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24、48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sICAM-1水平。结果:IL-5对正常人血清中的sICAM-1水平均无影响。哮喘患者吸入IL-5后2h sICAM-1即明显增高,48h后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5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随机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h,24h和48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痰液中嗜酸阳离子蛋白水平。结果发现吸入IL-5事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而24h达最高值,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长期透析患者免疫能力下降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透患者血清及透析液中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透析开始后,血清SICAM-1显著下降,同时,伴随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透析5h,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基本恢复至透析前水平。结论:sICMA-1在血透中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了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同时,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磷脂酶A2(PLA2)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哮喘气道炎症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卵蛋白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PLA2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哮喘组BALF中IL-5含量和PLA2活性显著增高,尤其是IL-5增高更显著;支气管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哮喘发病中的变化及氯雷他定的治疗效应。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经氯雷他定治疗前后的哮喘患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氯雷他定治疗6~8周后血清sICAM-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sICAM-1可作为气道慢性炎症的标记物。氯雷他定具有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作用,可用于哮喘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24和48h采集静脉分离血清,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与吸入IL-5前基础值[(6.3±1.1)μg/L]相比较,吸入IL-5后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达最高值(17.6±2.8)μg/L,(P〈0.01),(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24和48h进行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吸入IL-5后嗜酸性粒细胞(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绝对细胞数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时达最高值,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吸入IL-5可以促使循环中EOS数明显增多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和泌乳素(PRL)对球后成纤维细胞(RFs)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发病机理,以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人RFs与IFN-γ、IL-4、IFN-α和PRL孵育72h,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ICAM-1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人RFs中只有极少数细胞自发并较弱地表达ICAM-1,基础状态下的阳性百分数为(3.49±1.99),平均荧光强度为(44.84±20.59);而IFN-γ、IL-4、IFN-α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增强ICAM-1的表达(P<0.05)。PRL不仅可以直接刺激RFs表面ICAM-1的表达(P<0.05),其剂量相关曲线呈双相型,还能拮抗或协同IFN-γ(100u/ml)、IFN-α(1000u/ml)或IL-4(2.5ng/ml)的诱导作用。结论:IFN-γ、IL-4、IF-α和PRL对正常人RFs表面ICAM-1的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它们可能是启动或加重TAO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IL)-5在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过程的作用,我们观察了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人重组IL-5前后气道对乙酰甲胆碱的反应性(以PC20-Mch表示)及痰液中各种炎症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患者吸入对照溶液(生理盐水或含0.4ng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在长期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感染期、非感染期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及腹膜透析液中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非感染期CAPD患者相比,感染期CAPD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降低,腹透液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及腹透液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或降低(P〈0.01)。结论:sICAM-1在感染期CAPD患者血清及腹透液中的变化,可能损害了巨噬细胞的正常粘附能力,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和泌乳素对球后成纤维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病机理,以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人RFs与IFN-γ,IL-4,IFN-α和PRL孵育72h,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ICAM-1表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16例急性发作期,12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结果发现急性期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及正常人(P<0.01)。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1明显升高,提示这些粘附分子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加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及生胸液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按药盒说明书进行。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523±77)μg/L,癌惺胸液患者为(348±53)μg/L,正常人血清则为(263±34)μg/L。结论:sICAM-1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过程,同时可能介导了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和呼吸生理学方法系统观察正常组和哮喘组豚鼠各项指标。结果:(1)哮喘组豚鼠肺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和肺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2)哮喘组豚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血清和BALF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3)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ICAM-1和IL-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P选择素、IL-8、ECP参与介导了哮喘气道炎症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以ELISA法分别测定其中IL-5和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IL-5和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发作期IL-5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此外,IL-5与sIL-2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IL-5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过程,并可能与哮喘气道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有关,而其来源可能是活化的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和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2,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24和48h进行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结果 吸入IL-5后嗜酸性粒细胞(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绝对细胞数以及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达最高值,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7例正常人和39例病毒性肝为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结果;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国975.93±322.51ng/ml和833.08±490.5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人(217.86±30.26ng/ml),急性肝炎患者血流sICAM-1水平与其血清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60 例大肠癌、21例胃癌、17 例乳腺癌、9 例正常人血清中sICAM-1 的含量。结果:大肠癌和胃癌血清中sICAM-1 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 0.01),乳腺癌血清中sICAM-1 较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大肠癌血清中sICAM-1 阳性率较胃癌高(P< 0.05),大肠癌血清中sICAM-1 的含量与其病程及病理有明显关系。结论:测定血清中sICAM-1的含量可作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及sICAM-1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 例MS患者血清中sICAM-1 和TGF-β1 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MS患者血清TGF-β1 水平明显下降(P< 0.01),而sICAM-1 水平则明显升高(P< 0.01)。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 水平逐渐升高,而sICAM-1 水平则逐渐下降。MS患者头MRI上病灶越大,sICAM-1 水平升高也越明显。结论:血清TGF-β1 和sICAM-1的检测对判断MS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ICAM-1和IL-12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胞间粘连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16例活动期、15例稳定期及20例健康者血清中要和IL-12水平,并与抗-dsDNA,抗核抗体(ANA),血沉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口才血清中IL-12水平依次降低;SLE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