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影响不同潜在类别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池市人民医院与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的28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应用潜在剖面分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创伤后成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可分为3个潜在剖面,分别是低水平创伤后成长型(31.2%)、中水平-高波动创伤后成长型(33.3%)、高水平创伤后成长型(35.5%)。文化程度、居住地、领悟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明显的类别特征,护士应识别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促进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潜在分型并分析不同类别脑卒中患者的特征差异。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2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病人健康问卷-9、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患者抑郁症状的潜在分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其不同分型的影响。结果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分为4个类别:情绪抑郁型(9.4%);广泛抑郁型(13.8%);抑郁低风险型(58.0%);躯体-情绪混合抑郁型(18.8%)。卒中类型、病程、发病次数、躯体症状数、预后情况和创伤后成长得分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潜在剖面分类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具有4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应注重不同患者的抑郁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其相关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健康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SPSS 25.0软件比较不同类别健康素养在健康行为上的得分情况。结果 共纳入231例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低素养-低应对能力组(28.2%)、中等健康素养组(38.5%)、高素养-高改善意愿组(33.3%)。3个潜在类别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9.731,P<0.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可分为3个类别,不同健康素养类别的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存在差异,建议基于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同质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期改善其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经济毒性的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3-8月调查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255名脑卒中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收集数据。运用潜在剖面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剖面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经济毒性分为轻度经济毒性组(36.546%)、中度经济毒性风险组(31.727%)和无经济毒性组(31.727%)3个潜在剖面。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并慢性病数量、改良Rankin评分、面对维度、回避维度、客观支持是脑卒中患者经济毒性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经济毒性水平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根据脑卒中患者经济毒性不同剖面的分类特征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经济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青年女性癌症患者决策准备的潜在类别,为构建个性化决策辅助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镇江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04名中青年女性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决策准备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中青年女性癌症患者决策准备进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组患者特征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女性癌症患者被分为决策信息失衡型(33.33%)、强利弊-弱沟通型(11.51%)、强沟通-弱利弊型(11.31%)和决策准备充足型(43.85%)4个潜在类别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医疗付费形式、月收入及疾病分期是其潜在类别分型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中青年女性癌症患者决策准备具有4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应注重不同患者的决策准备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决策辅助方案,以提高其决策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的潜在类别及其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7月安阳市3所三级医院的463例住院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并对锻炼行为感知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可分为3个类别:低益处-高障碍型(17.3%)、中等-感知均衡型(70.8%)、高益处-家庭型(11.9%)。锻炼行为感知潜在类别是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中等感知-均衡型和高益处-家庭型康复自我效能总分及维度得分均高于低益处-高障碍型(P均<0.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锻炼行为感知存在异质性和潜在类别特征。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锻炼行为感知水平,根据不同感知类别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或锻炼计划,增强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从而建立和巩固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患者报告临床结局探索脑卒中患者的异质性亚型。方法 选取山西省9家不同等级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机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脑卒中临床结局评价量表(Stroke-PROM)对其进行调查。以Stroke-PROM各维度最终得分为模型外显变量,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构建分类模型,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可能影响分型的各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低生理低社会型(9%)、高生理中社会型(40%)、中生理中社会型(26%)和中生理高社会型(25%)是潜在剖面分析结果中平行可比的4个亚型。潜在类别在4个领域上的得分均具有统计性差异(P<0.05),与患者的年龄、费用支付形式和运动频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分型特征,应重点关注处于高龄、自费状态和缺乏运动的脑卒中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院外早期康复阶段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况及其潜在剖面类别,并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中青年AM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进行调查。对中青年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352例,其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得分为44(28,51)分。中青年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可分为“恐惧低风险型”(23.86%)、“恐惧高风险型”(20.46%)、“严重恐惧型”(55.68%)3个潜在剖面类别,其影响因素包括紧张感、失控感、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慢性合并症情况(均P<0.05)。结论 中青年AMI患者院外早期康复阶段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偏高,且存在异质性。护士应重点关注恐惧高风险型及严重恐惧型患者,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尽...  相似文献   

9.
张丰  汪莉莉  陈贞  王剑  程云 《护士进修杂志》2023,(24):2340-2347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损害特征的潜在剖面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通过时间连续性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入住并转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3个ICU的20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体重指数、握力、疼痛评分、疲劳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共9个量表或指标调查患者在转出ICU1周(T0)、1个月(T1)、3个月(T2)时的损害症状。并通过潜在剖面分析、组间比较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转出ICU后1周时分为2个类别:“低认知高焦虑疼痛组”和“良好认知组”,入住ICU、发生谵妄和发生血糖异常对潜在剖面分类有预测作用。在转出ICU后1个月时分为2个类别:“低认知高焦虑组”和“高认知低焦虑组”,发生谵妄和发生血糖异常对潜在剖面分类有预测作用。在转出ICU后3个月时分为2个类别:“高症状组”和“良好恢复组”。结论 老年ICU转出患者症状存在群体异质性,可以针对转出的不同阶段,识别患者的症状分类并进行精准护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7-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87名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中文版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照顾者心理健康素养进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不同类别照顾者的特征差异。结果 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健康素养得分为10(6,18)分,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健康素养特征可分为高素养型(25.0%)、低素养型(55.8%)、低资源型(19.2%);年龄、文化程度、每天照顾时间、共计照顾患者时长是影响照顾者症状特征分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健康素养存在3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照顾者人群特点,实施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照顾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改善照顾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旨在为患者重返工作的评估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10—12月, 选取扬州城区6所医院的4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 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结果 425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重返工作者105例(24.7%), 其中处于不确定维持阶段79例(75.2%)、主动维持阶段26例(24.8%);未重返工作者320例, 其中处于前意向阶段148例(46.3%)、意向阶段86例(26.9%)、行动准备-自我评估阶段42例(13.1%)、行动准备-行为阶段44例(13.8%)。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数量、自我表露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因素。结论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返工作率有待提高。患者选择是否重返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 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大、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合并症数量多的患者, 同时对患者进行自我表露训练、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等针对性干...  相似文献   

12.
张文莉  薛平 《护理研究》2023,(9):1522-1527
目的:探讨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类别与重返工作准备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2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二胎返岗护士254名,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识别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结果: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心理弹性被识别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定义为低弹性组(12.6%)、一般弹性组(66.5%)和高弹性组(20.9%)。不同工作年限、科室、职称以及是否接受返岗培训对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心理弹性不同潜在类别有影响(P<0.05)。心理弹性潜在类别是二胎产后返岗护士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影响因素,高弹性组的二胎产后返岗护士重返工作均处于主动维持阶段。结论: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心理弹性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以一般弹性者居多,护理管理者应重点关注心理弹性较低的二胎产后返岗护士,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重返工作准备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的分类特点, 并分析不同潜在剖面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3年1—3月选取安徽省305名糖尿病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获得感量表、角色超载量表和感知上级信任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的潜在类别, 采用多分类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可分为低获得-低薪酬满意型、中获得-中高尊严型、高获得-高能力感知型3个潜在剖面类型。多分类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参与或主持课题、角色超载、感知上级信任是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获得感分型存在异质性, 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干预, 以提高其工作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娜  刘珂 《护理研究》2023,(7):1274-128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病人运动自我效能潜在分类并分析不同特征类型病人的特征性差异。方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459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运动行为阶段分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病人运动自我效能的潜在分型,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评估不同分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腹膜透析病人运动自我效能分为3种潜在类别:普遍低运动自我效能组(36.2%)、中度运动自我效能-情绪躯体症状组(42.8%)、高度运动自我效能-低自律组(21.0%)。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转运类型、运动行为阶段分布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腹膜透析病人运动自我效能潜在剖面分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膜透析病人运动自我效能存在3种潜在类别,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应注重不同病人的运动自我效能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指导和干预,促使机体达到更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头颈部肿瘤患者家庭抗逆力特征的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治疗的31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家庭弹性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FRAS-C)分别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家庭抗逆力资料。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家庭抗逆力特征得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头颈部肿瘤患者家庭抗逆力特征分为3个类别:低家庭抗逆力型(10.8%)、高抗逆力-低资源利用型(24.0%)和中等家庭抗逆力型(65.2%)。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是否与照顾者同住、子女个数和病程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家庭抗逆力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家庭抗逆力特征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可在了解患者社会人口学和疾病特征基础上预判家庭抗逆力特征,针对患者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帮助成功应对肿瘤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抑郁症状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390名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知觉压力量表、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问卷和病人健康问卷-9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对配偶照顾者的抑郁症状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影响。结果 配偶照顾者抑郁症状可分为:睡眠障碍型(31.0%)、情绪-躯体抑郁型(12.8%)和抑郁低风险型(56.2%)。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配偶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感知压力和照顾者获益感是抑郁症状潜在类别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的抑郁症状存在3个潜在类别。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潜在类别配偶照顾者的抑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出院准备度潜在类别,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出院准备度个体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2—1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不同类别, 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82份。182例研究对象中男127例, 女55例, >60岁患者居多, 占81.9%(149/182)。本研究识别出3个潜在剖面模型, 分别为低出院准备度组(27.47%)、中等出院准备度—高预期支持组(41.21%)、高出院准备度组(31.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首次住院(OR=19.218, 95%CI 2.949~125.237)、出院指导质量(OR=0.896, 95%CI 0.857~0.937)是中等出院准备度-高预期支持组的预测因素(均P<0.05);家庭功能(OR=0.185, 95%CI 0.097~0.353)、出院指导质...  相似文献   

18.
护士职业疲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护士职业疲劳现况,分析护士职业疲劳潜在剖面并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型,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2月选取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551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疲劳衰竭恢复量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进行调查,以职业疲劳衰竭恢复量表3个外显指标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韧性的潜在类别及应对方式差异,为临床采取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14条目(resilience-14 items,RS-14)、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本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心理韧性的潜在类别。结果228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韧性分为3种类别:高心理韧性组(51.60%),中心理韧性组(40.40%)和低心理韧性组(8.00%)。患者心理韧性的3个类别在家庭月总收入(P=0.003)、移植后生存时间(P=0.010)、身体功能状况(P<0.001)、口服抗排异药物(P=0.005)的分布上存在差异。患者心理韧性3个类别在面对应对得分和屈服应对得分存在差异(均P<0.001),在回避应对得分无差异(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韧性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而且应对方式不同,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韧性分类特点及其应对方式采取个性化干预策略,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者反应的潜在类别及其特征差异, 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2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10名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者反应的潜在类别, 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问卷208份。208名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者男163名, 女45名, 年龄(53.89 ± 12.61)岁。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照顾者反应类别可分为低负担-增益型(24.5%, 51/208)、中等负担-常规型(30.8%, 64/208)和高负担-低效型(44.7%, 93/208)。相比于低负担-增益型照顾者, 社会支持水平越低的照顾者归属于中等负担-常规型和高负担-低效型的概率越大(OR = 0.563、0.407, 均P<0.01);中等负担-常规型和高负担-低效型的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更高(OR = 1.328、2.064, 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