650例为单项ALT不合格,经NAT检测其HBV-DNA和HCV-DNA均为阴性。若将ALT报废阈值提高到60U/L,献血者ALT的合格率将提高到98.36%。结论:ALT与NAT-HBV/HCV无相关性,ALT的报废阈值应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在原有血液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核酸检测技术的效果。方法:献血者标本使用生化仪检测ALT,使用2种ELISA试剂检测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抗-TP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及单试剂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使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结果:核酸检测前37 296人份标本的传染病标志物阳性率为1.04%,核酸检测23 834人份,检出阳性标本35例,其中34例为HBV DNA阳性,1例为HIV RNA阳性,阳性率0.15%。结论:ELISA检测阴性血液存在较高的HBV感染风险,增加核酸检测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筛查我国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浆池的大小,筛查HBV和HCV免疫学检测阴性的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液标本,以期发现肝炎病毒血清转换前窗口期的血液标本.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拷贝数的HBV DNA和HCV RNA;检测2006年3月~2007年3月期间协和医院接受输血且乙肝三系和丙肝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受血者标本,同时检测2006年4月~2006年7月期间孝感市血液中心乙肝三系和丙肝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结果:不同拷贝数的阳性混合标本在1∶24稀释时,HBVDNA和HCV RNA的检测均为阳性;当滴度大于等于1∶48时,则出现了假阴性结果.2006年3月~2007年3月期间协和医院2142名接受输血且所有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核酸检测,HBV DNA荧光定量测定有2份标本阳性,HCV RNA荧光定量检测没有发现阳性标本;2006年4月~2006年7月期间孝感市血液中心1121名ELISA检测HBV和HCV结果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没有发现阳性标本.结论:采用24份标本混合组成一个检测池进行血液筛查,既准确又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血源招募策略和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技术(NAT)对湖州地区2017年1月-2019年12月献血者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对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我站采集的26325份无偿献血的检验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2次酶联免疫检测或者必要时联合1次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26325份血液标本进行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酶联免疫检测检出318例阳性,核酸检测检出373例阳性,其中核酸检测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的血液样本296例,检出含有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血液样本53例,检出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血液样本2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联合应用后,检出381例阳性,提示联合检测的检出率高于任何单独检测。结论核酸检测在输血传播疾病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能够降低单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漏诊率,提高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HIV病毒等的筛查水平,而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献血者血液筛查HBV阳性样本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献血者HBV筛查模式,以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有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方法:收集165例经胶体金检测HBsAg阴性而HBsAg酶联免疫(ELISA)阳性和(或)HBV核酸检测阳性的血液样本,定量检测其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HBV S区序列分析。结果:2种ELISA试剂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共73例(44.24%),抗-HBc抗体阳性率为90.41%,HBsAg定量检测阳性率为75.34%;仅1种ELISA试剂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共68例(41.21%),抗-HBc抗体阳性率为26.47%,HBsAg定量检测阳性率为1.47%;HBsAg定量检测阳性样本中79.31%的HBsAg低于10 IU/mL;共扩增出35例HBV S区片段,30例确定为HBV C型基因,5例确定为B型基因,未发现影响HBsAg检测的突变。结论:HBV病毒载量、HBsAg水平极低可导致HBV筛查假阴性,而单独1种ELISA试剂检测HBsAg存在较多假阳性结果。实验室可结合HBV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的性能验证结果,制订适合自身的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的不同组合模式的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的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HIV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初筛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的筛查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的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筛查HI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标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情况,为制定血液筛查策略提供依据,降低输血传播性病原体漏检率。方法:分别用2种ELISA试剂对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检测,用荧光定性PCR方法对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ELISA检测结果阴性、0.5≤S/CO≤5.0、S/CO5.0的标本进行HBV-DNA、HCV-RNA、HIV-RNA检测。对190份HBsAg(-)/HBV-DNA(+)献血者标本进行化学发光补充实验。结果:187 791例血清学检测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检出1例HIV-RNA病毒,194例HBV-DNA病毒,未检出HCV RNA病毒。科华和罗氏核酸检测系统拆分阳性率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ELISA双试剂阳性(S/CO10.0)标本HBV-DNA、HCV-RAN和HIV-R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89%、84.62%和100%,0.5≤S/CO≤10.0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的HBV-DNA、HCV-RAN和HIV-R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44%(25/36)、0和0;HBsAg 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结果不同组间(S/CO10.0和0.7≤S/CO≤10.0)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194例HBsAg(-)/HBV-DNA(+)中的190例标本进行化学发光补充实验,检出1例HBsAg阳性,HBcAb阳性检出率为90.00%。结论:HBsAg ELISA检测后HBV输血风险仍然较高(103/10万)。NAT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血液病毒窗口期、OBI等输血残余风险。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ELISA阳性反应的HBV-DNA、HCV-RAN、HIV-RNA检出率与ELISA检测S/CO值的高低及2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程度有一定关联。采用灵敏度高的血清学方法和核酸检测技术,可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病原体的漏检率,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曲靖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IV感染献血者检测HBsAg、抗-HCV、抗-TP。结果:133例HIV感染献血者中,HBV感染率为1.5%,HCV感染率为10.5%,梅毒感染率为7.5%。结论:曲靖市HIV感染的献血者中,并发HCV和梅毒感染率高,而并发HBV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正《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献血者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或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而新版(2015版)血液检测策略采用2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或1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多年来我国血站采用2遍ELISA,为此本文分析献血者血液HIV筛查ELISA 1次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凉山地区2006—2008年所有无偿献血者进行宣传教育、检测、调查,比较第4代和第3代HIV检测试剂盒检测HIV早期感染的能力。方法:①制定艾滋病预防知识与安全输血手册,到部队、学校、社区、厂矿等进行培训、演讲、发放。②使用第4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和第3代抗体检测试剂对献血者样本34750份进行检测,分析它们对HIV早期感染的检出情况。结果:①献血者中HIV的检出率(经确认)随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时间的增长而逐年下降。②在所有的样本中,第4代试剂盒检出能力比第3代试剂盒强,但是,也存在第3代试剂盒检出结果有反应性,而第4代试剂盒检出无反应性情况。结论: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与安全输血的宣传教育,是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不容忽视的措施。②第4代HIV试剂盒可以缩短HIV检测的窗口期,对于诊断早期感染、保证血液安全等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在血站对血液进行HIV的检测模式中最好初检和复检分别采用HIV第3代和第4代检测试剂匹配,改进血液筛查手段来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