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常规实验操作对Wistar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分别进行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灌胃、尾静脉切割采血、剪尾采血和固定操作,连续处理7 d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主要指标及肝脏hsp72 mRNA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这些操作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组、肌内注射组和灌胃组的皮质酮(CORT)、γ-干扰素(IFN-γ)、γ-干扰素/白介素-4(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WLCR)、C-反应蛋白(CRP)、β-内啡肽(β-EP)及白介素-2(IL-2)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尾静脉切割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WBC、β-EP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剪尾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β-EP、IL-2、CRP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CORT、IFN-γ/IL-4比值、IL-2、CRP极显著升高,WBC、β-EP、IL-4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实验操作均使热休克蛋白(HSP)hsp72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注射组的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升高,尾静脉切割和剪尾采血组的HGB和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RBC、HGB和HCT均极显著升高.结论 本研究中涉及的常规实验操作均引起了大鼠极显著的应激反应,并造成了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对动物造成了恶性应激.同时这些操作可能会对涉及的神经内分泌及血液学指标的相关研究产生背景性干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哮喘大鼠穴位埋线对外周血IFN-γ和IL—4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对哮喘患者Thl/Th2细胞失衡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大鼠分为4组,每组8只。哮喘模型组大鼠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制成哮喘模型;穴位埋线组大鼠采用和模型组大鼠相同的致敏激发方法,实验第一天同时进行取肺俞、肾俞、定喘三穴进行穴位埋线,氢化可的松组于实验第15天起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20mg/kg,每天一次,连续2周;正常对照组小鼠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加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采血离心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哮喘组大鼠外周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穴位埋线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血清中IFN-γ水平增高,IL4水平降低,有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氢化可的松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与穴位埋线组大鼠相比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结论:穴位埋线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和纠正失衡的Th亚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灌胃给药21 d后观察大鼠体重变化、足肿胀度;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滑膜和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小鼠巨噬细胞NO2-释放法测定大鼠滑膜和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活性。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能改善CIA大鼠体重变化,降低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肿胀度,下调CIA大鼠滑膜和血清IFN-γ、IL-4水平。结论CIA大鼠滑膜中IFN-γ、IL-4水平均升高,血清中以IFN-γ升高为主。桂枝芍药知母汤抗风湿作用,可能通过下调CIA大鼠滑膜和血清IFN-γ、IL-4水平,从而调节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千佛菌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千佛菌大、小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小鼠按25 mL·kg-1体质量腹腔注射D-半乳糖,每日1次,连续注射6周,制备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21天起,千佛菌大、小剂量组每只小鼠分别以1 000和500 g·L-1的千佛菌0.4 mL·d-1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周后,检测比较各组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IFN-γ/IL-1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升高,IFN-γ水平、IFN-γ/IL-1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降低,IFN-γ水平、IFN-γ/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千佛菌大剂量组血清IFN-γ水平、IFN-γ/IL-10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SOD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小鼠脑组织MDA水平明显下降,SO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千佛菌对衰老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及IFN-γ/IL-10比值的影响,探讨千佛菌对衰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千佛菌大剂量组、千佛菌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0.4 mL/只/日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血清中IFN-γ、IL-10含量并计算IFN-γ/IL-10比值,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IFN-γ/IL-10比值、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IFN-γ、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01,P <0.05),IFNγ/IL-10比值恢复;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间IFN-γ、IL-1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及IFN-γ/IL-10比值具有升高作用,可使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10降低,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对D-半乳糖导致衰老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使之趋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TFE)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E高剂量组和TFE低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TFE高、低剂量组采用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的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末次接种1 h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灌胃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TFE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200、100 mg/kg TFE.连续灌胃14 d后,测定心肌肥厚指数,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血清LDH、CK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2、IL-4、IL-10水平.结果:4组小鼠心肌肥厚指数,血清LDH、CK、IFN-γ、IL-2、IL-4及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895,105.240,96.955,15.679,12.661,25.453,13.925,P<0.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发生明显病理改变,心肌肥厚指数和血清LDH、CK、IFN-γ、IL-2水平上升,而IL-4、IL-10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2个TFE组心肌病理变化减轻,心肌肥厚指数和血清LDH、CK、IFN-γ、IL-2水平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组效果较明显.结论:TFE可通过免疫调节保护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哮喘大鼠血嗜酸粒细胞(EOS)数量及IL-4、IFN-γ的水平影响.方法:30只大鼠建立哮喘模型后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在给予DHEA前先采血1次,然后用DHEA 5 m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2次,第3周采血.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溶剂,每周1次共2次,第3周采血.计数血EOS,并检测IL-4、IFN-γ浓度.结果:实验组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血EOS数、血清IL-4和IFN-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血EOS数、血清IL-4质量浓度均降低(P均<0.05),血清IFN-γ质量浓度升高(P<0.05).结论:DHEA参与了哮喘模型大鼠体内的免疫调节,可降低血液中EOS的数量和IL-4水平,提高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葵-正丁醇提取物(TK)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成TK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模型组(模型组);TK高、中、低组小鼠分别灌胃200 mg/kg、100 mg/kg及50 mg/kg TK 1次/d,连续11 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9、第10及第11天灌胃后,模型组和TK组腹腔注射CTX 100 mg/(kg,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禁食12 h后于第12天取眼球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IL-2、IL-4、IL-10及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TK组血清中IL-2、IL-4、干扰素-γ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TK提取物能够拮抗CTX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补肾方药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IL-3、IFN-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不同补肾方药治疗再障的作用机理,用温肾方、滋肾方灌喂DBA/2大鼠,抽取、制备含中药血清:Ba1b/C小鼠经^60Co5.5Gyγ射线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悬液形成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在含补肾方药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检测培养体系中IL-3、IFN-γ的浓度。结果:液体培养体系中滋肾血清使正常小鼠的IL-3浓度升高.而在再障小鼠IL-3浓度则表现降低,温肾血清仅使正常小鼠的IL-3浓度升高;两组中药血清对IFN-γ无影响。结论:滋肾方对IL-3的生成有影响,温肾方、滋肾方对培养体系中IFN-γ的生成均无影响。推测补肾方药临床治疗再障的作用是影响IL-3的生成。也可能影响造血组织局部IFN-γ的生成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登革病毒NGC株感染BALB/c小鼠后其IL-4、IFN-γ产生动态,研究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含量的DV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各组小鼠血浆IL-4、IFN—γ含量。结果:DV2 NGC株感染小鼠产生IL-4和IFN-γ动态不同。初次感染早期,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后第1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和IFN-γ/IL-4比值的变化,从而探讨此中药治疗对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41例OLP患者分为(补阳还五汤)21例和对照组(强的松)20例,并设立健康组。观察治疗前后IFN-γ、IL-4和IFN-γ/IL-4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IFN-γ含量、IFN-γ/IL-4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OLP患者外周血象中IFN-γ和IFN-γ/IL-4比值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小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腹泻模型的外周血血浆中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2、17型(Th1、Th2、Th17淋巴细胞)代表因子,探索小鼠胃肠道感染时免疫反应的变化。方法普通健康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0只)。实验组EPEC灌胃,建立小鼠感染性腹泻动物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细菌灌胃后24 h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离心后取血浆。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技术)检测血浆中的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伽马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白介素17A(IL-17A)淋巴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灌胃前白细胞(WBC)[7.10(5.825,8.625)×10^9]较灌胃后WBC[28.85(18.80,38.3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细菌24 h后外周血浆中IL-2[2.60(2.33,2.70)ng/L]、IL-6[5.65(3.93,28.35)ng/L]、IL-10[15.40(12.10,18.65)ng/L]、IL-4[2.95(2.70,3.30)ng/L]、IL-17A[2.85(2.53,3.48)ng/L]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11.85(9.38,12.65)ng/L]、IFN-γ[4.50(3.40,10.70)ng/L]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EC感染小鼠后IL-2、IL-6、IL-10、IL-4、IL-17A淋巴细胞因子水平改变,Th1/Th2/Th17细胞参与此免疫反应,小鼠体内以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小鼠模型的炎性反应过程中占非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的退热效应及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埃希氏大肠杆菌小脑延髓池注射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观察各组用药后的退热效果,同时检测血浆中IFN-γ、IL-4的含量变化,及组织、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大承气汤和醒脑静注射液及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均能有效治疗脑膜炎发热,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解热效果(P<0.05),能降低血浆中IFN-γ(P<0.01)、IL-4(P<0.05)水平,下调IFN-γ/IL-4的比值(P<0.05),并且能降低发热大鼠P物质含量(P<0.05)。结论?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有较好的解热效果,这可能与其通过脑肠轴元件生物介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Apelin-1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淋巴结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周围神经髓鞘抗原(P257-81)注射入Lewis大鼠后肢足垫诱导EAN模型.Lewi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N模型组和Apelin处理组.Apelin处理组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尾静脉注射Apelin-13(0.1 mg/kg).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情况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淋巴结中TNF-α、IL-6和IFN-γ表达.结果 与EAN模型组比较,Apelin处理组大鼠最初发病时间明显延长,高峰期临床评分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和IFN-γ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Apelin-1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和IFN-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以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A/PR/8/H1N1)感染小鼠为模型,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动态观察清营解表合剂干预治疗后肺部Thl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及IFN-γ/IL-4比值的变化。结果:感染模型组IFN-γ表达第6,9,12天较正常空白组下降。药物干预后,清营解表合剂组IFN-γ表达逐渐升高,第6,9,12天较感染模型组升高差异显著。感染模型组IL-4表达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空白组,在第6天达峰值;药物干预后,清营解表合剂组不同时间表达较感染模型组均下降,第6,9天下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后,模型组较正常组IFN-γ/IL-4的比值在各时间点均降低,Th1/Th2平衡向Th2方向飘移;药物干预后,第6,9,12天清营解表合剂组较模型组IFN-γ/IL-4的比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hl/Th2平衡飘移得到纠正。结论:清营解表合剂可促进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hl细胞因子表达,抑制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提高免疫功能,调节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麻杏甘石汤对哮喘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麻杏甘石汤1高剂量组(简称麻1组)、麻杏甘石汤2高剂量组(简称麻2组)。观察不同配比麻杏甘石汤对哮喘大鼠BALF中IL-4、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值比较、外周血中IL-4、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值比较、肺组织中IFN-γ、IL-4和内参照激动蛋白cDNA扩增后半定量和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不同配比的麻杏甘石汤组大鼠BAIF和外周血中IL-4水平下降(P〈0.05,P〈0.01),效果与地塞米松组相似(P〉0.05)、IL-4/IFN-γ比值也相应降低,IFN-γ水平升高。麻杏甘石汤组大鼠RT-PCR结果显示,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的IFN-γmRNA(P〈0.05),而地塞米松组IL-4 mRNA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减少(P〈0.05),与哮喘组相比IL-4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IFN-γ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麻杏甘石汤组相比IFN-γ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麻1、2高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配比麻杏甘石汤可能通过抑制IL-4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使Thl/Th2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从而控制气道炎症,减缓哮喘发作。不同配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型辅助性T细胞(T helper1)/Th2(Th1/Th2)相关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在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进展过程中的改变以及中药平喘方对其的影响,探讨平喘方对支气管哮喘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平喘方组,20只/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激发诱导支气管哮喘,并均于致敏2周后开始灌胃,1次/d,共4周。于激发7d后和激发后2周分批处死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 lar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经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胶原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胶原染色图像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ALF中IFN-γ及IL-4水平。结果:激发7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IL-4水平均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均明显升高;两治疗组间IFN-γ、IL-4水平和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激发后2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而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的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且平喘方组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两治疗组间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哮喘激发7d后及激发后2周,模型组肺组织胶原染色面积、面积与光密度乘积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两治疗组细支气管壁上胶原纤维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胶原染色面积与光密度乘积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两治疗组间胶原染色面积、面积与光密度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喘方可调节哮喘模型小鼠IFN-γ、IL-4水平,改善气道炎症,抑制气道重建,疗效与地塞米松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I、L-10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黄芪组。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IL-10及血清中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黄芪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BALF中IFN-γI、L-10、血清中IL-10含量及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黄芪组的上述改变较哮喘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可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及增加IL-10含量减轻哮喘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木蹄层孔菌多糖(Fomes fomentarius polysaceharides,FFP,木蹄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环磷酰胺(15 mg/kg)皮下注射,连续7d,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碳粒廓清法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