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满内热是肥胖型糖尿病脾瘅阶段的核心病机,胃肠实热为常见证型之一。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面,我国目前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便秘为胃肠实热的主要症状之一,西药降糖的同时对伴随症状的改善相对较少,因此许多患者求助于中医药。仝小林教授基于多年临证实践探索,提出的"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在胃肠实热型糖尿病的辨治中得到了良好发挥。仝教授以胃肠实热为态,大便坚干,排出困难,口干口臭为"症状靶",血糖升高为"指标靶",通过知母、苦瓜、桑叶清热降糖,大黄黄连泻心汤通腑泻热,态靶同调,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
病机是决定病情变化的关键,针对糖尿病的中医核心病机,专家或强调虚,或强调瘀,或认为糖尿病可划分为郁热虚损不同阶段,更有提出糖尿病贯穿"壮火食气"热伤气阴病机者。针对糖尿病基本治法,专家或强调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或强调活血化瘀;或强调分"脾瘅"和"消瘅",分别给予消中满、清内热与清胃健脾治法。更有认为应以清热为基本治法,并针对胃肠结热、肝经郁热、脾胃湿热以及痰火、瘀热等,具体选用清泄、清解、清化以及清补治法者。其实,糖尿病不同阶段,证候表现与病机特点有所不同,临床上应该紧抓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病机,选用针对性的治法,如此才能反映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壮火食气”思想反映了体内病理之火对正气的损害,尤其体现在脾瘅-消渴-消瘅的发展过程中,在实际临床中其内涵更为丰富。历代医家十分重视消渴病火热伤气的病机,常用清热益气法治疗消渴病,现代医家也逐渐认识到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的病机过程。基于“壮火食气”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的基本病机,以此确立苦寒清热以直折火势、甘温益气以培正固本的治疗法则,临证时能明确改善患者症状和理化指标,有利于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期核心症状为肥胖,消渴期应注重"除陈气",微型癥瘕形成是导致消渴期向消瘅期发展的关键,以及消瘅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津伤可见于糖尿病病程的多个阶段,紧抓核心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仝小林院士认为,因热伤阴,因热耗气,因此滋阴益气的同时更要警惕背后之"热",所谓"扬扬止沸,不若釜底抽薪",热为致病之源,清热为澄源之治,滋阴益气更应注重清热.知母、天花粉、葛根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清热养阴生津小方,三味药合称"滋膵饮",见热盛阴伤均可配伍使用.方中知母常用剂量为9~30 g,天花粉常用剂量为15~30 g,葛根常用剂量为15~60 g.  相似文献   

6.
"脾瘅"一词作为疾病名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脾瘅为数食甘美,脾胃蕴热而致之口干、消谷善饥的病名和症候名。此外,脾瘅还是消瘅的成因之一。禀赋薄弱的先天遗传因素是脾瘅发病的内在条件,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邪侵袭等后天环境因素是发病的外在条件。脾虚内热与脾气郁遏为脾瘅的基本病机,核心病机是脾虚内热。清热益气法能调畅中焦气机,解除脾气郁遏,清除中焦湿热蕴结,恢复脾之健运功能,是治疗脾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7.
崩漏的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对其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也很多.不便掌握.刘师受《医宗金鉴》治疗崩漏应“虚补瘀消热用清”之提法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将本病提炼为“热、瘀、虚”三个类型,同时发现,肝郁所致崩漏亦不少见,因此另加“郁”型.1 热伤冲任型证见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鲜红,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不寐,音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固经涩血.方用自拟二地芩芍汤生地30g.生地榆30~50g,黄芩12~18g.白芍15~30g.水煎.日1剂.2次分服.方中以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生地榆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其性主收敛.  相似文献   

8.
曹立虎 《河南中医》2020,40(2):196-198
糖尿病患者饥饿感病机有胃火炽盛、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瘀热消谷、痰热消谷等。糖尿病初期,痰热、火热之证常见,患者出现多食易饥表现,应考虑痰热消谷、火热消谷,选用白虎汤、玉女煎、消渴方等加减治疗;病程日久,火热伤阴,壮火食气,出现气阴两虚等表现,此时出现多食易饥症状,则需考虑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等病机,采用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治疗;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故在使用以上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消谷易饥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瘀热消谷的因素,采用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与痰湿关系密切,针对该病机引起的饥饿感,在清热的同时,还应化痰除湿。糖尿病病程日久患者,饥饿感病机复杂,宜"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前期状态,应尽早干预。通过查阅、参考大量古代文献,从脾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着手,认为脾瘅与现代医学中糖尿病前期即葡萄糖调节受损相对应,其基本病机为脾虚热郁,中药可采用辛开苦降法、清热化湿法、疏肝理脾法、健脾补虚法、清热疏肝和胃法等辨治。  相似文献   

10.
郭民权 《中医研究》2003,16(6):58-59
脱肛多见于中气下陷 ,然亦有属于实热证者 ,采用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法治疗脱肛而获效 ,今举例如后 :陈某 ,男 ,6 12 岁 ,1999年 6月 15日初诊 :脱肛已有 1月余 ,大便秘结 ,解大便时直肠脱出 ,须用手按之才能收回 ,食少 ,大便两日一解。诊见 :肛头脱出 2cm ,红肿热痛 ,有血渗出 ,面未口渴 ,小便黄赤 ,唇红 ,舌红苔黄 ,脉数。证属实热 (大肠实热 ) ,治宜泻火解毒 ,清热凉血 ,兼以疏导 ,拟方 :黄连 5g、黄柏 3g、黄芩 3g、栀子 5g ,大黄 (后下 ) 3g、银花 9g、生地 6g、槐花 6g、乌梅 3g、赤芍 6g、五倍子 2g、建曲 9g、焦山楂 10g。服上方 1剂…  相似文献   

11.
12.
中满内热是脾瘅病的核心病机。由于体质、生活环境的差异,中满内热的主要表现形式也不同,但追究其根源大多是过食肥甘厚味,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在中满的基础上化生内热,表现为火热之象,如湿热、肝热等,肝脉挟胃,波及肝木,形成肝热,连及血分,以致血热,火伏气分,从而形成肝热、血热、湿热相互搏结。或者土壅则木郁,影响肝之疏泄,木不疏土,加剧中满,致积久化火,形成内热,波及脏腑,形成肝热,日久肝热、血热、湿热相互搏结。仝小林临床多以赤芍、生地黄、黄连组成“清肝热、血热、湿热互结”三味小方,结合不同疾病背景和病情程度,灵活加减,精确施量,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我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使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降低。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传统中医辨证降压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探索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治愈靶点,将久病则淤热入络思维运用到治疗高血压这一慢性疾病上,产生了新的热毒理论。我们通过研究文献以及临床观察发现在热毒与高血压病的病程发展有着重要的相关性,其相关研究能在目前临床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多方法,为研究高血压病拓宽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自立主任医师系甘肃省名老中医,连续三批被聘任为全国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业医50余年,学验俱丰。多年来,运用清上达下法治疗热淋患者逾千人,疗效显著。现就2000-2004年我们随师学习观察的380例病例,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80例患者均系吾师门诊病人,男158例,女222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15.
买哲 《光明中医》2003,18(2):13-14
“内伤发热”一病症名称由明·秦景明最先明确提出 ,之前散见于五脏热病、虚劳、阴虚内热及发热等病名范畴。自金元时期李东垣提出“甘温除大热”的治疗观点以来 ,到清代形成了达、滋、温、引及活血化瘀等多种治疗方法。笔者从临证中总结出一种肝胆湿热之内伤发热、前贤未述及 ,今撰此文与读者共飨之。1 病因病机新论对于内伤发热今教课书列病因病机有五 :肝经郁热 ,瘀血阻滞 ,中气不足 ,血虚失养 ,阴精亏虚。今应诊中常遇患者不属于上五种病因及发病机理。此类患者大多性格外 ,向患病前性情急躁易怒 ,而起病季节多为夏季 ,少数有外感 ,而…  相似文献   

16.
湿热相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湿热性质疾病在临床上的日渐增多及祛湿清热法的广泛运用 ,湿热相关概念之运用亦颇为常见。但有关书籍、刊物中出现湿热病、湿温湿热证、湿热病证互称的情况。教科书中亦未明确界定。其实 ,这些湿热相关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笔者不揣鄙浅 ,试就各种概念内涵分析之 ,以就正于同道。1 溯源湿温一词 ,首见于《难经》 ,是指广义伤寒中的一种热病。晋·王叔和在《难经》的认识基础上 ,论述了湿温的病因证治 ,如《脉经》云 :“伤寒有湿温 ,其人常伤于湿 ,因而中 ,湿热相搏 ,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冷 ,腹满叉胸 ,头目苦痛 ,妄言 ,治在…  相似文献   

17.
清热法,为祛邪大法之一,是急性热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清热法不仅是温病气分阶段的主要治法,而且贯穿病程的始终.只是在用药原则上有着卫分宜清热疏散,气分宜清热解毒,营分宜清营透热,血分宜清热凉血和清热滋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士宗对暑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及高士宗的《医学真传》等古文献研究,探讨暑的生理和病理机制,症状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与结论:暑为夏季火热之邪,因此治疗多见热思凉,但究其阴阳寒暑与人身气血关系,用温热药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式.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生保持着一定的规律性.当细胞正常增生和分化被扰乱,导致增生和凋亡异常时,就会诱发疾病.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体内.  相似文献   

20.
<正>经方以药少而精、效专力宏著称。笔者每感于《伤寒论》义理幽微,验诸临床,又叹服其功效显著,实不愧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笔者遵仲景之法,临床多以经方为治,颇有心得。尤在治疗外感发热时,以仲景之方,常收桴鼓之效。兹记录3则经方治疗外感发热之验案,一以彰显经方临证之效用,二以阐明伤寒辨证之特色,三以解析方药剂量之权重。1麻黄汤与桂枝汤案应某,男,8岁。初诊日期:2012年11月2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