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禹晖  张金赫  尹吉林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20-1322
目的:通过对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MPI及心脏DSCT检查;分别对MPI图像及DSCT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其中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结果:DSCT显示有29例冠脉狭窄程度>50%,其中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CT诊断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的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发病年龄≤1岁7例(25.9%),1~7岁7例(25.9%),>7岁13例(48.2%),随访所有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DSCT对27例ACAPA均明确诊断,其中左冠状动脉(LCA)异常起源24例,右冠状动脉(RCA)异常起源3例。20例DSCT显示大量侧枝循环的患者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仅提示18例。患者冠状动脉均不同程度增宽,各组LCA、RCA近段直径分别为:年龄≤1岁组LCA 2.1~3.7mm,RCA 3.0~3.7mm;1~7岁组LCA 2.1~4.0mm,RCA 3.2~5.2mm;>7岁组LCA 5.0~9.5mm,RCA 5.2~9.0mm。2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重建术,除1例失访外全部存活。结论:DSCT可明确诊断ACAPA,并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行64层心脏CTA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5例,对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重组,分析各型冠状动脉变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7例:1例左冠状动脉源于右冠状窦,2例右冠状动脉源于左冠状窦,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2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主动脉壁(其中1例伴肌桥),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瘘2例:1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伴左回旋支发育不良),1例右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瘘.32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5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左回旋支未发育.结论 64层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变异的解剖细节,对其形态学评价具有突出优势,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率和心率变异对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7月~11月间16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资料,探讨最佳时相重建时心率和心率变异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163例患者增强扫描时平均心率为(69.3±14.6)次、min(42~124次/min),平均心率变异为(7.9±4.5)次/min(1~25 次/min),最佳时相重建时,LAD图像质最与心率间无相关性,RCA、LCX和总体图像质量与心率间存在相关性(P<0.05);各支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总体图像质量与心率变异间无相关性.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在较人的心率和心率变异范围内完成对冠状动脉的观察,高心率对图像质量仍有一定影响,但足以满足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及其较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优势。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先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CAG的6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结果:62例中,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96.9%、98.8%、75.6%、99.9%,99.5%、91.1%、100%、100%、99.4%,99.0%、83.9%、99.6%、86.7%、99.4%,与CA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检查方法存在关联。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优良,与CAG结果相近,已成为临床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对左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间的关系.方法 95例心血管病患者在72 h内行超声心动图(ECHO)及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量左心功能10项指标.将32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对照,DSCT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与心肌缺血率对照.结果 2种检查多项心功能指标中、高等相关.DS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程度与肌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LVMM、LVEF、LVSV改变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时有统计学差异;LVMM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LVEF、LVSV 3支病变组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单支与双支病变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SCT与ECHO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功能改变有一定规律.LVMM是左心室功能中心肌缺血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24 h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TTE检查的患者476例,获取2种检查诊断PFO的例数以及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476例中DS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PFO 101例(21.2%),其中同时发现存在通道及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LRS)68例(67.3%),仅发现通道而未发现明显LRS 33例(32.7%),同时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SA)5例;TTE检查发现PFO 71例(14.94%),同时合并ASA 5例,TTE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PFO的诊断率低于DSCT冠状动脉成像(P<0.05);DSCT组及TTE组测量的PFO通道开口横径分别为(2.55±1.62)mm,(2.71±1.4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静息状态下的PFO 诊断率以及对PFO 解剖结构的显示优于TT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CTCA及临床资料.结果:13387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检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3例,检出率0.17%.其中单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7例(30%),两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6例(70%)...  相似文献   

9.
双源CT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对心肌桥(MB)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360例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对MB进行定位、分析相关病理学改变、统计MB的检出率,并与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进行对照. 结果 360例中104例发现MB,共检出MB 151支,检出率29% (104/360);其中74支位于7段,35支位于8段,9支位于9段,1支位于2段,1支位于15段,5支位于16段,4支位于13段,2支位于10段.MB平均长度为(2.16±0.79) cm,平均深度为(0.32±0.11) cm.48例患者在MB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在DSCT检出的21支MB患者中,CAG仅检出4支MB. 结论 DSCT对M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同时还能对MB的深度及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一站式”低剂量扫描方案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及左心室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周内同时行冠状动脉DS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组条件:心律规则且心率≤70次/分.DSCT采用管电流调制,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扫描窗宽为30%~ 80% R-R间期,全电流采集时相为70% R-R间期,其余时相使用全电流的20%.冠状动脉依据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16分段法,图像质量用4级法进行评估,1~3级图像为可评估,能用于影像诊断,4级为不可评估.采用手动矫正Simpson法计算DSCT所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以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值为对照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及左心室功能分析,1例心脏扫描失败,2例左心室功能分析失败.平均辐射剂量为(3.08±0.40) mSv.共评价冠状动脉409段,其中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6.82%.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DSCT与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4),且有很高的相关性(r=0.74).结论 DS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低剂量“一站式”心脏检查方法可以用于低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和左心室功能分析.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左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平均辐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钱波  李强  徐烈富  孟名柱  潘昌杰  钱农   《放射学实践》2013,(12):1283-1286
目的:探讨Minidose技术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左心室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检查。DSCT采用序列扫描模式,总扫描时间窗35%~95%R—R间期,其中40%~70%R-R间期时为全电流输出,数据用于冠状动脉重建,其余间期使用全电流的20%输出,数据用于左心室功能分析。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法,将冠脉图像分为16段,并采用4级法对每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将DSCT检查时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LVEF值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顺利完成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分析。共评价冠状动脉525段,其中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7.53%(512/525),平均辐射剂量为(3.75±0.89)mSv。DS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0.05),且两者相关性好(r=0.68)。结论:Minidose技术可以用于DSCT冠状动脉成像兼顾左心室功能分析的“一站式”扫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左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平均辐射剂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CPF患者的资料, 其图像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 分析CPF的检出率、异常血管的CT特征及多排螺旋CT的诊断意义。 结果 CPF血管起源:左冠状动脉分支或左圆锥支11例, 左冠状动脉分支及右圆锥支(或左右圆锥支)7例, 右圆锥支1例, 双侧冠状动脉多分支1例。异常血管形态:迂曲扩张血管网19例, 单纯扩张血管1例, 匍匐于肺动脉壁20例; 合并囊状动脉瘤5例, 梭形动脉瘤1例。肺动脉瘘口的位置:主肺动脉左侧壁14例, 左前壁1例, 前壁2例, 左侧壁和前壁1例, 左前壁和右侧壁1例, 未见明确瘘口1例。瘘口的CT特征:开窗征17例, 射血征8例, 烟雾征3例, 飘带征1例, 等密度征10例。 结论 多排螺旋CT重组技术可清晰显示CPF的异常血管及瘘口特征, 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再次重新定义的价值。方法:对520例患者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方法,步骤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适应ECG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及其功能。结果:520例患者中心率小于100次/min的患者共有390例,占75%,其平均心率为75±5.6次/min(60—100次/min)。心率高于100的患者有130例,占25%,其平均心率为(110.6+10.8)次/min(101~130次/min)。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心脏收缩期。结论:双源CT比传统CT少50%的放射剂量,在不需要控制心率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成像,提供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和心脏图像,提高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2月期间进行了DSCF冠状动脉检查的资料,总结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结果:1881例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共有1879例患者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检出了24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检出率为1.3%。其中15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2例起自左冠状窦,3例为高位起源),8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起自无冠状窦,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高位开口、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各1例),1例为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均为高位开口)。结论:本组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为1.3%。DSCT可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和走行,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人群冠状动脉CTA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无症状人群冠状动脉CTA影像进行分析,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对60例科技人员进行128层CTA检查,扫描时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评价图像质量,每例患者观察6支主要冠脉分支。结果:60例中共发现29支血管变异,其中1支为冠脉起源异常,28支为心肌桥,心肌桥以左冠脉前降支发生率最高,为33.33%(20/60);共发现52支血管内斑块形成,以左冠前降支发生率最高,占51.90%(27/52),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分别为32(32/52)和13支(13/52);管腔轻、中度狭窄也以左冠前降支最多见,分别占40.00%(24/60)和5.00%(3/60)。结论:冠状动脉CTA在无症状人群(科技人群)检查中意义重大,可以作为有效的冠状动脉病变筛查工具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怀疑冠心病的50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查的500例患者中190例(38%)有壁冠状动脉存在,其中157例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16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7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10例为多支病变。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多期相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的影响,对有相关性者行进一步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共纳入分析的血管为299支,296支血管可满足影像评价(99%)。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总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没有影响,仅平均心率对舒张期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有负影响(P〉0.05),尤其对右冠状动脉的影响更明显,70bpm以上时影像质量即下降,80bpm以上时影像质量甚至难以满足评价。结论: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r冠状动脉总的影像质量没有影响,但平均心率对舒张期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有负影响,对右冠状动脉的影响更大,当心率大于80bpm时,利用舒张期的数据难以获得RCA满意的影像质量,应该利用最佳收缩期的数据进行影像重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LGA)参与肝细胞癌(HCC)供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源CT对91例左叶HCC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扫描,采用MPR、CPR、MIP、V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LGA。分析LGA参与HCC供血与病灶大小、位置、假包膜的完整性及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关系。结果:91例患者共计104个HCC病灶,23个病灶有LGA参与供血,发生率为22.1%。23个有LGA参与供血的HCC病灶中,19个为巨块型,4个为结节型,22个突破了肝被膜,17个接受了TACE治疗,23个病例均无完整假包膜。LGA参与供血的形式包括:通过左叶肝动脉供血3个,通过左叶副肝动脉供血5个,直接发出分支进入瘤体15个。结论:LGA是常见的左叶HCC肝外侧支动脉,其发生与肿瘤较大、突破肝被膜、缺乏完整假包膜和接受TACE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capability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 in evaluating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Early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is essential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sudden death. In 16 patients (12 men, mean age 50 ± 14 years), anomalous coronary arteries were detected on contrast-enhanced DSCT in a patient cohort of 230 individuals (incidence of 7%). Six different types of anomalies were diagnosed (three fistula, four anomalies of the circumflex artery, four anomalous right coronary arteries, three anomalies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one absen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and one left coronary artery arising from the pulmonary trunk). Of the 16 patients, 10 also underwent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AGs by an experienced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 resulted in a precise diagnosis in 50% of patients. With DSCT, sufficient image quality and exact visualization of the aberrant anatomy were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Therefore, DSCT seems to be an accurate diagnostic tool for examining the precise origin, course, and shape of aberrant coronary arter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l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