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以了解儿科临床各种标本中产ESBLs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结果:各种临床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相关菌166株,88株为产ESBLs菌,检出率为53.0%。其中大肠埃希菌125例,52例产ESBLs(41.6%); 肺炎克雷伯菌37株,32株产ESBLs(86.5%)。88档产ESBLs菌主要来自新生儿科(42.0%)和血液科(25.0%)。产ESBLs菌表现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的特点。说明由于儿科抗感染的特殊性,各种标本中产ESBLs菌的检出率较成人为高。儿科医生应重视微生物标本的早期增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勿滥用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儿童骨髓片和血清标本中微小病毒B19-DNA,在急性造血停滞、周期性粒细胞缺乏症及血液病患儿中均有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是否产β-内酰胺酶。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到的23株肺炎链球菌进行β-内酰胺酶TEM基因PCR检测与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23株肺炎链球菌经TEM基因PCR检测21株阳性,阳性率达91.3%。测得1号菌株(SR001)基因序列为TEM-1型,已登录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注册号:AY392531。结论:从肺炎链球菌中检出β-内酰胺酶TEM基因。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包括产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DNA,8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咽拭子中共检出21例,阳性率25.O%。其中剖宫产儿阳性率16.6%(2/12);经产道产儿阳性率26.4%(19/72);早产、低体重儿阳性率50%(5/10);而对照组20例健康新生儿无1例检出。提示新生儿是CT感染的高危群体;其感染CT以通过孕妇产道获得为主,但也有宫内感染;早产、低体重儿最易被CT感染,PCR检测CT感染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 5 2例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每份标本分别用 5 %~ 7%羊血平板和自制改良巧克力平板分离 ,置烛缸培养。对获得的病原菌用K -B纸片琼脂扩散法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 46株致病菌 ,嗜血杆菌 (15株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嗜血杆菌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 83.3%和 40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临床常见菌对氨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95 .5 %和 5 4.2 %。结论 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本地区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 ,两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皆较高。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抑制新生大鼠心肌重塑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牛磺酸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及对I/Ⅲ型胶原比值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探讨其在体外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磺酸,用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量,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SDS-PAGE电泳测胶原I/Ⅲ型比值。结果 100mmol/L、200mmol/L牛磺酸用药24h和48h及50mmol/L用药72h后能明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I/Ⅲ型胶原比值明显下降。结论 牛磺酸能通过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降低I/Ⅲ型胶原比值起到抗心肌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贫血是较常见的现象,所有早产儿生后前几周均发现血红蛋白下降而出现贫血,而且出生体重越低,贫血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也越长,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作者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下是早产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但纠正贫血的方法国内仍以传统输血为主,间以补充VitE、叶酸、铁剂等造血药物。而输血存在某些风险,国内外已有试用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rhAPC预处理组,D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RS)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模型,C组在WRS开始前半小时通过鼠尾静脉注入rhAPC(100μg/kg),D组在同一时间点注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计数各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分离胃黏膜上皮细胞,并制成细胞浓度为1×106/ml的单细胞悬液,加入荧光染料DiOC6,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浓度。结果B组胃黏膜UI,血清TNF-α、IL-6的浓度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01),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较A组明显下降(P<0.001)。C组胃黏膜UI,血清TNF-αI、L-6的浓度均较B组显著下降(P<0.001),胃黏膜线粒体跨膜电位较B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rhAPC可抑制TNF-αI、L-6的释放,抑制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从而对胃黏膜急性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在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7 hepta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7)引入前,不同临床治疗压力下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血清分型及国际流行耐药克隆株(pneumococc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network,PMEN)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3月~2007年3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组)和非呼吸道感染儿童(对照组)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134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和血清型分型,并对其中86株大环内酯类药物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病例组抗生素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x2=111.19,P<0.001).病例组分离的菌株血清型以19F、19A和14为主,对照组菌株常见的血清型为6B、19F和23F,两组PCV7血清型覆盖率分别为58.3%和68.1%.对照组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均高于病例组(均有P <0.05).菌株基因分型共检测出10种PMEN克隆株,最常见的为Taiwan19F-14克隆株.PMEN克隆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不敏感率高于非PMEN克隆株.结论 在我国引入PCV7前,在抗生素等治疗压力下,苏州地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以Taiwan19F-14克隆株流行为主,多种PMEN克隆株并存.  相似文献   
10.
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规律,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患者共70例,入院当天均作血清G-CSF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G-CSF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急性感染患者,G-CSF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62.85%,细菌培养34例阳性,阳性率为48.57%。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G-CSF的阳性率分别为30%、69%、83%。7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者18例(25.7%)。与G-CSF阳性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44例G-CSF阳性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分别为(8.38±3.39)×109/L和(4.12±1.47)×109/L(t=7.61,P<0.001)。结论急性感染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显著升高。测定血清G-CSF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与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查相比,其敏感度、阳性率高,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