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以门控CT为金标准,探讨不同CT重组算法对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评估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参与“三大疾病筛查”同时接受门控CT和非门控胸部LDCT扫描的718例患者资料。根据扫描方案的不同分为门控、非门控两组,根据重组方式的不同,将后者依次使用smooth、standard及sharp三种算法进行图像重组,并同时对所有图像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将Agatston评分分为4个标准的评分类别(Agatston评分:0、1~99、100~399、>400)。然后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CACS进行分析,同时利用Kappa检验4组图像获得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准确性。结果 CACS结果显示门控CT与非门控胸部LDCT之间一致性很好,其中smooth最高(体积ICC=0.932、质量ICC=0.904、Agatston ICC=0.906,P=0.000)。非门控与门控图像间的基于Agatston评分类别一致性也很高,smooth、standard、sharp Kappa值分别为0.757、0.745、0.6...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传送到Wizard图像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平带多平面重组(RMPR)。并将VRT及MIP重组像为参照,用平扫图像对冠状动脉各支段进行钙化积分。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中段(LAD1、LAD2)、第一对角支(D1)、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近段(RCA1)显示均45例(100%),左前降支远段(LAD3)23例(51%),第二对角支(D2)30例(67%),第三对角支(D3)24例(53%),第一左缘支(M1)36例(80%),第二缘支(M2)28例(62%),右冠状动脉中段(RCA2)41例(91%),右冠状动脉远段(RCA3)43例(96%)及后降支(PDA)34例(76%)。左冠状动脉主干钙化12例(27%),左前降支近中段钙化有29例(64%),左回旋支钙化例数22例(49%),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钙化有24例(53%)。结论:16层螺旋CT可对冠状动脉进行钙化积分并准确显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筛选和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双能量DR骨骼像在筛查冠脉钙化中的意义。方法35例患者分别行右前斜位胸部双能量DR检查及多排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扫描并记录照射后射线的体表入射剂量ESD(mGy)。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及2位低年资医师分析双能量胸片骨骼像,对LAD、LCX、RCA共105条血管的钙化情况进行评估。CT扫描图像进行钙化积分分析。以钙化积分>300为金标准,对双能量DR的结果进行ROC分析。结果DR胸片平均阳性率27.6%(29/105),其中LAD阳性率48.5%(17/35);LCX22.8%(8/35);RCA 11.4%(4/35)。4位医师的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54、0.725、0.642。胸部DR照射平均体表入射剂量为(0.469±0.22)mGy;多排CT入射剂量为(12.29±1.40)mGy。两者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DR骨骼片可以检出较明显的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筛查和病情的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联合应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CT血管成像(CTA)技术定量定性分析颈动脉钙化,探讨两者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收集颈动脉钙化者68例,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 64层 CTA检查,参考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对血管狭窄分级,平扫原始数据被传入西门子工作站,应用Agaston Calcium Score软件行钙化分析.结果 ①无论是否考虑狭窄和年龄的协同作用,症状组比无症状组病人具有更高的总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钙化积分,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轻度与重度及中度狭窄组间总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钙化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中度与重度狭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年龄组间总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钙化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1~69岁与≥70岁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一侧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均与一侧颈动脉总的钙化体积具有轻度相关性[分叉部相关系数(rbifurcation)为0.322,颈内动脉相关系数(rICA)=0.418],相关系数(r)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Agaston Calcium Score和CTA技术可定量定性分析颈动脉钙化,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必将成为无创性活体评价钙化斑块稳定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重建间隔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心脏危险分级的影响。方法:61例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位患者的舒张期(50%-70%R-R间隔)重建成5个数据集。所有重建均进行Agatston评分、体积评分和相对变异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门控CT为标准,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非门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DL-CACS)模型在不同CT重建算法下对心血管风险分类效能。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同时接受门控心脏CT和非门控低剂量胸部CT(LDCT)检查的5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扫描方式(心电门控和非门控),将所有患者的图像资料分为A、B两组。对B组图像数据分别使用smooth、standard及sharp算法进行重建(作为B1、B2和B3组),并导入DL-CACS模型进行分析,获得CACS及心血管风险分类结果。以医师基于A组图像手工测量的CACS为标准,采用符合率、Bland-Altman法及组内相关系数(ICC)对3种CT重建算法下获得的DL-CACS进行分析。依据CACS(0、1~99、100~400和>400)将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为4个标准类别(1~4类,分别对应无、低、中和高风险),利用Kappa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重建算法下DL-CACS与标准CACS对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差异。结果:B1、B2和B3组的DL-CACS与A组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好,其中以B1组最好[ICC=0....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定量的方法评价3T增强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oronary MR Angiography,CMR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和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10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3 T增强CMRA检查,采集技术包括3点定位(3PPS)分段采集和全心采集两种方式,使用Soap-Bubble软件对两种技术采集的CMRA数据进行后处理重组并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长度、直径及血管的锐利度,定量评判CMRA的图像质量.结果 3PPS分段采集CMRA各主要分支的测量值为:长度:右冠状动脉(RCA)(132±13) mm,左冠状动脉系统,即左主干 左前降支(LM LAD)(112±16) mm,左旋支(LCX)(64±11) mm;直径:RCA(3.8±0.5) mm,LM LAD(3.3±0.2) mm,LCX(2.9±0.5) mm;锐利度分别为(49±10)%,(47±11)%,(44±16)%.全心采集:长度:RCA(128±21) mm,LM LAD(101±15) mm,LCX(52±13) mm;直径:RCA(3.5±0.6) mm,LM LAD(3.1±0.4) mm,LCX(3.0±0.7) mm;锐利度分别为(35±15)%,(33±11)%,(30±12)%.两者间的血管锐利度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度和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PPS分段采集较全心采集具有更好的血管锐利度和图像质量,在CMRA的采集方式上建议尽量采用分段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计算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与积分,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07-02-2009-06于本院就诊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的881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按民族分为2组,汉族组678例,维吾尔族组203例,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状况并计算积分,经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结果 ①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在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上,均以左前降支多发,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和左主干,二者钙化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维吾尔族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高(P<0.05).②维吾尔族组总体钙化积分与汉族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性别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比较,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0~5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及总钙化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的钙化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冠状动脉钙化分布与积分均有差异,维吾尔族多支病变相对多,中年组钙化积分重于汉族.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应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Agatston Calcium Score)和CT血管成像(CTA)技术定量定性分析颈动脉钙化,探讨两者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颈动脉钙化者68例,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64层CTA检查,参考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对血管狭窄分级,平扫原始数据被传入西门子工作站,应用Agaston Calcium Score软件行钙化分析。结果①无论是否考虑狭窄和年龄的协同作用,症状组比无症状组病人具有更高的总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钙化积分,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轻度与重度及中度狭窄组间总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钙化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中度与重度狭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年龄组间总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钙化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1~69岁与≥70岁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一侧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均与一侧颈动脉总的钙化体积具有轻度相关性[分叉部相关系数(rbifurcation)为0.322,颈内动脉相关系数(rICA)=0.418],相关系数(r)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Agaston Calcium Score和CTA技术可定量定性分析颈动脉钙化,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必将成为无创性活体评价钙化斑块稳定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钙化积分的虚拟平扫成像(VNC)降低扫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CCTA扫描的122例患者资料。记录每位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记录检查时间。在后处理工作站中, 基于CCTA的光谱基数据(SBI)生成VNC图像。2名医师分别独立评价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真实平扫(TNC)及VNC的钙化积分(CSTNC, CSVNC)并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 得到校正系数λ, 各分支校正系数分别记为λLAD、λLCx、λRCA, 总体冠状动脉(Total)的平均校正系数记为λAVG。校正后VNC的CS(CCSVNC)=λ× CSVNC。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STNC、CCSVNC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法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50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按1.5、3.0和5.0mm层厚重建,分别计算冠状动脉各段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和钙质量积分,比较3种层厚重建之间积分测量值差异。结果:同一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于不同重建层厚获得不同结果:重建层厚1.5mm时Agatston积分、钙化斑块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分别为(435.3±531.4)、(348.6±418.6)mm3、(89.1±111.9)mg;重建层厚3.0mm时分别为(355.3±465.9)、(304.2±384.8)mm3、(67.8±89.3)mg;重建层厚为5.0mm时积分值分别为(295.9±409.8)、(234.8±315.9)mm3、(54.3±74.6)mg。1.5mm重建层厚钙化积分值高于层厚3.0、5.0mm重建。结论:重建层厚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大小,薄层重建图像冠脉钙化积分值高于厚层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与冠状动脉弹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冠状动脉CS评价冠状动脉弹性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30例,其主要病变位于左前降支.对照组为疑似冠心病(如胸闷、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狭窄者30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2组年龄均<55岁.应用冠状动脉CTA测量和计算所有研究对象左前降支的弹性指标——弹性系数值(D value),并对其钙化灶进行峰值计分,应用计算机工作站直接进行计算得到CS,分析弹性系数值和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左前降支弹性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左前降支血管的CS平均为337.52±84.43,大于对照组的平均值154.56±6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左前降支血管的CS与弹性系数值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和-0.991,为负相关.结论 CS与冠状动脉血管弹性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当CS增大时,该血管的弹性下降.CS评价冠状动脉弹性具有可行性,可为临床上冠状动脉弹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31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层厚1 mm),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 、容积重建(VRT),评价16层螺旋CT对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病变的检出率,总结部分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因素.结果 16层螺旋CT对RCA1、RCA2、LAD1、LAD2、LM、LCX1的显示良好.心律、呼吸运动、管壁大量钙化等因素均可影响成像质量.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指标与冠心病患者血清分泌性卷曲蛋白5(SFRP-5)、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Agatston法积分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钙化组(75例)和对照组(21例),根据CT血管造影Agatston法积分从低至高的顺序将钙化组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患者22例,B组患者25例,C组患者28例,对比对照组和钙化组患者基线资料,检测并对比对照组和A、B、C组患者血清SFRP-5、YKL-40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Agatston法积分与血清SFRP-5、YKL-40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钙化组患者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患者占比相较于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YKL-40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C组比B组高,B组比A组高,A、B、C组血清SFR...  相似文献   

15.
对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准确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在电子束CT图像上测定冠状动脉钙化准确性。材料和方法:选择两位有经验的医生分别对经ImatronC-150电子束CT机检查的50例作冠状动脉钙化定性和定量积分测定,其中一位医生测定两次。结果:除不同测定者定性测定左冠状动脉主干钙化的结果差别显著(p<0025)外,其余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定量测定的相关系数为0.898~09。结论:在电子束CT图像上可准确地重复测得冠状动脉钙化定性、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475.5±41.2,与对照组的116.3±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对照,以积分>400为阳性,<400为阴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筛选,高积分值与冠脉狭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呼吸导航三维平衡超快场同波(3D balanced turbo field echo,3D BTFE)与双反转快速自旋回波(TSE)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A)方面有无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28例分别利用呼吸导航3D BTFE和双反转TSE序列进行CMRA.在图像后处理[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后,对图像进行半定量评价(0~4级),并对评分≥2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标准的冠状动脉分段方式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目标血管显示的成功率;对两种不同方法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评分≥2者25例.(1)利用VCG触发和呼吸导航技术能较好地抑制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2)两种方法可以显示绝大部分目标节段,二者在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左回旋支(LCX)近中段显示率接近,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5%和54%;(3)两种方法的RCA、LM、LAD和LCX的显示长度分别为97.38/89.14、15.34/14.19、52.50/35.41和50.92/49.16 mm;(4)两种方法SNR、CNR和质量评分分别为108.86/4.66、67.77/28.01和3.50/2.54;(5)两种方法的单次扫描时间分别为1 min 45 s和2 min 40 s.结论 (1)两种方法的冠状动脉主干的显示率较高(RCA和LCX远段相对较低);(2)两种方法对患者的配合要求不高,均可在自由呼吸的情况下得到冠状动脉影像;(3)双反转TSE序列在冠状动脉目标节段的显示率上与3D BTFE序列接近,但是,其图像质量较后者差,稳定性不佳,在成像时间上也没有优势;(4)3D BTFE序列在冠状动脉目标节段的显示率、图像质量以及成像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张卓璐  刘卓  洪楠 《放射学实践》2021,36(6):751-755
【摘要】目的:评价混合迭代重建算法(ASIR-V)混合权重对心脏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危险分层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100例心电门控心脏CT钙化积分扫描原始数据利用不同混合权重ASIR-V算法重建,包括ASIR-V 0%即(FBP)、 ASIR-V 20%、ASIR-V 40%、ASIR-V 60%、ASIR-V 80%、ASIR-V 100%。比较不同算法所得图像升主动脉CT值平均值及标准差、钙化斑块最大CT值、钙化积分(Agatston积分、质量积分、体积积分)及基于Agatston积分危险分层。结果:随ASIR-V混合权重提高升主动脉CT值平均值及冠脉钙化斑块最大C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CT值标准差、3种钙化积分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tston积分分别为170.2±387.3、168.6±385.3、166.4±381.9、164.6±379.4、162.9±376.7、161.1±374.1(P=0.000)。质量积分分别为23.62±52.56、23.49±52.23、23.32±52.30、23.20±53.10、23.15±52.83、22.99±52.41mg(P=0.000)。体积积分分别为68.7±140.7、67.8±139.8、67.0±139.6、65.7±137.2、64.8±135.9、64.0±135.0mm3(P=0.000)。ASIR-V导致10位受检者危险分层发生改变,其中8人从低危险降至极低危险,2人从中等危险降至低危险。结论:ASIR-V重建算法混合权重的提高可降低图像噪声水平,降低钙化积分,可能造成危险分层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子束CT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Imatron C-150型电子束CT,检查1267例患者冠脉钙化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冠脉钙化发生率依次为LAD(40.5%)、RCA(24.8%)、CX(21.4%)和LM(13.3%);<50岁和50-59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60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但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冠脉钙化检测冠心病在年轻组特异性高,敏感性低,随年龄增大敏感性增高而特性降低。结论:电子束CT冠脉钙化检查及定量分析,对冠心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45例患者 (32例有冠心病病史 ,其余 13例无症状 )行多层螺旋 CT(MSCT)钙化积分检查 ,其中 10例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 480 .5± 42 .3,与无症状组的 12 6 .3± 2 3.9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将 10例进行血管造影的患者 4的结果与多层螺旋 CT所得的冠状动脉钙化分数作对比 ,以积分大于 40 0者统计为阳性 ,发现两者之间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MSCT整合心电门控扫描可较准确地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