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及发病特征,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中医理论和方法。方法对2016年1—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住院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进行统计,共计1005例,去掉18岁以下的44例儿童股骨头骺坏死,共计1005例,其中男性811例,女性194例,对患者按照中医分型(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共六型,对患者双髋分期、患者病程统计及临床中医分型统计。结果肝肾亏虚型占35.32%,脾肾阳虚型占23.18%,痰瘀阻滞型占14.13%,寒湿痹阻型占11.44%,湿热蕴结型占11.14%,气滞血瘀型占4.78%;分期ARCOIII期患者最多,占39.28%,ARCOII期占30.50%,ARCOIV期占28.40%,ARCOI期占2.00%;酒精型最多,占59.70%;病程在2年以上,均值为(29.73±34.62)月。结论骨蚀患者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就诊时以ARCOIII期最多,临床上以虚证居多,临床上分为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六型,基本上包含了大多数证型;致病原因以痰、瘀、虚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补肝、补脾、补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征。方法:从电子病历系统导出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住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病因为酒精相关因素者的病历资料,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程、饮酒年限、每周饮酒量、每周饮酒次数、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及中医证型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共收治124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病因为酒精相关因素者445例,最终纳入402例。以男性患者为主(401例),年龄多在31~50岁(280例),双侧发病者多见(281例),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301例),ARCO分期多属于Ⅲ期(220例),中医证型以经脉痹阻型为主(219例),饮酒年限6~20年者所占比例最大(277例),每周饮酒量多在501~2000 mL(231例),大部分患者每周饮酒次数≥7次(237例)。结论: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征包括男性、年龄31~50岁、饮酒年限6~20年、每周饮酒501~2000 mL、每周饮酒7次以上、双侧发病、病程≤6个月、ARCO分期多为Ⅲ期、中医证型多为经脉痹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钻孔减压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支撑术分别治疗激素型和酒精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3年7月采用钻孔减压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支撑术治疗的激素型、酒精型早期(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激素型股骨头坏死53例(62髋):男27例(30髋),女26例(32髋);年龄21~33岁,平均26.5岁;病史3~6个月,平均4.2个月。酒精型股骨头坏死61例(70髋):均为男性;年龄29~35岁,平均32.7岁;病史2~6个月,平均4.8个月。从术前、术后2年X线片的股骨头坏死是否出现塌陷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激素组优良率87.1%,酒精组优良率98.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2年激素组(88.71±3.17)分,酒精组(92.54±3.21)分,两者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激素型与酒精型股骨头坏死在发病机制、股骨头内修复的方式不同,导致激素型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效果要差于酒精型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双介入法配合骨髓血灌注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方法:自1997年6月-2002年6月,采用双介入法配合骨髓血灌注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37例46髋,男27例32髋,女10例14髋;年龄26~44岁,平均38.2岁。按ficat分期:Ⅰ期18髋,Ⅱ期22髋,Ⅲ期6髋。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30.5个月,治疗后达到优22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疼痛缓解率达97%和功能恢复优良率91%。结论:双介入法配合骨髓血灌注能很好的改善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变血运,促进坏死骨修复,延长股骨头使用寿命,改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健骨生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自 1998年采用健骨生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有显著的止痛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大者 77岁 ,最小者 34岁 ,平均 5 1 2岁。单侧发病者 2 7例 ,双侧 9例。外伤导致者 10例 11髋 ,激素导致者 9例 14髋 ,酒精导致者 8例 9髋 ,其它原因导致者 9例 11髋。诊断标准 :本组病人全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3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病情分期 :采用《实用股骨头坏死诊治》 4期分法。本组 45髋中 ,Ⅲ期病髋数为 35髋 ,患者主要是髋部疼痛较重 ,静止时时有疼痛 ,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打压植骨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股骨头下支撑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自体骨打压植骨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股骨头下支撑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20~45岁,中位数35.5岁;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0例。依据国际微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分期,ⅡB期8例14髋、ⅡC期4例6髋、ⅢA期2例2髋、ⅢB期5例7髋、ⅢC期1例1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7例10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6例7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7例13髋。病程2~38个月,中位数18.5个月。观察植骨成活、融合情况及排异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从疼痛、关节功能、关节畸形及活动度3个方面对髋关节进行评价;并观察股骨头坏死进展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3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植骨均成活,与股骨头骨质融合,融合时间4~8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排异反应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70.11±6.72)分、疼痛评分(28.25±4.78)分、功能评分(25.38±5.35)分、关节畸形及活动度评分(4.18±2.25)分;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85.23±5.89)分、疼痛评分(36.36±5.32)分、功能评分(41.24±4.46)分、关节畸形及活动度评分(5.31±2.64)分。术后6个月,股骨头坏死由ARCOⅢB期进展到ARCOⅢC期3例6髋,由ARCOⅢC进展到ARCOⅣ期1例1髋,无明显变化16例23髋。结论:自体骨打压植骨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股骨头下支撑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植骨成活好,有利于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可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以及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发病类别的分布规律。方法: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患者病例资料及血液标本共计152例,将其中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患者50例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资料判定AIONFH患者一般情况及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AIONFH患者中男46例(92.0%),女4例(8.0%);中医体质中痰湿质频次31,占48.4%、平和质频次12,占18.7%、阳虚质频次7,占10.9%、湿热质频次6,占9.4%;ARCO分期结果显示,Ⅲ期最多为26例(52.0%),其次为Ⅱ期15例(30.0%),再次为Ⅳ期8例(16.0%),Ⅰ期仅有1例(2.0)%,未发现0期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病为左侧髋关节者9例(18.0%),右侧髋关节13例(26.0%),双侧髋关节28例(56.0%)。结论:AIONFH患者的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患者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ARCO分期以Ⅲ期最为常见,多为双侧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提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集的有明确中医证型、且ARCO分期或CJFH分型明确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中医证型以初诊时的主要证型计;双侧CJFH分型不同者,中医证型左右分别计数;双侧ARCO分期不同者,分期按严重的一侧计数。结果:①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ARCO分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例765例,单侧238例、双侧527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16例、痰瘀阻络证188例、气滞血瘀证186例、经脉痹阻证129例、气血虚弱证46例;ARCO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1例、Ⅲ期312例、Ⅳ期229例。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2,P=0.000)。②不同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病例683例(1031髋),单侧335例、双侧348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75髋、痰瘀阻络证278髋、气滞血瘀证221髋、经脉痹阻证184髋、气血虚弱证73髋;CJFH分型,M型139髋、C型215髋、L1型209髋、L2型125髋、L3型343髋。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P=0.003)。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常见的中医证型有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不同ARCO分期间、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直接前侧入路(DAA)小切口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60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21~60岁,平均年龄为(41.76±8.62)岁;病程为3~25个月,平均为(12.6±9.5)个月;均诊断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按病因分型:酒精型32例,激素型18例。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期40髋、Ⅲa期10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取骨区疼痛不适、人工骨排异反应、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2~4年,平均为(2.8±1.6)年。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植骨区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为6~18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0.64±3.90)分,与术前(69.88±4.2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6,P<0.001)。优31髋,良14髋,可4髋,差1髋,优良率为90.0%。结论:直接前侧入路小切口经股骨头颈结合部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ARCO...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潜在破坏性疾病,如果不积极治疗,通常在发病后2~5年内导致股骨头塌陷、关节破坏、骨关节炎,最终不得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自2007年9月-2012年9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38例58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中,男29例,女9例;年龄35~65岁,平均48岁;Ⅰ~Ⅱ期30例45髋,Ⅲ期8例13髋;股骨头坏死类型:酒精型25例,激素型8例,创伤型5例;病程6~10个月;按Steinberg分级法,其中2A型18例,2B型7例,3B型5例,2C型8例.  相似文献   

11.
陈西民  逢卫 《光明中医》1999,14(5):32-33
从1997年12月~1998年9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2例,女性10例;双髋22例,单髋40例,共84个髋;年龄19至75岁,平均354岁;其中有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史29例,酗酒史16例,外伤史9例,无明显原因8例;依FiCat分期[1],Ⅰ期20个髋,Ⅱ36个髋,Ⅲ期23个髋,Ⅳ期6个髋。发病时间在7天至12年。12 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全部随诊;37个髋疼痛消失,占44%,疼痛减轻43个髋,占512%,无效4个髋,占48%;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或达到正常51个髋,占61%;有改善32个髋,占378%;无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中西医辨证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方法:以2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按照ARCO分期来进行分期,并且依据我院名老中医关涛主任医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基本结果对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此种方式对于每期患者治疗的基本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ARCO分期在I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II期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与III期(总有效率45%)以及IV期(总有效率25%)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所有的患者当中有78髋治愈,另有63髋的治疗显效,有19髋通过治疗明显好转,有30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早期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更好的患者患者因股骨头坏死所造成的相关关节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复方生脉成骨胶囊辅助负重控制治疗塌陷前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生脉成骨胶囊辅助负重控制治疗塌陷前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65髋),男4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39岁(22~69岁);ARCO分期:ⅠA8髋,ⅠB2髋,ⅡA9髋,ⅡB14髋,ⅡC32髋。疼痛分级:0级29髋;1级18髋;2级14髋;3级4髋。坏死指数:≤30%共33髋,30%~≤60%共19髋,60%共13髋。坏死部位:A型7髋,B型20髋,C1型27髋,C2型11髋。骨髓水肿:0级32髋,Ⅰ级14髋,Ⅱ级11髋,Ⅲ级8髋。结果:平均随访37月,65髋中11髋最终行髋关节手术,生存54髋,髋关节的总体生存率为83.08%。随访终期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对疼痛、ARCO分期、坏死指数、坏死部位、骨髓水肿进行分层,以手术为终点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生脉成骨胶囊辅助负重控制治疗塌陷前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结果显示可改善生存率。疼痛、ARCO分期、坏死部位、坏死指数、骨髓水肿是影响髋关节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09-414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肌蒂髂骨瓣移植术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20例32髋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Ⅱa-Ⅲa期)接受带缝匠肌肌蒂髂骨瓣移植术,男16例24髋,女4例8髋,年龄30~55岁,平均42.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6个月。其中激素型10例18髋,乙醇型8例12髋,创伤型2例2髋。取Smith-Petersen入路,于股骨头颈部开窗直视下清除坏死区死骨,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或异体松质骨填入股骨头并打压后将带缝匠肌肌蒂髂骨瓣移植于头颈开窗部。术后水平外展位牵引3周并限制负重至少3个月,同时根据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个月。手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状态评定,并于术后12个月进行百分法评定近期疗效,拍摄髋关节正蛙位X线观察股骨头坏死修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74.5±5.5)分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84.5±6.9)分,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0±7.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百分法评定结果为优16髋,良12髋,可4髋,差0髋,优良率87.5%;末次随访X线显示30髋股骨头内骨愈合良好,结构稳定,ARCO分期改善或无进展,2髋塌陷明显进展,分别为激素型和创伤型,塌陷髋关节术前ARCO分期均为Ⅲa期。结论:带缝匠肌肌蒂骨瓣移植术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24~55岁,中位数39岁;单侧35例,双侧3例。X线检查示股骨头有囊性变或轻度塌陷,塌陷深度为1~4 mm;MRI检查示股骨头坏死范围为30%~40%。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ⅡB期4髋、ⅡC期9髋、ⅢA期21髋、ⅢB期7髋。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年,中位数6年;患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改善。屈髋,术前65.2°±7.6°,术后121.7°±11.6°;内收加外展,术前32.3°±4.7°,术后68.9°±8.4°;内旋加外旋,术前21.0°±6.4°,术后71.3°±7.4°。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3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异位骨化6例,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轻度臀中肌步态1例,经功能锻炼后步态接近正常;并发患肢短缩2例,短缩〈1 cm,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股骨颈狭窄1例,狭窄率〈10%,未行特殊处理;均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假体固定牢固,可有效改善患髋关节活动度,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筛选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录的有明确中医证型和发病原因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中医证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共纳入股骨头坏死病例483例,男380例、女103例;年龄(47.12±13.38)岁;单病因(创伤、酒精、激素中的1种)433例。②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48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单一证型320例、2种或2种以上复合证型163例。在单一证型的患者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及气血虚弱证;二证复合的患者中,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三证复合的患者中,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还有3例患者为四证复合。③不同性别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248例、女72例。男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女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男女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51,P=0.227)。④不同年龄段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年龄19~39岁106例、40~59岁162例、≥60岁52例。年龄19~3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年龄40~5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年龄≥60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不同年龄段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5,P=0.098)。⑤不同病因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因创伤、酒精、激素单一病因致病277例,其中创伤64例、酒精145例、激素68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虚弱证;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不同病因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4,P=0.000)。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可为单一证型,也可为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证型,其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为常见证型;这些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间的分布并没有差异;但在创伤、酒精、激素不同病因致病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间,这些证型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任平霞  耿桂荣 《光明中医》2011,(10):2082-208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0月,用美多巴联用中药复方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62例(96髋),男性48例(72髋),女性14例(24髋);年龄24~70岁。按Ficat方法进行分期:Ⅰ期8髋,Ⅱa期80髋,Ⅱb期8髋。患者均表现有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西药美多巴初次剂量为每日0.25g,可逐步增加至每日3次,每次0.25g或每日2次,每次0.5g;中药复方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所有患者均摄双侧髋前后位X线片及行MR检查,采用Charnley改良Merled'Aubigne临床综合评分方法评估疗效。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X线片显示股骨头骨密度增高,68.75%(66/96)的股骨头维持原有形状,临床满意率91.67%(88/96);治疗成功率72.92%(70/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西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阳 《河北中医》2007,29(9):815-815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病,多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酒精中毒等原因引起。2000-02—2006-11,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西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和髋关节活动受限、跛行等临床表现及X线、CT、MRI、ECT等影像学改变,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分期和中医辨证分型。一期:髋无症状,X线片上无表现或有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二期:仍无症状或轻痛,X线密度增高,股骨头无塌陷。三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Gresent sign),一般多见“扇形骨折”而新月征较少见到。四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受限,股骨头扁平和死骨区塌陷。五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六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五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成硬化增生。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寒湿阻滞型。1.2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为本院骨科住院患者,男30例,女33例;病程1~5年,平均2.9年;年龄41~80岁,平均58岁;单侧患病45例,双侧患病18例;股骨颈骨折手术后股骨头坏...  相似文献   

19.
钻孔减压及注入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 1992— 1999年 ,以大粗隆下斯氏针钻孔减压结合注入中药的方法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 4例 ,共 174个髋 ,经随访 1— 7年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4例 ,其中男 76例 ,女 2 8例 ;单侧发病34例 ,双侧发病 70例 ;发病原因系股骨颈骨折 5 1例 ,其它髋部创伤 9例 ,有激素应用史 4 1例 ,有酗酒史 11例 ,无明显诱因 2 1例。X线分期 :根据Fica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 4期分型法 ,本组 10 4例 174个髋中 ,Ⅰ期 8个髋 ,Ⅱ期 12 6个髋 ,Ⅲ期 36个髋 ,Ⅳ期 4个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住院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110例ONFH患者的135髋X线片,按ARCO分期,Ⅰ期6髋(4.5%),Ⅱ期84髋(62.2%),Ⅲ期45髋(33.3%),其中63髋为激素性ONFH(男27髋,女36髋,共占46.7%),72髋为酒精性ONFH(均为男性,共占53.3%),平均年龄为40.1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0.4个月(18~30个月),对其在手术前与随访结束时的X光片进行研究,实验数据采用选择秩和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激素性ONFH行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优良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5.7%,而酒精性ONFH的优良率为79.2%,总有效率为9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支撑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