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特种医学   70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照相辅以导丝定位活检对诊断乳腺原位癌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乳腺X线钼靶照相辅以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提高原位癌诊断率的意义。方法 收集1997—2000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79例;以及近半年来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74例,术前51例行乳腺钼靶照相,其中4例行定位活检。比较两个时期乳腺原位癌的发现率。结果 1997—2000年679例乳癌患者原位癌18例,占乳癌2.7%。近半年来74例乳癌患者中,原位癌4例,发现率为5.4%。比1997—2000年明显增高。结论 乳腺钼靶X线照相及穿刺定位活检技术可以提高原位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正摘要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弹力成像(RTE)对于睾丸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此回顾性研究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无需签署知情同意书。2004年12月-2010年8月,50例睾丸病变病人(18~81岁,平均42岁)进行灰阶超声、彩色和(或)能量多普勒超声与RTE检查以评价睾丸组织弹  相似文献   
3.
细针穿刺定位活检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FNL)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28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照相可疑病变的患者,根据轴位及侧位摄片显示的病灶位置,将穿刺细针穿入,并将导丝留置于病变内,随后外科医师沿留置的导丝将病灶切除,行病理检查。结果 5例病灶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癌,阳性率为23.1%,患者行局部放射治疗,一年后未见转移及复发。1例轻度非典型增生伴导管内乳头状瘤,另6例为良性病变,14例为乳腺组织增生,1例穿刺失败。结论 细针穿刺定位活检不仅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协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乳腺MRI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学参数提供了更多定量指标,为乳腺癌筛查、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更多信息。本文从乳腺MRI检查设备、检查序列、临床检查适应证及MRI的新技术、新进展等方面介绍多参数MRI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在乳腺肿块和钙化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并将结果与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相对比。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PACS系统中2014年5月1日-2020年3月1日诊断性乳腺X线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边界清晰的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188例(316幅X线图像)和钙化性病变患者215例(364幅X线图像),训练集与测试集比例分别为222:94和256:108,良恶性病变比例约1:1。先采用深度学习的自动分割模型获取肿块和钙化区域ROI,再利用影像组学技术建立良恶性分类模型,计算模型预测病灶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性(ACC),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并且与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比。结果:乳腺肿块影像组学良恶性分类模型的AUC、ACC、SPE、SEN分别为0.84、0.80、0.89、0.73,乳腺钙化影像组学良恶性分类模型的AUC、ACC、SPE、SEN分别为0.88、0.85、0.87、0.84,放射科医生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ACC、SPE、SEN分别为0.80、0.88、0.76,放射科医生鉴别乳腺钙化良恶性ACC、SPE、SEN分别为0....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专业乳腺影像医师和放射住院医师在描述乳腺肿块时存在的观察者间差异并确定病灶描述上的每一种差异如何影响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计算机分类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肿瘤最大径变化率,以及肿瘤治疗前和术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化疗疗效的意义.方法 49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和术后均具有完整的组织病理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第2周期后及术前行3次乳腺增强MR检查,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和注药后连续采集8次(8个时相).注射对比剂后2 min的图像与蒙片减影后行MIP重组.在MIP图像上测量肿块的最大径线(△d),根据△d值将直径变化率分为6级.根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设△d晚≥30%为金标准,通过ROC分析观察△d早在判断疗效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病理分级与RECIST标准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有效30例,无效19例.Ad早 10%时,评价疗效的敏感度为96.7%(29/30),特异度为84.2%(16/19);曲线下面积0.960.病理分级与RECIST标准间具有相关性(r=0.613,P=0.000).结论 新辅助化疗早期通过直径评价疗效,将阈值设为1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病理评价疗效与RECIST径线评价疗效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病理评价会导致高估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癌灶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曲线最大线性斜率及其变化率对NAC病理反应性的评估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NAC前后3次MR检查中TIC类型及曲线最大线性斜率的变化,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16例)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20例)2组,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NAC前、NAC第2周期后和第4周期后3种TIC类型的组成,以及曲线最大线性斜率及变化率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判断TIC类型、曲线最大线性斜率及变化率对NAC病理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NAC第2周期后,最大线性斜率及第1次变化率MHR组[(1.93±0.88)%/s、35.6%]与NMHR组[(2.73±1.22)%/s、-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Z=-3.64,P=0.045、0.01);NAC第4周期后,MHR组Ⅰ型曲线比例(62.5%,10例)明显高于NMHR组(10.0%,2例;Z=-2.02,P=0.01),Ⅲ型曲线比例(6.2%,1例)明显低于NMHR组(60.0%,12例;Z=-1.48,P=0.01),最大线性斜率[MHR组(1.33±0.52)%/s,NMHR组(2.33±0.94)%/s]及第2次变化率(MHR组56.8%、NMHR组15.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82,Z=-3.58,P=0.002、<0.01).以NAC第2周期后癌灶最大线性斜率及第1次变化率为评估参数,病理反应性为金标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P=0.040)和0.80(P=0.001);NAC第4周期后癌灶Ⅰ型曲线、Ⅰ+Ⅱ型曲线、最大线性斜率及第2次变化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P=0.03)、0.69(P=0.06)、0.82(P=0.01)、0.92(P=0.01).结论 NAC第2周期后癌灶最大线性斜率及第1次变化率可评估NAC病理反应性,评估效能中等;NAC第4周期后癌灶Ⅰ型曲线、最大线性斜率及第2次变化率可评估NAC病理反应性,评估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9.
小肺癌CT扫描增强程度与肿瘤VEGF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小肺癌增强CT扫描病灶强化程度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18例,炎性假瘤3例,结核瘤2例,错构瘤2例。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及DAB显色法检测病灶标本中VEGF的表达。将检测结果与病变增强CT扫描的强化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VEGF表达:18例小肺癌7例为强阳性,10例为弱阳性,1例为阴性(阳性率为94.4%)。3例炎性假瘤1例弱阳性,2例为阴性(阳性率为33.3%)。2例结核及2例错构瘤均为阴性。18例小肺癌中,7例VEGF表达强阳性,增强CT扫描6例明显强化,1例一般强化;VEGF弱阳性的10例中,增强CT扫描2例明显强化;8例一般强化;VEGF阴性表达者1例,增强CT扫描为一般强化,分组数值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的大量表达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标记。增强CT扫描病灶的强化程度与病灶VEGF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 DWI早期ADC值变化对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预测肿瘤病理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分别在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测量肿瘤最小ADC值,按照病理反应性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组)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组)。对两组化疗前后ADC值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化疗后ADC值变化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评估病理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MHR组51例,NMHR组52例。两组患者化疗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化疗2个、4个周期后ADC值、ADC值变化率均高于NMHR组(P<0.05);化疗前后两组患者3次MRI测得最小ADC值均呈上升趋势,MHR组的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HR组化疗4个周期后ADC值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01);2个、4个周期化疗后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P<0.01)、0.80(P<0.001),ADC值变化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P<0.05)、0.72(P<0.001)。结论 化疗前ADC值不能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反应性;化疗2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可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病理反应性分级,以4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的评估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