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和高效薄层层析法,分别测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手术后,第2、3、5天海马ACh和PAF含量。结果 手术后第2、3、5天大鼠海马ACh含量,在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F含量两组间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Va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AF则可能主要参与急性脑缺血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后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经行为学筛选合格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VaD组、EPO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VaD模型。应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的凋亡细胞数;通过免疫组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和Bax蛋白以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EPO能明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结论:EPO可能通过调控VaD大鼠海马Bcl-2和Bax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突触素、发动蛋白Ⅰ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利用改良四血管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探索及学习记忆情况,采用Real-time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突触素、发动蛋白Ⅰ的mRNA与蛋白水平,并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VaD组大鼠各时间点平均逃避潜伏期及第1次穿越平台所用时间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均P0.01),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5)。VaD组海马突触素及发动蛋白Ⅰ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0.01)。结论脑缺血引起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素、发动蛋白Ⅰ表达降低,可能与VaD发病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扩增大鼠BMSCs,并用BrdU标记.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制备Va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BMSCs移植组):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4周经尾静脉注射BMSCs;B组(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C组(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进行尾静脉注射.BMSCs注射后4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BrdU标记细胞;测定海马结构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结果 BMSCs移植后4周A组大鼠海马结构可见荧光标记的BMSCs;A、B组AChE和ChAT活性均较C组降低(P<0.05),且A组较B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 静脉移植BMSCs可增强VaD大鼠海马胆碱能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乙酰胆碱特征超低频经颅磁刺激(ACh-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假手术组(P组)、假刺激组(M+P组)、乙酰胆碱特征超低频磁刺激组(ACh-TMS组)和多奈哌齐组(donepezil组),每组10只。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力。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活力变化。改良Highman刚果红法观察淀粉样物质沉积情况。结果与M+P组比较,ACh-TMS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及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BDNF、ACh含量及Ch AT活力显著提高(P0.05)。除N组和P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海马区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结论 ACh-TMS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中枢胆碱能递质含量、促进海马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侧脑室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模型对大鼠行为学及海马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流式细胞仪对所培养BMSCs进行表面抗原鉴定;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ic,b FGF)和丁羟基茴香醚(beta hydroxy acid,BHA)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的免疫组化鉴定;采用改良四血管法制备Va D模型,设立对照组,造模4 w后将Va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s治疗组。观察4 w后实验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及应用Real-time PCR检测海马CaM、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 BMSCs治疗组行为学表现有明显改善。其海马CaM、CaMKⅡmRNA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侧脑室移植BMSCs显著改善VaD大鼠行为学表现,并使其海马CaM、CaMKⅡ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aD)动物模型,观察EPO治疗对VaD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14~15月龄Wistar大鼠,应用水迷宫进行空间定向学习训练,将达到学会标准者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VaD组、VaD+EPO腹部皮下注射治疗(EPO)组。2-VO制作VaD模型,应用水迷宫检测空间定向学习能力;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VaD组、EPO组2-VO后8周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VaD组2-VO术后8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稀疏、肿胀,与VaD组相比,EPO组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结论2-VO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EPO治疗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血损伤减轻可能是EPO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中枢损害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在重症肌无力 ( MG)中枢神经系统 ( CNS)受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 MG患者血中 Ig G ( ACh RAb)注入大鼠侧脑室 ,建立 MG大鼠中枢损害模型 ,并应用透射电镜来观察该模型大鼠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侧脑室注射 ACh RAb后 ,在 MG中枢损害模型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结论 在 MG中枢损害机制中 ,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ACh RAb与CNS内神经 -ACh R结合 ,导致包括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在内的 CNS损害 ,引起 CNS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脑脉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2只)、模型对照组(12只)、给药组(脑脉泰)(12只)。手术后4周,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区Caspase-3、bax蛋白表达变化。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局部脑血流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Caspase-3、Bax阳性细胞灰度平均值低于假手术对照组、给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对照组海马rCBF低于假手术对照组、给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VaD模型大鼠海马rCBF下降,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脑脉泰能增加实验大鼠海马局部脑血流量,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aspase-3在红藻氨酸(Kainate,KA)致惊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其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KA所致大鼠惊厥模型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惊厥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Caspase-3的表达,用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惊厥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惊厥后1 d,大鼠海马内Caspase-3的表达就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惊厥后3 d;大鼠海马内凋亡细胞从惊厥后3 d即明显增多,一直持续到惊厥后7 d.结论:KA所致惊厥后,大鼠海马内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多,而且Caspase-3的变化发生在神经元凋亡增多之前,提示Caspase-3可能参与了KA致惊厥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癫痫大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移植后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诱发雄性SD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大鼠随机分为MSC组、磷酸缓冲液(PBS)组、假手术组(Sham)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0周断头取海马组织,测定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含量。结果hMSC组和正常对照组海马组织Asp、Glu和GAB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7);致痫成功的hMSC组、PBS组和假手术组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MSC移植并未明显改变SE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和其海马一氧化氮(NO)变化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方法:大鼠双侧海马注入N-ω-硝基—L精氨酸(LNA)建立学习记忆障碍模型,注完L-NA后再给大鼠腹腔内注射尼莫地平,用Y型电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取大鼠海马部位组织检测N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干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组无差异;模型组大鼠的海马N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大鼠海马N0含量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双侧海马注入L-NA可使大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海马N0浓度降低。尼莫地平对L-NA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珠穆根散 (一种藏药复方 )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所致记忆障碍与海马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夹闭大鼠两侧颈总动脉 ,造成了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水迷宫和电迷宫 ,在喂药前和喂药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检测以检验大鼠记忆能力的变化。喂药结束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含量变化。结果 :喂珠穆根散 5 0天后 ,药物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相比 ,大鼠通过迷宫的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 ,说明其记忆力有明显的改善 ;大鼠海马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藏药珠穆根散对急性脑缺血所致大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可能是与其影响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on neurons,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ationneurons,PIN)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Ch对正常和吗啡成瘾状态下CA1区痛觉调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电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在细胞外用玻璃微电极记录CA1区PEN和PIN的放电,观察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CA1区PEN和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伤害性刺激能够增强PEN的电活动,而减弱PIN的电活动。正常大鼠中,ACh使PE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PIN的放电频率增加;ACh的作用在注射后4 min达到峰值。吗啡成瘾大鼠中,ACh同样也抑制了PEN的电活动,兴奋PIN的电活动,但是作用的高峰出现在注射后6min。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可阻断ACh的作用。结论海马CA1区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和毒蕈碱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处理,并且起到了镇痛作用。吗啡成瘾可以降低CA1区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何首乌对KA致大鼠脑胆碱能纤维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海人藻酸 (KA)对大鼠脑乙酰胆碱能神经元毁损后 ACh E纤维的数目和形态的改变 ,以探讨何首乌 (PMT)对胆碱能纤维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兴奋性神经毒素海人藻酸 (KA)损伤基底前脑 (BF) Meynert核团 ,内侧隔核 (MS)及斜角带核 (DB) ,建立毁损模型 ,用何首乌喂饲毁损实验组 ,使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乙酰胆碱能纤维的改变及可能的用药后保护和活化作用。结果 :何首乌喂饲组 (A组 )比非何首乌喂饲组 (B组 ) ,其投射到海马及大脑皮质的 ACh E纤维数目多 ,纤维形态无破坏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何首乌对大鼠脑胆碱能神经投射纤维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L-PGDS)在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依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又分成建模后id、3d、7d、14 d、30 d和60d6个亚组,每组各5只大鼠.模型组大鼠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后,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L-PGDS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对L-PGDS进行海马区细胞定位.结果: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第1天,海马组织内L-PGDS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L-PGDS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发现L-PGDS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的树突和星型胶质细胞的胞质胞浆中.结论:L-PGDS在癫(痫)模型中表达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临床癫(痫)诊断的一个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NGF对AChRAb脑内注射所致中枢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 RAb)脑内注射所致重症肌无力 (MG)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CNS)损害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 MG患者和健康者血中提取 Ig G,注入大鼠脑室系统。以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及动态变化。另一组在注入 ACh RAb后予以 NGF并观察结果。结果  MG组脑阳性细胞于注 ACh RAb后第 2周出现 ,脑内多部位均有凋亡细胞且逐渐增多 ,以皮层和海马区较明显。NGF组凋亡细胞数少于 MG组 (P <0 .0 5 )。结论 脑室注入 MG患者 ACh RAb可引起大鼠CNS功能障碍 ,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细胞凋亡在 MG脑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NGF能减轻凋亡程度 ,补充NGF可能有助于防治 MG CNS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h)对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 ACh作用于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MTT代谢率。结果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ACh作用后神经元发育迟缓,胞膜表面粗糙,出现隆起和孔洞样结构,直径为100 nm-1μm,深度为100~400 nm,损伤程度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ACh可使MTT代谢率明显降低(P<0.05),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一定浓度的ACh可损伤神经细胞膜,进一步降低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on neurons,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ation neurons,PIN)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Ch对正常和吗啡成瘾状态下CA1区痛觉调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电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在细胞外用玻璃微电极记录CA1区PEN和PIN的放电,观察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CA1区PEN和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伤害性刺激能够增强PEN的电活动,而减弱PIN的电活动.正常大鼠中,ACh使PE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PIN的放电频率增加;ACh的作用在注射后4 min达到峰值.吗啡成瘾大鼠中,ACh同样也抑制了PEN的电活动,兴奋PIN的电活动,但是作用的高峰出现在注射后6min.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可阻断ACh的作用.结论 海马CA1区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和毒蕈碱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处理,并且起到了镇痛作用.吗啡成瘾可以降低CA1区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激光氧液对戊四氮(PTZ)所致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激光氧液的疗程选择。方法 28日龄雄性SD大鼠以PTZ建立癫持续状态模型,随机分为PTZ+激光氧液组、PTZ+GS组和NS+激光氧液组、NS+GS组,分别给予激光氧液和5%葡萄糖液(5%GS)尾静脉输入,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第0、3、7、10、14天采用比色法检测MDA含量和SOD活力。结果 (1)MDA结果:PTZ+GS组大鼠海马组织MDA含量在SE后3d、7d、10d、14d较NS+GS组明显增高(P0.05),PTZ+激光氧液组与之趋势相同,但在各时间点均较PTZ+GS组大鼠降低(P0.05)。(2)SOD结果:PTZ+GS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力在SE后3d、7d较NS+GS组明显降低(P0.05),PTZ+激光氧液组SOD活力与之趋势相同,但在3d、7d、10d三个时间点上较PTZ+GS组大鼠升高(P0.05)。第14天各组大鼠海马内SOD活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激光氧液能降低SE大鼠MDA含量,升高SOD活力。(2)激光氧液的治疗可选择10d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