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双能CT碘图肿瘤体积对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8例喉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软骨受侵犯组(49例)和未受侵犯组(59例);对比2组基本资料及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喉癌甲状软骨侵犯危险因素及其诊断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效能。结果 甲状软骨受侵犯组与未受侵犯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喉癌分型、前联合侵犯及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碘图的肿瘤体积(P<0.01)和前联合侵犯(P=0.03)是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以肿瘤体积=3.91 cm3为临界值诊断甲状软骨侵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90%及89.80%,Youden指数为0.84,AUC为0.97[95% CI(0.94,0.99),P<0.01]。结论 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和前联合侵犯是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可用于诊断甲状软骨侵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与髂总动脉长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腹盆腔CTA检查患者43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患者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Mimics软件联合Geomagic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间分叉角度和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所对应椎体。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对应椎体位置及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439例患者腹盆腔血管和腰骶椎三维模型,均清楚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439例患者中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为平均(49.1±12.4)°,分叉开口位于L3~4有38例,L4上1/3有63例,L4中1/3有89例,L4下1/3有135例,L4~5有114例。左右髂总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45.6±15.6)mm和(43.3±15.4)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分叉开口位置高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0.172,P<0.05),该分叉角度与左右髂总动脉长度也存在负相关关系(左侧:r=-0.171,P<0.05;右侧:r=-0.164,P<0.05)。结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开口位置越低,其角度越大,相应髂总动脉长度越短,经股动脉行对侧髂内动脉直接插管距离短、易操作,成功率高;反之,插管路径就延长,直接插管难度增加,需用成襻插管技术,或进一步结合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评估是选择对侧还是同侧髂内动脉插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联合静息CT心肌灌注(CT-MPI)对于PCI术后患者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的患者22例,行CCTA检查、静息心肌灌注检查,评估CCTA联合静息CTMP对PCI术后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评估。  结果  CCTA提示25个支架内有4个支架内出现再狭窄,联合检查出10例心肌灌注异常,12例无心肌灌注异常,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相同;CTMPI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较高,为90%、100%,联合检查比单纯的CCTA检查更能提高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同时还可以评估支架内是否出现再狭窄情况。  结论  CCTA联合静息CTMPI对于PCI术后心肌缺血情况的诊断效能更高,可在了解支架通畅情况的同时得到心肌血流灌注的情况,提高了PCI术后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人正常离体子宫薄层数据采集的方法及意义. 方法 将2例人正常离体子宫分别行双侧子宫动脉及双侧子宫静脉插管,通过精确的压力控制装置,分别注入适量明胶氧化铅灌注液,借助专用模具以及订制机器铣床实现低温冷冻包埋、连续等间距铣削、采集数据. 结果 共获得分辨率为5 184×3 456像素的薄层数据510张(每张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3岁,因咳嗽,咯血约20 d,于2009年12月入院.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后逐渐出现痰中带血,偶可见鲜红色血液,剧烈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无胸痛、发热、盗汗.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SPECT、CT融合显像:气管上段可见不规则结节样突起的软组织影,约0.8 cm×0.6 cm,边界尚清晰,局部放射性分布无明显浓聚.CT示:气管上段近胸廓入口处见管腔内软组织影,呈结节状突起,约0.8 cm×0.5 cm,边界清,密度尚均匀,形态不规则,由左后壁突向腔内(图1),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180~200 HU(图2),邻近管壁无增厚.仿真内镜可见病灶表面呈结节状突起(图3).CT诊断:气管内病变,多考虑良性,血管性病变待排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测量对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CT值的非钙化斑块进行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60例、轻度组104例、中度组63例和重度组42例(病变组冠状动脉均仅存在非钙化斑块)。测量病变组各支冠状动脉的非钙化斑块CT值,根据斑块CT衰减值分为三组,包括低衰减组21例(CT值≤30 HU)、中等衰减组84例(300.05),FA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FA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不同CT衰减值的非钙化斑块FA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衰减组与中高衰减组FAI差异明显(P<0.05),但中等衰减组与...  相似文献   
8.
陈春林  陈兰  刘萍  唐雷  陈斌  李彩霞  段慧  唐连  陈硕臻 《重庆医学》2016,(33):4646-4649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 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 9、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 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管网的显示优于CT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体重指数<26的门脉高压病人分别于门脉期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双能组),20例常规增强(对照组)扫描,数据发送至CT后处理工作站,双能组先行优化对比,2组均行门静脉多种三维成像.对2组的80、140 kV及120 kV图像的门静脉各支CT值、管径,图像质量及显示的细节和病变情况行对比分析,也对2种技术的辐射剂量对照研究.结果 80 kV与140 kV及120 kV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CT值有差异,80 kV组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CT值较140 kV和120 kV组者高近1倍.门脉系统管径测量数值基本一致.双能组和常规组图像质量及显示的细节和病变情况无明显差异,但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 采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门静脉成像能提高三维重建的效果,对管径的测量和病变的显示无影响,但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秀云  李莉  段慧 《中国医刊》2014,(10):101-102
探讨本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对策。从当前本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入手,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加大投入,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建立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加强档案信息自动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通过以上措施本院档案得到了系统管理,实现了档案信息自动化及档案现代化的管理,解决了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快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使本院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大提高。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使本院档案工作实现现代化,可更好地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