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针卒中后偏瘫患者,针刺取百会、风府、神庭、人中、腰阳关、命门、中枢、大椎,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并与单纯针刺组相比较。3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 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B I)指数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BI)指数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联合组、rTMS组以及针刺组每组2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康复和LF-rTMS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LF-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大脑运动皮质的上肢运动功能代表区),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评分评价疗效。结果:rTMS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分别为4.65±1.66,7.45±2.63和0.85±1.57,10.05±4.02,针刺组分别为4.45±0.89,5.80±1.74和0.6±1.23,6.75±2.07,联合组分别为4.60±0.75,13.55±2.56和0.95±2.06,8.95±3.90。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TMS组WMFT评分优于针刺组,FMA评分不优于针刺组;联合组FMA评分和WMFT评分均优于针刺组和rTMS组,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1 Hz rTMS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体感音乐)、对照组1(体感音乐)和对照组2(针刺),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Z3.067,P0.001),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326,P0.01)。治疗后,治疗组MA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Z2.919,P0.01),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 MAS分级、FMA评分、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1为50%,对照组2为53%(χ~2=8.573,P=0.014)。结论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康复训练椅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平衡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训练及康复训练椅强化训练,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进行上肢评估,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评定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B、FMA、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椅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分为联合组、rTMS组以及针刺组(n=20)。针刺组给予针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康复和rTMS刺激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rTMS刺激治疗,rTMS刺激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大脑运动皮质的上肢运动功能代表区),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rTMS刺激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55±0.83,7.90±0.79和6.90±0.91,4.45±0.51;针刺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50±0.76,11.60±1.27和6.80±0.95,3.20±0.52;联合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70±0.80,18.0±1.45和6.85±0.99,1.75±0.45。3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有提高,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及针刺组FMA,VAS评分均优于rTMS刺激组,联合组FMA,VAS评分优于针刺组,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1 Hz的rTMS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音乐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群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采用拮抗肌针刺法。在治疗前、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拮抗肌群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估。2周为1个疗程,至少治护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神经内科药物及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偏瘫早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7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90例),康复加针灸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康复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并增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康复组与康复加针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时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入组后6个月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劣;偏瘫患者的自然康复过程大概3个月,故康复训练宜及早介入。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28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刺结合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某院接收的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肢体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均有所上升,且实验组上肢FMA评分(37.58±9.06)分、下肢FMA评分(23.39±8.27)分高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20.89±7.56)分、下肢FMA评分(14.36±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康复配合针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7例,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组44例、常规药物对照组43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分别评定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Barthal指数、Fugl-Meyer评分(FMA)。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Barthal指数、FMA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高玉韶  刘乐乐  冯燕琼 《全科护理》2021,19(22):3149-3152
目的:探讨肢体运动操视频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肢体运动操视频教育指导病人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及出院后30 d两组病人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i-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及Barthel生活功能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0 d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中上肢、手、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0 d的FMA评分中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0 d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训练中应用肢体运动操视频教育,可有效提升病人的肢体功能及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手功能激光成像仪应用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的评价。方法 2016年1月至6月,18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9)和治疗组(n=9),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FMA)上肢运动功能部分、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采用手功能激光成像仪进行感兴趣区(ROI)测量。结果治疗后,MAS、FMA评分明显改善(t4.44,P0.01),治疗组BI评分明显改善(t=3.95,P0.01),治疗组MAS、FMA、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17,P0.01)。两组治疗后,患手ROI评分均显著降低(t7.78,P0.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2.23,P0.05);两组间健手RO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11,P0.05)。结论手功能激光成像可以提供手部血流灌注情况的信息,与手功能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垂直振动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MAS评分[(1.16±0.32)分和(1.62±0.36)分]、FMA评分[(28.26±4.33)分和(21.24±5.31)分]、MBI评分[(72.8±24.6)分和(55.3±18.7)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配合垂直振动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拮抗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PNF技术,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上肢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均较前降低(P<0.05),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可有效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各30例.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予以评分比较.结果:根据FMA、BI评分,各组治疗后比较:单纯的针刺组或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