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徽省阜阳市某医院2020年1—2月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重症病例和轻症病例血清IL-6、SAA、PCT、CRP水平,探讨血清IL-6、SAA、PCT、CRP水平对于联合鉴别轻症、重症新冠肺炎的价值及与病情程度关系。结果 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新冠肺炎患者共70例,其中重症肺炎19例(重症组),轻症肺炎患者51例(轻症组)。重症组血清IL-6、SAA、CRP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或P<0.01)。血清IL-6、SAA、CRP水平联合鉴别轻症、重症新冠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大于各指标单一鉴别,联合鉴别最佳敏感度为78.93%,特异度为80.39%;血清IL-6、CRP水平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IL-6(OR=5.040)、CRP(OR=5.366)水平越高,新冠肺炎病情为重症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血清IL-6、CRP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鉴别新冠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深圳市龙华区公共场所控烟效果,为下一步优化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年以条例规定的5大类公共场所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年抽取深圳市龙华区55家公共场所作为暗访公共场所,记录并评价暗访公共场所控烟得分、控烟环境和吸烟情况。结果 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机关行政服务大厅、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暗访得分分别由2017年的(47.19±2.56)、(43.00±1.41)、(44.67±0.58)、(43.00±1.41)、(36.05±9.18)分增加到2021年的(52.45±1.57)、(52.50±0.71)、(51.67±1.15)、(48.00±1.42)和(44.16±4.41)分,不同年份各公共场所暗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具有室外区域的公共场所室外吸烟区设置比例下降 (P<0.05),入口处清晰明显设置禁止吸烟提示比例及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置戒烟门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首诊吸烟史询问比例增加 (P<0.05或P<0.01)。公共场所观察到非工作人员吸烟、地面及垃圾桶存在烟头比例分别由2017年的20.00%、72.73%下降至2021年的7.27%、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控烟立法后深圳市龙华区公共场所控烟得分、控烟环境和吸烟情况指标得到改善,但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强化公共场所控烟宣传和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微量元素、骨密度及其营养状况分析。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株洲市某医院诊治的≥60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病例组,按相同性别、年龄相差0.5岁以内的要求在同医院体检部进行健康体检的近1年内未发生过骨折的≥60岁居民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及营养状态、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查和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对2组人群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老年骨折患者512例(病例组)和512名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进行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男性均为285人,女性均为227人,年龄均为60~78岁,平均年龄分别为(68.69±7.53)、(69.14±6.95)岁,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布一致,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评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老年人血清铁蛋白、血磷、血钙、血镁、骨密度、骨密度T值均比老年骨折患者高(均P<0.01)。老年骨折患者BMI、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比健康体检者低(均P<0.01)。结论 老年骨折患者与无骨折的老年人血清铁蛋白、微量元素、骨密度及营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干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儿童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水平与EB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邯郸市某医院儿科住院的EB病毒感染儿童病例资料(性别、年龄及PLR、NLR、EBV-VCA-IgM、EBV-VCA-IgG抗体水平、肝功能等临床检验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24例EB病毒感染儿童病例,其中EBV DNA阳性141例,EBV DNA阴性183例。EBV DNA阳性组男女性分别为68、73例,阴性组儿童病例男女性分别为99、84例,2组病例平均年龄分别为(8.96±3.28)、(9.12±4.2)岁,2组病例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BV DNA阳性组中性粒细胞、PLR、NLR、EBV载量、EBV-VCA-IgG、EBV-VCA-IgM、ALT、AST水平均高于EBV DNA阴性组,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低于EBV DNA阴性组(均P<0.05)。EBV DNA阳性儿童血清PLR、NLR水平与EBV-VCA-IgG、EBV-VCA-IgM、ALT、AST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或P<0.01)。EBV DNA阴性儿童血清PLR、NLR水平与EBV载量、EBV-VCA-IgG、EBV-VCA-IgM、ALT、AST水平无线性相关性(均P>0.05)。结论 EBV DNA阳性患者PLR、NLR水平均高于EBV DNA阴性患者,外周血PLR、NLR水平可能与EB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型流感效果。 方法 以2019年6—12月于新疆某医院呼吸科就诊并诊断为甲型流感的16~65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感染指标变化情况及治愈时间。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患者均完成相应指标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男、女各占50%。对照组年龄(27.16 ± 13.30)岁、观察组年龄(26.47 ± 11.28)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2组患者CRP水平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P<0.01),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0.05)。PCT水平的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好转,观察组治疗周期(7.79 ± 2.12)d,短于对照组的(10.74 ± 2.65)d(P<0.01)。 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流较单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感染指标转归明显,可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体积与代谢相关指标关系,指导临床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2月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2组人群进行体格检查、血脂指标检测、糖代谢指标检测以及甲状腺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项指标差异,并对2组人群甲状腺体积与代谢相关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340例和健康体检者340名, 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174例,女性166例;年龄38~67岁,平均(51.2±4.7)岁。健康体检者中男性171人,女性169人;年龄32~65岁,平均(50.9±4.9)岁。2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甲状腺体积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体积与BMI、TC、TG、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体积相对较大,增加了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与其血脂、糖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应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并加强甲状腺功能和形态检查,积极防治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际关怀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负性情绪、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11月在徐州市某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居住院区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照护服务,试验组在常规照护服务的基础上实施代际关怀照护活动,比较2组干预前后抑郁、孤独、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7名老年人完成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老年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6.89±4.95)、(75.38±4.98)岁,平均入住时长分别为(17.29±3.52)、(16.41±2.73)月,2组老年人平均年龄、平均入住时长及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2个月后抑郁评分[(12.90±1.88)分]低于对照组[(15.41±2.36)分],孤独评分[(12.59±3.91)分]低于对照组[(16.50±1.60)分],主观幸福感[(26.83±3.10)分]评分高于对照组[(23.18±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际关怀照护活动可有效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孤独的负性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尚未发现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某试点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实施“计划”的重点监测县抽取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检测及问卷调查。多组均值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贫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2014—2017年共抽取学生2 590人,各年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8.1±12.0)、(136.4±13.4)、(138.1±12.4)、(138.1±15.4)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来各年贫血率分别为5.4%、5.4%、4.5%、6.7%,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初中生贫血率高于小学生(P<0.05),其余年度小学、初中生间,男、女生间贫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学生(OR=6.947)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OR=2.030)发生贫血的风险更高。结论 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改善不明显,少数民族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是需改善贫血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百色市流动与常住人口孕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为该地区提高孕妇保健质量和促进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数据来自于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分娩记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百色市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孕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资料整合后最终有效人数6 982人,常住人口的孕妇共4 512人,流动人口孕妇2 470人,分别占64.62%、35.38%。年龄均为20~46岁。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孕妇的年龄和孕次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孕妇的健康手册建立孕周分别为(15.69±2.54)、(14.15±2.18)周,产检次数平均为(9.52±2.11)、(10.81±2.3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流动人口组孕妇的贫血、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发生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新生儿早产、窒息、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 百色市流动与常住人口孕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存在差异,流动人口孕妇在早孕建册、健康指导等方面管理较薄弱,相关保健机构需提高对流动人口孕妇孕期的服务质量及系统管理,以改善妊娠结局,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康复呼吸操训练在住院尘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接受诊治的尘肺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康复呼吸操训练,连续训练12周后对比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及项目满意度。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2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12周干预实验。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60例。2组患者平均年龄、接尘时间、疾病分期分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5.59 ± 0.61)%、(98.57 ± 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干预前Barthel及SWL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满意度均提高,且试验组Barthel及SW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康复呼吸操训练在住院尘肺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改善其血氧饱和度,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及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UGIB)住院患者病例特征及治疗费用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政策及措施、改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预后及指导医疗系统统筹疾病费用等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搜索2019年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全年收治的所有初诊UGIB住院病例,对病历资料及治疗费用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UGIB住院病例308例。24~59岁144例(中青年组),平均年龄(42.05 ± 7.54)岁,男性占70.14%。60~88岁164例(老年组),平均年龄(73.54 ± 6.05)岁,男性占82.83%。2组病例的性别和BMI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例间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伴随≥2种合并症者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UGIB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黑便(占57.14%)、上腹痛(占35.39%)、呕血(占27.60%)为主,出血病因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占34.74%)、胃溃疡(占20.78%)、胃十二指肠炎(占11.36%)。上腹痛比例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外周循环障碍低于老年组 (均P<0.01)。出血病因中中青年组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例高于老年组,胃溃疡、复合溃疡、胃癌比例低于老年组 (P<0.01或P<0.05)。中青年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2.40(6.16,25.51)d,老年组为16.21(6.35,25.54) d;中青年组治疗费用平均为(12 783.6 ± 1 743.1)元,老年组平均为(21 785.6 ± 2 762.3);老年组的西药费、中成药费、输血费、检查费、手术费、总费用及住院时间均较高(P<0.05或<0.01)。结论 UGIB住院患者以男性为主,不同年龄段UGIB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及出血病因有差异,老年UGIB患者治疗时间及费用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非绝经期女性子宫肌瘤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为预防该人群子宫肌瘤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沈阳市某医院体检中心信息系统中导出2019年1—6月检出子宫肌瘤的非绝经期女性(作为病例组)基本信息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结果数据,按相同年龄以1∶2比例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无子宫肌瘤非绝经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非绝经期女性子宫肌瘤患者(病例组)465例,非绝经期无子宫肌瘤女性(对照组)870人,年龄30~50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40.7 ± 6.8)、(41.1 ± 5.9)岁,月经初潮年龄分别为(12.3 ± 3.4)、(12.6 ± 3.5)岁,BMI分别为(24.1 ± 3.3)、(23.3 ± 3.5),腰围(WC)分别为(77.2 ± 8.5)、(75.5 ± 8.8)cm,2组人群的平均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BMI和WC均大于对照组(均P<0.01)。2组人群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C(OR=1.878)、收缩压(OR=1.670)、空腹血糖(OR=2.059)、三酰甘油(TG)(OR=3.198)异常者子宫肌瘤发生风险较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 mmol/L者(OR=3.168)子宫肌瘤发生风险较大。结论 非绝经期女性子宫肌瘤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的非绝经期女性子宫肌瘤发生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结果 2 752份合格样本中检出阳性704份,阳性率为25.58%。其中Flu A阳性率最高(7.05%),RSV次之(4.51%),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3%,主要以Flu A+RSV及RSV+AdV居多。2016—2020年各年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83%、29.16%、24.09%、22.44%、13.54%,不同年份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43.35%),<1岁组及5~13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50%、32.73%。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冬季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38.35%)。结论 <5岁儿童ARTI病毒感染率最高,<14岁为ARTI病毒易感人群,高发于冬季。可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ARTI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PM2.5组、SB203580组、PM2.5+SB203580组。以10 µmol/L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先处理HBE细胞30 min,接着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24 h作为SB203580组;用50 µg/mL PM2.5染毒24 h作为PM2.5组;用10 µmol/L的SB203580预先处理HBE细胞30 min,然后用50 µg/mL的PM2.5染毒24 h作为PM2.5+SB203580组;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MYCC-FOSK-RASP53p38MAPK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M2.5C-MYCC-FOSK-RASp38MAPK基因表达分别升高54.0%、49.2%、96.1%、74.1%,P53基因表达下降49.1%(均P<0.01)。与PM2.5组比较,PM2.5+SB203580组C-MYCC-FOSK-RASp38MAPK基因表达分别下降21.4%、20.8%、39.3%和21.4%,P53基因表达升高43.1%(P<0.01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M2.5C-MYCC-FOSK-RASp38MAPK蛋白表达分别升高110.6%、46.7%、35.5%、82.8%,P53蛋白表达下降42.7%(均P<0.01)。与PM2.5组比较,PM2.5+SB203580组C-MYCC-FOSK-RAS和p38MAPK蛋白表达分别下降37.7%、16.2%、19.6%和25.9%,P53蛋白表达上升43.5%(P<0.01或P<0.05)。结论 p38MAPK抑制剂明显影响PM2.5对癌基因表达的作用,提示p38MAPK信号通路在PM2.5致癌基因表达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密接)人群管理情况及效果。方法 收集广州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接的一般人口学、与病例关系、暴露史、管理及发病情况等信息,比较不同时期(1月21—30日、1月31日至2月8日、2月9日至3月2日)密接人群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广州市累计追踪2 312名密接,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73.53%;密接集中隔离率96.63%,密接病例比为8.59,密接转病例比例为5.49%,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为35.28%,最后接触至发病中位时间为2 d,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4 d。从第一到第三时期,集中隔离率(91.88%~97.83%,P<0.01)、密接病例比上升(3.86~41.26,P<0.01),密接转病例比例下降(14.06%~1.13%,P<0.01),管理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上升(23.94%~54.00%,P<0.01),发病至确诊时间缩短(4~0 d,P<0.01),与关联病例关系为社交活动(16.24%~42.63%)、接触频率为偶尔或一般(42.57%~90.64%)的密接占比增加(P<0.01)。全时期和第三时期密接中,发病组的最后接触至开始管理时间小于非发病组(P<0.01)。结论 广州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的追踪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并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疫情向社区蔓延,后续可探索根据风险因素分级的密接精准管理模式,指导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广西地区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启动HAART的102例老年HIV/AIDS病例12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HAART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在102例老年HIV/AIDS病例中,HAART 12个月内出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症状34例,发生率33.33%,其中HAART第3~6个月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0例,占比88.24%。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为肝功能损害(12/102,11.76%)、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睡眠障碍、眩晕)(5/102,4.90%)、骨髓抑制(5/102,4.90%)、皮疹(4/102,3.92%)、消化道症状(食欲改变,恶心呕吐)(4/102,3.92%)、肾功能损害(3/102,2.94%)。治疗12个月后辅助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P<0.05)、谷草转氨酶(P<0.05)、病毒载量(P<0.0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甘油三脂(P<0.01)、血清总胆固醇(P<0.01)、CD4+ T淋巴细胞计数(P<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 T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数值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广西地区老年HIV/AIDS病例启动HAART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在开始治疗的前3~6个月出现,治疗12个月后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抑制和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南阳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洁净手术室、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现场仪器监测并按照GB 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连续对南阳市10家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进行3次评价,评估内容包括百级35间、千级23间、万级44间、30万级22间手术室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最低照度、空气菌落总数和尘埃粒子计数监测结果。结果 3次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合格率:空气温度分别为100.0%、100.0%、100.0%,相对湿度分别为96.77%、100.0%、100.0%,最低照度分别为100.0%、95.97%、100.0%,空气菌落总数分别为88.71%、94.35%、100.00%,尘埃粒子计数分别为61.29%、78.23%、83.06%,提示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最低照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次均在95%以上,空气菌落总数和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并且空气菌落总数合格率显著高于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P<0.05)。百级、千级、万级、30万级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级、千级、万级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μm微粒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高于≥0.5 μm微粒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P<0.01)。结论 南阳市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空气指标监测有利于了解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为手术室洁净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信息,促进手术室空气质量达标,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广东省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为开展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的风险评估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选取广东省11个牡蛎消费量较大的地级市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进行诺如病毒GI型和GII型检测。结果 共采集牡蛎样品1 298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217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6.72%;其中GII型检出率(14.56% )高于GI型(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冬季检出率最高(43.40%)。产地为国外的牡蛎检出率(6.72%)低于国内(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通环节的检出率(18.21%)高于餐饮环节(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流通和餐饮环节中的牡蛎均存在诺如病毒污染,以GII型为主,冬季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