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覃绍明  卢军 《广西医学》1998,20(3):266-268
本文旨在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塞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回顾63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其中溶栓组31例,对照组32例,通过心电图QRS记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梗塞面积,并对其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溶栓组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4周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梗塞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溶栓未通组梗塞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应用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结果美托洛尔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能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再梗塞,提高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3.
观察早期期用开搏通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效果。201例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后24小时内入院县无明显低血压患者,自入院开始后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128例加服开援爱,60例加服安慰剂,均治疗4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9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心肌梗塞发生时间是否>12 h分为:溶栓组(≤12 h者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102例),对照组(>12 h未溶栓者92例)。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再通率、再梗塞率、出血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再通率、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者溶栓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者(P<0.05),溶栓再通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者,尿激酶150万 U溶栓后出血并发症较少,溶栓出血发生率为0.98%;未通者溶栓开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但其疗效受溶栓开始时间、梗塞部位、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博通治疗心力衰竭的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心力衰竭者48例随机分为加用开博通治疗和不加用开博通治疗两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心率变异性,结果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心事变异性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均<0.01);加用开博通治疗组与未加用开博通治疗组比较,心率变异性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博通具有神经拮抗作用,能对神经内分泌进行调节;治疗心力衰竭,可以使心率变异性提高,对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心脏猝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能否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衰的患者,以及其对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AMI合并心衰者49例,对照组(21例)给予AMI的常规处理,并对NYHA分级为心衰Ⅲ级者给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治疗组(28例)加用倍他乐克口服,并分为1周内给药及1周以上给药。结果两组间心功能的改善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活动减弱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1周内与1周以上给药间,其LVEF之间比较P<0.05(53.27±5.91及47.69±4.84),室壁活动减弱发生率之间直接概率P=0.0341。两组住院4周病死率分别为:治疗组3.57%,对照组23.81%。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早期使用于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并不会因其负性肌力作用而加重原有的心衰,还可使AMI合并心衰的住院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符晓华  孙明 《湖南医学》1997,14(4):197-199
为了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试验对113例起病在24h内的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100 ̄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滴。分〈49岁,50 ̄59岁,60 ̄60岁,≥70岁4个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年龄组6h内再通率,出血等并发症及5周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5);7 ̄12h再通率前3组无显著差异(P〉0.5),≥70岁组无再通;〉1  相似文献   

8.
谭志元  吕桂芬 《广西医学》1997,19(3):380-382
用尿激酶对3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与30例AMI未溶栓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栓距心肌梗塞发病时间≤6小时,梗塞后无严重并发症者冠脉再通率高,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患者年龄大小与冠脉再通率高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阎德春  王斌 《北京医学》1997,19(4):217-219
7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尿激静栓治疗。溶栓后4周和6个月时,前侧壁梗塞再通病人的左室舒缍末容量,收缩末容量均低于未通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未通者,严重节段室壁运动异常节牟百分率较未通者显著减少;下后壁梗塞再通者与通者无显著 差异。提示早期溶栓再灌注可使前侧壁梗塞病人的左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对2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与巯甲丙脯酸(开博通)联合治疗。方法:所有病人根据自然序列分为4组,第1组口服美托洛尔,首剂量6.25mg,观察24h,无明显副作用,改为6.25mg,每日2次,每3~5d递增6.25mg,达到明显疗效或总量达25~50mg/d,维持口服。第2组将美托洛尔改为开博通6.25mg,每日3次口服,渐递为12.5mg,每日3次。第3组同时加用美托洛尔与开博通,2药剂量与前2组相同。第4组为对照组,除不用美托洛尔与开博通外,其他治疗与前3组相同,疗程4周。结果,第1,2,3,4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83.4%,80.0%,95.0%,65.0%。第1,2,3与4组比较P<0.01,第3组与1,2组比较P<0.01,第1,2组比较P>0.01。无明显副作用,但2药均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硫酸镁和氨酰心安防治AMI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的观察Ⅰ.急性心肌梗塞血清镁浓度变化及镁盐防治心律失常的价值朱兴雷邵建华王克平张兴华(山东省立医院内科)内容提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常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为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左卡尼丁注射液对防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对两年来笔者所在医院152例AMI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两组均按照最新指南标准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以两组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心功能、死亡率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两组无变化。结论:早期应用左卡尼丁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但不影响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识别心肌梗死高危病人的预测价值。方法: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的时城分析法,动态观察1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的演变并做1年随访研究(分为猝死组与无猝死组),分析比较不同时间记录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及其参数,分析随访期心室晚电位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有85。6%病人保持前一次心室晚电位明性或阳性的结果不变,前后二次各项参数的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呈高度相关(γ=0.68~0.91,P<0.01);随访期相当一部分病人的心室晚电位自然消失,猝死组与无猝死组的晚电位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晚电位预测猝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68.1%、68.8%、16.3%和97.5%。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室晚电位检测具有很高的重复性;无论是心肌梗死急性期还是随访期的晚电位对识别心肌梗死高危病人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的疗效。方法:将17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比较两组心原性猝死、再发心梗、心原性休克、死亡率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心原性猝死、梗死后再梗死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心原性休克发生率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1)。两组总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可减少心原性猝死、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增加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中国心脏研究 Ⅰ (CCS 1)入选 150 0 0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 (发病 36小时内 )患者 ,随机口服卡托普利或安慰剂治疗 4周。结果卡托普利治疗组 4周病死率 (9 12 % )较安慰剂对照组 (9 74 % )轻微下降 (P =0 19) ,但对其远期病死率的影响尚不知晓。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卡托普利早期治疗 4周 ,对远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期试验完成 2 0例以上的CCS 1单位进行随访 ,计划随访 80 0 0例 (MI)病人 ,实际随访 6 74 9例 ,随访率 84 4 %。结果 治疗组 (n =3391)与对照组 (n =3358)随访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是可比的。平均年龄 6 3 6± 10 6岁 ;平均随访时间 2 3 4± 16 9个月 ;男性占 76 2 %。治疗组与对照组随访时心功能 (NYHA分级 )Ⅲ Ⅳ级者分别为 9 0 %与9 9% ;再梗塞发生率为 5 6 %与 6 0 % ;总心血管事件为 32 9与 34 3%。治疗组总病死率 (11 9% ;n =4 0 4 )明显低于对照组 (13 8% ;n =4 6 3) (P =0 0 3) ;心血管性死亡 (10 0 %vs 11 8% )明显减少 (P =0 0 2 ) ,其中心衰死亡(4 1%vs 5 5% )差异更显著 (P =0 0 1)。早期用卡托普利治疗 4周 ,远期可挽救生命 19/ 10 0 0人。随机前收缩压≥ 10 0mmHg者 ,治疗组远期病死率 (12 4 % )较对照组 (13 8% )明显减少 (P =0 0 4 ) ;基础心率≥  相似文献   

16.
Cardiacprotectionbylongtermtreatmentwithcaptopril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henWeifeng沈卫峰,LiMingzhou李明洲,HuHouda...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将19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分2次口服。B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未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再梗死、猝死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发病≤12h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年龄≥70岁34例为高龄组,〈70岁为低龄组,均符合溶栓条件,入院后给UK或rSK静脉溶栓,120min内观察再通指标;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脏事件中高龄组发生率高龄组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93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并发症等特点,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问总病死率36.7%。多部位、广泛前壁心梗、既往有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方式:泵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死亡率52-3%,心脏骤停死亡率28.6%。心脏破裂死亡率4.8%,心外因素死亡率14-3%。结论老年AMI死亡率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既往有糖尿病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共90例AMI合并CS的患者,应用IABP辅助行PCI治疗,根据出院转归分为死亡组30例和生存组60例。结果 (1)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7.57±3.19)h,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延迟(P0.05)。(2)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女性和糖尿病比例大、年龄大、入院时收缩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CI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比率及PCI术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比率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罪犯血管、入门-球囊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在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率(床旁血滤、急性肾衰竭)较生存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AMI合并CS,并不能明显降低早期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