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汶川震后成都市军队高龄老干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心身健康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奈尔健康问卷(CMI),在震后1个月、1年及2年后对亲历地震的成都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进行评估。结果根据DSM-Ⅳ诊断标准,汶川地震后1个月、1年、2年PTSD阳性率分别为20.59%、3.8%、3.09%,PTSD患者康奈尔健康问卷中多项分数均高于非PTSD老干部(P<0.01)。PTSD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睡眠障碍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非PTSD老干部(P<0.01)。所调查患者的躯体症状与心理状态关系密切(r=0.215~0.478,P<0.01)。结论震后2年成都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仍然存在一定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多种躯体不适,需给予临床及心理医生共同关注、携手解决。  相似文献   

2.
邹晋梅  杨静  张羽  田岚  董建玲 《西部医学》2010,22(8):1558-1560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前后绵阳羌族人群风湿免疫疾病的疾病谱变化情况。方法对地震前接受风湿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896例绵阳地区羌族居民进行震后的随访,参照修订的中国-国际抗风湿联盟(China-ILAR)风湿病调查表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与相应检查,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的疾病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同时使用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标准来诊断患者是否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留取血标本以备IL-6、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地震后随访成功823例,男性441例,女性382例,随访成功率为91.85%,脱失73例,其中死亡8例。地震前被调查人员风湿性疾病以骨关节炎最多,其次为软组织风湿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症。地震后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较地震前均有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震后有79人发生PTSD,发病率为9.6%,类风湿关节炎人群中PTSD患病率较高。通过对PTSD阳性及阴性各40份血标本的检查发现,PTSD阳性人群皮质醇均值较阴性组低,IL-6水平阳性组较阴性组高,TCD4/TCD8比值较PTSD阴性人群低。结论羌族人群常见风湿性疾病与其它地区相应疾病的发病率相似,地震使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较地震前明显增多,类风湿关节炎与PT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内地震伤员来院的时间特点。方法询问地震后1周内就诊的伤员性别、年龄、来诊时间、统计入院率,抢救成功率。结果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例,震后53、54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58例;地震36h后夜班伤员来院明显减少;平均每天来院人数为(169.5±92.6)例,第3天来院人数最多,为328例,明显多于其他各天(P〈0.05);入院率为57.81%,抢救成功率为99.8%。结论第3天来院人数最多,36h后每天夜班伤员人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杨鼎君  陈犇 《西部医学》2010,22(6):1032-1034
目的总结地震前后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前1年(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978例、地震后1年(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1146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及疗效,比较震前、震后两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出诊时间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震后颅脑损伤患者组出诊时间为(12.1±1.3)min,较震前组(20.3±2.2min)明显缩短(P〈0.05);震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率(95.64%)明显优于震前(91.92%,P〈0.05);震后患者死亡率(2.36%)显著低于震前(4.19%,P〈0.05)。结论紧急医疗救护系统(EMSS)派遣医疗救护采取就近原则可明显缩短出诊时间,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程序优化,及时处理可减少颅脑损伤的死残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 T2加权像(T2WI)的海马和杏仁核影像组学方法诊断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量表评分和MRI影像资料。在显示海马、杏仁核最大层面的T2WI图像上手动放置感兴趣区,分别提取274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LASSO回归降维并构建诊断脑卒中后PTSD与非PTSD的海马和杏仁核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海马、杏仁核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中,脑卒中后PTSD与非PTSD患者比较,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卒中后PTSD患者的改良年龄相关白质改变量表总评分、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评分均高于非PTSD患者(P <0.05)。LASSO回归分别筛选出最具鉴别意义的9个海马和14个杏仁核纹理特征参数,构建诊断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的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中,海马T2WI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 0 (95%CI:0.833 2~0.950 7)和0.702 5 (95%CI:...  相似文献   

6.
公交系统恐怖袭击应激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公交系统遭受恐怖袭击对受害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在公交车爆炸事件后第20天和第44天对72人(其中受害者27人,家属26人,市民19人)进行了灾害自评量表(SRQ-2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测评量表(PCL-17)、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付方式量表(CSS)等调查。结果 受害者与家属的ASD(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0%、12.5%;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25%;女性PTSD的发生率(46%)与SAS、SDS的评分显著高于男性(16.7%);而市民中无一人符合DSM-IV的ASD或PTSD诊断标准;女性的PTSD总分及SAS、SDS的评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P〈0.05,P〈0.01);烧伤的面积和深度与PTSD过度唤起评分正相关(r=0.589,P=0.016);受害者的应付方式与PTSD总分负相关(r=-0.523,P〈0.05);受害者的SAS、SDS、SRQ评分与PTSD总分显著相关(r=0.853,0.787,0.745,P〈0.01);年龄、受教育程度与PTSD总分无显著相关。结论在公交系统受恐怖袭击的爆炸事件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造成显著的影响,女性受影响的比率、程度比男性更为显著;与PTSD高相关的因素为预防和减轻PTSD提示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组手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全身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在肺挫伤继发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患者依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4例)和非感染组(36例),观察肺挫伤伤后病情变化,检测伤后当天及伤后第1天、第3天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L-6及CRP于伤后第1天均明显升高(均P〈0.05),在第3天非感染组开始下降,而感染组则进一步升高(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第1天开始升高(P〈0.05),在第3天进一步升高(P〈0.05)。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与IL-6、CRP相比,PCT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挫伤继发肺部感染敏感且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向红  孙仁华  洪军 《浙江医学》2009,31(6):759-761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MODS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5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分为严重多发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16分),另设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严重多发伤组根据是否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均在外伤后第1、3、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结果轻伤组伤后第1、3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在伤后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严重多发伤组伤后第1、3、7天CD62P、CD6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轻伤组(均P〈0.01)。非MODS组CD62P、CD63表达在伤后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MODS组CD62P、CD63表达在伤后第7天仍保持高水平,且在各个时点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均P〈0.01);生存组CD62P、CD63表达在伤后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死亡组在伤后第7天持续保持高水平,目在各个时点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均P〈005或0.01)。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MODS的发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ASA 分级Ⅰ-Ⅱ级,年龄均〉60岁,分为腹腔镜手术组(F 组)和开腹手术组(K 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2、6天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麻醉后清醒时间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第1、2天的 MMSE 评分均降低,术后第1、2天两组间的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 MMSE 评分术后第 6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第1天 F 组为13%,K 组为40%;术后第 2天 F 组为3%,K 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第 6天 F 组为0,K 组为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异地医疗地震伤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1例异地医疗返乡伤员作为观察组,选取当地另外81例地震轻伤员作为对照组,采用SSRS、PTSD-SS、SCL-90分量表进行评定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SSRS:两组SSRS评分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观察组的SSRS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38,P〈0.01);2)PTSD-SS:观察组有18.5%出现PTSD,其PTSD发病率、PTSD-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SCL-90三个分量表评分结果:两组伤员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项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而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度与PTSD-SS、SCL-90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地震伤员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能显著提高伤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PTSD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的群众,进行DSM-Ⅳ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结果:完成调查的289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1.4%。抑郁症状阳性率为23.4%,8.7%报告有自杀观念。灾后6个月PTSD发生率为11.4%,PTSD组反复更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及其他因子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AS总分和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震后PTSD的发生率是11.4%(6个月)。PTSD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PTS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上灾害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临床特点,观察心理干预、鲁米那(luminal)和帕罗西汀(paroxetine)的治疗效果.方法 153例海上灾害严重创伤后PTSD病人采用心理干预、鲁米那和帕罗西汀的治疗.按PTSD自评量表(PTSD c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后半年与2007年同期相比来院结核病人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分析整理2008年5月至10月以及2007年同期德阳市人民医院所收治住院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结果2008年5月-10月较2007年同期德阳市人民医院所收治住院结核病人数有所增加(154人次和186人次),来自于地震重灾区病人所占构成比(18.82%和9.74%),年龄〈20岁病人所占构成比(13.98%和7.14%),以及临床表现为发热(39.25%和25.97%)以及有影像学活动性征象(63.44%和51.30%)的病人所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后半年内,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来自于地震重灾区病人及年轻病人所占比例则增加明显,临床有发热及影像学活动性征象的比例有所增加,而治疗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后受灾人群神经症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华 《疑难病杂志》2009,8(12):716-717
目的估评汶川大地震部分受灾人群灾后焦虑症、抑郁症和恐怖强迫症的发生状况。方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Mark恐怖强迫量表(MSCPOR)对2008年5月—2009年1月成都周边地区神经内科门诊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82例(观察组)进行他评分析,与2007年下半年地震前成都周边地区普通神经内科门诊无器质性损伤证据的、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90例(对照组)进行相应的症状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焦虑症56例(68.3%)、抑郁症48例(58.5%)、恐怖强迫症27例(32.9%);对照组分别为11例(12.2%)、9例(10.0%)和6例(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神经症的发生率中,焦虑症占68.3%,比抑郁症和恐怖强迫症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汶川大地震后8个月内受灾人群神经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焦虑症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者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汶川地震灾区执行救灾任务患有应激障碍的某师官兵的免疫和心肌酶类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其身心健康进行评估与干预。方法对上述人员T、B、NK淋巴细胞亚群等6项免疫指标和心肌酶类等4项指标进行测定,将其分为急性应激反应阳性组(A)和急性应激反应阴性组(B)组,并与正常健康组(C)比较。结果各组各项免疫指标均在正常范围。A组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高于B组(P〈0.01,P〈0.05);B组CD3^+和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C组fP〈0.01),A、B组CD4/CD8均低于C组(P〈0.01)。与B组比较,A组CD19^+B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B组CD19^+B淋巴细胞和A组CD3^-CD56^+NK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5)。提示应激组官兵免疫功能异常。另与c组比较,A组和B组AST、CK、CKMB、LDH均显著增加(P〈0.01),尤其是CK,其结果已显示异常;提示对于参加一线救助的PTSD阳性和PTSD阴性部队官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心肌功能有遭受不同程度损伤趋势。结论应激障碍可致免疫功能异常及心肌酶类指标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小编 多病共存是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共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共病患者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合并感染等情况时,多需要住院治疗。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医疗及出院后健康管理成为老年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为需要了解老年患者共病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闫巍作者等人调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60岁共病住院患者的共病组成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为老年共病患者的医疗工作和健康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年龄≥60岁的非重复住院共病患者761例;男465例,女296例;<80岁患者125例,≥80岁患者636例。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慢性病数量为2~16个,其中31.4%(239/761)的患者患9种慢性病,19.3%(147/761)的患者患11种慢性病,18.0%(137/761)的患者患8种慢性病。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病累及系统数量为2~9个,其中27.9%(212/761)的患者累及5个系统,25.9%(197/761)的患者累及6个系统,12.2%(93/761)的患者累及4个系统。 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74.9%(562/761)患高血压,73.9%(561/761)患高脂血症,66.8%(505/761)患脑梗死,48.1%(366/761)患冠心病,38.1%(290/761)患糖尿病。 不同性别患者神经系统疾病中脑梗死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前列腺增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其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患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于<80岁患者(P<0.05)。18.7%(142/761)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有系统肿瘤,其中以消化系统肿瘤为主。41.3%(314/761)的患者由于急性感染入院。46.5%(354/761)的患者发生感染(40例为院内获得性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占82.8%(293/354)。≥8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80岁患者(P=0.001)。发生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贫血加重、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受损、胃肠功能紊乱、压疮、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日均费用高于未发生感染患者(P<0.05)。 本文提示 提示1:临床医师在接诊老年共病患者时,不能孤立地诊治某一独立疾病,不能机械地套用针对某一单一疾病制定的指南,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整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提示2:临床医师在老年共病住院患者的诊治中尤其需要关注心脑血管方面的基础疾病。 提示3:骨关节病患病率为34.0%,居第6位。老年人多病共存,住院后肌肉减少症(肌少症)、衰弱进一步加重,加之多重用药,增加了跌倒风险,严重者可导致骨折,进而使疾病更加复杂化。因此,对于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应关注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问题,住院期间加强照护,预防跌倒,防止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示4: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贫血发生率约为1/5。慢性贫血使各个器官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多种危害,如贫血与直立性低血压相关,合并贫血的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再入院及3个月内病死率均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老年患者的贫血状态,积极寻找病因,纠正贫血。 提示5: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发:生感染的老年共病患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除了积极抗感染及关注基础疾病以外,还应警惕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关注血红蛋白、清蛋白等指标,注意改善其营养状况。 提示6:呼吁力发展全科医学,培养老年科医师全科理念以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 小结 老年共病患者多数患9种慢性病,慢性病可累及4~6个系统,以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发。老年共病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多种急性并发症,疾病负担增高。因此,临床医师在老年患者的医疗工作中,应关注老年多病共存现象,为老年患者实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 文章点评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一个自然年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各种慢性病诊断依据、病历资料中的出院诊断、资料真实可靠,可为老年共病研究及制定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共病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第一手数据。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属单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住院患者,病源多来自附近老年居民及国家大机关、部委老干部,且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超过80%,存在选择偏倚,研究结果尚缺乏代表性,今后还需进一步收集多中心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另外,目前部分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聚焦在老年综合征。本研究中共病定义为各系统慢性病,没有包括老年综合征,没有关于老年失能(包括视力下降、耳聋、大小便失禁、便秘、肢体活动障碍、肌少症、衰弱等)情况的数据。当前,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肌少症和衰弱,国内外关于上述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取得一定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群龋病情况,为开展防龋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65~74岁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抽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北京市5208名受检者患龋率为69.16%,其中城市为70.68%,农村为65.78%,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1);男性为66.33%,女性为71.93%,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龋均为2.85,其中,城市为2.96,农村为2.6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1):男性为2.67,女性为3.03,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龋齿充填率为29.97%,城市为33.69%,农村为20.59%,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1)。结论北京市老年人群患龋率高,充填率低,城乡差异屁著,应合理配置城乡口腔医疗资源,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地震伤病员的特点和疾病谱。方法收集整理三所医院收治汶川地震伤病员的诊疗信息。对比三所医院收治伤病员入院时间、基本情况和诊疗信息的差异。结果全部住院伤病员男性730人(56.5%),女性562人(43.5%)。三所医院住院患者性别、年龄组、民族、婚姻状况、手术与否和治疗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区一线医院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低于西京和唐都医院(P<0.001)。按照出院第一诊断,损伤或中毒住院伤病员占81.5%。结论地震等灾害后应尽早(灾后3-5天)开展伤病员转运。地震第一阶段医疗救援完成后,医疗救援重点应转向内科和慢性疾病,应提前做好应医疗准备。地震医疗救援应按照伤病员疾病谱,配置医护人员、器材、药品等,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