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DWI联合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治疗后随诊证实的肺内病变共68例,其中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22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及病理检查前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记录b值为800s/mm2时病变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分析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判断ADC值的最佳阈值及鉴别诊断效能,对比分析单独使用CT与CT联合DWI的诊断效能。结果:肺内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712±0.293)×10-3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19±0.138)×10-3mm2/s,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522×10-3mm2/s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42),对肺内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1.2%;CT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2%,CT与DWI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DWI联合CT可提高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于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乳腺MRI检查拟诊为非肿块强化(NME)的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及IVIM序列扫描,追踪所有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最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NME病变 20例(20个病灶)和恶性NME病变27例(30个病灶)。分别测量良恶性病灶组单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IVIM相关参数(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和纯扩散系数D),并进行比较;绘制两组ADC 值及IVIM相关参数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不同指数模型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的最佳参数、诊断阈值和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的ADC值和D值[(1.06±0.27)×10-3mm2/s、(0.85±0.24)10-3mm2/s]均小于良性病灶[(1.32±0.23)×10-3mm2/s、(1.31±0.32)×10-3mm2/s],f值[20.10%(13.38%,40.88%)]大于良性病灶[10.45%(6.28%,2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0),两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而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794和0.717。当ADC取最佳诊断阈值1.15×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6.5%。当D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3.3%。当f取最佳诊断阈值13.60%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0.0%。结论:多b值双指数模型IVIM DWI参数中D、f值有助于乳腺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D值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评估肺癌短期重复扫描的ADC值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值的测量可重复性.方法:27个肺癌患者(27个病灶)进行2次自由呼吸DWI(b=0,300,800 s/mm2)及IVIM(10个b值,b=0~1000 s/mm2)扫描(间隔30~60min).2名独立测量者分别在ADC图、IVIM图上通过勾勒病灶获得ADC均值和D、D*、f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Wilcoxon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重复测量、不同测量者和重复扫描的误差.各参数值的测量者内可重复性、测量者间一致性以及两次扫描的测量可重复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组间变异系数(WCV)和Bland-Altman法评价.结果:重复测量和重复扫描所得ADC均值、IVIM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数显示出好的测量者内可重复性和测量者间一致性,除了D*(WCV>30%).重复扫描D值的可重复性最佳(ICC为0.905、0.883,WCV为7.63%、8.46%),ADC值的可重复性较好(ICC为0.829、0.823,WCV为10.65%、11.13%),而D*和f的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为0.639~0.802;WCV为39.50%~58.14%).结论:当运用DWI或IVIM来监测肺癌疗效时,若ADC值、D、D*和f值的变化分别小于21.81%、16.58%、113.95%和84.77%,则很可能是由测量误差引起.需要改进IVIM扫描技术和后处理算法,提高D*和f的测量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病变的DWI表现及ADC值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将行胸部MRI及DWI检查的肺内有直径1cm以上的结节、肿块或实性病变的64例共76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病变的DWI表现,对病变进行ADC值定量分析,比较肺良恶性病变及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ADC值的差异。结果:恶性病变DWI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高信号结节或肿块,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等、稍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恶性病变组ADC值为(1.241±0.316)×10-3 mm2/s,良性病变组ADC值为(1.819±0.409)×10-3 mm2/s,良恶性病变组ADC值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型肺癌瘤灶实质的ADC值为(1.237±0.251)×10-3 mm2/s;周围型肺癌瘤灶实质的ADC值为(1.254±0.19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ADC值与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肉瘤样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ADC值高于其它病理类型。结论:DWI实现了肺部病变ADC值的定量分析,有望成为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一种新方法,是常规MRI检查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中央型软骨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软骨性肿瘤46例,其中内生软骨瘤13例,交界性病变(非典型性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11例,恶性病变(软骨肉瘤Ⅱ级、Ⅲ级)2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每组病变的平均ADC值(ADCmean)和最小ADC值(ADCmin)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3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低级别软骨性肿瘤(内生软骨瘤组、交界性组)与高级别软骨肉瘤(恶性组)的ADCmean和ADCmin。结果:内生软骨瘤、交界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ADCmean分别为(1.933±0.545)、(2.046±0.659)、(2.218±0.964)×10-3mm2/s;ADCmin分别为(1.607±0.420)、(1.984±0.835)、(1.791±0.813)×10-3mm2/s,3组间的ADCmean、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级别软骨性肿瘤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ADCmean分别为(1.969±0.622)、(2.218±0.964)×10-3mm2/s;ADCmin分别为(1.795±0.712)、(1.791±0.813)×10-3mm2/s,两组间的ADCmean、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无法区分内生软骨瘤、交界性(非典型性软骨肿瘤/软骨肉瘤Ⅰ级)和恶性病变(软骨肉瘤Ⅱ级、Ⅲ级);也不能较好的鉴别低级别软骨性病变和高级别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6.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检查使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表面线圈。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DWI显示92.3%(24/26)的良性病变和96.9%(31/32)的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8%(55/58)。各b值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b=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结论(1)DWI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非常高。(2)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有价值的参数。(3)b=1000s/mm^2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钟丽  孙玲玲 《放射学实践》2015,30(2):141-144
目的:探讨1.5TDWI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b值的优化。方法:搜集40例经病理/临床证实的肺内良、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17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40例均经MSCT检查发现肺部病变,并行常规T1WI、T2WI以及多b值DWI(b=0,300,600,1000s/mm2)检查,测量3组b值测得的ADC值,分析不同b值对图像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b值下ADC值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比较同一b值下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DWI图像信号逐渐增高,ADC、SNR及CNR值逐渐下降;b值为300和600s/mm2两组图像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与1000s/mm2以及600与1000s/mm2两组SNR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NR值在两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值为300、600和1000s/mm2时,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83和0.81,且均具有诊断意义(AUC均>0.5),当b=6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在同一b值下,恶性病变图像信号高于良性病变,且ADC值低于良性病变(P均<0.05)。结论:1.5T DWI多b值胸部扫描有助于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当b=600s/mm2时,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价定量IVIM参数对肾乏脂性错构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乏脂性错构瘤(n=21)与肾乳头状细胞癌(n=26)患者术前采用3.0T MR进行多b值DWI(b值为0~1700s/mm2)扫描。基于双指数模型计算相应的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两组肿瘤的IVIM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VIM参数对两组肿瘤的鉴别价值。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f值明显低于肾乏脂性错构瘤(0.227±0.077 vs 0.417±0.117,P<0.001);D值明显高于肾乏脂性错构瘤[(0.745±0.197)×10-3mm2/s vs (0.610±0.117)×10-3mm2/s,P<0.05],D*在两种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IVIM参数值鉴别两者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阈值分别为f:0.918、91.3%、85.2%和0.312,D:0.684、51.9%、95.7%和0.789×10-3mm2/s。结论:肾乏脂性错构瘤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定量IVIM扩散与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差异。灌注分数 f可用于术前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DWI扫描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 s/mm2,测量病灶区域的ADC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时乳腺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四组不同b值的良恶性病变分别做ROC曲线,以b=1 000 s/mm2时,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以ADC值为1.23×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9.8%,准确性为89.9%。结论 DWI结合ADC值测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定量参数对鼻腔鼻窦肿物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3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肿物,经普通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行IVIM扫描,选取病灶34个(良性18个,恶性16个),将测量的标准ADC(ADCstandard)、纯扩散系数(ADCslow)、假扩散系数(ADCfast)及灌注分数(f)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物中的差异。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判断各参数是否具有独立诊断能力,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良恶性诊断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最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到参数联合诊断能力。结果:34个鼻腔鼻窦肿物中,良、恶性组(良性组去除息肉,恶性组去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参数值分别为ADCstandard (1.419±0.355)×10-3mm2/s、(0.866±0.267)×10-3mm2/s,ADCslow (1.161±0.330)×10-3mm2/s、(0.666±0.247)×10-3mm2/s,ADCfast (10.718±7.810)×10-3mm2/s、(17.645±9.662)×10-3mm2/s,f值 (29.9±14.7)%、(22.2±13.3)%。良、恶性肿瘤的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27),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ADCstandard和ADCslow具有独立诊断能力。各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良恶性诊断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ADCstandard:0.910、0.900×10-3mm2/s、94.4%、75.0%、85.3%,ADCslow:0.924、0.780×10-3mm2/s、94.4%、87.5%、85.3%,ADCfast:0.760、10.116×10-3mm2/s、75.0%、66.7%、73.5%。ADCslow及ADCfast联合诊断,AUC达0.931,诊断符合率达92.1%。结论:IVIM定量参数有助于鼻腔鼻窦肿物良恶性的鉴别诊断,ADCslow及ADCstandard联合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灶的影像资料,测量b值=50、400、800 s/mm2 时良、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的信号强度, 比较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分析不同囊性成分常规图像、DWI特征及ADC值均值.结果 显示病变最佳b值=800 s/mm2.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b值=800 s/mm2对比噪声比(CNR)高于良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可以预测但不能确定囊性成分性质.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卵巢良、恶性小病灶显示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I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扩散敏感系数(即b值)分别为500 s/mm2、1 000 s/mm2.测量正常乳腺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32个病灶)和恶性病变组(48个病灶)共75例ADC值,比较同b值下3组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及不同b值(b = 500 s/mm2、1 000 s/mm2)时各组内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良恶性病变的界值,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在DWI图上均呈高信号.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b值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b值越低,ADC值越大;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阈值,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时诊断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较高.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与MRI其他扫描序列结合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采用自由呼吸Star-VIBE动态增强MRI的血流动力学渗透性参数联合DWI序列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并探讨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行MRI常规平扫、DWI和动态增强MRI的SPN病例56例,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4例。测量结节的MRI平扫信号强度,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ADC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序列信号强度、DCE-MRI定量参数、ADC值在良恶性两组间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测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结果:恶性组Ktrans、Kep值高于良性组,恶性组ADC值小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腺癌Ktrans值高于肺鳞癌及肺小细胞癌,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在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和肺鳞癌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ADC值1.12×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3.3%和84.4%,联合ADC值和Ktrans值诊断良恶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和84%。Ktrans和Ve取0.12/min和0.25时,AUC为0.830和0.867,区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8.9%和78.7%,特异度分别为80%和8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和ADC值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和区分不同病理类型的重要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离散系数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96例患者磁共振乳腺病灶98个,分别测量每一病灶ADC值的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每一个病灶ADC值的离散系数CV(CV=s/x)。评估病灶ADC值均值及CV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组ADC值均值[良性(1.42±0.32)×10-3mm2/s,恶性(1.04±0.29)×10-3mm2/s]及CV(良性0.10±0.03,恶性0.17±0.04),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之间ADC-CV差异的效应量(Cohen''s d值,1.98)高于良性与恶性病变之间ADC均值差异的效应量(1.25)。ADC-CV ROC曲线的AUC(0.935±0.0227 )也显著大于ADC均值ROC曲线的AUC(0.790±0.0447)(P<0.01)。结论:乳腺病变DWI检查中ADC-CV较ADC值均值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DWI在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中的影像学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7例脑脓肿和23例脑肿瘤(胶质瘤和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DWI采用b=1000s/mm^2,b=0s/mm^2时进行采集,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两个独立样本间行秩和检验,与常规MR比较,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大部分脑脓肿在DWI上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mm/s,除2例外其余脑肿瘤的坏死、囊变部分在DWI上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mm/s。结论DWI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方面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常规MR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肺恶性肿瘤与实性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肺内恶性肿瘤和实性良性病变(共66个病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b值为500s/mm2,观察病变区DWI信号特点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不同病变组DWI信号虽有一定特点,但不具特征性。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ADC值分别为(1.256±0.320)×10-3mm2/s、(1.648±0.416)×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7,P=0.001),ADC值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400×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4.1%;小细胞肺癌ADC值为(1.064±0.196)×10-3mm2/s,非小细胞肺癌ADC值为(1.321±0.335)×10-3mm2/s,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67,P=0.007);原发性肺癌ADC值为(1.255±0.328)×10-3mm2/s,肺转移瘤ADC值为(1.263±0.2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胃肠道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9例胃肠道病变进行常规MR平扫和DWI,扩散敏感梯度(b值)分别为0和700s/mm^2,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其中29例同时续行增强扫描。结果59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6±0.11)×10^-3mm^2/s,10例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49±0.12)×10^-3mm^2/s,两组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1.16×100mm^2/s定位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界值,诊断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95.8%。结论DWI有助于对胃肠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cient,ADC)在胃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确定ADC值在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最佳临界点.方法 39例经手术或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b值采用800 s/mm2,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胃良性和恶性占位之间的ADC值差异.结果 当b值为800 s/mm2,良性组ADC平均值为(2.200±0.959)× 10-3mm2/s,恶性组ADC平均值为(1.89±0.463)× 10-3mm2/s,两组间有显著差异(F=25.1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区别良恶性胃部肿瘤的最佳临界点为1.915×10-3mm2/s,其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1.1%,约登指数为0.798.结论 DWI在胃肿瘤诊断中具有可行性.b值为800 s/mm2时,胃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ADC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区别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点为1.915×10-3mm2/s,ADC值对于鉴别胃良恶性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采用4种 ADC值测量方法获得4组 ADC值,即局部测量 ADC均值(ADCmean )、局部测量 ADC最小值(ADCmin )、整体测量ADC均值(ADCW-mean )和整体测量 ADC最小值(ADCW-min ),运用 ROC曲线确定4组 ADC值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临界值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效能最高的 ADCmean、ADCmin、ADCW-mean和 ADCW-min临界值分别为1.315×10-3 mm2/s、1.111×10-3 mm2/s、1.223×10-3 mm2/s、0.897×10-3 mm2/s,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928、0.940、0.969;ADCW-min与ADCW-mean、ADCW-min与ADCmin、ADCW-min与ADCmean、ADCW-mean与ADCmean间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 ADC值测量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存在差异;ADCW-min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胃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确定ADC值在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最佳临界点。方法 39例经手术或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b值采用800 s/mm2,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胃良性和恶性占位之间的ADC值差异。结果当b值为800 s/mm2,良性组ADC平均值为(2.200±0.959)×10-3mm2/s,恶性组ADC平均值为(1.89±0.463)×10-3mm2/s,两组间有显著差异(F=25.1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区别良恶性胃部肿瘤的最佳临界点为1.915×10-3mm2/s,其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1.1%,约登指数为0.798。结论 DWI在胃肿瘤诊断中具有可行性。b值为800 s/mm2时,胃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ADC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区别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点为1.915×10-3mm2/s,ADC值对于鉴别胃良恶性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