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清镁离子浓度对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镁离子浓度对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比色法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镁离子(0.56±0.12m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0.85±0.25mmol/L),P<0.05。同时提示血清镁离子浓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低镁血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钙与离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彩屏 《广东医学》2001,22(4):327-328
目的 观察和了解血清钙和离子钙浓度的关系 ,确定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离子钙的必要性。方法 分别用比色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和离子钙浓度 ,测定正常人 2 48例 ,其中男 14 6例 ,女 10 2例 ,年龄在 ( 4 5 3± 8 3 )岁之间。结果 血清钙浓度为 ( 2 2 5± 0 40 )mmol/L ,离子钙浓度为 ( 1 2 8± 0 12 )mmol/L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r =0 2 3 9) ,并得出其血钙与离子钙之间可用方程Y =0 0 69X +1 0 0 9来表示其关系。结论 可用血钙浓度间接推算血离子钙浓度 ,但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测定血清中离子钙浓度更能代表血中钙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104例)的血清钠、血清钙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42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钠、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31.85±4.39mmol/L,1.99±0.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31±4.12mmol/L,2.3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3个亚组,C级组患者的血清钠及血清钙浓度(分别为129.60±3.08mmol/L,1.90±0.12mmol/L)明显低于A级组(分别为134.87±4.76mmol/L,2.13±0.08mmol/L)和B级组(分别为131.76±4.21mmol/L,1.98±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钠和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和血清钙的监测,可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4.
非诺贝特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基运  张成荣 《右江医学》2006,34(3):250-251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或高尿酸血症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或高尿酸血症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32例,给予口服非诺贝特0.2 g/次、3次/日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一疗程(12周)结束后进行用药前后血甘油三脂、血尿酸的疗效评价。结果3 2例患者服用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甘油三脂(TGL)由3.8 5±0.6 4 mmol/L降至1.5 7±0.5 3 mmol/L;血尿酸(UA)由518±34μmol/L降至315±21μmol/L,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非诺贝特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或高尿酸血症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对31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胃泌素浓度54.13±20.60μg/L,肝硬化失代偿期(17例)为125.12±39.14μg/L,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14例)为185.52±45.43μg/L((?)±s)。此结果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常有高胃泌素血症。门脉高压者,胃粘膜糜烂出血与高胃泌素血症有密切相关。胃泌素是一种多肽,能扩张胃血管。血清胃泌素越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分级分为A、B、C3组)的血清钙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钙水平(1.96±0.1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42±0.21)mmol/l(P<0.01),其中肝功能A级、B级、C级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98±0.24)mmol/l,(1.95±0.18)mmol/l,(1.88±0.20)mmol/l,但3个小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但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监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病人并发的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7.
血糖升高者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在血糖升高者中的意义。方法 :在岛津 80 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血糖升高者的血清FFA浓度 ,并以血糖正常人血清FFA浓度作为对照。结果 :有症状 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耐量异常者、空腹血糖异常者和空腹血糖正常者血清FFA浓度分别为 0 . 748± 0 . 2 65mmol/L、0 . 70 6±0 . 2 5 4mmol/L、0 .683± 0 . 2 46mmol/L、0 . 663± 0 . 2 3 8mmol/L和 0 . 5 76± 0 . 2 0 3mmol/L。血糖升高者血清FFA浓度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 (P <0 . 0 1)。结论 :高FFA血症可能是糖尿病发展进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上在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时 ,也应控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娩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60例临产妇(分娩组)与8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TT、Fbg及D-D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娩组PT、APTT、TT、Fbg、D-D分别为(9.44±0.90)s、(29.86±6.20)s、(13.41±1.86)s、(3.28±0.87)g/L、(1.08±2.23)mg/L,对照组PT、APTT、TT、Fbg、D-D分别为(12.24±1.08)s、(30.18±3.19)s、(16.31±1.03)s、(2.55±0.53)g/L、(0.27±0.08)mg/L。与对照组比较分娩组PT和TT均明显缩短(P<0.01),D-D和Fbg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应建立孕妇分娩前凝血各项指标和D-D的正常值参考区间,并常规检测分娩前的凝血功能和D-D,对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2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按原则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另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另给予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TT、APTT、PT、INR及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5.82±3.68)s、(26.08±3.88)s、(15.21±2.16)s、(0.97±0.12)、(15.89±4.82)分、(41.93±6.87)分,与对照组的(5.29±3.55)s、(26.31±3.56)s、(15.32±2.53)s、(0.95±0.10)、(15.16±4.65)分、(42.16±6.91)分均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治疗后TT、APTT、PT、INR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36.81±5.73)s、(37.15±3.96)s、(20.17±2.57)s、(1.35±0.18)、(67.92±8.1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15±6.79)s、(34.18±4.07)s、(18.33±2.89)s、(1.21±0.19)、(61.58±9.3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10.38±4.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61±4.89)分(P<0.05).结论 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并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0.
凝血因子检测对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对凝血机制和纤溶活化功能的影响 ,分析其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ACL - 2 0 0型美国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肝炎 33例 ;肝硬化 4 0例 ;肝癌 2 8例 ;正常人 4 0例 ,血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IB ) ;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结果 ]肝炎组的PT(1 3.6± 1 .0 6 )s ,APTT (32 .4± 4 .5 7)s ,FIB(2 .5 7± 0 .4 6 )g/L ,D -二聚体 (0 .89± 0 .2 2 )mg/L ;肝硬化组PT (1 7.7± 5 .6 0 )s ,APTT(4 3.4± 1 3.3)s,FIB (2 .1 0± 0 .88)g/L ,D -二聚体 (2 .4 6± 0 .6 1 )mg/L ;肝癌组PT(1 5 .0 5± 2 .74 )s,APTT (36 .8± 5 .5 5 )s ,FIB(3.5 0± 1 .1 6 )g/L ,D -二聚体 (2 .31± 0 .8)mg/L ;它们与正常组PT(1 3.0 2± 0 .6 2 )s ;(APTT32 .0± 2 .0 )s;FIB (2 .81± 0 .78)g/L ;D -二聚体 (0 .4 5± 0 .1 1 )mg/L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结论 ]不同病程肝脏疾病患者PT、APTT、FIB、D -二聚体均可异常 ,其中肝硬化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沈英  梁世凯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01-1903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与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绍兴市中医院肾内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93例,非骨质疏松组10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的跟骨骨密度及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水平。 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男性比例(33.3%)低于非骨质疏松组(62.6%)(P<0.05),骨质疏松组≥60岁患者比例(63.4%)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9.9%)(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体重、身高、体重指数[(59.34±10.27) kg、(1.62±0.08) m、(20.89±1.34) kg/m2]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67.35±12.63) kg、(1.67±0.06) m、(22.14±2.54) kg/m2](P<0.05)。骨质疏松组血磷和甲状旁腺素水平(1.91±0.57) mmol/L、(381.34±77.36) ng/L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1.64±0.52) mmol/L、(243.64±64.35) ng/L (P<0.05),2组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女性、高龄、血磷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女性、高龄、高磷血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密度与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林省尿路结石病人结石成分与血清元素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和结石中元素的含量。结果:同一种尿路结石可有3 ̄5种不同组分,以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钙为主,结石中含有Ca、Zn、Fe、Mg、Mn、Cu、Pb、Na、K、Al、Sr、Cd等元素,其中Ca++、Na+、Fe++元素含量较高,尿路结石病人血清中Ca++、Na+、Fe++含量[(4.10±1.16)mmol/L、(156±7.8)mmol/L、(19.46±3.83)mmol/L]明显高于正常人[(2.30±0.05)mmol/L、(140±5.0)mmol/L、(16.37±2.26)mmol/L],其与结石中上述元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钙代谢异常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20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来我院行骨折术患者,根据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是否正常分为A组(延长组)和B组(正常组),纳入同时间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骨折患者间,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时间(TT)、PT、APTT及血清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活性差异。结果:骨折组PT、APTT较正常组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APTT长于对B组,血浆D-D水平、AT-Ⅲ活性则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5d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T、APTT均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上升,术后3d各项指标均升至最高点,术后5d开始回落,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因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凝血系统改变,抗凝能力增强,纤溶亢进,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左晶  马春野 《吉林医学》2008,29(15):1260-126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老年糖耐量减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54例,给予罗格列酮4~8mg,1次/d1:3服,连服24周。治疗前、后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及肾功。结果:治疗前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分别为(6.11±0.09)mmol/1、(8.23±0.19)mmol/1、17~53(26)mU/1、(3.2±0.2)mmol/1,治疗后分别为(5.00±0.27)mmol/1、(8.01±1.13)mmol/1、11~39(15)mU/1、(1.8±0.1)mmol/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老年糖耐量减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41-4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前列地尔与羟苯磺酸钙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24 h尿蛋白、BUN、Ccr、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BUN、Ccr、UA依次为(1.17±0.23)g、(10.11±3.28)mmol/L、(35.73±7.62)mL/min、(410.29±100.94)mg/d,对照组为(1.98±0.32)g、(15.20±3.21)mmol/L、(28.74±4.85)mL/min、(467.04±102.53)mg/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可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相关指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晓晓  王俊杰  邹瑞 《安徽医学》2018,39(6):713-715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NS患者为NS疾病组,同期住院其他肾脏疾病患者30例(非NS患者)为疾病对照组,5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3组对象的CHOL、TG、HDL、LDL、Apo-A1及Apo-B水平.结果 NS疾病组的CHOL、TG、HDL、LDL、Apo-A1及Apo-B水平分别为(9.18±2.50)mmol/L、(3.00±1.55)mmol/L、(1.65±0.53)mmol/L、(5.83±2.27)mmol/L、(1.66±0.42)g/L、(1.83±0.61)g/L;疾病对照组CHOL、TG、HDL、LDL、Apo-A1及Apo-B水平分别为(4.22±0.98)mmol/L、(1.89±1.35)mmol/L、(1.13±0.44)mmol/L、(2.39±0.70)mmol/L、(1.06±0.32)g/L、(0.88±0.22)g/L;正常对照组CHOL、TG、HDL、LDL、Apo-A1及Apo-B的水平分别为(4.42±0.46)mmol/L、(1.10±0.31)mmol/L、(1.33±0.21)mmol/L、(2.37±0.43)mmol/L、(1.31±0.17)g/L、(0.80±0.12)g/L.3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S疾病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TG、HDL和Apo-A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的CHOL、TG、HDL、LDL、Apo-A1及Apo-B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健康人和非NS肾病患者比较,NS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微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效果和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诊断符合标准的95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7例,给予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皮下注射肝素每次3-5U/kg,6h一次,共用3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经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Fbg、D-D、TT)显著改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升高。治疗后,治疗组的APTT、TT、D-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PT、Fbg、PLT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3项指标比较分别为:(13.45±2.62)s比(15.18±4.96)s,(2.67±0.95)g/L比(1.96±0.83)g/L,(130.46±39.22)×109/L比(95.61±10.33)×109/L,P<0.05。治疗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缩短,严重脓毒症发生率下降(10/48比19/4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剂量肝素早期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缩短SIRS持续时间,降低严重脓毒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8 年7 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脾栓塞组。回顾性分析患者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及治疗后3 周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 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 的40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脾栓塞组APTT 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3±11.477)和 (40.243±8.973)s,FBG 治疗前后分别为(155.346±39.930)和(267.289±101.644)mg/ml,TT 前后分别为 (22.860±2.749)和(20.600±2.437)s。脾栓塞组APTT、FIB 及TT 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PT、INR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能够降低门静脉 系统压力、减轻脾亢进功能症状,还可以改善肝硬化脾亢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Li ZL  Chen XM  Yang LC  Deng XL  Fu SH  Cai LL  Zhou Y  Chen J  Bai J  Cong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47-1550
目的 探讨血浆钙离子(Ca2+)浓度对凝血相关参数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门诊体检志愿者静脉血标本,添加不同剂量氯化钙,采用血浆比浊法、凝固法和全血复钙法分别进行血小板聚集率(n=42)、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n=21)和血栓弹力图(n=30)检测.结果 血浆Ca2+浓度在0.1-33.7 mmol/L时,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1.8±9.6)%-(94.7±4.8)%和(64.4 4±12.2)%-(93.2±5.5)%,随Ca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Ca2+浓度为39.0 m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1±5.3)%和(11.1±4.5)%,均P<0.01]. Ca2+浓度在0.1-33.7 mmol/L时,PT随Ca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TT的变化呈"V"型,以Ca2+浓度为4.4mmol/L时最小;APTT随Ca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当Ca2+浓度>0.5 mmol/L时,APTT测不出值.Ca2+浓度在0.4~27.3 mmol/L时,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和凝固时间的变化呈"V"型,在Ca2+浓度为2.1 mmol/L时最小或接近最小;a角和最大幅度变化呈"∧"型,均以Ca2+浓度为2.1 mmol/L时最大.结论 血浆Ca2+浓度对凝血相关参数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高钙(≥39 mmol/L)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和血液凝固,2.1 mmol/L是以全血复钙法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适宜Ca2+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