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 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来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就诊的1 133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分析轮状病毒、腺病毒和双重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时间分布特点。 结果 1 13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222例,感染率为19.59%;腺病毒23例,感染率为2.0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17例,感染率为1.50%。男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18%(134/664)、腺病毒感染率阳性率为2.79%(18/664)、双重感染的阳性率为1.96%(13/664);女患儿为18.76%(88/469),腺病毒感染率阳性率为1.07%(5/469)、双重感染的阳性率为0.85%(4/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6~12月年龄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38.05%)。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为11月至次年2月,共检出阳性144例,占64.86%(χ2=57.74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6月,共检出阳性14例,占60.86%(χ2=113.900,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共检出阳性12例,占70.58%(χ2=24.852,P<0.001)。 结论 轮状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小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14-2016年间深圳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5 602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儿鼻咽部分泌物进行腺病毒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对腺病毒的检出率和临床诊断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25 602例标本中腺病毒抗原阳性761例,阳性率2.97%,男、女检出率分别为3.12%和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为6岁以内的阳性患儿有724例(95.14%),其中2岁以内409例(53.75%).2014-2016年中每月均有腺病毒检出,检出率高峰在夏季和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x2=36.631,P<0.05).761例腺病毒检出阳性病例中,诊断为肺炎431例,支气管炎109例,扁桃体炎74例,咽结膜炎1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3例.结论 腺病毒是深圳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定植的婴幼儿首次喘息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的763例鼻咽部分泌物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有喘息表现,分为喘息组161例(21.10%)与非喘息组602例(78.90%),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季节、特应质、重症、呼吸道病毒7项抗原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学。结果: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相比,单因素分析提示小婴儿(63.35%:50.00%;χ^(2)=9.090、P<0.001、OR=0.459)、特应质患儿(30.43%:14.62%;χ^(2)=21.570、P<0.001、OR=2.619)、重症患儿(24.22%:8.64%;χ^(2)=29.380、P<0.001、OR=3.585)、肺炎支原体感染(36.03%:27.71%;χ^(2)=4.190;P=0.040、OR=1.813)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7.33%:18.27%;χ^(2)=6.470、P=0.010、OR=1.459)是诱发喘息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重症(P<0.001,OR=3.585)、特应质(P<0.001,OR=2.619)、肺炎支原体感染(P=0.040,OR=1.813)是诱发喘息的风险,而年龄(P<0.001,OR=0.459)是保护因素。结论:鼻咽部存在肺炎链球菌定植的特应质小婴儿,当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更易诱发喘息的发作,出现重症表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26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 Ⅰ、Ⅱ、Ⅲ)共7种病毒抗原.结果:263例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共107例,阳性率40.6%;所检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Ⅲ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I型和腺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占所检出抗原阳性病毒的76.6%,喘息性疾病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P<O.01),3岁以下患婴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患儿(P<0.05).结论: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喘息性疾病和小年龄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治疗。主要对照两组患儿的胸片感染灶的吸收时间、住院天数、总体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胸片感染灶吸收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症状缓解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法治疗重症感染患儿,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安宁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阳性检测结果。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安宁地区住院患儿1 7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 < 6月龄组、6月龄~4岁组、4~14岁组;根据新冠疫情防控,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前为公众防护前,2020年2月后公众防护后;采集所有患儿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抗原、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副流感病毒Ⅰ型抗原、副流感病毒Ⅱ型抗原、副流感病毒Ⅲ型抗原7种呼吸道病原体,统计分析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  结果  1 766例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出阳性584例,阳性率为33.07%,呼吸道病毒病原体中检出主要以呼吸道合胞病毒(316例/17.89%)、腺病毒(90例/5.10%)、副流感病毒Ⅲ型(82例/4.64%)为主;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阳性主要集中在 < 6月龄组、6月龄~4岁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1例(34.69%)、327例(34.31%),不同年龄段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92,P = 0.031);公众防护后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0.29%低于公众防护前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公众防护前后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副流感病毒Ⅰ型、副流感病毒Ⅱ型、副流感病毒Ⅱ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安宁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出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公众防护后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故继续做好公众防护对防范甲型流感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7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胸部CT表现特点。结果 56例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抗原均阳性,临床均符合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中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胸部CT表现:肺实变56例,其中双侧受累45例,向心分布28例,团簇状影43例,胸膜病变28例,淋巴结肿大16例。气胸2例,纵隔气肿2例。在治疗过程中或随访中出现小气道改变40例。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以多发团簇状肺实变为主要改变,可伴胸膜病变、气胸、纵隔气肿等肺外表现,如出现小气道改变应警惕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7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胸部CT表现特点.结果 56例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抗原均阳性,临床均符合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中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胸部CT表现:肺实变56例,其中双侧受累45例,向心分布28例,团簇状影43例,胸膜病变28例,淋巴结肿大16例.气胸2例,纵隔气肿2例.在治疗过程中或随访中出现小气道改变40例.结论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以多发团簇状肺实变为主要改变,可伴胸膜病变、气胸、纵隔气肿等肺外表现,如出现小气道改变应警惕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特征、高危因素,提高腺病毒重症肺炎的管理水平.方法 医院共诊断腺病毒肺炎88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描述统计患儿混合感染情况,将重症患儿分为重症组,轻症患儿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重症率47.73%;重症者其他病原体感染占90.48%,检出其他病原株78株,革兰氏阴性菌38.46%(30/78),病毒37.18%(29/78)革兰氏阳性菌10.26%(8/78),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占14.10%(11/78);热程[OR=1.104,95%Cl(1.520~5.277)]、嗜睡精神差[OR=4.472,95%Cl(1.270~6.271)]、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OR=11.0453,95%Cl(4.521~26.371)]、先天性心脏病[OR=3.254,95%Cl(1.812~5.572)]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特征可见多种类型的病原体,革兰氏阳性菌、病毒多见,重症化与热程、精神、先天性气道与心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腺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轮状病毒肠炎腺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天津万福公司代理的轮状病毒腺病毒ELISA试剂盒检测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1406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抗原.结果 轮状病毒阳性239例(17.01%),腺病毒阳性157例(11.17%),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阳性者为38例.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西安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腺病毒感染不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卢龙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肠道腺病毒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2014年卢龙县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5岁以下住院患儿腹泻标本,采用PCR法检测肠道腺病毒。结果 1 880份腹泻标本检测出肠道腺病毒阳性标本11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6.33%;男女患儿检出率分别为7.29%和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36月龄患儿占总阳性数的97.48%,患儿中位年龄为16月龄(11~24月龄),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2010-2014年累计检出肠道腺病毒阳性标本不同月份间累计年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3,P<0.05),但肠道腺病毒感染仅在2010年10月~次年4月呈现一个明显的寒冷季节高发的流行趋势,从2012年开始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肠道腺病毒是卢龙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男患儿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患儿,可能与男童暴露和感染机会更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对HSP患儿组的151例儿童和76例对照组儿童分别应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中HP的细胞毒素(CagA)、尿素酶(UreC)和空泡毒素(VacA)等三种蛋白检测和应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酶联免疫法(HPS-DA)进行粪便中HP抗原检测。同时对两组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合胞病毒(RSV),轮状病毒(hRV),腺病毒(ADV)和流感、副流感病毒等。结果:151例HSP组患儿血清中HP抗体阳性者97例,占HSP组的64.24%。粪便中HP抗原阳性者19例,占HSP组的12.58%。76例对照组检测了血清中HP抗体者53例,其中阳性者27例,占对照组检测者的50.94%。76例均检测粪便中HPSA,阳性者5例,占对照组的6.5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组中有腹部症状的患儿HP血清抗体阳性率和粪便中HP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0.37%和17.2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5.169和4.224,P<0.05)。在HSP患儿组中HP血清抗体阳性和粪便中HP抗原阳性的患儿按是否进行HP清除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各组患儿在腹痛缓解、紫癜消失和尿常规恢复正常等平均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47~1.334,P>0.05)。两组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患儿组RSV感染阳性43例,阳性率为28.48%;hRV感染阳性21例;阳性率为13.91%;ADV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为12.58%;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14例;阳性率为9.27%;对照组RSV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为25%;hRV感染阳性9例;阳性率为11.84%;ADV感染阳性8例;阳性率为10.53%;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9例;阳性率为11.84%;两组感染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RSV:χ2=0.308,P>0.05;ADV:χ2=0.204,P>0.05);流感、副流感病毒(χ2=0.0.367,P>0.05)。结论:HP感染率只在HSP患儿中有腹部症状者偏高。正规的HP清除治疗在HSP有HP感染患儿的疾病恢复中无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2011年1~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ALRI患儿共2 796例,采集每例患儿血清标本1份,应用斑点试验芯室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结果:(1)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40.98%(1 146/2 796例),其中<1岁、~3岁、~6岁和>6岁组分别为43.45%(604/1 390例)、40.94%(488/1 192例)、26.79%(45/168例)、19.57%(9/46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P=0.000)。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V、RSV、PIV、ADV。(2)IV和ADV流行季节在夏秋季,RSV、PIV在冬春季。(3)<1岁、~3岁、~6岁和>6岁年龄组病毒阳性患儿中检出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分别为10.50%、9.56%、3.57%和4.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P<0.05)。结论:病毒是引起儿童ALRI的重要病原,此次研究显示IV、RSV、PIV是感染的主要病原,其感染存在季节特征;混合感染检出率为9.59%,多见于<1岁儿童,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2058例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吸出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hMPV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它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特异性抗原,对仅hMPV抗原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hMPV阳性63例(3.1%),6例合并其它病毒感染,仅hMPV阳性57例中,≤3岁者占93%。发热40例(70.2%),>39℃高热24例(42.1%),2例合并高热惊厥。肺部闻及哮鸣音45例(78.9%),湿口罗音33例(57.9%)。呼吸困难5例(8.8%)。白细胞增高26例(45.6%)。淋巴细胞比例>0.5 40例(70.2%)。CRP增高10例(17.5%)。出院诊断哮喘发作6例(10.5%),毛细支气管炎10例(17.5%),支气管肺炎38例(66.7%),支气管炎1例。结论 hMPV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之一。hMPV感染喘息发生率高,但典型毛细支气管炎表现者少;发热及高热比例高;近一半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此与RSV感染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5岁以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季节分布和临床特征,为苏州地区SARI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科急诊病房及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5岁以下SARI病例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收集患儿的既往病史及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结果  共纳入SARI病例746例,其中474例采集了鼻咽部分泌物。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6.0%,其中流感病毒A型2.1%、B型11.0%、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26.6%、腺病毒3.2%、副流感病毒Ⅰ型2.7%、Ⅲ型4.0%,未检测到副流感Ⅱ型病毒。RSV全年均有流行,流感A、B型病毒则主要在冬、春季流行。男性患儿RS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流感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在不同年龄段SARI患儿的阳性率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检测阳性患儿咳嗽、喘息及肺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患儿(P<0.05);RSV及副流感病毒在肺炎患儿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断(P<0.05)。纳入研究的SARI患儿平均住院天数7.38天,中位数为7天。SARI患儿在病程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与住院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苏州地区5岁以下SARI住院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RSV和流感病毒,病毒感染可能是加重SARI病例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不同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特征有所差异,流感病毒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为主,RSV以毛细支气管肺炎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呼吸系统后遗症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腺病毒肺炎出院患儿5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病情况、ICU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腺病毒(HAdV)感染类型及治疗前实验室指标及随访结局等方面。结果随访3个月后共有45例患儿入选,其中22例(48.9%)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组),23例未发生PIBO(非PIBO组)。PIBO组中HAdV-7型感染比例、呼吸机使用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天数与非PI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IBO组治疗前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PI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病情况、混合细菌感染情况、淋巴细胞绝对值、血清IgE水平、白介素-6、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血清铁蛋白水平为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PIBO的危险因素(OR=0.943,95%CI:0.894~0.995;OR=1.006,95%CI:1.000~1.011;P均0.05)。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比例高;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对预后的预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漉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20-3321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9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对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按照疾病类型将98例感染患儿分为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对比分析各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较健康组高(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较局部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高(P<0.05),局部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较病毒感染组高(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喘息发作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新生儿肺炎喘息发作的120例住院新生儿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莹光法(DFA)检测呼吸道合孢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VA、B)、副流感病毒(PIVⅠ、Ⅱ、Ⅲ)共7种病毒抗原.结果 120例喘息发作的新生儿病毒抗原检出共62例,占51.67%;其中RSV 48例(40%),PIVⅡ5例(4.17%),PIVⅠ3例(2.5%),ADV及PIVⅢ各2例(1.67%),IVA、IVB各1例(0.83%),两种以上病毒抗原同时阳性患儿4例.RSV占所检出抗原阳性患儿的77.4%.结论 新生儿肺炎喘息的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  相似文献   

19.
蔡丽丽  唐宇轩  季伟  张学兰 《吉林医学》2013,(32):6670-6672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人副流行性感冒病毒3型的感染现状和特征。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 976例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性感冒病毒A、B(Inf-A、Inf-B)、副流行性感冒病毒Ⅰ、Ⅱ、Ⅲ(Pinf-Ⅰ、Pinf-Ⅱ、Pinf-Ⅲ)和腺病毒(ADV)7种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结果:1 976例患儿中Pinf-Ⅲ病毒阳性116例,阳性检出率5.87%;3岁以下患儿占总阳性病例的92.24%,6个月以下占总阳性病例的43.97%。春、夏、秋、冬四季均有Pinf-Ⅲ病毒阳性标本,在春季、夏季出现感染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13,P<0.001)。结论:Pinf-Ⅲ病毒易导致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小年龄组儿童;在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P=0.449);Pinf-Ⅲ病毒一年四季都有散发流行,春季、夏季是流行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近两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N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10例患儿资料.分为2010年组59例,2011年组51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并统计病原学检查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较常见的院内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 近两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在发生率及病原菌感染的种类上无显著性变化,院内感染发生率在同等级别的医院中处于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