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前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采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后1h、1d、2d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PaO2、SaO2和MRI较通气前明显升高(P〈0.01)。12例顺利撤机,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DIC,1例死于循环衰竭,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结论:对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长期机械通气后容易撤机。  相似文献   

2.
无创机械通气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103例危重患者经呼吸机连接ZS-MZ-A、B型随弃式硅胶面膜通气鼻、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103例患者经正确指导佩戴鼻、面罩,治疗中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无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简便易行、依从性好,减少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机械通气期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所发生的胃肠道、代谢性、机械性等并发症实施预防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1例机械通气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是减少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12年12月对感染SARS、禽流感以及危重甲型HINl流感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就地隔离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经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78例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除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7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病情监测、合理用药及机械辅助通气护理、积极健康教育,对危重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切实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冯丽  吴峰  李飞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0):611-612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肺部感染是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18%~60%,病死率可达50%。为了有效降低肺部感染,本科护理组对患者实施更全面更合理的护理干预。使该患者在持续1年多的机械通气过程中近半年无明显肺部感染。现将护理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前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采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后1h、1d、2d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PaO2、SaO2和MRI较通气前明显升高(P<0.01).12例顺利撤机,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DIC,1例死于循环衰竭,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结论:对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长期机械通气后容易撤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药物中毒患者行机械通气和连续性床边血液滤过的联合使用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时发现报警并处理、药物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治疗顺利。结论:机械通气、血液滤过技术可改善中毒危重患者的预后,可极大地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患者肺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随着应用机械通气患者的逐年增加,发生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患者也在相应增加,分析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原因,并制订预防性护理对策,对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我科32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与创新相结合,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无一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认为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日益广泛。我院自1996年10月成立重症监护病房以来,通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现将笔者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目前已经成为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机械通气为有创性操作,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1],这些并发症成为影响ICU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我院针对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道的护理至关重要,要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我科自2000年至2001年间共收治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42例,现将对该类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用自制的充氧—吸痰双腔管治疗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辅助通气的危重患者34例,分别于机械辅助通气时、单腔吸痰管吸痰时、充氧—吸痰双腔管吸痰时,观察不同吸痰方法对血氧、心率、心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7例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急诊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和护理情况。结果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后,38例病情稳定转病房治疗,9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和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抢救的成功率是80.85%。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的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心肺复苏成功率,做好机械通气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及人工气道护理相关文献,以护理技术专业化为前提,结合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管理经验,提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实施方法,并在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进行实践应用。结果在人工气道固定、湿化、排痰及气囊管理等四个重点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应用于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通气时的呼吸道管理,未发生意外脱管、皮肤黏膜损伤、痰痂或黏痰堵管、气囊压力性损伤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可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6.
汪婧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941-942
机械通气是ICU救治危重病人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机械通气患者最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以往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时须先将患者与呼吸机分离,影响了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陆玉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40-894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颅脑手术越来越普及。颅脑手术术后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从而减轻心肺负担,改善术后循环呼吸功能。因此,机械通气的护理尤为重要。笔者于2007-01-2009-12共护理58例颅脑术后给予呼吸辅助通气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急救技术。机械通气后发生肺部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它与患者年龄、个体差异、疾病本身及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在就2003年3月~2004年10月收集的2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 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65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体位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其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体位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行体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0.
危重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危重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何巧洁王慧玲霍丽顾俊明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危重哮喘则易致呼吸衰竭。为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适应证、最佳通气模式、镇静剂和肌松剂的合理使用等,我们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了15例危重哮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