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流出道梗阻是由多种良恶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及预后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超声内镜引导下胃肠吻合术在治疗恶性胃流出道梗阻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恶性胃流出道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文中就超声内镜引导下胃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胃流出道梗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恶性胃流出道梗阻合并胆道梗阻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即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gastroenterostomy,EUS?GE)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liary drainage,EUS?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病理确诊恶性肿瘤且合并胃流出道梗阻及胆道梗阻,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常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双旁路治疗的完成情况(技术成功)、治疗效果(临床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10例EUS?GE和EUS?BD均获得技术成功,手术时间(60.5±22.3)min(30~100 min),术后无并发症出现。10例EUS?GE均获得临床成功;10例EUS?BD中,9例获得临床成功,1例未达到临床成功标准。术后随访37~120 d,中位随访71 d,10例患者均未出现胃流出道梗阻复发和胆道梗阻复发。结论 对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ERCP治疗的恶性胃流出道梗阻合并胆道梗阻患者,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胃流出道梗阻是多种消化道良恶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外科手术或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是目前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各有不足。近年来,超声内镜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US-GE)逐渐兴起,它融合了外科治疗与内镜治疗的双重优势,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EUS-GE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EUS下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国内外超声内镜技术的热点之一,国际上有应用EUS引导的胃肠吻合术治疗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的报道[1-4],而国内仅见个案报道[5-6]。目前我院消化科利用该项技术成功治疗了18例胃流出道恶性梗阻患者,效果良好。由于此类手术在国内开展较少,手术复杂、情况多变,存在较高风险,也缺乏相关的配合经验,现对我院的18例病例配合体会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治疗良恶性胃流出道梗阻,但由于小肠游离度大,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有一定难度,置入支架也面临失败的风险。本实验采用健康小型猪,内镜下将新设计的磁环分别释放至胃腔与空肠,使其吸引在一起,1周后磁环处形成胃肠吻合口,导丝越过吻合口后,循导丝置入腔壁贴合型全覆膜金属支架。磁环的应用可以避免穿刺失败的风险及穿刺并发症,同时可节约费用,且无须内镜超声医师参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评估X线引导普通内镜下胃空肠支架吻合术治疗恶性胃流出道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肿瘤晚期所致胃流出道梗阻,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X线引导普通内镜下胃空肠支架吻合术治疗的6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支架均成功放置且位置良好、通畅,技术成功为100%(6/6),操作时间为(917±518)min,术后均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胃流出道梗阻评分系统评分由术前的0~1分提高至术后的2~3分,临床有效率为100%(6/6)。2例术中合并腹膜炎,术后给予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及腹腔冲洗,2 d内腹腔积液及腹膜炎症状消失;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经内镜证实为支架头端的胃壁溃疡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32~100 d,平均786 d,除1例术后60 d死于肿瘤进展、肾功能衰竭外,其余5例均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未出现梗阻症状复发。结论 X线引导普通内镜下胃空肠支架吻合术治疗恶性胃流出道梗阻安全可行,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US-GE)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在治疗良恶性胃流出道梗阻(GOO)、输入袢综合征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多篇研究表明该技术同传统外科手术、内镜下腔内支架置入相比,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作为一项尖端的新型内镜介入技术,EUS-GE已逐渐成为学术热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报道EUS-GE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合并良性胃流出道梗阻多见于男性,病程长,尽管早期内科治疗有效,但仍需手术治疗。晚近有人推荐用内镜气囊扩张治疗,但以往并未对老年胃流出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加以充分研究。本文作者报告12例患此病的老年人用内科治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胃流出道梗阻(GOO)39%由恶性肿瘤所致。仅靠内镜活检作出良性GOO的诊断可能引起误诊,曾遇到一些病人内镜活检诊断为良性梗阻,却在以后的手术中发现是恶性肿瘤所致。此研究旨在评价内镜活检阴性对排除恶性GOO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两种金属支架置入方法治疗胃流出道梗阻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流出道梗阻时,两种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方法的操作技术对照及其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8例胃流出道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1组(n=18):内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支架和2组(n=10):经大活检孔道内镜置入金属支架,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2组患者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8.9%,100%,总成功率94.4%,腹胀消失率为81.3%,呕吐缓解率87.5%.除1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外,两组未发生明显与操作有关的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mo至42 mo,有5例再次出现梗阻,平均梗阻出现时间为110 d,平均生存时间140 d,最长生存时间42 mo,死亡病例中主要死于肿瘤进展.结论:两种支架置入方法治疗胃流出道梗阻均安全有效,经大活检孔道内镜置入金属支架比内镜直视下支架直接推送法操作更方便,更省时间、进镜次数少、患者反应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左室流出道梗阻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相对较低,本文报道一例二尖瓣副瓣及主动脉瓣下隔膜共同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罕见病例。13岁男性被发现二尖瓣副瓣起自主动脉二尖瓣幕帘,呈囊袋状,并有独立腱索连接至前外侧乳头,左室收缩期与主动脉瓣下隔膜共同导致左室流出道重度狭窄。通过手术切除二尖瓣副瓣及主动脉瓣下隔膜,梗阻成功解除,术后复查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胃流出道梗阻多为胃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邻近脏器恶性肿瘤浸润、周围淋巴结转移或压迫等原因造成。对于这些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治疗;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创伤性小,疗效好,但由于该部位解剖位置特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5-FU化疗粒子植入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病灶伴流出道梗阻的病例16例,在胃镜引导下进行支架植入联合多点植入5-FU化疗粒子45-60粒,平均注射5-FU化疗粒子100-200 mg.结果:16例患者共施行粒子植入治疗26次,支架植入18次临床上缓解不全梗阻显...  相似文献   

14.
<正>金属自膨胀支架(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EMS)是一种金属网状结构组成的支架,常用于治疗食道梗阻、结肠梗阻和胆道梗阻[1],近年来也有用于恶性胃流出道梗阻(malignant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mGOO)姑息治疗的报道。内镜下放置SEMS治疗m GOO是安全有效的,2020年美国胃肠内镜协会指南建议对于肿瘤不可治愈、一般状况差、生存时间短及希望尽早恢复饮食的患者行内镜下放置SEMS治疗[2]。SEMS主要分为非覆膜型和覆膜型2种,二者各有优缺点,选用何种支架用于mGOO的姑息治疗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障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的一种功能性疾病。PGS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其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腹部其他脏器所致PGS较少,但相比之下,结肠癌较多,尤其是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现将我院自1998—2005年间,腹部手术后发生PGS及其治疗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5-FU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病灶伴流出道梗阻的病例,在超声胃镜引导下进行多点植入5-FU化疗粒子45~60粒,平均注射5-FU化疗粒子100 mg,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病灶三维扫描.结果 23例患者共施行粒子植入治疗33次.内镜观察标准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6例,恶化1例.临床上缓解不全梗阻显著有效6例,明显有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4%.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5-FU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超声内镜三维扫描对化疗疗效的判断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种新型哑铃样金属支架(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LAMS)引发了内镜超声介入技术近乎革命性的迅猛发展。该支架具有管径大、管壁贴合性好、"一步法"操作简易等特点,在胰周积液、急性胆囊炎、胃流出道梗阻等疾病方面表现出令人振奋的临床效果。LAMS拓宽了消化内镜的治疗领域,并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介绍其性能特点、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置管治疗胃术后吻合口梗阻的体会邓勇唐国元王芝近年我院采用胃镜或十二指肠镜引导下,行梗阻远端置管管饲治疗15例吻合口梗阻,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男11例,女4例,共15例。年龄32~61岁。毕Ⅰ式9例(60%)、毕Ⅱ式4例(26.7...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或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常以黄疸、胆汁淤积及胆管炎为表现,大于50%的患者为进展期疾病,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缓解胆道梗阻是姑息性治疗的重要部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塑料支架、金属支架、覆膜支架及药物洗脱支架等。其他技术如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胆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等,增强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此文就胆管支架的发展及内镜下恶性胆道梗阻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经内镜置入金属内支架缓解不能手术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的症状。方法 31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均有反复恶心呕吐症状,且不能手术治疗。在透视监视下,使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置入33个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结果 31例患者支架置入均成功,随访期间患者均能进食,呕吐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是对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胃出口部狭窄和术后吻合口狭窄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