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指肾脏毁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和内分泌功能。临床上有很多证据已证实RRF对透析患者,尤其是腹膜透析(PD)患者的重要性。RRF能有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和尿毒症毒素,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对血管、心脏等方面起保护作用。PD作为终末期。肾脏病重要的替代治疗已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证实,比血液透析(HD)对RRF有更好的保护。但随着PD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RRF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何保护RRF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尚无中医对PD病人残余肾功能减退的发病机理的相关研究。据此,我们对收治的75例PD患者中医证候学进行了分析并对导致其残余肾功能减退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锴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60-1361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及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两组:Ccr≥2.0ml/min者为有残余肾功能RRF(+)组,32例;Ccr<2.0ml/min者为无残余肾功能RRF(-)组,29例。比较两组研究开始及治疗1年后RRF、血浆B型尿钠肽及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差异。结果:研究开始及1年后残余肾功能,RRF(+)组患者显著高于RRF(-)组(P<0.05);初始及1年后血浆B型尿钠肽(BNP),RRF(-)组显著高于RRF(+)组(P<0.05);1年后RRF(-)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显著高于RRF(+)组(P<0.05),RRF(+)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高于RRF(-)组(P<0.05)。结论:RR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及左心功能有显著影响。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保护和监测残余肾功能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分析残余功能在腹膜透析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策略。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主要是指健存肾单位的滤过和重吸收以及内分泌功能。残余肾功能的主要作用为:容量平衡、钙磷代谢、炎症状态、营养状态、中分子、生活质量等方面,并且在腹膜透析(PD)患者尤为突出。因此对残余肾功能采取必要的保护策略进行保护显得尤为关键,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3种常用血液净化方式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6个月后患者残余肾功能( RRF)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组( LF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 HD+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 HD+HP组)。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尿肌酐、尿素水平,通过公式计算RRF;比较透析前、后患者残余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激(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LFHD组、HD+HDF组和HD+HP组患者R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3组患者RRF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其中LFHD组下降最显著,与HD+HDF组和HD+H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HDF组RRF与HD+H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前β2-微球蛋白、PTH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 HD+HDF、HD +HP 组β2-微球蛋白、PTH 水平明显低于 LFHD 组(P 〈0.05);HD+HDF组与HD+H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过程中RRF均有下降,但HD+HDF组及HD+HP组RRF下降程度明显低于LHHD组,提示HD联合HDF治疗和HD联合HP治疗比单纯LFHD治疗能延缓患者RRF的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87名MHD患者发放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并记录患者平时血压、24h尿量、透析频率、透析间期体重获得量(IDWG%)及最近3个月发生失衡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测定患者透析前血肌酐(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CystatinC。使用血清CystatinC浓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根据24h尿量将患者分成有RRF组和无RRF组。结果:生活质量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6份,无RRF组患者在透析龄、透析频率、IDWG%、失衡综合征、心血管事件和血压异常发生率方面均高于有RRF组(P〈0.05)。基于血清CystatinC浓度估算的eGFR为f4.56+0.51)ml/(min·1.73m^2),它与MHD患者血清BUN、Cr呈负相关,与Hgb、Alb、PTH正相关;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分相关系数r=0.797(P〈0.01)。结论:RRF与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观察长期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简称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残余肾功能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透时间大于3个月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7例作为实验组,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以残余肾肌酐清除率3ml/min为界,分A组[残余肾功能(RRF)<3ml/min],32例次;B组(RRF≥3ml/min),21例次。采用常规处方透析,留取尿液、腹透液,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KT/V值、肌酐清除率(Ccr)、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0.56、0.83及0.80,P均<0.05),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0.41、0.33,P均<0.05),与PV/S不相关。A组Ccr、KT/V及血浆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白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RF与腹膜透析的充分性密切相关,并影响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RRF下降程度及时调整透析剂量及方案,是预防CAPD患者营养不良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血脂及大中分子毒素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主要数据库,收集不同透析模式,即高通量透析(HFHD)、低通量透析(LF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残肾功能(RRF)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循证医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8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HFHD和HD+HP在保护RRF上优于LFHD,而HFHD与HD+HP在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5,95%CI(-0.62,0.13)];2HFHD和HD+HP在降低血脂、β2微球蛋白和血磷方面优于LFHD,HFHD和HD+H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透析患者,与LFHD比,HFHD及HD+HP能更好地保护RRF,降低血脂、β2微球蛋白及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2组均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组分别于第1、4月开始予肾康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肌酐清除率(GFR)作为残余肾功能(RRF)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无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肾脏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ystatin C在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中的应用价值,寻找一种对透析患者较简便、精确的RRF估算指标。方法收集95例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患者61例,腹膜透析患者34例)的血、尿标本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和尿肌酐(Ucr)以及Cystatin C浓度,分析血清Cystatin C能否很好地估算透析患者的RRF,并且将它估算的RRF(eGFR1)同标准的RRF以及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得出的RRF(eG—FR2)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透析患者Cystatin C和Scr浓度均伴随着RRF的降低而上升,但Cystatin C的上升幅度比Scr平稳。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Cystatin C、Scr与RRF均呈负相关(r=-0.53、r=-0.46,P〈0.05;r=-0.71、r=-0.63,P〈0.05)。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分别基于Cystatin C和Scr测得eGFR与RRF均呈正相关(r=0.69、r=0.63,P〈0.05;r=0.74、r=0.58,P〈0.05),且Cystatin C测得eGFR与RRF的相关性更好。结论Cystatin C估算透析患者RRF准确、简便,在24h尿标本难于准确收集的情况下,Cystatin C比Scr更适合透析患者RRF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残余肾功能(residualrenalfunction,RRF)对血液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 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被分成为2组,透析间期24 h尿量大于200 ml,存在残余肾功能(A组);反之,残余肾功能丧失(B组)。测定透析前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多种指标。结果 A组患者69例,B组患者57例,A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均较B组患者显著性下降。结论 RRF对血液透析患者有一定的影响,可改善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们测定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的残余肾功能(RRF),结果表明:PD对RRF保护优于RD,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残余肾功能(RRF)对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为依据分为RRF(+)组和RRF(-)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尿量(U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肌肝(Scr)、血磷(P3+)、碳酸氢根(HCO3-)、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检测,以及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UR、Scr、HCO3-和Cc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RF(+)组的Hb高于RRF(-)组(P<0.05),PTH水平低于RRF(-)组(P<0.05).治疗后RRF(+)组的LVEF和LVFS均高于R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F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能,降低心脏负荷,减低肾毒性物质对心脏的毒害从而改善长期血透患者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26例,观察其血透前后各种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及每日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坚持维持性血液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各40例.缬沙坦组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d;对照组均未使用ARB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腹膜平衡实验(PET)、残余肾功能(RRF)、24h尿量、日超滤量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变化.结果 缬沙坦组治疗后的PET、RRF、24 h尿量、日超滤量较对照组高(均P<0.05),VEGF、TGF-β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ARB可降低残余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抗腹膜硬化和保护腹膜功能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管延蒙  楼季庄 《医学综述》2013,19(3):483-486
残余肾功能(RRF)指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组织的滤过和内分泌功能。它对于小溶质分子的清除及维持电解质液体平衡、控制钙磷、清除中分子尿毒症毒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患者的生存率、心血管疾病、钙磷代谢、炎症状态、贫血及营养状况、RRF的影响因素与血液透析患者的RRF临床应用进行归纳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保护血液透析患者RRF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4 h/次;观察组在常规血透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于透析结束前60 min缓慢泵入;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RRF水平及日均尿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R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BUN、SCr均较治疗前升高,RRF较前降低,治疗组BUN、SCr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治疗组RRF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均尿量减少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减缓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延缓尿毒症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残余肾功能腹膜透析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在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对临床生化指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两组:一组rGFR〈1 ml/(min.1.73m2);另一组rGFR≥1 ml/(min.1.73 m2)。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透析状态,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肌酐清除率(Ccr)、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 total)、残余肾尿素及肌酐清除率。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透析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患者的2年死亡率为8.3%和30%(P=0.034),血红蛋白、钙磷乘积、血清白蛋、Kt/V total、Ccr total、24小时出液量分别为103.6±9.8和94.2±9.2(P=0.003)、47.3±3.8和53.3±4.2(P=0.048)、35.9±3.2和31.6±4.1(P=0.003)、2.20±0.25和1.98±0.98(P=0.002)、67.4±7.2和55.9±5.9(P=0.000)、1014±205和661±160(P=0.000)。结论残余肾功能可以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造血、营养状态、钙磷代谢、炎症状态、容量状态等,保护残余肾功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是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关于CKD-MBD的现有数据重点关注血液透析(HD)患者.关于中国腹膜透析(PD)患者中CKD-MBD的研究极少,尤其缺乏大样本对比性研究.我们希望明确与CKD-MBD相关参数有关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本单位定期P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采集空腹血标本及前一天全部尿液和透析液.测定血清标本的生化全套.测定24小时尿量以及腹透液与24小时尿液中肌酐(Cr)与尿素氮(BUN)浓度.根据公式计算周Kt/V、残余肾功能(RRF)和周肌酐清除率(Ccr).研究血清钙(Ca)、磷(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入选140例PD患者,其中男76例,女64例.具有更好残余肾功能的患者血P控制更佳.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钙与RRF、透析时间以及SCr和白蛋白(ALB)水平显著相关;血清P与RRF、Kt/V、周Ccr、BUN、透析时间以及SCr和ALB水平显著相关;血清iPTH与RRF、周Ccr、年龄、透析时间以及SCr和ALB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RRF和24小时尿量作为残余肾功能评价指标时,具有更好残余肾功能的PD患者血清P、ALP和iPTH控制更好.因此保护残余肾功能对ESRD人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医学》2012,34(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排除肿瘤、肾移植失功、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及随访时间少于1年的患者.尿量> 100 ml/24h者为有RRF,观察进入血液透析后RRF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44例患者入选.平均随访时间(26.42±14.40)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RRF下降速率平均为(0.39±0.27)ml/(min·月),RRF下降速率快者[(0.72±0.22)ml/(min·月)]较下降慢者[(0.23±0.09)ml/(min·月)]肾脏存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P=0.000).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13例,占29.55%,平均2年后无RRF者8例,占32%,有RRF者5例,占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00).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脱水量大、低白蛋白及收缩压增高是RRF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R=0.915,R2=0.837).结论 尿毒症患者开始透析时容量负荷过重导致脱水量过大、透析不充分及血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液透析患者RRF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洮  王梅  燕宇  杨冰  檀敏 《北京医学》2012,34(4):283-28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排除肿瘤、肾移植失功、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及随访时间少于1年的患者。尿量﹥100ml/24h者为有RRF,观察进入血液透析后RRF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44例患者入选。平均随访时间(26.42±14.40)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RRF下降速率平均为(0.39±0.27)ml/(min·月),RRF下降速率快者[(0.72±0.22)ml/(min·月)]较下降慢者[(0.23±0.09)ml/(min·月)]肾脏存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P=0.000)。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13例,占29.55%,平均2年后无RRF者8例,占32%,有RRF者5例,占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45,P=0.000)。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脱水量大、低白蛋白及收缩压增高是RRF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R=0.915,R2=0.837)。结论尿毒症患者开始透析时容量负荷过重导致脱水量过大、透析不充分及血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液透析患者RRF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