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证候层次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1、Th2、IFN-γ、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显著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2、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Th1、IFN-γ水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Th2、IL-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证候层次变化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朱丽敏  洪苏玲 《医学争鸣》2008,29(21):1977-197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有遗传过敏倾向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和Th1/Th2失衡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新生儿父或母有过敏性疾病史(AD组)和20例新生儿父母均无过敏性疾病史(对照组)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为研究对象.收集脐血血浆并分离单个核细胞(CBMCs),体外分别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24,48,72 h,单独PHA刺激组设为对照.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银杏叶提取物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FN-γ,GM-CSF的影响.结果:AD组IL-2,IL-4和GM-CSF高于对照组(P<0.05),IFN-γ无明显差异.银杏叶提取物干预培养48 h后细胞因子中IL-2,IL-4,IFN-γ,GM-CSF均增多,且A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GB干预组与单纯PHA组比较IFN-γ/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中GB干预后分析GM-CSF与IL-2和IFN-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L-4无相关性.结论:GB干预CBMCs后能调节Th1/Th2平衡,在上调Th1,Th2因子的同时,以上调Th1因子为主,从而调节过敏体质患儿的Th1/Th2失衡,为儿童变应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HBV-DNA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8%,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18/2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HBV-DN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γ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A)测定HFRS患者病程各期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HFRS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10均见升高(P<0.05或<0.01),以低血压少尿期最为明显,IFN-γ增幅最大,IL-4在轻症组低血压少尿期和重症组发热期稍低于正常水平(P<0.05),其他各期均在正常范围。低血压少尿期IFN-γI、L-10水平轻症组高于重症组,病程前三期Th1/Th2比值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少尿期增高最为明显。结论Th1/Th2平衡偏移引起免疫网络紊乱,免疫平衡偏向Th1类,细胞因子在HFRSV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高频电刀对女性尖锐湿疣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女性尖锐湿疣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高频电刀治疗1组;单纯高频电刀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10及IFN-γ的表达水平。另设健康女性对照组25例,检测项目同上。结果①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高频电刀治疗1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高频电刀治疗2组(χ2=5.29,P<0.05);②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与健康女性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L-2(t=4.012,P<0.05)和IFN-γ(t=3.880,P<0.0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IL-4(t=2.694,P<0.05)和IL-10(t=3.069,P<.0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③治疗1个月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高频电刀治疗1组相比单纯高频电刀治疗2组对Th1/Th2平衡具有更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高频电刀治疗女性尖锐湿疣可提高疗效,通过调节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细胞计数和Th1/Th2细胞因子与HIV/AIDS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15例HIV感染者和26例AIDS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IDS组中CD4+细胞数与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HIV组CD4+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Th1细胞因子(IFN-γ)与Th2细胞因子(IL-4)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随着AIDS病情的加重,Th1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与CD4+细胞绝对数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0.001),Th2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与CD4+细胞的绝对数降低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人体感染HIV后,CD4+细胞计数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在评估AIDS的疾病严重程度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T辅助细胞(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连续输注,对照组仅采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后(T0)、手术结束时(T1)和手术后1 h(T2)的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IL-10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术前和术后1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T1和T2的 IFN-γ和IFN-γ/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的IL-17、IL-17/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观察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IFN-γ和IL-17表达水平,减少IL-4和 IL-10的表达水平,促进对Th1/Th2和T17/Treg平衡转向Th1和Th17,从而调节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王云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61-63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口服,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Th1/Th2及IL-4、IFN-γ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Th1、Th2及Th1/Th2与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h1、Th2及Th1/Th2与IL-4、IFN-γ水平改善情况(Th1升高、Th2下降、Th1/Th2升高、IL-4下降、IFN-γ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玉屏风颗粒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Th1/Th2免疫失衡及血清IL-4、IFN-γ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茂林  徐刚  蒋挺英  钟晓春  赖登攀 《浙江医学》2007,29(10):1018-1019,102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行MHD终末期尿毒症患者35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于清晨空腹采血,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L-2、IFN-γ、IL-4、IL-10和sIL-2R含量及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各项肾功能指标。结果MHD患者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Th1/Th2比值升高。此外,MHD患者血清sIL-2R水平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Cr与血清IFN-γ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血清IL-2、IL-4、IL-10和sIL-2R无明显相关性;未发现BUN与血清IL-2、IFN-γ、IL-4、IL-10和sIL-2R有相关性。结论MHD患者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IFN-γ水平与Cr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RS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RSA患者血清中Th1(IL-2、TNF-α、IFN-γ)/Th2(IL-10)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以正常健康早孕组64例作为对照.结果:RSA组血清中IL-2、TNF-α、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SA患者血清中Th1与Th2间平衡的改变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0例癌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应用EPO单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生血颗粒,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3个月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联合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癌性贫血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颗粒对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前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复发后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变化、肝脏功能变化以及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肝脏功能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补肾健脾颗粒疗效甚佳、使用安全.患者的HBV—DNA阴转率较高.值得临床摊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服用运脾消食方(由焦三仙、炒白术、半夏、陈皮、鸡内金、使君子、三棱、胡黄连、佩兰等中药组成),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对照组49例口服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疗程同治疗组。对治疗前后患儿的主、次要症状进行分级量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对身高、体重、血清Zn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5.92%,对照组为77.55%,两组比较,运脾消食方组在总有效率、症状、体征、血清Zn含量的变化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组(P〈0.01或P〈0.05)。结论:运脾消食方对改善小儿厌食症的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并能提高患儿血清Zn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雷珠单抗及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DME患者(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和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4 d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每疗程之间相隔3~5 d,连用3个月。在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 thickness,CMT)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治疗1周、1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方药联合雷珠单抗和激光光凝治疗DME安全有效,具有改善视力、稳定视力、减轻或消除黄斑水肿、防止黄斑水肿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术胃康灵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0年我院门诊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服用我院生产的参术胃康灵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 9,P=0.044 9);治疗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7例不良反应。结论:我院生产的中药制剂参术胃康灵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未发现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植骨联合健脾益肾汤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并给予碳酸钙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汤。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血液炎症因子的变化,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痂评分(3.72±0.59)分,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0.67)分(P0.05),且骨折愈合时间为(5.83±0.96)周,明显少于对照组(6.72±1.34)周(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为(2.17±1.09)分患者疼痛改善较对照组(3.98±1.21)分更明显(P0.05);2组术后1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6个月康复,观察组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94.3%)情况优于对照组(80.0%)。结论:健脾益肾汤结合微创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肯定,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健脾祛风方治疗特应性皮炎9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和pH值的影响。方法:将19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7例)。所有患者除给予尿素乳膏外用外,治疗组采用健脾祛风方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pH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ORAD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5),皮肤pH值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肺健脾法配合三伏贴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60例PA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肺健脾法配合三伏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西替利嗪。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外周血IL-4含量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和IL-4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肺健脾法配合三伏贴敷能有效治疗PAR,与其降低血清IL-4水平有关,提示其能调节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对PAR患者的免疫状态有恢复作用且时间长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 )外周血清T h1/T h2/T h17平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探讨AD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测定47例AD患者(AD组)和4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 )‐4、IL‐17、IL‐21、IL‐23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T h1/T h2/T h17/T reg平衡在AD中变化规律。结果在AD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0.05),IL‐17、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IFN‐γ/IL‐4和IFN‐γ/IL‐1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L‐17与AD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 AD病程中T h1/T h2、T h1/T h17降低,T h1/T h2/T h17平衡的漂移可能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内分泌作用机制。方法:75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病例组,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30例运用补肾健脾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运用补肾健脾方、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西药治疗组15例运用黄体酮和HCG治疗;疗程2周,观察疗效。15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孕酮(P)、B。HCG水平。结果:中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均为90.0%,西药治疗组有效率为66.7%(P〈0.05);中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p—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血清P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西药治疗组B—HCG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其机制与促进早孕期胎盘分泌HCG并使其分泌稳步上升,提高孕激素水平,改善黄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