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及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64例NSCLC组织中EGFR及KRAS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 64例NSCLC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27例(占42.2%)、KRAS基因突变8例(占12.5%),同时发生EGFR和KRAS基因突变者4例(占6.25%)。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吸烟史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肺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KRAS基因突变率,EGFR突变率在女性、肺腺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KRAS基因突变率在腺癌患者中较高,且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可以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ARMS法对628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分析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NSCLC中,EGFR突变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状态相关。EGFR基因突变在腺癌、鳞癌、腺鳞癌及其他类型肺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47.8%、12.5%、54.5%和0;吸烟NSCLC患者中,EGFR突变率(27.4%,77/281)低于非吸烟患者(56.8%,197/347);但吸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中的少见突变(23.3%,18/77)高于非吸烟患者(9.6%,19/197),非吸烟患者双突变中主要以Exon19 Del合并Exon20 T790M为主,吸烟患者中,可见多种多突变类型。结论 EGFR基因在腺癌、腺鳞癌及非吸烟患者中突变率较高;吸烟是NSCLC中EGFR突变率及少见突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GFR、KRAS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检出率,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手术标本86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KRAS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并分析EGFR、KRAS、ALK及ROS1基因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总突变率为62.8%(54/86),其中EGFR基因突变占总突变的76.0%(41/54);KRAS基因突变占总突变的9.3%(5/54);ALK基因融合占总突变的13.0%(7/54),其中1例患者存在EGFR 19缺失突变与ALK融合共存;ROS1基因融合占总突变的3.8%(2/54)。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显示,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患者中突变率高(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KRAS、ALK、ROS1基因改变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NSCLC中EGFR、ALK基因均存在较高的突变率,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KRAS、ROS1基因改变以及驱动基因双突变共存型基因突变率虽低,但其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47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9.3%(171/347),突变易发生于女性、腺癌、年龄(≤62岁)及不吸烟患者(P 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 0.05);突变类型以19-del和L858R为主(占87.1%)。ALK基因突变率为4.3%(15/347),ROS1基因突变率为1.7%(6/347),两基因突变均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 0.05),但ALK基因突变和ROS1基因突变者均为腺癌。另外,EGFR和ROS1基因突变共存者占0.3%(1/347)。结论 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ALK及ROS1基因突变率。EGFR突变易发生于女性、腺癌、年龄≤62岁、不吸烟者,ALK和ROS1基因突变可能更易发生于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和ROS1基因突变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108例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108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6.1%(39例),其中19号外显子突变率为13.0%(14例),21号外显子突变率为23.1%(25例);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多为不吸烟、肿瘤直径较小(<3 cm)、腺癌、无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较早(P<0.05),与患者性别、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鳞癌标本中均无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原发肿瘤和脑转移灶明显缩小.结论 EGFR基因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作为有效的NSCLC靶向治疗的临床筛选指标,很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与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结合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该地区的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中EGFR基因第18、19、20及2l外显子突变情况,统计分析各类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364例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者93例(25.5%)。其中EGFR 18 G719X突变占3.2%(3/93),EGFR 19缺失突变占48.4%(45/93),EGFR 20 S768I、T790M、20ins突变分别占3.2%(3/93)、2.2%(2/93)、3.2%(3/93),EGFR 21 L858R、L861Q突变分别占26.9%(25/93)、1.1%(1/93);双突变比例占11.8%,其中3例样本3.2%(3/93)存在G719X、S768I双突变,4例样本4.3%(4/93)存在19Del、T790M双突变,1例样本1.1%(1/93)存在19Del、L858R双突变,1例样本1.1%(1/93)存在L858R、S768I双突变,2例样本2.2%(2/93)存在S768I、T790M双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相关(P0.005),而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云南地区ⅢB~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女性腺癌突变率较高,且该地区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存在外显子19缺失突变为主及双突变率较高的特征。使用ARMS技术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可为临床使用EGFR-TKIs提供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146例NSCLC标本中BRAF V600、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RAF V600基因突变率为7.5%(11/146),与患者吸烟史有关(P=0.04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率为46.6%(68/146),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P0.05)。共检测出4例同时具有BRAF V600(3例V600E及1例V600D)及EGFR基因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2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2例),两者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患者BRAF V600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多见于无吸烟史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5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924例,采用ADx-ARMS法分析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类型,统计突变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重庆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38.85%(359/924),其中女性患者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63.84%vs 25.74%),腺癌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等其他类型患者(48.90%vs 7.91%),无吸烟史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60.98%vs 21.21%),不饮酒患者突变率高于饮酒患者(50.00%vs 29.54%)。19-del和L858R两种突变类型分别占总突变的48.19%及40.11%。结论重庆地区NSCLC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与患者性别、病理分型、有无吸烟史、是否饮酒、原发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见驱动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300例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常见驱动基因如EGFR、KRAS、ALK、ROS1、BRAF、MET、RET、HER-2等的突变情况。结果 300例NSCLC中,EGFR、KRAS、ALK、ROS1、BRAF、MET、RET、HER-2等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52. 00%、10. 33%、6. 67%、1. 67%、3. 67%、3. 33%、1. 00%、2. 33%。EGFR 21外显子L858R突变合并LINCO1446-EGFR基因融合1例; EGFR 20外显子C797S与T790M呈顺式或反式存在并合并EGFR敏感突变各1例; EGFR基因点突变合并MET基因拷贝数扩增3例。EGFR突变多见于不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P 0. 05); KRAS突变多见于吸烟男性患者(P 0. 05); ALK突变与患者年龄有关(P 0. 05),在小于60岁患者中更常见; ROS1融合突变与患者性别有关(P 0. 05),女性多见; BRAF、MET、RET、HER-2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类型及c TNM分期无关。结论 EGFR可与其他驱动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与否、组织学类型有相关性; BRAF、MET、RET、HER-2的突变率低,其临床意义有待探讨; NGS发现的共存型基因突变及少见突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Wang F  Fu S  Tang T  Deng L  Zhang X  Li YZ  Shao J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0):664-66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1444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第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状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1410例成功分型的NSCLC肿瘤组织中401例存在EGFR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7.8%,其中193例第19号外显子发生缺失突变,208例第21号外显子发生替代突变。EGFR突变更常见于腺癌、不吸烟或女性患者[突变率分别为33.5% (367/1094)]、37.6%( 321/853)及43.2% (225/521)。细支气管肺泡癌及伴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腺癌突变率显著高于普通腺癌[突变率分别为61.3%( 19/31)、48.0%( 12/25)及32.4% (336/1038)]。随着吸烟暴露水平的增加,EGFR突变率呈下降趋势;女性、不吸烟、腺癌为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SCLC患者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突变率较高。即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EGFR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突变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SCLC共443例,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样本299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59例、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样本85例。所有样本均通过石蜡包埋、切片后确定肿瘤细胞含量,显微切割富集肿瘤细胞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编码区第18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结果(1)在443例NSCLC标本中共检出EGFR基因突变193个,发生在189例患者中(42.7%);EGFR基因第18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2.0%( 4/193)、48.7% (94/193)、6.7% (13/193)和42.5% (82/193);(2)EGFR基因总突变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大于中位年龄(57岁)的患者中第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50.9%,54/106)高于年龄小于或等于中位年龄者(32.2%,28/87;P<0.01);(3)女性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53.5%,107/200)高于男性患者突变率(33.7%,82/243;P <0.01);(4)腺癌中的突变率(46.5%,161/346)高于鳞癌(13.3%,4/30;P<0.01)和低分化癌者(24.1%,7/29;P<0.05),而与腺鳞癌(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手术切除、粗针穿刺活检以及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样本中EGFR突变检出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49.5%( 148/299)、35.6% (21/59)和23.5% (20/85),其中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样本中的检出率较手术标本中的检出率为低(P<0.01)。结论直接测序法是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的有效方法,特别对未知突变类型的检出具有优势;NSCLC中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和腺癌中多见,以第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和第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为主;EGFR基因突变分布特征可能与年龄有一定关系;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与样本类型密切相关,活检组织及细胞学样本是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有用材料,但可能会漏检部分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EGFR、KRAS、ALK基因突变状态及与PD-L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9月30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128例NSCLC,采用免疫组化法及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对其PD-L1表达、EGFR、ALK、KRAS基因突变状态进行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PD-L1蛋白表达、EGFR、KRAS、ALK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NSCLC中,女性、非吸烟、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较高(P0.05);ALK融合在女性患者中阳性率高,且更易发生胸膜转移(P0.05);PD-L1蛋白阳性率为69.53%,男性(P=0.073)、非吸烟患者(P=0.022)的PD-L1阳性率相对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0.203,P=0.022),与EGFR基因突变呈负相关(r=-0.149,P=0.093),与ALK基因突变无相关性(r=0.067,P0.05)。结论 NSCLC中PD-L1表达与EGFR、KRAS基因突变有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对临床免疫治疗相关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不同位点数的突变检出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ARMS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EGFR基因4位点突变及29位点突变检测情况。结果ARMS法检测NSCLC EGFR基因(19、20、21号外显子)4位点突变的突变率为29.14%,EG-FR基因(18、19、20、21号外显子)29位点突变率为44.60%。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在4位点与29位点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EGFR基因4位点在NSCLC腺癌中的突变率为32.23%,而29位点的突变率为46.88%,两者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19Del与L858R点突变各自在两种不同位点试剂检测中NSCLC突变率及腺癌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 29位点试剂检测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4位点试剂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检测EGFR基因29位点的突变率高于4位点突变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突变率,且29位点与4位点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艾德公司设计EGFR基因29种检测位点在NSCLC或腺癌或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EGFR基因4位点突变率;同时,通过了解这两种不同位点检测试剂所体现出不同突变检出率,还有助于不同情况下不同人群EGFR靶点检测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2例NSCLC患者手术标本的石蜡包埋癌组织EGFR基因第19和21号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82例NSCLC组织中120例(42.6%)存在EGFR基因突变,包括第19号外显子突变61例,第21号外显子突变66例,其中7例第19和21号外显子同时存在突变。女性EGFR突变率(55.2%,53/96)高于男性的(36.0%,67/186),年龄51~60岁患者EGFR突变率(51.3%,39/76)高于≤50岁者(30.4%,21/69)和>60岁者(43.8%,60/137),非吸烟者的EGFR突变率(54.3%,69/127)高于吸烟者的(32.9%,51/155),EGFR突变与吸烟呈负相关(P =0.000,rs=-0.216);腺癌(47.8%,64/134)、细支气管肺泡癌(73.0%,27/37)、腺鳞癌(7/9)中EGFR突变率均明显高于鳞癌(23.6%,17/72)、其他类型(16.7%,5/30)中的突变率,分化程度中高、中、低、未分化的EGFR突变率分别为55.7% (68/122)、50.8%( 30/59)、22.7%( 17/75)、19.2% (5/26),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EGFR突变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 =0.000,rs=0.296);EGFR基因突变型的患者生存期明显较野生型的长(P =0.027),EGFR突变与临床TNM分期不相关。结论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患者、年龄51 ~60岁患者、非吸烟者及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腺鳞癌中多见,EGFR突变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存在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有利于患者靶向治疗的临床筛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ARMS-PCR法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中9个驱动基因(ALK、ROS1、RET、EGFR、KRAS、HER-2、PIK3CA、NRAS和BRAF)的突变情况,分析其突变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RMS-PCR技术检测2018年2月~2019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22例NSCLC肿瘤组织中的9个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522例NSCLC中ALK、ROS1和RET的融合突变率分别为5.17%、1.34%、1.34%,EGFR、KRAS、HER-2、PIK3CA、NRAS和BRAF的突变率分别为47.32%、7.28%、1.72%、1.72%、0.95%和0.57%。女性患者中EGFR突变和ALK融合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1),而KRAS突变率低于男性患者(P0.001)。EFGR和KRAS突变在肺腺癌中显著高于肺鳞癌(P0.001)。无吸烟史患者中EGFR突变和ALK融合发生率均高于吸烟患者(P0.001),KRAS突变在吸烟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患者。利用ARMS法联合检测9个基因在单点检测EGFR基础上增加了10.15%的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P0.01)。结论在9个驱动基因突变中,EGFR突变、ALK融合、KRAS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以及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其它较为罕见驱动基因突变并未发现与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及吸烟与否相关。九基因联合检测可作为NSCLC更简便适用的药物靶向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65例结直肠癌患者BRAF,KRAS,NRAS和PIK3 CA基因突变及其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265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BRAF基因(1 5外显子600密码子),KRAS基因(12,13,61密码子突变),NRAS(2号与3号外显子的12密码子、13密码子与61密码子常见的12个突变位点)及PIK3 CA(第9,20外显子)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65例患者中存在BRAF基因突变率为6.8%(18/265),KRAS基因突变率为32.1%(85/265),NRAS基因突变率为5.7%(15/265),PIK3 CA基因突变率为11.3%(30/265).NRAS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BRAF,PIK3 CA基因在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升高(P<0.05),但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NRAS,PIK3 CA基因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较低.KRAS,NRAS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BRAF,PIK3 CA基因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联合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11 ce111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1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EGFR基因突变及扩增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1-time po1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荧光原位杂交( f1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同时对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突变、扩增及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qRT-PCR技术检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为58.18%(32/55),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占87.50%(28/32);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史、组织病理分型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EGFR基因扩增率为23.64%(13/55),EGFR蛋白阳性率为70.91%(39/55);EGFR基因突变与基因扩增具有一定相关性( P<0.05),EGFR这两种基因状态与其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NSCLC 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无吸烟史及腺癌中表达较高,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筛查主要对象;EGFR基因突变与基因扩增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基因突变与扩增的先后顺序尚不清楚,需增加病例数进一步探讨;EGFR基因突变和扩增与蛋白表达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拷贝数,明确中国NSCLC人群中EGFR基因状态.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和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RMS)联合检测290例石蜡包埋、甲醛固定的NSCLC组织中其EGFR基因突变状态,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中209例EGFR基因拷贝数的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EGFR摹因拷贝数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EGFR基因状态与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织EGFR突变率为41.7%(121/290),其中腺癌为48.4%,大细胞癌为16.7%,鳞癌为0.EGFR基因突变以第19、21外显子突变为主(92/121),其中6例存在两种类型的突变.EGFR基因FISH阳性率为51.2%(107/209),包括29例扩增,78例高多体性.其中腺癌FISH阳性率为52.1%,大细胞癌为75.0%,鳞癌为11.1%.检测结果显示NSCLC组织EGFR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高拷贝数主要存在于腺癌,EGFR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拷贝数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国人NSCLC组织具有较高的EGFR基因突变率和FISH阳性率;联合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和基因突变可能更有利于靶向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状态,分析两者的一致率及其临床特征,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探索血清代替组织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中国人群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匹配的血清标本共90对,肿瘤组织和血清均用蝎型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ARMS)和直接测序2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中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应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19和21外显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在血清和肿瘤组织标本中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SARMS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46.7% (42/90)和18.9%(17/90),肿瘤组织和血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为16.7%(15/90);而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30%(27/90)和4.4%(4/90),两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4.4%(4/90)。与测序法相比,SARMS法的灵敏度是35.8%。此外,肿瘤组织的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血清EGFR突变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血清的突变检出率仍较组织低,但SARMS法的灵敏度较直接测序法高,肿瘤组织仍为目前确定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mp1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不同类型肺腺癌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the1ia1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80例山东省西部地区肺腺癌患者肿瘤标本(胸水细胞块、肺活检、手术切除组织),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并分析EGFR突变与标本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状态及家族史等的关系。结果肺腺癌中,总EGFR突变率为41.25%,胸水细胞块、肺活检、手术切除组织 EGFR 突变率分别为43.14%、31.25%、46.15%( P =0.649)。EGFR 突变标本中,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发生比例最高(59.58%,19/33),其次为19号外显子缺失(19de1)(39.39%,13/33),二者同时突变占3.03%(1/33);女性与男性的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54.55% vs 25.00%,P=0.008);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的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25.81% vs 51.02%,P=0.026)。结论在肺腺癌中,胸水细胞块、肺活检、手术切除组织等标本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最常见;女性、不吸烟患者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