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对鼻咽癌放疗引起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统计护理后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同时根据其有无发生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将其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79.00%,护理满意率为71.00%。性别、文化水平以及饮酒与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年龄、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吸烟以及口腔pH值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吸烟以及口腔pH值(P<0.05)。结论:口腔卫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吸烟以及口腔pH值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有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合理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中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探索个体化的临床护理措施,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将1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周用药情况?口腔情况?口腔pH值?体重?睡眠情况等12项指标,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100%,Ⅱ度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占81%?经统计发现,营养?吸烟?口腔卫生情况?口腔pH值?抗生素的使用?化疗是影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分析影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介素-11用于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Ⅱ~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自放疗开始使用白介素-11稀释液含漱,对照组常规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观察各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分析白介素-11对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防治效果。结果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口腔黏膜疼痛多为轻度疼痛(42%),对照组多为中度疼痛(58%)。结论白介素-11含漱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患者40例临床治疗资料,采用对照法进行分析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疗效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能明显减轻口腔黏膜的放射性损伤,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时的放射剂量,降低反应级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蛋白口服液(欣洛维)联合冰敷对鼻咽癌急性放射性VI腔黏膜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行根治性放疗鼻咽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漱口联合冰敷,两组用药均与放射治疗同期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结果观察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4周时,观察组与对照组I~Ⅱ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42%、37.84%,llI~IV级分别为31.58%、62.16%,放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I~Ⅱ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89%、16.22%,Ⅲ-IV级分别为42.11%、83.78%.两组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可明显推迟和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减轻口腔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口服增液解毒冲剂能否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中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方法 鼻咽癌放疗中,观察组口服增液解毒冲剂,10g/次,3次/d,至全疗程结束。对照组予朵贝氏液含漱。结果 口服增液解毒冲剂可延缓Ⅲ~Ⅳ级口腔黏膜反应出现时间,相同剂量照射时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口服增液解毒冲剂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但Ⅲ~Ⅳ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总体偏高,仍需寻找其他有效方法。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增液解毒冲剂 口腔黏膜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增液解毒冲剂能否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中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方法鼻咽癌放疗中,观察组口服增液解毒冲剂,10g/次,3次/d,至全疗程结束,对照组予朵贝液含漱。结果口服增液解毒冲剂可延缓Ⅲ~Ⅳ级口腔黏膜反应出现时间,相同剂量照射时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增液解毒冲剂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但Ⅲ~Ⅳ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总体偏高,仍需寻找其他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爱维治对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爱维治对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57例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同时全疗程静滴爱维治;对照组予常规口腔护理,Ⅲ、Ⅳ级粘膜反应者,口腔护理同时静脉激素类药物及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根据RGOT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出现时间、程度。结果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发生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Ⅰ、Ⅱ级粘膜损伤的例数与Ⅲ、Ⅳ级粘膜损伤的例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爱维治能有效推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Ⅲ、Ⅳ级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配漱口液治疗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 以本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在本科放疗的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疗开始每天于放疗前和进食前后预防性地含漱自配漱口液,直至放疗结束后10d.另选同期鼻咽癌放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控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于放疗前及进食前后以氧化电位水漱口,必要时行雾化吸入.监测两组放疗期间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记录患者进食情况,口腔黏膜变化,吞咽疼痛与放疗剂量的关系等.最后比较两组发生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结果 放疗至30Gy时,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至60G y及放疗结束后10d,实验组3~4级黏膜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唾液分泌量及唾液p H值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也较对照组轻.结论 自配漱口液有消炎、止痛、减轻水肿等作用,可用于综合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为患者完成放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颈癌放射治疗口腔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的6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口腔感染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肿瘤分期、肿瘤部位、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等方面分析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中124例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19.50%。真菌感染最多,有71例(39.01%)。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高血压、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大[O^R=2.517(95% CI:1.362,4.364)]、肿瘤分期高[O^R=2.953(95% CI:1.473,6.201)]、口腔环境差[O^R=2.805(95% CI:1.339,5.955)]、口腔自洁习惯差[O^R=2.979(95% CI:1.817,7.509)]、化学治疗[O^R=3.164(95% CI:2.072,9.116)]、合并糖尿病[O^R=4.102(95% CI:2.239,10.254)]、使用抗生素[O^R=2.331(95% CI:1.261,3.889)]是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易发生真菌感染,年龄大、肿瘤分期高、口腔环境差、口腔自洁习惯差、化学治疗、合并糖尿病、未使用抗生素是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笔者针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的急性皮肤反应、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张口困难等并发症及心理反应护理进展、循证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前七野方案进行放射治疗,平均总剂量69.04Gy。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分,并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治疗后,MMSE及WHOQOL—BREF评分[(38.15±9.24)、(3.87±0.55)分]均高于治疗前[(23.56±5.60)、(2.05±0.32)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6、14.247,均P〈0.05);不同年龄(≥60、〈60岁)、营养状况、有无吸烟史、不同口腔pH均值(≥7、〈7)患者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患者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18.5kg/m^2、吸烟史、口腔pH均值〈7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OR=3.250、3.445、4.662、3.051,均P〈0.05)。结论 影响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营养差、吸烟、口腔长期酸性环境,应结合病情及身体状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珍黄丸用于减轻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导致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及咽炎的疗效。方法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随机分成实验组(珍黄丸组0.4g口服3次/d),对照组(常规漱口液: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各1支配在250mL生理盐水中)组,自放疗开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口腔粘膜炎及咽炎的发生情况和程度,总治疗时间和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及咽炎的症状轻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2例因反应较重,导致治疗中断几天。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珍黄丸明显减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及咽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易于接受,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份收治的60例经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治疗的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口腔护理、生活干预以及出院指导。比较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30例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为(24.0±3.6)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3±4.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治疗的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瑞吉治疗鼻咽癌放疗引起口腔黏膜炎所致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急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患者,给予多瑞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及结束后镇痛作用、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能耐受。结论:多瑞吉用于鼻咽癌放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的作用强,不良反应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便于治疗顺利完成,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生津汤防治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疗效.[方法]60例首程放疗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自拟清热生津汤;B组不行清热生津汤治疗.所有病人均于第1周末开始观察、用药,直至放疗第6周末.[结果]在放疗第三、四、五、六周末时,A组和B组3~4级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各为6.7%(2/30)、46.6%(14/30);10%(3/30)、43.3%(13/30);6.7%(2/30)、46.6%(14/30);6.7%(2/30)、56.7%(17/30).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热生津汤具有降低3~4度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的发生率,推迟3~4度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出现的时间,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可以有效预防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口腔黏膜反应和 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学改变对临床疗效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佛 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放疗1科治疗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两组均先进行常规化学治疗,再进行放射治疗。根据其放 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IMRT,随访记录 两组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完成放射治疗后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织(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 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对患者口腔黏膜进行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无区域复发生存 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对照组1级、2级、3级、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分别为8.00%,20.00%,12.00%和7.00%,观察组分别为 7.00%,22.00%,15.00%和1.00%,两组患者1级、2级、3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 组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CD4+/CD8+和CD4+T 细胞亚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使用IMRT的效果较常规放射治疗更加显著,可相对减少严重的口腔 黏膜急性反应(4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