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医学院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编教师基本情况问卷、人脸量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64名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66.46%的医学院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耗竭的显著影响因素为神经质、工作乐趣、工作负荷(P<0.01);人格解体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工作保障、精神质、内外向(P<0.05);成就感下降的显著影响因素为掩饰和教学保障(P<0.05)。青年教师、担任多种社会角色的教师、职称较低、学历较低的教师职业压力与倦怠更明显(P<0.05)。结论 医学院教师存在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同群体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不同,人口学差异对教师的倦怠影响不显著,倦怠更明显受到工作压力源和人格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37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压力各层面及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神经质成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性、掩饰性成显著负相关。教师压力、人格特征的不同方面对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教师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起间接的调节作用,培养教帅的健全人格是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卫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名卫生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状况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测评。结果卫生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教学与科研要求、校内管理、学生管理、工作负荷、自身发展和生活保障6个方面;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结论工作压力对卫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可缓解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52名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71,低于量表常模水平(P<0.01);不同性别教师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教龄、职称的教师在情感衰竭上有统计学差异;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教龄和职称可以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结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存在密切关系,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运用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27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均P〈0.05),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单位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和教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龙岩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为本地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在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基础上,对龙岩市6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利用Excel和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和成因。结果不同职称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双肩挑"教师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相似,职称、职务、学校办学情况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德州地区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职业暴露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为职业教育、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客观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以单纯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德州市5所医院,采用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对这5所医院工作超过3年的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结果显示,其工作冷漠感为中度倦怠,情绪倦怠感和个人成就感属于高度倦怠。职业暴露与情绪倦怠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暴露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职业暴露与工作冷漠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预防和缓解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应减少和控制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选用量表的情况,为规范倦怠的量化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以量表为研究工具的文献,探讨量表选用的分布及联用率。结果量表总数为219个。职业倦怠量表中Maslach倦怠量表系列的选用数居首位,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居末位;社会心理量表中工作压力及专业态度类的选用数居首位,人格类居末位。社会心理量表与职业倦怠量表的联用率是人格类、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类并列首位,自我概念及效能感类居末位。结论需加强量表选择的针对性,注重自行设计量表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因素;需解决人格量表选用量及与职业倦怠量表联用率的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9.
魏雪梅  胡定伟  何剑 《中国病案》2012,(12):45-47,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及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倦怠感差异情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职业倦怠感量表重新修订,采用此量表对南充市535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水平较低;年龄、教龄、转班方式与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有差异性存在(P〈0.05);年龄、教龄、职称、学历与情感耗竭有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感干预应具有针对性,以有效降低职业倦怠感对临床护理教师身心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玉霞  章涵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4):101-103
调查320名信阳市某高职院校教师,探讨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年龄为36—40岁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较其他年龄段严重,教龄在21年以上的教师较其他教龄段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严重;高职院校教师中教授基础课者比教授专业课者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职称、学历、担任行政职务与否等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中尚未发现性别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工作要求、控制源与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浙江、江西两省随机抽取255名医学院校辅导员进行测试。结果:1.医学院校辅导员整体的职业倦怠水平低于中间值;2.辅导员的性别与所在学校类别是影响其职业倦怠的主要背景性因素;3.外控性辅导员更易产生职业倦怠;4.机遇、工作要求、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结论:工作要求、控制源与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阴山燕  孙红梅  赵慧 《医学与社会》2011,24(2):100-101,104
目的: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超过中值,不同地区、教龄和周课时量的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除了小学教师的少成就感、去个人化维度与客观支持,去个人化与支持的利用度相关不显著外,职业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相关。结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社会应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3.
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从3所省市级医院随机抽取495名各科临床护士。采用MBI-GS、EPQ-RSC和OSI-R 3个量表对护士工作倦怠、人格特征、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进行测量。结果外科和内科护士的工作倦怠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5);低年龄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较强(P〈0.05);学历越低的护士其专业低效能感越强(P〈0.05);不同人格特征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不同(P〈0.05);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也不同。任务过重、责任感、任务不适和自我保健等是导致衰竭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和自我保健是导致消极怠慢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专业低效能感的主要预测变量为任务不适、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P〈0.05)。结论降低或保持适度职业任务量、职业责任感,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角色与职责,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与理性处事能力是预防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军队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受人口学因素影响的情况,为军队医院防治职业倦怠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李永鑫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军队三甲医院732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根据李永鑫职业倦怠诊断标准进行筛查,并与地方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比较。结果军队医院医务人员情感耗竭总分为(21.96±7.54)分,低于临界值(25分),去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减低分分别为(11.7±7.44)、(16.04±6.04)分,略高于临界值(11、16分);职业倦怠检出率显著低于地方医务人员(P<0.01),其中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减低,与地方医务人员比较分别为20.9%vs 81.2%、30.9%vs 66.4%、42.7%vs 76.2%;在个人成就感减低方面,离异的医务人员高于已婚(P=0.022)及未婚医务人员(P=0.026);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医务人员高于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医务人员(P=0.023、0.028、0.023);收入2 000元以下的高于收入2 000~5 000元及5 000元以上者(P=0.012、0.013);军人情感耗竭明显重于文职人员(P=0.037)和招聘人员(P=0.012);不同科室及岗位在情感耗竭、去人性化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军队三甲医院职业倦怠总体现状与地方医院相比较好,在防治军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时,应重点关注军人、医疗、重症监护、离异、低学历及收入较低的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频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行职员、话务员、公务员及其他VDT作业人员1 1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工作能力指数(WAI)量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衡量工作能力、职业紧张程度和职业倦怠水平,分析VDT作业人员不同工龄、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结果 不同工龄VDT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不同职业紧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能力指数与工作紧张指数、职业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是影响VDT作业人员工作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定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专业承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蚌埠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年级共287名定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倦怠得分高于女性(P<0.01);农村生源的得分高于城镇(P<0.01);大一、大二、大三的学习倦怠得分高于大四和大五(P<0.05~P<0.01);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的决定、就业有保障和因为高考分数原因的学生得分均高于自己有志于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得分(P<0.01);专业承诺总分、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选择原因、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是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承诺越强,学习倦怠水平越低,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表现越低,定向医学生培养单位应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其专业承诺,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学习倦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新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0名深圳龙华新区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SS评估所有被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情况,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情况,根据评分情况分为职业倦怠组与正常组,采用医患关系量表DDPRQ-10进行评分,并讨论职业倦怠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结果:49.2%(246/500)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总评分高于临界值,情感衰竭、玩世不恭评分较临界值略高,成就感低落评分略低于临界值;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工种均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有关(P<0.05~P<0.01)。职业倦怠组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客观行为、医务人主观感受、客观行为与主观感受结合3个维度及总医患关系评分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与医患关系各维度评分均正相关(P<0.05)。结论:加强医护人员思想教育,缓解工作中的厌烦情绪,规范病人及家属行为,是医院解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刘美星  丁静  季燕  陈雪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656-1664
背景 国内外研究表明,家庭医生是职业倦怠高风险人群。家庭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职业倦怠情况直接关系到签约服务的质量。目的 调查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焦虑、抑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综合管理及对策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5-7月对北京市西城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附属卫生站的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AS、SDS得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本研究中的家庭医生以女性(85.5%,235/275)、已婚(86.9%,239/275)、本科学历(72.4%,199/275)、中级职称(63.6%,175/275)为主。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6.0%(154/27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S、SDS得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S、SDS得分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SAS、SDS得分是情绪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气质类型、收入水平、签约患者总数、医患关系满意度、SAS得分、SDS得分是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P<0.05);SDS得分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减少职业倦怠应关注和干预家庭医生焦虑、抑郁情绪,注重多血质气质类型者稳定性格的培养,适当减少签约患者人数,提高薪资待遇,并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深圳武汉两地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分析不同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从沿海地区的深圳以及中部地区的武汉抽取3家医院,289位医护人员,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 I-HSS等对其工作倦怠、组织承诺等进行测量。结果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工作倦怠感,值夜班的医护工作人员更容易感到工作倦怠(P<0.05),未婚的医护工作者其工作成就感低于已婚者(P<0.05),不同地区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工作成就感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工作倦怠感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职称、年龄、科室等关系不密切。结论值夜班、未婚、综合医院、发达地区等因素导致工作倦怠感加剧,医院管理者应对医护人员给予关怀、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