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患者26例。手术前后于足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足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足拇趾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足拇趾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截骨端愈合、足拇趾功能恢复、畸形矫正、并发症发生及足拇外翻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53±2.45)个月(12~18个月)。所有病例中有1足切口乙级愈合,其余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末次随访时截骨端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失效、转移性跖痛及足拇外翻复发。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54.38±5.72)分增高至(82.74±1.68)分,平均HVA、IMA及足拇趾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畸形矫正效果好,可缓解足拇趾疼痛,足拇趾功能恢复良好,且足拇外翻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七趾畸形1例     
患者,女,1岁,家族中无多指(趾)畸形病人。1991年4月来院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智力及发育与同龄儿无差别,右足明显宽于左侧,拇趾略外翻,拇趾内侧多出两趾,大小相当于无名指及小趾。多趾感觉正常,有趾间关节及跖趾关节,可以自立活动,右足X线片显示,右足多出两趾,趾骨均为两节,各有跖趾关节,七根跖骨,其中一跖骨仅有豌豆大小,无楔跖关节。诊断,右足七跖七趾畸形。治疗,手术切除多余跖骨及多余两  相似文献   

3.
正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是治疗第1跖趾关节疾病或创伤的手术方式,以解除疼痛和矫正畸形为主要手术目的。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足拇外翻的报道。大多数临床医师建议将第1跖趾关节融合作为矫正严重足拇外翻、拇趾僵硬,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神经肌肉因素诱发的第1跖趾关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法。此外,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也可以用于涉及第1跖趾关节失败手术的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前足畸形矫形术中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足踝诊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前足畸形患者14例18足,其中,僵直3例3足(男2例2足,女1例1足),外翻合并临近跖趾关节骨关节炎10例13足(男4例5足,女6例8足),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足(女1例2足)。所有患者前足中跖趾关节严重退变者均行跖趾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足的形态对比、患者自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AOFA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7个月,平均1年2个月。本组病例步态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优11足,良4足,可3足,无差级病例,优良率达83.33%,患者自评满意度高。手术前后疗效按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7,P0.01)。结论对于前足畸形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近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纠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根据患者情况,此手术方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先天性巨趾畸形是指一个或多个足趾以生长肥大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1]。临床罕见,病因不明,发病率约为1/18 000[2],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笔者于2018-03收治1例先天性巨趾畸形,并行组织减容、截骨矫形联合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50岁。因右足拇趾粗大畸形50年伴行走受限1年就诊。出生后即发现右足拇趾粗大,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无不适。近1年来右足拇趾增长加速,伴有疼痛不适,足背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有8例足部疾患的患者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Freiberg病患者5例(5足),合并躅外翻1例;第1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例(2足);第1跖趾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例(1足)。均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通过AOFAS评分评定,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足部疾患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逆行足内、外侧双岛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外伤性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拇趾及踌、第2趾毁损且跖趾关节完好者,采用以足背动脉跖底深支为蒂,以内踩前或跗内侧血管、外踝前或跗外侧血管为分支的足内、外侧分叶皮瓣瓦合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经6~18个月随访,再造足拇趾外形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6-8mm,X线示髂骨与残端趾骨骨性愈合,髂骨未见吸收征象.拇趾跖趾关节背伸达40°,屈曲达30°。结论采用逆行足内、外侧分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拇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2004年4月-2010年6月,温州手足外科医院与绍兴第二医院,先后收治6例足部拇趾和(或)第1跖趾关节背侧Ⅳ度烧伤,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关节等外露或损伤患者.缺损面积:3.5 cm×2.5 cm~4.5 cm×3.5 cm.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3~53岁,平均33.3岁.致伤因素:电烧伤3例、热压伤1例、强碱烧伤1例、车祸昏迷后火焰烧伤1例.单纯拇趾背侧损伤3例、单纯第1跖趾关节背侧损伤1例、拇趾及第1跖趾关节背侧同时损伤2例.  相似文献   

9.
马强  温晓东  宋涛  陈勋 《实用骨科杂志》2013,(10):885-887,950
目的总结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有52例足部疾患患者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Freiberg病患者28例(35足),合并腮外翻15例(16足);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8例(20足);跖趾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6足)。均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通过AOFAS评分评定,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足部疾患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18例老年拇外翻患者(20足),并对第2~5趾畸形行跖趾关节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应用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末次随访时,矫形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显示HVA和IMA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 0. 001);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足,良17足,可2足,治疗优良率为18/20。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可有效矫正老年拇外翻前足畸形,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前足疼痛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骨头切除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晚期RA前足畸形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88例;单足65例,双足32例;年龄36~67岁,平均54岁;病程6~32年,平均17年。所有病例存在严重的拇外翻同时合并第1跖跗关节不稳,第2-5跖趾关节脱位及僵硬。采用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JSSF(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7例患者中失访5例(7足),平均随访37个月(6~52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术前JSSF评分(33.2±8.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67.3±3.1)分(P<0.01);HVA由术前(50.0±11.8)°纠正至术后(21.2±3.2)°(P<0.01);IMA由术前(15.5±3.6)°纠正至术后(9.7±6.6)°(P<0.01)。发生跖趾关节骨不连4足;术后8~11月摄片发现第1楔骨内高密度改变3足;出现拇内侧切口延迟愈合9足;跖趾关节内固定感染2足;跖跗关节内固定感染1足;第2-5跖趾关节术后16足畸形复发。结论:晚期RA患者的前足病变涉及范围广,畸形严重。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Lapidus术式重建第1跖列的外形及稳定性,跖骨头切除术纠正第2-5跖趾关节畸形的方式重建前足疗效可靠。该术式适用于重度拇外翻合并IMA增大及第1跖跗关节不稳,同时存在第2-5跖趾关节僵硬性半脱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2岁,因左(足 母)趾内侧疼痛8年,加重伴(足 母)趾肿胀1个月入院。入院前曾行血尿酸、抗O、RF未见异常,ESR28mm/L。入院查体:疼痛性跛行,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周围红肿,有压痛,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检查:跖屈与背伸均为30°。X线示左(足 母)趾第一跖趾关节跖内侧可见多数散在的、大小相仿的高密度钙化影(图1)。入院诊断: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病。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后,于2001年7月24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于2012-05诊治1例双足拇趾趾间关节外翻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4岁,因双足拇趾疼痛2年、外侧疼痛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双足拇趾末节明显外翻畸形,与同侧第2趾交叠,拇趾外侧有痛性鸡眼。入院行X线片显示第1、2跖骨间角正常,跖趾角15°,趾间角30°。1.2手术方法行踝阻滞麻醉满意后,常规碘酒、酒精消毒,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右足第1跖趾关节裂断伤后第1跖骨头外露3天”入院查体:“右足第1跖趾关节部缺如,第1跖骨关节软骨外露1.5cm×2cm大小,皮缘红肿,X片示:第1跖趾关节缺如。术前检查无异常,创面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经换药1周后在持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Chevron截骨治疗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hevro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39足,术中拇收肌切断组15例20足(A组),保留拇收肌组1 6例19足(B组).结果: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闻夹角分别改善(16.7±2.0)°、(5.1±0.7)°,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4±4.4),术后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2足拇趾外侧麻木,1足出现跖骨头坏死,1足出现截骨端延迟愈合;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7.1±1.5)°、(5.6±0.8)°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0±3.9,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vron截骨治疗中度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是术中切断拇收肌存在并发症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游离趾腹皮瓣的手术难点,是皮瓣的回流静脉--趾腹静脉的寻找和分离.而以足拇趾腓侧及第1跖背浅静脉作为回流静脉的游离足拇趾腓侧皮瓣,则既保留了足拇趾趾腹皮瓣的优点,又解决了其存在的上述问题.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们应用该皮瓣为6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进行了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游离趾腹皮瓣的手术难点,是皮瓣的回流静脉--趾腹静脉的寻找和分离.而以足拇趾腓侧及第1跖背浅静脉作为回流静脉的游离足拇趾腓侧皮瓣,则既保留了足拇趾趾腹皮瓣的优点,又解决了其存在的上述问题.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们应用该皮瓣为6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进行了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游离趾腹皮瓣的手术难点,是皮瓣的回流静脉--趾腹静脉的寻找和分离.而以足拇趾腓侧及第1跖背浅静脉作为回流静脉的游离足拇趾腓侧皮瓣,则既保留了足拇趾趾腹皮瓣的优点,又解决了其存在的上述问题.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们应用该皮瓣为6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进行了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跖籽关节炎56例治疗观察郑州市骨科医院(450052)刘增山,张志,赵玉贵,路华莎拇趾跖趾关节部的拇趾跖籽关节炎临床上经常与拇囊炎混同,作者通过56例该病的治疗观察,介绍发病机制及治疗体会。一般资料:56例中男17例,女39例;左足15例,右足4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19例(35足)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患者资料,男2例(4足),女17例(31足);年龄33~73岁,平均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翻锤状趾畸形和跖痛。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及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在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了解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术后17例(32足)患者获得平均42个月随访,患足外形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29足跖痛完全消失;3足出现第五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1足因趾末节部分坏死而切除。成形的跖趾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僵硬。AOFAS评分、VAS评分、HVA及IMA度数,术前分别为(46.82±6.13)分、(9.03±1.82)分、38.96°±10.13°、15.87°±3.43°,末次随访时为(84.25±2.87)分、(2.12±0.67)分、15.84°±5.12°、10.35°±1.67°。根据AOFAS评分,优23足,良5足,可4足,优良率为87.5%(28/32)。结论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效果优良,术后能明显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