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志慧 《抗感染药学》2021,18(2):199-201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上尿路结石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9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患者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96例碎石术患者中,其中13例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3.54%)、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2.08%);其采集的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以粪肠球菌属为主)占37.50%、革兰阴性菌26株(以大肠埃希菌属为主)占54.17%和真菌4株(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占8.33%;革兰阴性菌中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敏感率>60%;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万古霉素及红霉素的敏感率也均大于60%。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加强对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观察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采集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于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其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分析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121例骨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7例(占47.11%),未感染64例(占52.89%);57例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55.32%),以铜绿假单胞菌(占23.40%)、大肠埃希菌(占14.89%)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9株(占41.4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9.15%)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切口感染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  相似文献   

3.
胡小明 《抗感染药学》2019,16(3):416-418
目的:分析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282例资料,统计和分析其患者复位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82例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采集的标本经病原菌培养分离出206株病原菌,手术后切口感染36例占12.77%,其中深部感染8例(占22.22%)和浅部感染28例(77.78%);206株病原菌中真菌15株(7.28%)、革兰阴性菌123株(59.71%)和革兰阳性菌68株(33.01%);药敏感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0.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结论: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多,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用药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性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有助于预防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以2015年8月~2016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例手术患者分离出1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9株,构成比为49.2%,革兰阳性菌54株,构成比为45%,真菌7株,构成比为5.8%,耐药性均为高度敏感.结论: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临床试验当中应该根据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1):61-63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84例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中出现切口感染患者致病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切口感染例数41例致病菌50株,所占百分率为10.68%;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是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占68.00%,革兰阳性菌也有一定比例占22.00%,还有少量真菌感染占10.00%;大多数病原菌对氨卡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等药物在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以亚胺培南耐药性为最低;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杆菌治疗效果为最佳。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抗菌治疗中以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亚胺培南治疗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结果,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间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76例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后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了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影响,以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76例患者切口分泌物中,培养出致病菌2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5株)占54.62%、革兰阴性菌128株(以大肠杆菌为主,62株)占48.44%和真菌11株(以白假丝酵母为主,7株)占63.6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29.03%和17.74%,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敏感率分别为31.03%和17.24%;而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7.69%和12.31%,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诺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38.10%和28.57%;统计与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后发现,患者术后感染与其手术时间>2 h和住院时间>30 d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应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龚浩  赖子云  文武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95-1698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82例资料,统计其患者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切口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9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革兰阳性菌29株和真菌7株;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达100.00%,这3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的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性高达100.00%,而粪肠球菌对其耐药性仅为33.33%;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尤其是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遏制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4月—2018年3月某三甲医院检出病原菌的肝移植受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病原菌255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57.25%)和血液(14.90%)。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80%(178/255),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3.53%)、肺炎克雷伯菌(23.14%)及铜绿假单胞菌(8.63%)为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比例较高,分别为93.3%和57.6%,但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1%。革兰阳性菌占14.12%(36/255),以屎肠球菌居多,所有革兰阳性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真菌占16.08%(41/255),以呼吸道标本培养的念珠菌为主。结论 肝移植术后受者分离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术后感染对受者生存率提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骨科术后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以及诊断标准,掌握骨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了解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对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选取的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中,骨科手术有异物植入的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76.19%;对于骨科术后感染的诊断除细菌培养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培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数的67.02%,革兰阴性菌占31.91%,真菌占1.06%;药敏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关节感染的常用手段。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异物植入、高龄、慢性疾病、烟酒不良嗜好等;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作为诊断术后感染的标准,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也作为临床诊断感染的依据,尤其是ESR和CRP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医务工作者要尽可能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管建英 《北方药学》2018,(4):170-17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0例患者,将手术后被感染的切口处的病原菌进行菌株分离,观察并记录主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00例妇科术后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82例;将感染的切口处菌株进行菌株培养和分离实验后,取得主要致病菌2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62株,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有56例,其中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居多;真菌类28株.主要的病原菌对药物耐药性情况:在革兰阳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引起妇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通过了解其病原菌的耐药性,可有效指导临床给药,有效提高感染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出院病历326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185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6.75%;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率分别为88.11%(163/185)、11.89%(22/185);术前0.5~2.0h、〉2h用药分别为118例(77.63%)、34例(22.37%),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 136例(73.51%)、3~7d 43例(23.24%)、〉7d 6例(3.24%).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指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9月的15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Ⅰ类切口50例,Ⅱ类切口100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回归顾性分析。结果:Ⅰ类手术中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过低,Ⅰ类清洁手术术后抗茵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化使用的意识,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切口的感染率和耐药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结果:360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100.00%。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04例,合理的有2例(0.98%);Ⅱ类切口手术146例,合理9例(6.16%);Ⅲ类切口手术10例,合理1例(10.00%),总合格率为3.61%。用药时间正确16例(4.44%);选用的药物超标准的320例(88.89%),术后用药时间正确的13例(3.61%)及联合用药不合理(包括无指征)的191例(53.06%)。结论: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1年1月1日_2011年12月31日某院住院期间所有行甲状腺切除术、乳腺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病历,排除术前已存在感染并已开始使用抗感染药的患者及有其他复杂基础疾病致住院20d以上者,对纳入病例的抗茵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有242例符合要求,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第1、2代头孢菌素类者89例(占36.6%);二联和三联用药者72例(占29.75%)。非术前2h内给药者8例(占3.3%);停药时间超过术后48h者158例(占65.3%);平均用药时间为4.3d。结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相似文献   

15.
某院61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610例患者中,有438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占71.80%。在初次给药方面,术前0.5~2h、2~48h和>48h用药者分别为39例(8.90%)、93例(21.23%)、61例(13.93%);术后用药者245例(55.94%)。在持续给药中,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者65例(14.84%),术后预防用药时间3~7d者272例(62.10%)。术后单一、二联和三联用药率分别为75.34%、23.74%、0.91%。结论:该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预防用药指征、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临床对策。方法对2006年7月~2011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联合使用抗生素数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白细胞数、白蛋白、血色素等资料作量化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和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1年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文献,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发表于2011年且涉及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文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文献83篇,涉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 924例,其中16 167例(占90.20%)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患者中,术前0.5~2 h给药者、预防性用药疗程≤24 h者和预防性用药疗程〉48 h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1.36%(9 920/16 167)、19.64%(3 176/16 167)和58.54%(9 464/16 167)。结论: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过度用药及不规范使用情况,各部门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9一11月(干预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106例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1年9—11月(干预后)出院的107例普外科I类切1:2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干预,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85.85%(91/106)下降为47.66%(51/106)(P〈0.01);抗茵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6.04%(70/106)上升为78.50%(84/106)(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3.17元下降为233.52元(P〈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合理用药干预,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茵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医嘱用药的合理性,为后续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干预提供实践分析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1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30例及使用卫生部文件规定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的病历82例,对抽取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3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13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且均无感染;2011年6月6例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77支,其中5例患者用药合理,合理率为83.3%。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不合理,必须实施干预改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用药医嘱改进明显,后续宜继续监测点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分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骨科178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对抗生素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78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9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5.2%、30.7%、2.8%,病原菌分布呈现多样性及多重耐药性。结论耐药菌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中占主导地位,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合理、科学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