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6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强  张毅敏 《中医康复》2020,(7):58-60,63
引气归元针法是腹针常用的针刺取穴手法,通过腹部腧穴的针刺刺激以调理先天、后天,从而达到神气条达、气血荣和、驱邪治病的目的。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相关文献,从相关学者对引气归元针法的理论探讨、临床运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 6 0年代末CT发明至今的 30余年来 ,X CT的发展经历了 1~ 5代 ,CT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提高机器的性能 ,以及降低射线辐射量等方面进行的 ,80年代以来的螺旋CT扫描在提高扫描速度、改善图像质量特别是减少运动伪影和开发新的扫描功能如CTA、CTVE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CT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至此有些人认为CT的发展是否到了“顶点” ?直到 1998年RSNA(北美放射学年会 )上各CT生产厂家多层螺旋CT的展出 ,开始了X CT又一新的发展阶段 ,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CT ;MSC…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三六九”方剂中挥发油组分的提取工艺,制备“三六九”缓释凝胶膏剂。方法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以“三六九”组方挥发油得率为响应指标,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结合二项式方程拟合试验结果以确定组方挥发油提取的最优提取条件,并采用乳化超声-旋转蒸发法制备基于 β-环糊精纳米脂质载药的凝胶膏剂,以感官评价、赋型性测定、皮肤追随性、耐寒性评价、耐热性评价作为其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三六九”方剂挥发油的最佳处方工艺为原料粒度过40目筛,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 ℃。提取得到挥发油量(0.469±0.021)mL,即挥发油得(1.78±0.08)mL·g-1。评价结果显示,“三六九”凝胶膏剂具有稳定的赋型性、耐热性与耐寒性,同时具有较好的黏性与皮肤适贴性。结论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得到的“三六九”凝胶膏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加细胞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的采集及临床级磁性分选仪(CliniMACS)分选的最佳方法,评价分选后CD34+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03/2002-01在南京市鼓楼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9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9例,男3例,女6例.采用环磷酰胺[2~4 g/(m2·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 μg/(kg·d)]作为动员剂,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样细胞,CliniMACS作CD34+细胞分选,观察分选前后的细胞计数、纯度、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表型检测及粒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计算CD34+细胞的采集得率和分选回收率.观察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环磷酰胺加G-CSF动员后,采集时机多以一次采集能够获得足够数量的CD34+细胞(CliniMACS分选和冷冻保存的耗损计算在内)为原则,外周血白细胞总数>6×109 L-1或CD34+细胞>0.4%时开始采集,其中8例采集1次,1例采集2次.每例患者可获单个核样细胞(MNC)总数(0.924~5.360)×1010,MNC(2.6~19.5)×108/kg,CD34+细胞(2.4~37.2)×106/kg,经CliniMACS系统分选后,CD34+细胞回收率为51%~93%,平均回收率为87%,CFU-GM回收率为35%~62%.CD34+细胞纯度为94.3%~98.4%,平均96.71%.CD3+,CD19+,CD56+,CD14+细胞去除2~4个对数级.经冰冻保存后的CD34+细胞的回收率为78%~99%,CFU-GM回收率为82%~99%,实际回输CD34+细胞为(2.0~8.3)×106/kg,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结论掌握最佳动员、采集及分选方法,CD34+细胞可获较高产率,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44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体外预测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准确性。方法对5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分别测量每枚结石在80 k V和140 k V成像条件下的CT值、CT值差值和CT值比值。使用双能量结石分析软件预测结石成分。收集患者治疗后结石标本行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成分,作为金标准,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结石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评价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0枚结石中尿酸类结石有4枚,非尿酸类结石有46枚(胱氨酸结石5枚,羟基磷灰石2枚,草酸钙结石33枚,混合结石6枚)。组间两两比较,尿酸类结石与其他结石的CT值、CT值差值、CT值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草酸钙结石和混合结石与其他结石的CT值、CT值差值、CT值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红外光谱仪分析法结果比较,双能量软件正确诊断4例尿酸类结石、4例胱氨酸结石,33例草酸钙结石、2例尿酸与草酸钙混合结石;另外7例误诊,其中1例胱氨酸结石和2例羟基磷灰石双源CT误诊为草酸钙结石,4例尿酸与羟基磷灰石混合结石双源CT误诊为胱氨酸与羟基磷灰石的混合结石。双能量软件分析结果与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 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705,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准确区分尿酸类结石、胱氨酸类结石和含钙结石,但在区分含钙结石和羟基磷灰石之间以及不同成分的含钙结石尚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不同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以无血清传代培养法,从胎鼠中获得神经干细胞;传至3代后用免疫荧光法对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将当归芍药散不同部位的含药培养基加入神经细胞中进行培养,于第10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标志物Brdu的表达。结果:当归芍药散的醇提部位(浓度为50μg/ml,100μg/ml)、二氯甲烷部位(浓度为100μg/ml)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部位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无明显增殖作用。结论:当归芍药散的醇提部位和二氯甲烷部位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胫骨近端骨折合并腘血管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科共收治7例胫骨近端骨折合并腘血管损伤患者,从受伤至血管造影确诊时间为伤后6~25h,平均10.3h,探查见腘动、静脉完全及不完全断裂各3例,腘动、静脉挫伤并栓塞1例,所有病例在确诊后立即手术,行胫骨近端骨折外固定架跨膝关节固定+腘血管探查吻合移植修复治疗。结果:其中6例下肢存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及畸形,1例行截肢术。结论:胫骨近端骨折合并腘血管损伤后,应仔细检查,尽早行血管造影,避免漏诊,明确诊断后应尽快固定骨折,探查吻合血管,最大程度避免截肢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断流术)术中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脾切断流术患者38例.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连接FloTrac传感器(Vigilleo监测仪),全麻插管后行颈内静脉穿刺,20 min后以0.4 ml/(kg·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增加≥15%为扩容有效,分为反应组和非反应组.记录输注前及输注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SVI和SVV,绘制SVV判断血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比较容量治疗前后数据差异.结果 反应组21例,非反应组17例.与容量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MAP、CVP、SVI升高而SVV下降(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V、CVP、MAP预测血容量变化的AUC分别为0.905、0.714、0.612.SVV诊断阈值为8.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2.4%.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SVV预测血容量变化准确性好,但诊断阈值较低,指导液体治疗时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现今,偏头痛频发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高度的重视。针灸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依从性较好。有必要探讨针灸治疗该病的现状,以期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