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抽取山东省6所高校7 719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对能力得分(46.22±8.47)分,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事前的个人预防(15.65±2.75)分、事后的配合处置(15.18±3.08)分、事中的个人防范(15.01±3.2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专业(文史类、理工类)、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母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是否知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参加应急演练、是否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因素(B值分别为-1.53,-1.78,-2.08,0.60,0.81,1.11,1.38,0.78,1.65,1.86,9.14,2.00,2.62,P值均 < 0.05)。  结论  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对能力较好,但应对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通过加强应急教育、提升家庭内部支持等促进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策略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0—2020年北京市报告的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信息。  结果  2010—2020年,北京市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6起,其中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138起,发病人数4 291例,波及或暴露人数185 179人,罹患率为2.32%,年平均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46,P < 0.01)。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分别为71和66起,分别占学校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1.45%和47.83%。时间分布上,每年的3—6月和10—12月为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人群和病种分布上,托幼机构和小学阶段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多,分别为51和46起,共占学校报告事件总数的70.29%,且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水痘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中学和大学阶段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首位。  结论  传染病事件在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占主导,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防控的关键。学校应加强症状监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同时规范疫情处置工作,在疫情高峰期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和预案演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各级学校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容,为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115所学校现场查阅资料,并逐个进行评分及意见反馈.结果 115所学校均设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组织,有110所学校制定了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2所学校在预案中设有疫情报告流程图,33所学校在预案中设有报告人或单位电话号码;38所学校在制定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有具体应急措施和常规防范措施,1所高校和1所职业教育中学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结论 广西各级学校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多数内容不全面.没有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等.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各级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风险隐患,为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115所学校进行现场查阅资料,逐个学校进行评分及分析。结果 115所学校均设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组织,有89所学校设立学校医疗机构;有110所学校制定了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12所学校在预案中设有疫情报告流程图,有33所学校在预案中设有报告人或单位电话号码。有38所学校在制定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有具体应急措施和常规防范措施,有1所高校和1所中职学校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结论中、小学的校医室设立和校医配备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容的设置不完善,是这些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杭州市2019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以及《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中学校及自动预警相关信息。利用SAS 9.0软件对学校系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阳性预警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比较。  结果  2019年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平均使用率为54.65%,自动预警平均响应率为70.68%,不同地区学校系统使用和自动预警响应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0.79,1 615.91,P值均 < 0.01)。全年通过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发现阳性预警事件161起,通过突发网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7起,阳性预警事件发现越多的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越少(Z=10.65,P < 0.01),阳性预警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种构成不同(χ2=28.33,P < 0.01)。同一病种阳性预警事件发病人数均远少于未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人数,阳性预警信号发出时间距离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时间平均提前4 d。  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的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在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哨兵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3):189-189
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负责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的起草工作;组织拟订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组建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指导各地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帮助和指导各地应对其它突发事件的伤病救治工作;承办救灾、反恐、中毒、放射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涉及公共卫生问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对突发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构成。方法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上级制定的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分析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的基本构成。结果 宝安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构成主要有预案的组织机构与职责、预案的适用范围、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理5个部分。结论 社区应急预案的建立对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厘清中小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困难,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方法  2021年1—3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北京、重庆、云南三地的2 988所学校疫情相关工作负责人及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开展关于学校一般情况、学校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培训情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职务、职称、学历不同,各相关知识正确率不同:学历越高,相关知识正确率越高(χ2=50.73~203.36,P值均 < 0.05);高中学校定期开展健康相关课程情况最差(50.0%);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保健人员情况,城区学校(42.0%)高于农村学校(18.2%),民办学校(48.5%)高于公办学校(24.7%);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相关检测设备(84.91%,74.03%)。  结论  三地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虽与时俱进,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知识掌握情况仍有疏漏,建议增加学校卫生工作岗前与专项培训, 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管理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金湖县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情况,为推动该县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核病调查表,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占100%、有每日晨检记录占83.05%、因病缺课与病因追踪记录占77.97%、有新生入学查验登记记录占83.67%,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占77.97%、有健康教育课时和教案等记录占84.75%、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每年实施一次学生健康体检10.17%。结论 金湖县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还需继续改进,学校应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结核病健康知识宣传,做好日常因病缺课与病因追踪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金湖县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情况,为推动该县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核病调查表,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占100%、有每日晨检记录占83.05%、因病缺课与病因追踪记录占77.97%、有新生入学查验登记记录占83.67%,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占77.97%、有健康教育课时和教案等记录占84.75%、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每年实施一次学生健康体检10.17%。结论 金湖县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还需继续改进,学校应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结核病健康知识宣传,做好日常因病缺课与病因追踪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在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对性别议题社会舆情事件的参与度和态度, 为高校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引导和干预提供数据参考和实证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9所高校收集有效问卷450份,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基本人口学信息、性别议题社会事件舆情关注及参与度、案例态度和性别议题社会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进行调查。  结果   371名(83.00%)大学生关注过此类事件,210名(47.00%)参与过讨论。有326名(72.90%)大学生表达被此类事件影响了情绪,其中62名(13.90%)认为此类事件对自我情绪的影响具有持续性,54名(12.10%)认为此类事件进一步影响了自身生活。女性对事件的关注度及参与度(4.58±2.94)、对受害者的积极评价(12.01±2.07)和对施暴者的消极评价(5.99±1.60),以及感受到的负面情绪(15.90±8.62)均高于男性(3.85±2.67,11.44±2.02,6.56±1.83,9.46±9.02)(t值分别为2.76,2.96,3.48,7.71,P值均 < 0.05)。  结论   高校学生对性别议题社会舆情事件关注度较高,并存在性别差异。学校、媒体和社会应关注大学生媒介素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高校网格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新生1 123名;干预组(578名)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45名)保持常规健康教育模式.1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学生殖健康教育对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的影响,为生育力保护相关干预活动和政策制定提供证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 001名大学新生进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65.11%(1 954名);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71.11%(1 216名),高于生源地为非城市的新生(59.36%)(P < 0.05)。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指标总分[(4.22±0.90,4.05±0.98)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24.64±5.34,23.09±4.93)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82.44%,70.88%)均高于中学未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新生(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比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高(β=1.21,95%CI=0.79~1.63,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意向高于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OR=1.63,95%CI=1.33~2.01,P < 0.01)。  结论  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意向,有助于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实施,对生育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高校大学生家庭关系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为降低疫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和选择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4所高校904名大学生,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进行调查。  结果  大学生家庭关系亲密度得分为(61.32±6.29)分、家庭关系适应性得分为(43.30±5.83)分,心理应激反应总得分为(30.77±7.33)分,内部维度得分分别为:闯入症状(11.63±2.53)分、回避症状(11.69±2.64)分、高警觉症状(7.45±2.33)分;表现为轻微应激反应和中度应激反应人数占比分别为77.5%(701名)和17.3%(156名);不同年龄、年级、家庭收入情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组大学生在心理应激反应3个维度得分及家庭关系2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家庭关系亲密度、家庭关系适应性得分对心理应激反应的闯入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维度得分均有负向预测效应(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面对疫情出现轻微程度心理应激反应且主要表现为闯入和回避症状,家庭关系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具有负向作用。高质量的家庭关系可降低新冠疫情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的关系,为疫情防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8所高校大学生4 092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的关系。  结果  大学生情感风险感知(ARP)总分为(19.72±4.01)分,认知风险感知(CRP)总分为(14.56±3.64)分,距离感知(DIP)总分为(18.04±5.33)分,自我效能总分为(27.27±6.74)分,态度信念总分为(26.15±4.54)分,个体防护行为总分为(25.67±4.45)分。情感风险感知(β=0.16)、认知风险感知(β=0.08)、态度(β=0.23)和自我效能(β=0.13)均与大学生个体防护行为正向相关(P值均 < 0.01),而距离感知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学生群体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防护行为相关。高校应强化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关注态度,提高学生风险认知水平,促进校园疫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大学城5所高校1 369名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占31.99%,大学生短视频依赖者与非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如“焦虑”(1.73±0.67)等负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64±0.42),在吸烟、饮酒、吃甜食(1.88±0.40,1.91±0.32,2.15±0.51)等生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70±0.33,1.79±0.29,1.54±0.47)(P值均<0.05)。结论 过多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身心健康负性相关。应增强大学生的短视频媒介批判能力,健全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听力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及有关部门开展听力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11月对太原市4所高校1 306名学生进行听力损失筛查及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率为31.70%,4 000 Hz阳性者居多,占51.91%;听力保健相关问题总知晓率为58.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耳机日累计使用时间>4 h、耳机单次使用时间>1 h与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3,1.14,P值均<0.01),听力保健认知佳、父母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高中或大专)与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4,0.76,0.37,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听力保健认知度偏低,高校和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听力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