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对肾癌株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单独或联合应用IFNγ ,IFNα ,IL 2 ,TNFα刺激肾癌株 786 0、GRC 1细胞并检测Fas、FasL表达 ,以Fas单克隆抗体 (FasAb)诱导其凋亡 ,以JurkatT细胞共培养试验检测其FasL功能。结果 :1 IFNγ、IFNα均能显著上调 786 0、GRC 1细胞的Fas表达 (P <0 0 1,P <0 0 1) ,并促进FasAb诱导的凋亡 (P <0 0 1,P <0 0 1)。 2 TNFα、IFNα能分别上调 786 0、GRC 1细胞的FasL表达。IFNγ能显著上调 786 0、GRC 1细胞的FasL表达(P<0 0 1,P <0 0 1) ,并促进JurkatT细胞凋亡 (P <0 0 1,P <0 0 1)。结论 :IFNγ、IFNα可增强肾癌细胞株的Fas表达 ,并促进FasAb介导的凋亡。但其亦能上调肾癌细胞FasL表达并增强其对淋巴细胞的攻击作用。  相似文献   

2.
IL-18在实验性暴发型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IL 18在暴发型肝衰竭发生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其他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采用D 氨基半乳糖 (D Gal) 90 0mg/kg与脂多糖 (LPS ) 10 μg/kg诱导BALB/c小鼠暴发型肝衰竭 ,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转氨酶 (ALT、AST )和肝组织病理、DNA梯形条带 ,评估肝损伤情况 ;用半定量RT PCR和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IL 18mRNA、TNF αmRNA和IFN γmRNA表达及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 18、TNF α和IFN γ的蛋白表达。结果 :D Gal/LPS给予后 4h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 ,7h小鼠开始死亡 ,10h死亡率达 80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 ,5h肝窦扩张、炎性细胞浸润、枯否细胞增生 ;7h肝细胞大量凋亡、坏死或肝组织出现大量出血性坏死 ;5h电镜示肝细胞核仁碎裂、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变性 ;7h核仁边聚 ,呈半月型 ,表现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 ,线粒体大部分空泡变性。DNA电泳显示 5h始出现梯形条带。正常小鼠肝组织IL 18mRNA有少量表达 ,TNF αmRNA、IFN γmRNA微量表达。给药后 ,三者的mRNA分别在 1h、 2h、 3h达高峰 ,血浆中TNF α、IFN γ水平与其mRNA变化显著正相关 (rTNF α=0 4 3,P =0 0 1;rIFN γ=0 6 9,P <0 0 0 1) ,而血浆IL 18与其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 (r= 0 12 ,P =0 2 5 )。本实验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模型中 ,肝细?  相似文献   

3.
碘化钠对人甲状腺细胞IL-6、IFN-γ和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 10 4 M碘化钠 (NaI)刺激单层培养的人Graves病 (GD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TEC ) ,采用定性及半定量PCR技术检测刺激前后白介素 6 (IL 6 )、γ 干扰素 (IFN γ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1) 3例GD组织均含有IL 6及IFN γmRNA ,2例检测到TNF α基因表达 ;(2 )基础状态下 ,3例TEC均表达IL 6基因 ,2例表达TNF α ,而所有样本均无IFN γmRNA ;(3)NaI不能诱导TEC产生IFN γmRNA ,对IL 6mRNA的表达亦无明显影响 ;(4 ) 1例TNF α阴性的TEC样本 ,经NaI刺激后 ,可表达mRNA ,2例原含有TNF α的TEC经刺激后 ,其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碘可通过诱导或增强TEC表达TNF α ,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deninenucleotidetranslocator,ANT)合成肽免疫液免疫小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DCM组) ,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脾淋巴细胞中Th细胞亚群分布,ELISA法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IFN γ、IL 4、IL 2、IL 6、TNF α的表达及其抗ANT自身抗体的产生。以不含肽的免疫液免疫小鼠为对照组。结果:DCM组小鼠Th1及Th2细胞亚群较对照组均有增多,以Th2更为显著,且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 1) ;IL 4、IL 6和TNF α表达明显增高,而IFN γ和IL 2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 0 1) ;抗ANT自身抗体均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ANT合成肽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时Th细胞均被激活,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该病发病机理中起着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5.
病毒感染常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凋亡 ,引起机体出现发热、出血、休克等临床症状。TRAIL、DR4、DR5和Fas是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超家族中参与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我们用IFN α、IFN γ和TNF刺激ECV30 4细胞 ,研究其对膜型TRAIL、DR4、DR5和Fas表达的调节作用 ,以此为模型 ,探讨急性病毒感染等疾病体内所诱导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与内皮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将ECV30 4细胞用 10 %FCSRPMI16 4 0培养基培养。调整细胞浓度为 5×10 4 /ml,铺于 2 5cm2 的细胞培养瓶中 ,培养 5h后分别加入IFN γ(5U/ml)、IFN α(2 0U/ml)和TNF…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血清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广州地区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双份血清IFN γ和TNF α的水平。实验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法。结果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急性期血清IFN γ和TNF α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恢复期血清IFN γ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感染病程第 1周 ,患者血清IFN γ水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SARS患者血清TNF α水平在病程第 2周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结论 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IFN-γ受体Ig融合蛋白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γ 干扰素受体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 (IFN γR Ig )对ConA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在Balb/c小鼠体内一次性静脉注射ConA 2 0mg/kg诱导细胞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分别于模型建立前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 10mg/kgIFN γR Ig,观察该融合蛋白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 )水平 ,细胞因子IFN γ、TNF α和IL 10分泌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FN γR Ig预防给药明显改善肝脏损伤的组织学和血清学变化 ,降低GPT水平 ,减少肝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同时与模型对照小鼠相比血清IFN γ水平下降 ,TNF α分泌合成减少 ,IL 10水平明显增加。而IFN γR Ig通过早期结合并阻断内源性IFN γ ,提高IL 10的抗炎作用 ,减轻炎症细胞对肝脏的侵袭及IFN γ、TNF α的肝细胞破坏作用 ,保护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在IL 3、TNF α、IFN γ、佛波酯 (PMA )等刺激剂诱导下释放超氧离子 (O2 )的能力 ,我们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抑制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嗜酸粒细胞产生O2 的量 ,结果发现 :(1)一定浓度的IL 3、PMA、TNF α能诱导嗜酸粒细胞释放大量的O2 ,与空白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而且以PMA的诱导能力最强 ;(2 )IFN γ的刺激量高达 10 0 0u/ml时 ,也不能有效促进嗜酸粒细胞释放O2 ,与空白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3)健康献血者与哮喘等变应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在相同的刺激剂诱导下释放的O2 量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 :IL 3、PMA和TNF α是嗜酸粒细胞产生O2 的强有力的诱导剂 ,而IFN γ则无此作用 ,从而提示应用IL 3、PMA和TNF α的拮抗剂有可能抑制嗜酸粒细胞释放O2 。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Th1/Th2状态及川芎嗪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RT PCR方法 ,以IFN γ和IL 2代表Th1型细胞因子 ,IL 4、IL 6、IL 10代表Th2型细胞因子 ,分别检测 3种肺癌细胞株 (鳞、腺、小细胞肺癌 )以及荷瘤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Th1/Th2状态 ,并观察中药川芎嗪 (Tetram ethlpyrazine ,TTMP )的作用。结果显示 3种肺癌细胞株IFN γ和IL 2均无表达 ,而IL 4、IL 6、IL 10均表达 ;经川芎嗪培育后 ,3种肺癌细胞株均出现IFN γ的表达 ,而IL 4、IL 6的表达被抑制 ,小细胞肺癌株同时表达IL 2。肺癌患者PBMC中IL 4、IL 6和IL 1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而IL 2无 1例表达 (0 / 2 3) ,IFN γ仅 1例表达 (1/ 2 3) ;与川芎嗪培养后 (两种浓度 ) ,肺癌患者IL 2 ,IFN γ的表达率明显提高 ;Th2型因子表达的优势状态较未加药组出现明显逆转。表明川芎嗪可促进肺癌细胞株和肺癌患者PBMC的Th2优势状态向Th1方向逆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期胰岛素干预对NOD鼠 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NOD鼠作动物模型 ,新生期胰岛素干预后检测血糖、尿糖及糖尿病发病率 ,HE染色观察胰岛炎 ,用RT PCR法检测胰腺干扰素γ(IFN 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 10 (IL 10 ) ,免疫组化检测胰腺胰岛细胞Bcl 2和Bax表达。结果 :新生期胰岛素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为31 6 % ,明显低于对照组 (72 2 % ) (P <0 0 1) ,且胰岛炎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 (P <0 0 1)。胰腺TNF α、IFN γ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IL 10mRNA的表达增强 (P <0 0 1)。胰腺胰岛Bcl 2表达明显增强 ,而Bax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 :新生期胰岛素干预可以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型细胞因子与Th2型细胞因子比例失衡 ,进而上调胰岛β细胞Bcl 2和下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诱导活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ANK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不同刺激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ANK基因的表达,并克隆全长的人THANK基因,方法 采用将常规方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于含100ml/L FCS的RPMI1640中,并以不同浓度的LPS、TNF-α、IL-2、IFN-γ、PHA及PMA刺激不同时间,以RT-PCR法,分析PMBC中THANK基因的转录表达,并克隆相应的全长人THANK基因,结果 RT-PCR分析表明,当用IFN-γ刺激PMBC72h后,可诱导THANK基因明显表达;而IL-2、LPS、TNF-α、PHA和PMA则不能诱导其表达。采用PCR产物克隆的方法,克隆了人THANK基因,并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论 克隆得到人THANK基因,并经DNA序列测定证实,结论 克隆得到了人THANK基因,为进一步研究THANK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稳定表达CIITA基因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 CIITA ,分析转染CIITA基因对T细胞体外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以CIITA基因逆转录病毒 (pLXSN/CIITA )转染并筛选获得HO CIITA。用FACS和RT PCR分析HLA以及抗原加工递呈基因表达水平。以磁珠法分离得到正常人外周血CD4 +/CD8+T细胞 ,分别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因子测定 (ELISA和RT PCR )。结果显示 ,转染CIITA基因后 ,使HO细胞HLAII类分子和LMP7基因表达增高 ,而Ii基因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 ,未检测到TAP1表达 ;HO和HO CIITA细胞刺激CD4 +T细胞分泌IL 4含量两者有显著差异。刺激 4 8h后达到顶峰 ,前者分泌量约为后者的 1/2 ,但分泌IFN γ无差异 ,RT PCR与ELISA两种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转染CIITA基因可增加肿瘤细胞表面MHCII类分子的表达 ,该作用与IFN γ具有协同效应 ;并能诱导CD4 +T细胞表达IL 4。  相似文献   

13.
猪苓多糖、硒及红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猪苓多糖 (PUPS)、微量元素硒 (Se)及红细胞 (RBC)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分别与不同浓度的PUPS、亚硒酸钠及红细胞单独或与IL 2协同诱导 ,以MTT法检测LAK细胞活性 ,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FN γ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PUPS和Se能单独诱导LAK细胞 ,与IL 2协同诱导的LA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细胞分泌的TNF和IFN浓度增高。RBC对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明显地增强作用 ,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PUPS、Se及RBC对LAK细胞杀伤性有明显增强作用 ,细胞杀伤活性的提高可能与内源性TNF和IFN的产生增加有关。本研究为PUPS、Se及RBC与IL 2协同诱导细胞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别与BEL 740 2人肝癌细胞和抗CD2 8混合培养 ,检测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CTL细胞的杀伤活性、培养上清IFN γ和TNF α的水平。结果发现 ,在BEL 740 2刺激细胞存在时 ,抗CD2 8促进增殖的最佳浓度为 6 μg/ml,而单一抗CD2 8不能刺激T细胞增殖。BEL 740 2细胞和抗CD2 8共刺激后IFN γ和TNF α分泌均比单纯BEL 740 2高 ,同时其诱生的CTL细胞杀伤BEL 740 2的能力也强于对照组 ,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1)。上述结果提示 ,抗CD2 8单抗共刺激诱导CD4+ 和CD8+ T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 ,使IFN γ、TNF α的分泌增多 ,增强了体外T细胞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 15 9例应用国产左旋 18甲基炔诺酮皮埋避孕剂 (Cla型 )妇女血清中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自发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该药应用早期 (<1 5年 ) ,血清中和PBMC分泌的IL 2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PBMC分泌IL 6的水平则有所降低 ;而IFN γ未见明显变化 ,以上变化在中晚期 (1 5~ 6 0年 )基本恢复正常 ,并保持稳定。血清中IL 2、IL 6和TNF α的水平变化与PBMC自发分泌水平相关。PBMC在体外经PHA刺激后 ,分泌四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6.
CTLA4Ig融合蛋白体外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建立EAEWista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借助MBP特异反应的T细胞 ,体外探讨CTLA4Ig免疫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发现 ,CTLA4Ig (10 μg/ml)可完全抑制MBP反应的大鼠T细胞增殖 ,而外源性IL 2的同时加入可恢复T细胞针对MBP的增殖反应。FACS检测经CTLA4Ig处理的T细胞表面仍有少量IL 2R的表达 ,且CTLA4Ig能诱导T细胞凋亡。RT PCR结果显示CTLA4Ig能明显抑制IL 2mRNA的表达 ,轻度抑制IFN γmRNA和TNF αmRNA的表达 ,而对IL 10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旨在为CTLA4Ig进一步实验室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CTLA4Ig诱导细胞无能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IL 2受体α链 (又称CD2 5 )是T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分子 ,CTLA4Ig所诱导的细胞无能CD2 5的表达下降。用FACS方法检测CTLA4Ig诱导的细胞无能的凋亡现象 ,结果发现未处理组与处理组间无差异 ;CTLA4Ig处理后的细胞无能Fas和FasL的表达 ,与未处理对照组无差异。用免疫印迹方法 ,检测发现CTLA4Ig诱导的细胞无能与未处理组相比P2 1Ras没有明显变化。用RT PCR方法检测一些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发现CTLA4Ig所诱导的细胞无能不能表达IL 2mRNA ,IFN γmR NA的表达下降 ,而IL 4mRNA、IL 10mRNA仍可表达 ,表明细胞无能的基因格局显示Th1基因受抑 ,有向Th2偏移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