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方法:随机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足部神经筛查评分及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时,中医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测定护理干预前后踝肱指数。结果:中医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差值、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分别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差值、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和踝肱指数测定结果分别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评分和踝肱指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情志,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措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足部神经筛查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足部神经筛查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知识掌握度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纳入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2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MNCV(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率)和SNCV(肢体神经传导速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TCS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TCS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反射评分和感觉检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2组患者MNCV与SNCV无差异,护理后MNCV与SNCV水平升高,观察组MNCV、SNCV高于对照组,神经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的传导功能,控制疾病进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额外行足部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前后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8.2±5.3)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8.9±4.7)m/s,对照组为(37.6±4.5)m/s、(38.4±4.3)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6、17.903,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功能,也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负性情绪,并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中医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TC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较好的改善临床情况,值得临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给予系统糖尿病健康宣教,同时予降糖、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10d为1个疗程。结果: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评分、踝肱指数(AB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等干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护理方法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控制病情,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调畅情志,提高满意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按糖尿病的治疗原则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中医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中医护理,包括情志调适、辨证施膳、按摩调护、运动康复调理以及生活环境调护。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比较:中医组有效率95.7%,对照组有效率75.7%,两组比较(P0.05);中医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中药熏洗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春兰 《河南中医》2013,33(8):1380-138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饮食治疗,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包括辩证施膳、中药足浴、运动康复以及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足部神经筛查、FBG、2hPG、TG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2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500μg/次,3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记录2组神经体征、症状及神经功能总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血清MDA、SOD,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神经体征评分、神经症状及神经功能总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9%,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能显著降低DPN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患糖尿病足程度及发生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糖尿病足程度及糖尿病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自觉症状、生活习惯及足部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型糖尿病失眠住院患者125例分为2组,均子控制血糖和改善睡眠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62例子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15天后观察2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6.47±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46±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沐足、足底按摩以及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措施能促进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脏腑阴阳平衡,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政玲 《西部中医药》2013,(10):122-12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医辨证施膳、情志调适、中药足浴、足部推拿及分级施护),2组患者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1.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提高DP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 al Hi p Repl acement,THR)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Har r i s评分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优良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为82.00%,观察组为9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缺乳的影响。方法:将产后缺乳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和成功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及成功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满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减少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术后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并且都顺利完成,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预见性护理,2组护理周期均为1个月。结果:抑郁、焦虑评分护理干预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1.1%,对照组为4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介入治疗具有比较好的近期疗效,而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心理情绪,同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健康知识掌握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张灵霞  郑伟  刘媛媛 《光明中医》2016,(14):2117-21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肢端坏疽护理应用的重要性。方法选取72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外科护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重视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治疗组病情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芍连胃乐片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芍连胃乐片,对照组服用胃复春,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76%,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连胃乐片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