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综合运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及主成分分析(PCA)对款冬花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DAD建立10个产地款冬花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0.03%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CA及PCA综合探索款冬花不同炮制品的质量及成分变化规律。结果:建立了不同炮制品的HPLC共有模式,款冬花生品、蜜炙品、甘草炙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867~0.991,0.785~0.979,0.785~0.980。CA将不同炮制品均分为4类,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不同产地间款冬花炮制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稳定性。PCA筛选出方差累计值达74.230%的2个主成分,并得到与之相关的成分群,不同产地炮制品的综合得分情况表明该成分群在生品、蜜炙品及甘草炙品中稳定存在。结论:指纹图谱技术结合相似度评价,CA,PCA能对款冬花炮制品的质量进行系统评价,可为其他中药炮制品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二者进行判别,以期为不同来源太白米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驯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品和10批栽培品共计20批太白米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野生与栽培品太白米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野生与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6个共有峰,20批太白米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 0. 9。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能对野生与栽培太白米进行明确的区分,表明导致差异的主要化学标记物为对香豆酸等8个成分。结论:该文建立的太白米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和重复性,与模式识别方法结合起来可有效的评价太白米质量以及区分其野生与栽培品,为太白米的质量控制和驯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彭亮  杨冰月  张琳  周可心  颜永刚  李依民  高静  陈莹  王薇  张岗  胡本祥 《中草药》2018,49(21):4998-5003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远志的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来源远志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对20批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远志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野生与栽培远志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4个共有峰,20批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远志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86。PCA可较好地将不同来源远志归为2类,PLS-DA则能将野生与栽培远志完全区分开,远志酮III和3,6′-二芥子酰基蔗糖等12个成分是导致二者差异的主要标记物。结论建立的远志指纹图谱特征性强,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有效评价远志质量以及区分其野生与栽培品,为远志的质量控制和化学计量分类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贾天宁  刘芳  陈鹏  李先宽  马琳  黄钦华 《中草药》2023,54(24):8214-8221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对狗脊药材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特征性指标成分并以此建立狗脊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为狗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mm,5.0μm),以甲醇-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HPLC法建立9个产地16批样品狗脊的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HCA、PCA和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筛选出不同产地狗脊化学成分的特征成分作为狗脊有效成分,并定量分析。结果 16批狗脊HPLC指纹图谱标定10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695~0.954;通过HCA、PCA和PLS-DA较好的区分各产地狗脊,综合分析筛选5-羟甲基糠醛、...  相似文献   

5.
彭亮  杨冰月  张琳  颜永刚  陈国栋  陈国良  赵璠  胡本祥 《中草药》2018,49(21):5018-5023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花色(黄花、紫花、深紫花)款冬花中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为款冬花药材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HPLC法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花色款冬花药材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样品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获得了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花色的款冬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1个共有峰;30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极高,在0.901~0.995;根据峰面积可以判断出款冬花药材在不同生长阶段其积累特征存在差异,不同花色间差异明显;通过PCA和PLS-DA可将不同花色款冬花样品完全区分开来,4号峰没食子酸、6号峰绿原酸、8号峰芦丁、9号峰金丝桃苷、11号峰异绿原酸B、17号峰槲皮素等12个成分是导致不同花色款冬花质量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质量评价以深紫花质量最好,紫花次之,黄花最差。结论 HPLC指纹图谱能够反映款冬花有效成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积累特征和不同花色间的差异,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为款冬花药材的生产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杜仲不同炮制品(生品、盐品与炭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从整体水平表征杜仲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为杜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0. 3%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建立10批杜仲不同炮制品水提液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同时运用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杜仲炮制前后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建立了杜仲不同炮制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生品标定了7个共有峰,盐品标定了7个共有峰,炭品标定了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HCA和PCA模式识别能够明显区分杜仲不同炮制品。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能够有效地区分杜仲不同炮制品,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青钱柳叶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化学计量学结合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青钱柳叶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青钱柳叶中绿原酸、异槲皮苷、槲皮苷、山柰酚、山柰素的含量。建立青钱柳叶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指纹图谱对14批青钱柳叶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并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不同产地青钱柳叶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相似度均在0.80以上,以共有峰相对峰面积进行PCA分析可以将不同产地的青钱柳叶进行较好的区分,结果与HCA分析基本一致。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用于不同产地来源的青钱柳叶的质量评价,为其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娟  张松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5,46(20):3009-3016
目的探究款冬花蜜炙的科学内涵。方法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对款冬花生品和蜜炙品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OPLS-DA)以及单变量分析对款冬花蜜炙前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款冬花的代谢指纹图谱共指认出40种代谢物,多元统计结果显示款冬花蜜炙品和生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蜜炙后初级代谢产物1-O-乙基-β-D-葡萄糖苷、β-葡萄糖、蔗糖、α-葡萄糖的量明显升高,缬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的量降低;次级代谢产物款冬酮、芦丁的量升高,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的量有所降低。结论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差异,为其蜜炙的科学内涵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肖琳婧  刘莹莹  赵禹  李国栋  钱子刚 《中草药》2019,50(14):3438-3443
目的建立灯盏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30℃,对19批灯盏花药材和3批近缘种进行检测。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产地的灯盏花药材及近缘种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建立灯盏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11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指认了5个共有峰,19批灯盏花药材的相似度为0.873~0.978,3批近缘种中一年蓬和多舌飞蓬的相似度较高;HCA和PCA均可将19批灯盏花药材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PCA将19批灯盏花药材和近缘种中相似度结果较高的一年蓬和多舌飞蓬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其中澄江梁王山野生的灯盏花药材质量最优,多舌飞蓬质量尚可,多舌飞蓬有代替灯盏花药材的可能性。结论灯盏花的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识别可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金银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比较9家企业产品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254 nm波长下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比较,确定特征峰及其归属。测定9家企业的29批产品,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批次金银花配方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建立的29批金银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确证了17个共有峰,并对其中10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金银花配方颗粒的相似度为0.84~0.99,样品按厂家基本可聚为一类,其中绿原酸特征峰对指纹图谱影响最大。结论金银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的识别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获得款冬花Farfarae Flos炮制前、后生品和蜜炙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HS-GC-IMS)测定款冬花生品和蜜炙品的挥发性有机物,构建HS-GC-IMS指纹图谱,VOCal软件对检测到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款冬花药材掺杂现象,对款冬花药材中花蕾及其杂质(花梗、根茎、主根)的化学组成进行比较,为款冬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HPLC测定款冬花蕾及其杂质中款冬酮的含量,同时建立款冬花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峰面积对花蕾及杂质进行比较,对药材中各成分含量与花蕾占比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同时对花蕾和杂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分析各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款冬花蕾中款冬酮含量以及指纹图谱中1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均明显高于其他掺杂部位,且与花蕾占比存在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款冬花蕾与花梗、根茎、主根等掺杂部位可明显区分。指纹图谱各主要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之间、黄酮类成分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倍半萜类成分中,款冬酮和款冬素酯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不同类别的成分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款冬花药材中主要成分均主要分布于花蕾,当药材中花梗、主根、根茎等杂质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款冬花药材质量。目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款冬花项下尚未设置杂质检查项目,为了保证款冬花药材的质量,应增加其杂质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绿萼梅药材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特征性指标成分从而建立绿萼梅Q-Marker的定量分析策略,为绿萼梅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3个产地绿萼梅的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筛选出不同产地绿萼梅化学成分的特征成分作为绿萼梅Q-Marker,并定量分析。结果 30批绿萼梅UPLC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816~0.969;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较好的区分各产地绿萼梅,综合分析筛选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作为绿萼梅Q-Marker,质量分数分别在3.08%~4.71%、0.41%~0.71%、0.13%~0.25%、0.25%~0.38%。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分析策略可快速有效的筛选绿萼梅Q-Marker,为绿萼梅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对河南封丘金银花与湖南不同基原山银花进行区别比较,并对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利用HPLC法构建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以“SIMCA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通过HPLC法测定河南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成分含量。结果 河南封丘产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湖南各基原山银花相似度在0.97以上,金银花和山银花相似度在0.57~0.79,豫金二号与金银花及山银花药材相似度均在0.6以下,共有多成分PCA分析也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各品种中北花1号酚酸类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之和为5.1%,比其他品种高约15%;木犀草苷豫金1号含0.062%、北花1号0.064%,比四季花高约25%、比羊角花高约50%。结论 该化学指纹图谱方法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二者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亦能为金银花指标性成分的选择提供参考。金银花不同栽培品种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豫金1号和北花1号药材质量较优,是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在优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贾岩  邢婕  雷振宏  郭冬  王玉龙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7,48(21):4578-4583
款冬花Farfarae Flos是中医临床和中药工业中常用药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定量测定、指纹图谱、商品规格标准等方面对款冬花的质量评价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为款冬花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圆柏药材HPLC化学指纹图谱,并比较不同基原品种的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ondaSil?C18-WR(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对49批圆柏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构建,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年130723版)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方差分析研究圆柏5个主流品种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 建立了圆柏HPLC指纹图谱,标定15个共有色谱峰,相似度0.648~0.975,仅有26批相似度大于0.9。鉴定4个峰为槲皮苷、穗花衫双黄酮、罗汉松双黄酮A和扁柏双黄酮。圆柏5个品种之间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并发现7个种间显著差异成分。结论 建立的化学指纹图谱稳定可靠,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男  孙蓉  李元媛  黄欣  王亮  张成博  时海燕 《中草药》2019,50(7):1682-1689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不同产地三棱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7省12批不同产地的三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9种化学成分,并测定样品中9种成分含量;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2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800,说明各产地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测定了5-羟甲基糠醛、香草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香兰素、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异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用4个主成分对三棱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河南新乡、江苏镇江、河北沧州、湖南岳阳、浙江金华、河南郑州的三棱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6名;12批饮片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含量测定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建立的三棱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全面评价三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五原则”指导下,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可测性和有效性角度分析预测秦皮潜在的Q-Marker。方法 建立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预测秦皮饮片的Q-Marker,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建立了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在21个共有峰中指认出4号峰为秦皮苷、6号峰秦皮乙素、7号峰秦皮素、9号峰秦皮甲素,HCA、PCA和PLS-DA结果大体相符,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潜在的21个活性成分、129个核心靶点、159条关键通路,整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共同辨识出可测性、有效性、特有性原则的潜在Q-Marker为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秦皮甲素,四者含量依次为0.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