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机体细胞免疫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总结新疆100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D3^+、CD4^、CD8^+细胞水平,及CD4^+细胞数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CD3^+、CD4^+细胞数明显低于未合并机会感染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3,t=-4.087,P〈0.05),CD8^+、CD4^+/CD8^+比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数与CD4^+细胞数的变化呈正相关(r=0.481,P〈0.05),与CD8^+细胞数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r=0.954,P〈0.05)。CD4^+细胞含量〈200个/μl时,发生机会性感染高于CD4^+细胞含量为200—500个/μl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7.272,P〈0.05)。在CD4^+细胞含量〈200个μl的HIV/AIDS患者中以PCP的合并感染为最高27.27%,其次弓形虫和结核(22.73%,13.64%)。结论HIV/AIDS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CD4^+的水平是目前监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地区机会性感染疾病谱略有不同,临床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曹芬  叶庆 《华西医学》2014,(1):80-82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肝脏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将50例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作为对照组,50例合并HIV/AIDS慢性病毒性肝炎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肝脏声像图的改变,主要观察肝脏大小、边缘、包膜、实质回声,并将观察结果与临床化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改变:观察组肝脏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的超声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肝脏长大,肝缘变钝,肝脏包膜增厚,肝脏实质回声细密均匀、稍粗亮欠均匀、粗亮不均匀;CD4^+T细胞数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T细胞数在300/mm3时以上时肝脏超声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在100~200/mm3时,仅肝缘变钝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数100/mm,以下时肝脏超声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脏超声异常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肝脏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ΔCD4^+T)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变化(ΔTLC)的相关性。探讨用ΔTLC预测ΔCD4^+T在监测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确诊的9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ΔTLC与ΔCD4^+T呈直线正相关(r=0.809,P〈0.01),好于TLC与CD4^+T的相关性(r=0.712,P〈0.01)。分别用ΔTLC170、330、630、910个/μL细胞预测ΔCD4^+T50、100、200、300个/μL细胞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各项评价指标符合率基本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相同时间下用TLC预测CD4^+T计数的价值。结论应用ΔTLC预测ΔCD4^+T,可比TLC更加直观、准确的反映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AIDS患者HAART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298例HIV感染或AIDS初诊患者T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情况,为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 298例初次诊断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初诊患者的外周血中CD4 、CD8 T细胞绝对值及计算CD4 /CD8 ,比较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不同年龄段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2 298例中,CD4 T细胞绝对值为0.001×109/L~1.812×109/L,中位数0.351×109/L.CD4 T细胞小于0.200×109/L有460例,占20.0%;0.200~0.350×109/L有676例,占29.4%;超过0.350×109/L的有1 162例,占50.6%.AIDS患者CD4 、CD8 、CD4 /CD8 均低于HIV感染者(P<0.01).与其他年龄段比较,50岁以上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CD4 及CD4 /CD8 较低(P<0.05~0.01),50岁以上AIDS患者的CD8 T细胞计数较低(P<0.05).结论:广东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 T细胞总体水平较低,对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要严密监测病情的进展,及时予合适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 +)者和艾滋病(AIDS)男性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探讨艾滋病相关生殖支原体对人类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在长沙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86例男性 HIV +/AIDS 感染者,采集其首段尿,用 MGB 荧光 PCR 方法检测生殖支原体(Mg),同时对 HIV 感染者和 AIDS 患者进行 CD4+ T 细胞计数测定。【结果】86例 HIV +/AIDS 患者中生殖支原体感染26例(30.23% ),AIDS 患者的生殖支原体感染率稍高于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 Mg 阳性标本中,CD4+ T 淋巴细胞越低其所占比例越高。【结论】生殖支原体感染与患者免疫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CIM+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CD4+T)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变量(△TLC)的相关性,探讨用△TLC预测CD4+T在监测HIV疾病进展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析91例HIV/AIDS患者CD4+T和TLC及△CD4+T和△TLC的相关性,通过ROC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寻找能有效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350个/μl,时TLC的范围;△CD4+T淋巴细胞数为50个/μl、100个/μl、200个/μl、300个/μl时△TLC的范围。结果91例HIV/AIDS患者CD4+T和TLC相关系数r为0.716,P〈0.01;△TLC和△CD4+T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809,P〈0.01。用1300个/μl和1700个/μl TLC预测CD4+T200个/μl和350个/μl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用△TLC 170个/μl、330个/μl、630个/μl、910个/μl分别预测△CD4+T50个/μl、100个/μl、200个/μl、300个/μl,各项预测指标基本上在90%以上,显著高于相同时间下TLC预测CD4+T的效果。结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CD4+T)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变量(△TLC)具有直线相关性。在条件匮乏的艾滋病高发区,可以应用△TLC预测△CD4+T.比TLC更加直观、准确的反映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AIDS患者HAART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CD4^+ T细胞水平,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信息。方法对大理州2005-2007年检测的HIV/AIDSCD4^+ T细胞检测数据进行分析,≤200个/μl判为AIDS。结果大理州2005-2007年共检测标本3058人份,CD4^+ T细胞≤200个/μl有697人份,占22.79%;其中检测吸毒人群标本1812人份,占检测总数的59.25%。结论大理州HIV/AIDS疫情较为严重,应大力加强CD4^+ T细胞检测、转诊、抗病毒治疗及对吸毒人群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仁寿县2019年4、5、6月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以了解其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新发现HIV抗体阳性患者共146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273±173)个/μL,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有59例,>500个/μL的有9例,CD4^+/CD8^+<1占总检测数的89.7%。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判断机体免疫状态,确定疾病分期,在艾滋病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此判断疾病的进展,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情况。方法对226例已确诊的HIV感染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226例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与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呈负相关,变化趋势相反,但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免疫系统中的“金指标”,流式细胞术单平台法是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标准方法,病毒载量则主要是衡量AIDS患者药物疗效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该市2016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新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情况,为AIDS抗病毒治疗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来该科室随访CD4+T淋巴细胞的964例HIV/AIDS患者的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和绝对数量,收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491±245)/μL,其中≤200/μL有104例,占10.79%;201~350/μL有163例,占16.91%;351~500/μL有240例,占20.90%;CD4500/μL有457例,占47.40%。结论目前该市HIV感染者发现较早,随访规律及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量较高,免疫功能损伤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AIDS的重要措施,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及时随访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于把握抗病毒治疗时机,延缓AIDS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姝  高红  倪红霞  胡逢蛟  焦素黎 《疾病监测》2010,25(11):854-858
目的研究宁波市HIV-1感染夫妻的免疫状况和HIV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和流行规律。方法收集宁波市7对已经被确认为HIV-1型阳性夫妻的全血样品,对CD4+T淋巴细胞进行绝对计数,运用巢式PCR方法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和gag基因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和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成功获得11条env基因序列和13条gag基因序列,确定6株为B’亚型,2株为01_AE流行重组型,2株为07_BC流行重组型,4株为08_BC流行重组型。该11例HIV-1阳性全血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最低7个/μl,最高654个/μl,平均288个/μl。结论宁波市夫妻感染HIV-1毒株存在多种亚型,大多数的感染者免疫状况低下需要抗病毒治疗,流行形势严峻,应加强对该人群免疫状况和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童明宏  邵俊  陈燕红  邢颖 《检验医学》2012,27(6):445-44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水平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技术,检测40例胃癌手术前患者(按临床分期为Ⅰ~Ⅱ级组18例,Ⅲ~Ⅳ级组22例)及25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T细胞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0.78%±0.35%、0.37%±0.21%、0.61%±0.4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Ⅲ~Ⅳ级组CD3+、CD4+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0.42%±0.27%、0.21%±0.17%、0.29%±0.25%,明显低于Ⅰ~Ⅱ级组(0.95%±0.35%、0.45%±0.19%、0.76%±0.30%,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T细胞水平,可以初步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肿瘤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调查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建立95%可信区间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和探讨其变化特点,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获得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绝对值。结果女性的CD3+百分比、CD4+/CD8+比值、CD3+CD4+百分比和CD4+CD45RA+百分比分别为(72.6%±8.1%)、1.57(0.74~4.70)、(44.8%±8.0%)和(1.71%±6.3%),均高于男性分别为(70.9%±8.5%)、1.43(0.51~4.12)、(40.6%±9.3%)和(15.1%±6.8%)。男性的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8+CD28+的绝对值计数分别为(2 069.8±474.1)个/μL、(237.5±95.7)个/μL,均高于女性(1 932.8±469.7)个/μL、(218.1±111.1)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随年龄增大而发生变化,年龄相差越大,差异越大,其中50岁组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为(1 069.1~2 935.6)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计数为:CD3+细胞55.3%~87.6%,CD3+CD4+细胞25.2%~57.6%,CD3+CD8+细胞15.0%~42.1%,CD4+CD25+细胞2.5%~10.5%,CD4+CD45RA+细胞5.0%~27.2%,CD8+CD28+细胞4%~19.3%,CD4+/CD8+比值0.7~2.9。结论健康成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不大,可以合并数据建立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为对照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试验A组、HIV/AIDS患者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下者为试验B组。3组患者均给予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结果 CO2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患者伴尖锐湿疣对试验A组疗效较试验B组好。试验A组患者治疗时间不低于12周,试验B组患者治疗时间大于12周;3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 cells/μL的HIV/AIDS患者尽快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待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大于200 cells/μL时,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减少治疗次数。该类患者进行HAART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严健  原永明  张舒  彭贤聪 《检验医学》2013,(10):901-90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0例肿瘤患者,其中肺癌40例,消化道肿瘤40例,其他肿瘤20例;及90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比较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结果肿瘤患者组T淋巴细胞外周血绝对计数CD3+[(1041±358)个/μL]、CD41(689±263)个/μL]、CD4+/CD8+比值(1.15±0.40)与健康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CD8+[(602±223)个/止]与健康组比较略有升高(P〉0.05)。肿瘤患者组IgG、IgA、IgM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对肿瘤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IV/AIDS并发活动性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HIV并发结核的发生与患者免疫状态的相关性,为做好HIV/AIDS并发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HIV/AIDS并发活动性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CD4+T淋巴细胞、PPD、ESR、TBAb及结核蛋白芯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将所有资料数值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共收集HIVAIDS并发活动性结核患者12例,HIV合并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体重减轻和发热为主;男女患病率1.4∶1,中位年龄(41.25±8.23)岁,感染途径多以血液及性传播为主;实验室检查PPD、ESR、TBAb及结核蛋白芯片阳性率较低;HIV/AIDS并发活动性结核感染时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均值为(134.8±153.4)×106/L。结论:HIV/AIDS并发活动性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免疫力低下,应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 AIDS)合并肺结核的CT征象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CT扫描资料以及流式细胞仪对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分析CT征象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本组典型肺结核13例(30.95%),CD4+T淋巴细胞计数(143.15±64.28)个/μl;不典型肺结核29例(69.05%),CD4+T淋巴细胞计数(72.53±26.55)个/μ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D4+T淋巴细胞数目的下降,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 P<0.05);CT征象表现为斑片实变影、多发结节影、多发空洞形成、并发淋巴结肿大,与CD4+T淋巴细胞数目呈负相关( P<0.05),单发空洞形成与CD4+T淋巴细胞数目呈正相关( P<0.05)。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多不典型,这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