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南宁市3个城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调查表、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控制与改善优于未婚者,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综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未婚者。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状况与GQOLI-74生活质量呈正相关;SDSS、ADL、BPRS与GQOLI-74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及职业状况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阶段性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分阶段的心理社会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分阶段特殊的心理社会干预9个月,1年后随访。使用修改版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疗效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的BPRS总分及自积压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1年后随访,其治愈率,复发率及病残率均以研究组显著较好,SDSS总分也有明显降低。结论:阶段性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以及防止精神症状复发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程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给予小组社交技能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家庭负担量表(FB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训练前后的SDSS评分及FBS中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关系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系统而规则的社交技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处理家庭关系和家庭日常活动的能力并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合并社会心理干预。在人组时及第6、12个月分别对两组采用PANSS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SDSS总分在6个月及12个月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GQOLI-74评分在6个月和12个月时除物质生活维度外,其他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PANSS评分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社会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联合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法 ,观察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入住我院的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 :药物加家庭干预加认知领悟治疗 ,对照组 :药物加普通心理治疗 ,出院后随访 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 (SDSS)评价疗效 ,观察依从性、复发率和病残率。结果 干预组完全依从性、不依从性、BPRS评分、SDSS评分、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入组前后实施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患者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开始实施家庭心理干预。药物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入组时和治疗9个月、1年后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经9个月的家庭心理干预后,干预组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药物组相比明显降低。1年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以干预组显著较好。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医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120例精神分裂症痊愈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药物治疗和1年的中医心理教育,1年后随访,使用修改版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比较。结果 经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2.91~9.04,P<0.01)。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x^2=6.00~20.49,P<0.25或P<0.01)。结论 中医心理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药物联合绘画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病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奥氮平单药治疗,起始剂量5 mg/d,根据患者病情适量增加,最大不超过10 mg/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绘画艺术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两组BPRS、SDSS、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BPRS、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GQOLI-74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绘画艺术治疗较单用药物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况及社会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在基线收集一般资料,并在基线和干预结束后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es Questionaire,FAQ)、药物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报告(自制)等评定。结果人组的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14例,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数、家族史均为统计学差异。基线两组的各个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两组在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两项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个体化康复治疗后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BPRS思维障碍因子、BPRS激活性、TESS、SDSS、FAQ共7项得分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对照组在随访时仅有SDSS共1项得分较基线增高。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适应等社会功能,以及降低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主动性社区干预的康复治疗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精神分裂症128例,连续1年的主动性访视干预社区治疗康复效果。结果: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主动性访视干预1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各因子、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下降有显著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因子自我评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1年前。结论:主动性访视干预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干预组为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50例与之匹配的对照患者单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随访评定。结果:干预组随访时PANSS阴性量表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SDSS的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5项因子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综合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均经系统治疗病情达临床痊愈。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指导和随访,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干预,持续干预2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年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SDSS和FA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QO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家属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家属-社区居民”模式的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社会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1)。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4、P〈0.01)、心理功能(r=0.36P〈0.01)、社会功能(r=0.28,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及时的社区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社区服药无缝连接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50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服药无缝连接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管理。分别在基线、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年行患者社会功能缺陷(SDSS)及生活质量(QOL-BRIEF)评估。结果基线时研究组和对照组SD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7.1±2.9vs 6.9±2.3);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1±2.4 vs 6.3±2.3,t=2.66,P=0.009);干预后1年实验组SDSS评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4.4±2.0 vs 6.0±2.4,t=3.50、P=0.001);干预后1年研究组WHOQOLBRIEF量表在躯体功能维度(13.8±1.6)、心理功能维度(15.0±2.4)、社会关系维度(15.1±2.4)及环境维度(14.9±2.1)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1.7±1.3、12.6±1.2、12.5±2.1、12.16±1.55,P0.001)。结论社区服药无缝连接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会所模式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对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2例),其中干预组为自愿入会所的出院患者;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访。在入组时、1、2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两个分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的PSMS、IADL和SD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1年末时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会所模式综合干预有利于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行为治疗对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减少复发以及改善家庭生活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作为实验组对象,马陆镇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对照组家庭.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以集体授课(共6次)和家庭随访的方式进行家庭行为治疗采用SDSS、QOL、Krawiecka、FAD;NORS量表及问卷对入组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实验组家庭每3个月1次,对照组家庭每6个月1次).结果干预后患者家庭的SDSS、Krawiecka症状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的变化有显著变化(P<0.05),NORS、FAD、QOL量表分的变化有极显著的变化(P<0.01).结论家庭行为治疗能够提高家属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是减少患者复发,促进患者康复较佳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免费投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一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免费投放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对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免费投放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免费投放组由医生定时上门免费发药并巡诊,对照组自行选择普通门诊治疗,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同时监测复发、再住院、就业及服药依从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免费投放组BPRS,SDSS评分,复发率、再住院率、就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服药依从性更好(P〈0.01)。结论免费投放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普通门诊,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56例入组,脱落6例)予以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护理模式处理;对照组(58例入组,脱落4例)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处理。运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周、24周、48周时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2周时,两组患者相关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48周时,研究组MRSS和BPRS评分同干预2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MRSS和BPRS评分较干预2周时增加(P0.05)。干预24周、48周时,两组GQOLI、PSP评分均较干预2周时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2周时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后护理工作中,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社会功能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