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4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5例吗丁啉,10mg/次,3次/d,饭前服用;利胆醇丸,200mg/次,3次/d,饭后服用。治疗组581例:柴胡疏肝散加郁金、丹皮、金钱草;柴胡、芍药、陈皮、甘草炙各9g,香附、川芎各6g,大枣4枚,枳壳、郁金各15g,丹皮10g,金钱草30g,1剂/d,水煎500mL,早晚分服。观察临床症状、体征、B超检查、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56例,有效178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91.00%。对照组显效177例,有效122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79.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给予芍药、甘草单方或合剂芍药甘草汤后,动物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药动学参数,探索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方相比,给予芍药甘草汤后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达峰时间提前,峰浓度增加;芍药苷达峰浓度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两成分均出现半衰期缩短现象。结论: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它的体内浓度与含量,这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君药芍药提前助燃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也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抗溃疡、解痉、抗炎等功效迅速高效的体内药动学依据。本实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和二甲苯致炎法分别检测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及二者合用对小鼠的镇痛率、对痛域提高的百分率和肿胀抑制率。结果 :附子汤与芍约甘草汤合用有镇痛、抗炎作用 ,且强于二方单用。结论 :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可使其镇痛、抗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痹通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胸痹通胶囊高、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2只。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胸痹通胶囊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胸痹通胶囊药液(25、12.5 mg/kg,2 ml,1次/d),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混悬液(10 mg/kg),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 ml,1次/d),共10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高、中、低切全血黏度。肝损伤通过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结果胸痹通胶囊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升高[分别为(1.47±0.10)、(0.38±0.11)、(1.48±0.18)、(1.21±0.14)mmol/L],与模型组[分别为(3.48±0.19)、(0.95±0.14)、(2.39±0.22)、(0.65±0.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胸痹通胶囊高剂量组ET-1水平下降,NO水平上升[分别为(145.81±18.65)pg/ml、(31.28±2.36)μmol/L],与模型组[(177.70±17.70)pg/ml、(19.61±1.28)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痹通高剂量组ICAM-1、MCP-1表达下调[分别为(0.133±0.019)、(0.153±0.014)],与模型组[分别为(0.187±0.011)、(0.264±0.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组织病理学显示,胸痹通高剂量组肝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胸痹通胶囊可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下调MCP-1、ICAM-1表达,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丹栀逍遥散其组成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等,根据不同症状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失眠方以丹栀逍遥散合参麦饮加减,阳强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味,痤疮、不孕症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均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方,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收效良好.为进一步探究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笔者采用正交t值法从抗炎、镇痛两方面药理作用综合考虑,进行了初步的处方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白芍、麻黄、制附子、炙甘草为方中主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 ,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 ;采用冰醋酸致痛模型小鼠 ,测血清和脊髓中一氧化氮 (NO催化光度法 )、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结果 :附子汤加芍药甘草汤能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I相及Ⅱ相疼痛 ,能显著降低冰醋酸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中和脊髓中的NO ,PGE2 的含量 ,增加SOD的活性。结论 :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对中枢及外周神经末梢均有镇痛作用 ,其镇痛作用与NO ,PGE2 ,SOD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采用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柴胡、白芍、陈皮、法半夏、党参、白术、茯苓、合欢花、扁豆、木棉花、炙甘草)治疗。结果临床痊愈30例,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痊愈率37.5%,总有效率95%。结论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伍对麻杏甘石汤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甘石汤各配伍煎液中主要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甘草次酸、苦杏仁甘)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配伍对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实验,以HPLC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各配伍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都产生一定的变化,麻黄碱、伪麻黄碱及苦杏仁苷的含量于全方去甘草组中含量显著降低;甘草次酸的含量于全方去杏仁组中也显著下降;其余各组含量变化不显著。以上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在全方组中均较高。结论:杏仁使麻黄碱、伪麻黄碱的煎出量减少,甘草有助于苦杏苷的煎出,杏仁有助于甘草酸的煎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36例门诊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川芎、牛膝、桑寄生、秦艽、杜仲、当归、茯苓、熟地、白芍各9g,党参12g,细辛、甘草各6g,肉桂3g),1剂/d,水煎200mL,早晚温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关节功能、不良反应。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26例,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治疗肛门直肠坠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地奥司明,0.5g/次,3次/d。治疗组34例大黄牡丹汤(冬瓜仁6g,大黄10g,丹皮、赤芍各15g,火麻仁10g,当归15g,桃仁、枳实各10g,芒硝6g),1剂/d,水煎300mL,3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肛门坠胀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36%。对照组痊愈9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1.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肛门坠胀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治疗肛门直肠坠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3种方法制备的四逆汤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四逆汤传统法、药典收录的水提醇沉法、各单味药分提合并法制备的四逆汤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PLC测定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液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37 nm,流速1.0 mL·min -1,进样量10 μL.结果:甘草苷在传统汤剂中含量为2.57 mg·g-1,经方合剂中的含量为2.21 mg·g-1,单味配方合并液中含量为3.58 mg·g-1;甘草酸在传统汤剂中含量为1.96 mg·g-1,经方合剂中的含量为1.84 mg·g-1,单味配方合并液中含量为3.04 mg·g-1.结论:四逆汤单提合并法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高,且各制法的四逆汤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为四逆汤提取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均采用左侧坐骨神经切断缝合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后第3天,A组大鼠按1 mL·100 g^-1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同时按1 mL· 100 g^-1以甲钴胺和生理盐水制成的混悬液(0.05 mg·mL^-1)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B组以甲钴胺和生理盐水制成的混悬液灌胃,用法、用量同A组.C组按1 mL· 100 g^-1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并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振幅恢复率、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及神经轴突恢复率.结果:①一般状态.造模后1d所有大鼠均蜷缩伤肢,3d后跛行,切口均无感染.药物干预后第2周,3组大鼠左后小腿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C组较A、B组更为明显,且C组部分大鼠出现跗关节肿胀和皮肤溃疡,多在第4周左右自行愈合.自药物干预后第4周开始,大鼠跛行逐渐改善,A组大鼠毛发光亮,运动灵活,爬行速度快;B组大鼠毛发较暗,运动较灵活,爬行速度较快;C组毛发暗淡,活动较差,反应较迟钝.②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药物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75.61 ±8.20),(-62.89±7.36),(-30.89±6.14),(-18.33±6.88);(-75.39±7.70),(-60.67±7.53),(-33.11 ±6.43),(-24.1 1±7.32);(-80.33±6.78),(-65.67±7.88),(-55.22±7.26),(-29.56±7.88);F=2.015,P=0.000].3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2.434,P=0.000);药物干预后第3周和第4周A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均高于B组和C组(P=0.004,P=0.000;P =0.023,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0.928,P=0.000).③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3组大鼠神经?  相似文献   

14.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是血虚寒凝的代表方。由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细辛、通草、甘草组成,诸药配合,有和厥阴以散寒邪之功,调营卫以通阳气之效。临证抓住血虚寒凝发病机制,在温经养血活血,通脉散寒止痛治疗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随证加减,治疗雷诺氏病、痹证、妇科疾病、肢端动脉硬化闭塞症、荨麻疹,均获满意疗效。显示"异病同治"和"古方新用"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宋宗华  冯东  许俊博  毕开顺 《中成药》2003,25(2):133-138
目的:研究《伤寒论》名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的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确定方中各药味的君臣佐使关系和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方中组成药味进行药味与药量同时加减拆方。选择小鼠常压耐缺氧,对抗氯仿所致小鼠心律失常和利尿三项药理指标对所得16个处方进行药理实验;采用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SREG)与典型相关分析(CCOR)将所得药理数据和组方药味及药理相关联,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机制;同时对各处方进行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将所得药理数据和各指纹峰的峰面积(即各化合物的含量)相关联,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确定其质量控制指标。结果:确定了方中以茯苓为君。以桂枝为臣,佐以白术,使以甘草的配伍关系,与对该复方中药的传统诠释相一致;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从50个色谱峰中选取17个作为药效物质基础,其中桂皮酸,甘草酸和去氢土莫酸被确定为质量控制指标。结论:本研究为探讨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婴幼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选用西沙比利口服,治疗1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9%,对照组总有效率51.6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婴幼儿便秘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常规应用西药洛伐他汀胶囊治疗,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降脂汤(处方:生山楂、何首乌、泽泻、草决明、稀莶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甘草)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疗程,2疗程及停药3月后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95.16,对照组为82.61%,远期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近远期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西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降糖、降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对照组20例巴氯芬,初始剂量5mg,3次/d,后逐量增加,每3d加5mg,直至90mg/d。治疗组20例芍药甘草汤(伸筋草、木瓜、生白芍各30g,地龙、川芎、甘草各10g,丹参15g,生姜、当归、桂枝各6g,大枣5枚),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风病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7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西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理气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0.15g/次,4次/d,空腹口服。治疗组60例理气和胃汤(柴胡、枳壳、白芍、郁金、香附各10g,木香6g,元胡10g,陈皮、甘草各5g,海螵蛸15g,麦芽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1例,显效6例,治愈率95%,对照组临床治愈33例,显效18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配伍及煎煮方法对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的含量 ,分析煎煮方法及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GC MS法测定桂皮醛含量。实验条件 :DB 17弹性石英毛细管 (30m× 0 5mm ,0 2 5 μm) ,载气He ,无分流进样 ,柱初温 12 0℃ ,以8℃ /min升至 2 5 0℃ ,进样量 1μl。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桂皮醛在 0 0 136~ 0 136mg/m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精密度RSD =1 0 2 % ;2 4h内稳定性RSD =2 5 7% ;重现性RSD =4 2 0 % ;平均回收率为 10 1 30 % ,RSD=1 5 6 %。桂皮醛的含量 :麻黄汤分煎合液 (Ⅱ ) >麻黄汤合煎液 (Ⅰ ) (P <0 0 5 ) ;桂枝煎液 (Ⅲ ) >Ⅰ (P <0 0 5 ) ;Ⅱ>Ⅲ (P >0 0 5 )。结论 :配伍可能是影响桂皮醛溶出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