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方法 我院于1997~2003年,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9例,该皮瓣以第一掌背动脉在第二掌骨背侧的纵轴为轴线,以筋膜为蒂,蒂部设计在皮瓣的远侧,供血动脉为示指桡侧指动脉。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以上5例,修复后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mm~11mm(平均7.9mm),外形满意,患均恢复原工作。结论 切取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安全可行,是修复示指皮肤大面积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背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三种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桡动脉在腕背鼻烟窝穿出,与尺动脉掌深弓吻合之前,发出腕背皮支、第1掌背动脉、拇指背侧支以三支动脉为蒂,形成逆行鼻烟窝皮瓣、第1掌背动脉皮瓣、拇指背侧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和指、示指、腕掌、腕背侧皮肤缺损。结果切取桡动脉腕背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3例,修复拇指、虎口、指、腕掌、腕背组织损伤及缺损。术后随访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桡动脉腕背分支行岛状筋膜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8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机器伤2例,挤压伤3例,切割伤3例。近节背侧缺损2例,末节背侧缺损1例,末节远端毁损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7 cm×1.4 cm~3.0 cm×2.5 cm。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1 d,平均14 d。首先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示指近节背侧)修复拇指缺损,然后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手背部近端偏桡侧)修复示指背侧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患者术后48 h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1例因缝合张力过大出现皮瓣臃肿、淤青,经对症治疗后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皮瓣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余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瘢痕;其余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肌腱无粘连,对示指功能干扰小,皮瓣供、受区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末次随访时,拇指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2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例示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以第2掌背动脉为轴线,该动脉远端及筋膜为蒂,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手指功能及外观均良好。结论第2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适于修复示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几种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几种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用指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8例,用食指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22例,用大鱼际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20例,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2例。结果72例皮瓣全部存活,18例神经血管带蒂岛状皮瓣拇指异位感觉全部恢复,22例食指背侧岛状筋膜皮瓣中有16例异位感觉恢复,6例尚在随访中。大鱼际筋膜逆行岛状皮瓣12例感觉建立,为恢复保护性感觉,8例尚在随访中。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感觉建立,为恢复保护性感觉,4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几种岛状皮瓣各有优缺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3年7月-2019年5月,采用第1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26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供受区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优良率为96.2%。结论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其质地相近,手术操作方便,可携带神经改善受区感觉,成活率高,无需Ⅱ期手术,是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掌背动脉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3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指固有动脉断端与皮瓣的静脉吻合,指固有神经断端与掌背筋膜蒂皮瓣的皮神经接合,形成带感觉的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结果26例33指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皮瓣供区植皮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良好,手指饱满,无压痛,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4-9mm。结论静脉动脉化掌背动脉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带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69例,皮瓣全部成活,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69例,男61例,女8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4岁,平均31岁。急诊手术40例,择期手术29例。新鲜创面40例,肉芽创面5例,感染性创面4例,疤痕挛缩12例,骨外露8例。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8例,其中5例为逆行指动脉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8例,修复虎口3例;并行第2掌背动脉皮瓣修复示指近节掌侧皮肤缺损1例;挠动脉皮瓣  相似文献   

9.
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移位及皮片移植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5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4.0 cm~3.0 cm×7.0 cm。结果 5例筋膜瓣加植皮均存活,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位加皮片移植是一种治疗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部的皮肤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手部结构精细复杂,且皮肤很薄,修复时有一定难度。1979年Foucher报道了以第一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拇指虎口皮肤缺损,1990年路来金等人报道了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用于修复手掌的小面积皮肤缺损犤1犦。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以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各种手部皮肤缺损22例,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4~57岁,平均年龄28.7岁。17例为急性外伤性皮肤缺损,4例为疤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缝合神经的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逆行指动脉皮瓣切取后指神经裸露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缝合神经的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逆行指动脉皮瓣移植后供区软组织缺损20例21指,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2.0 cm×3.0 cm。随访检测患指皮瓣外观、关节活动度及感觉等指标。结果术后2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5个月随访,修复后患指指动脉皮瓣供区外形饱满,质地柔软,局部皮肤感觉及供区各关节活动范围令人满意。结论采用缝合神经的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逆行指动脉皮瓣切取后供区指神经裸露及软组织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并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带掌背动脉的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9年12月共治疗手指背侧组织缺损36例,根据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顺行带掌背动脉筋膜瓣(10例)、逆行带掌背动脉筋膜瓣(20例)和U-I型掌背动脉筋膜瓣(6例)进行修复.筋膜瓣面积:1.2cm×2.1cm~2.5cm×4.5cm.结果 36例筋膜瓣加植皮区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31例外形和功能恢复较为满意(86 %),5例不满意(14%).结论 选用带掌背动脉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对供区影响小,外形良好,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等优点,可一、二期修复手指背侧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3.
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手指皮肤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的患者,分别采用第2、3、4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4.5 m~3.0cm×8.0cm.结果 术后38例38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两点分辨觉为5~9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掌背留有线形瘢痕,少许色素沉着.结论 掌背动脉皮支蒂逆行筋膜皮瓣切取方便,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皮瓣切取范围大,可修复指尖创面,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根据掌背动脉皮穿支的走行、分支与分布特点,将手背侧皮瓣设计成"哑铃型",转位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9例.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18个月,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是修复手指近节皮肤贯穿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根据掌背动脉皮穿支的走行、分支与分布特点,将手背侧皮瓣设计成"哑铃型",转位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9例.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18个月,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是修复手指近节皮肤贯穿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根据掌背动脉皮穿支的走行、分支与分布特点,将手背侧皮瓣设计成"哑铃型",转位修复手指皮肤贯通缺损9例.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18个月,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掌背动脉皮穿支"哑铃型"筋膜皮瓣是修复手指近节皮肤贯穿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手指软组织缺损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手指软组织缺损几种岛状皮瓣修复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指动脉、掌背动脉和指神经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9例45指,其中7例7指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软组织缺损;22例28指应用指神经背例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远节软组织缺损;10例10指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掌、背侧近节或超近节以上较大面积缺损。后32例中23例吻合神经。结果本组39例随访6~12月,皮瓣血运、质地及功能良好,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较其它两种皮瓣外形明显臃肿且感觉差。缝合神经的23例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mm,未缝合神经的皮瓣由于受区神经的长入也有了保护性感觉功能。结论临床应根据不同节段的手指软组织缺损而选择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8.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带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食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皮瓣蒂部不经皮下隧道穿过,而由刃厚皮片包裹后置于皮肤之外。结果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2月,外形及屈伸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与传统掌背动脉皮瓣比较,改良掌背动脉皮瓣可减少蒂部压迫,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轴点掌背皮动脉皮瓣修复腕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双轴点掌背皮动脉皮瓣修复腕或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1995年~2003年,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由掌背动脉发出的近侧及远侧皮支在皮下组织内形成恒定的弓状动脉吻合,以其近侧或远侧皮支为蒂,手背皮肤为供区,可形成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了27例,采用顺行修复手背3例,皮瓣范围2.0 cm×4.0 cm~4.0 cm×6.0 cm;逆行修复手指24例,其中食指12例,中指6例,环指4例,小指2例,皮瓣范围 2.5 cm× 3.5 cm~3.0 cm×7.0 cm.供区均直接闭合.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经1~3年随访,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满意,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1年后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外形及功能正常. 结论以掌背皮动脉为蒂的顺行或逆行皮瓣修复腕或手指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